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PFIA4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1
作者 崔浩东 殷济民 +3 位作者 郭凯 汪碧君 王天兵 吴文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4-421,共8页
目的探讨PPFIA4在肝细胞癌组织和HCCLM3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肝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调控。方法选择生物信息学分析、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PFIA4表达情况并进行患者预后的相关分析;设计siRNA质粒瞬转... 目的探讨PPFIA4在肝细胞癌组织和HCCLM3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肝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调控。方法选择生物信息学分析、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PFIA4表达情况并进行患者预后的相关分析;设计siRNA质粒瞬转敲低HCCLM3细胞中PPFIA4表达,选取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敲低PPFIA4对HCCLM3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借助Western blot法检测HCCLM3细胞株转染siRNA质粒后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标志物的表达变化。结果PPFIA4在肝细胞癌组织和肝细胞癌细胞(HCCLM3、Li-7、MHCC97H)中高表达;PPFIA4高表达提示患者临床分期较晚,总体生存期(OS)较短;敲低HCCLM3细胞株中PPFIA4表达后,HCCLM3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下降(P<0.001),并且EMT标志物表达发生变化,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的表达增加(P<0.01),而间充质标志物Vimentin、N-cadherin的表达下降(P<0.05、P<0.01)。结论PPFIA4在肝细胞癌组织和肝癌细胞株中呈高表达并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沉默PPFIA4后能够调控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抑制HCCLM3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其具体机制可能与EMT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PPFIA4 预后 迁移 侵袭 E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透明度和高强度的纳米粘合水凝胶贴片用于组织粘附
2
作者 罗清 潘钊 +4 位作者 宋永红 黄婕妤 方辉 刘东全 董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5,I0008,共12页
本研究旨在设计和制备一种具有优异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的双层结构壳聚糖水凝胶粘合贴片,并借助纳米粘合策略评估其组织粘附性能。以物理交联构建坚韧的壳聚糖水凝胶作为背膜,随后通过原位光交联制备粘合剂水凝胶层,形成一体化的壳聚... 本研究旨在设计和制备一种具有优异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的双层结构壳聚糖水凝胶粘合贴片,并借助纳米粘合策略评估其组织粘附性能。以物理交联构建坚韧的壳聚糖水凝胶作为背膜,随后通过原位光交联制备粘合剂水凝胶层,形成一体化的壳聚糖水凝胶粘合贴片。利用纳米胶水促进贴片与基底之间的纳米粘合。表面活化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作为类似于纳米胶的界面连接器,促进水凝胶与基底的结合,以建立水凝胶贴片与生物组织之间的粘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水凝胶贴片在体外对生物组织的粘合能量为282 J/m^(2),爆破压力为450 mmHg(1 mmHg=0.133 kPa)。该贴片具有4.3 MPa的拉伸强度、65%的断裂伸长率和3.82 kJ/m^(2)的断裂韧性,具有出色的机械性能。此外,这种基于纳米粘合剂的壳聚糖水凝胶粘合贴片具有高透明度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有望在组织修复和药物输送等多个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应用,为临床外科手术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贴片 纳米粘合 壳聚糖 纳米胶水 双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肠瘘致肠梗阻1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凤武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479-479,共1页
关键词 肠瘘/并发症 肠梗阻/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同庆 陈长春 +7 位作者 王俊先 陈文凤 顾晓美 许榕生 李振兴 吴大新 张文胜 赵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12-1616,共5页
本研究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凝血功能的影响。随机留取正常凝血血浆标本及其混合血浆标本,加入常规剂量及各浓度梯度GSH,采用凝固法检测加药物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 本研究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凝血功能的影响。随机留取正常凝血血浆标本及其混合血浆标本,加入常规剂量及各浓度梯度GSH,采用凝固法检测加药物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统计分析加药前后PT、APTT、FIB及TT检测结果的差异,并对其检测结果与GSH的浓度作线性回归分析;随机抽取常规剂量给药21例患者,采集给药前后血液标本,统计分析给药前后血浆PT、APTT、FIB及TT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体外试验中,加入常规剂量(500 mg/L)GSH后血浆FIB、APTT、PT及TT检测结果与加药前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当加入的GSH浓度分别达2.5、2.5、10、1280 mg/L时,FIB、APTT、PT及TT的测定结果与加药前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4项测定结果与血浆中加入的GSH浓度存在线性关系;21例试验患者用药后血浆FIB、APTT、PT及TT检测值与用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共19例FIB、20例PT、20例TT和21例APTT检测结果高于用药前。结论:在体内外实验中,GSH可以影响凝血检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STING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明珍 胡知齐 +2 位作者 罗兵 刘必勇 开金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3-305,共3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STING)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乳腺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STING蛋白的表达,分析STING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TING蛋... 目的探讨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STING)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乳腺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STING蛋白的表达,分析STING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TING蛋白在乳腺癌组织的阳性率(23.8%,10/42)低于癌旁正常组织(52.4%,22/42)(χ^2=7.269,P<0.05),其表达与患者的HER-2阳性率、Lumina分型相关(χ^2=8.839,P<0.05)。STING蛋白低表达是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OR=7.472,95%CI:1.279~43.637,P=0.026)。结论乳腺癌组织中STING蛋白表达降低,与乳腺癌预后相关,可能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微环境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联奥曲肽的肿瘤靶向的聚合物磁共振造影剂
6
作者 曹葆强 孙天赐 +2 位作者 闫旭 何涛 陆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43-1349,共7页
目的开发一种奥曲肽(Oct)修饰的具有肿瘤靶向功能的新型聚合物纳米磁共振(MR)造影剂。方法利用可逆加成链转移(RAFT)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以寡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与含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三乙酸三... 目的开发一种奥曲肽(Oct)修饰的具有肿瘤靶向功能的新型聚合物纳米磁共振(MR)造影剂。方法利用可逆加成链转移(RAFT)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以寡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与含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三乙酸三叔丁酯结构的共聚物进行聚合,并进一步偶联Oct,合成了Oct修饰的新型支化聚合物纳米颗粒。进一步与钆离子螯合,制备了新型肿瘤靶向的支化聚合物磁共振成像纳米造影剂P(DO3A-Gd)-Oct。表征产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动态光散射粒径分布(DL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形貌分析。初步测试P(DO3A-Gd)-Oct的稳定性,溶血绿,细胞毒性和体内安全性。利用临床3.0 T磁共振成像仪进行磁共振弛豫率的测试,以及H22肝癌荷瘤小鼠的体内磁共振成像。结果DLS和TEM数据显示P(DO3A-Gd)-Oct纳米颗粒的水合粒径为20 nm。100μg/ml时溶血率仅为0.34%,且无显著的细胞毒性,尾静脉注射后与正常小鼠相比主要脏器的病理结构和主要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该产物的纵向弛豫率r1为8.33 mM^-1s^-1。尾静脉注射60与120 min后,荷瘤小鼠的横断位T1加权图像中可见肿瘤区域显著的磁共振信号增强,与非靶向的对照组相比,肿瘤部位的钆离子浓度显著提高。结论P(DO3A-Gd)-Oct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优异的磁共振成像性能,有望提高肝癌等恶性肿瘤磁共振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造影剂 支化聚合物 奥曲肽 靶向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