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监护病房分离细菌病原学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曹晓光 黄羽 +2 位作者 查渝 王春艳 周树生 《安徽医学》 2016年第12期1495-1498,共4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安徽省立医院ICU内分离的病原菌并分析其耐药性。结果 855株病原菌中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占73.5%,常见革兰阳性球菌占10.1%;阴性杆菌以鲍曼不动杆菌...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安徽省立医院ICU内分离的病原菌并分析其耐药性。结果 855株病原菌中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占73.5%,常见革兰阳性球菌占10.1%;阴性杆菌以鲍曼不动杆菌(38.5%)、铜绿假单胞菌(14.5%)、肺炎克雷伯杆菌(12.4%)、大肠埃希菌(7.8%)为主,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分别为20.6%、64.2%;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类、阿米卡星等较敏感。阳性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9%)、肠球菌属(3.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2%)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87.5%和50.0%。结论 ICU分离的病原菌以阴性杆菌为主,且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差,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的检测,指导抗菌药物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细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免疫功能及内环境稳态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陈剑 陶晓根 《肝胆外科杂志》 2014年第6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维持内环境稳定及调节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安徽省立医院重症监护科(ICU)救治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23例,入院12小时内即行CBP治疗,分别于治疗0、12、24、48h留血检测电解...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维持内环境稳定及调节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安徽省立医院重症监护科(ICU)救治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23例,入院12小时内即行CBP治疗,分别于治疗0、12、24、48h留血检测电解质、肌酐、尿素氮、血气分析;流氏细胞分析法测定T细胞亚群CD4+、CD8+、计算CD4+/CD8+的比值;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并观察在0、12、24、48 h时相的APACHEII评分。结果 1.SAP患者经CBP治疗后淋巴细胞CD4+、CD8+、CD4+/CD8+水平明显升高,且于24小时达高峰,炎症因子IL-1、TNF-α治疗后较治疗前水平下降(P<0.05);2.经CBP治疗后,血电解质紊乱迅速得到纠正,以血钙、钠等明显,肌酐和尿素氮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CBP治疗后酸中毒纠正,血BE值及碳酸氢根恢复正常范围,血氧分压及氧饱和度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4.APACHEI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体内不仅存在内环境紊乱,同时也存在免疫功能失调,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不仅可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同时可以清除升高的炎症因子,调节并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 重症胰腺炎 免疫 内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降钙素原乳酸比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霖 黄斌 +2 位作者 杨斌 陈剑 陶晓根 《肝胆外科杂志》 2018年第6期423-426,共4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乳酸(Lactate,Lac)及降钙素原乳酸比(PCT/La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乳酸(Lactate,Lac)及降钙素原乳酸比(PCT/La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50例SAP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有无并发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27例)和未感染组(23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体征和检测指标,利用SPSS19. 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两组间差异并绘制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SAP合并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 (1)一般因素及实验指标显示感染组较未感染组CRP (t=2. 291,P=0. 044)、PCT (t=2. 682,P=0. 016)、Lac(t=2. 384,P=0. 044)及PCT/Lac(t=3. 121,P=0. 002)显著升高;(2)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后CRP、PCT以及PCT/Lac的增高均可预测SAP合并感染风险增大(均P <0. 05);(3) CRP、PCT以及PCT/La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CRP:0. 583±0. 082、PCT:0. 652±0. 076、pct/lac:0. 900±0. 045,PCT/Lac相较于其他指标具有更佳的预测效能,其诊断SAP合并感染的阈值为2. 92,其敏感性84. 62%,特异性83. 61%。结论检测CRP、PCT、Lac及PCT/Lac水平可以提高SAP并发感染诊断的准确性,其中PCT/Lac水平作为诊断SAP合并感染的指标最佳,其大于2. 92可作为合并感染的诊断切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感染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16年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童飞 汪跃国 范骁钦 《安徽医学》 2017年第12期1583-1585,共3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情况以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预防和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5~2016年安徽省立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393例患者,标本取自痰、血、尿及引流液等,各类感染性菌株行分离培养并做...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情况以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预防和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5~2016年安徽省立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393例患者,标本取自痰、血、尿及引流液等,各类感染性菌株行分离培养并做药敏实验,对获取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93例患者体液中,总共分离出528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2016年感染患者237例,2015年感染患者156例。2015年替加环素对于鲍曼不动杆菌的敏感性为74.74%,2016年为71.38%。2015年阿米卡星对于鲍曼不动杆菌的敏感性为57.38%,2016年为55.40%。结论多重耐药性及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检出率较高,应根据其耐药规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严格执行无菌规定,减少耐药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重症医学科 耐药性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资本在真实型领导与建言行为中的中介效应
5
作者 李楠楠 宋瑰琦 +3 位作者 张国文 朱艳 程圣莉 姚红 《安徽医学》 2024年第5期636-639,共4页
目的探讨护士长真实型领导与护士心理资本及建言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中介效应模型,为促进临床护士建言行为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2月安徽省37所不同等级医院1950名临床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法、真实型领导量... 目的探讨护士长真实型领导与护士心理资本及建言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中介效应模型,为促进临床护士建言行为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2月安徽省37所不同等级医院1950名临床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法、真实型领导量表、心理资本量表和建言行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护士长真实型领导与护士心理资本及建言行为的相关性,采用AMOS 23.0软件构建结构模型,分析心理资本在真实型领导与建言行为间的中介效应。结果真实型领导、心理资本和建言行为平均得分分别为(4.29±0.81)、(4.89±0.87)和(4.16±0.71)分;真实型领导与心理资本呈正相关(r=0.506,P<0.05),真实型领导与建言行为呈正相关(r=0.663,P<0.05),建言行为与心理资本呈正相关(r=0.738,P<0.05);心理资本在真实型领导与护士建言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β=0.29),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良好。结论医院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护士长真实型领导行为和护士的心理资本,进而激发护士建言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型领导 心理资本 建言行为 中介效应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护理联合气流冲击法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被引量:33
6
作者 樊华 宋瑰琦 +2 位作者 陈霞 曹教育 周树生 《安徽医学》 2018年第5期606-609,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护理联合气流冲击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安徽省立医院ICU收治的96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8例。对... 目的探讨口腔护理联合气流冲击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安徽省立医院ICU收治的96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0.12%洗必泰溶液配合可冲洗式牙刷刷洗进行口腔护理,试验组先用气流冲击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再采用同对照组相同的口腔护理方法进行操作,比较两组患者V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长。结果方案数据分析(PP)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VAP的发生率分别为4.35%、18.28%,意向性分析(ITT)显示两组VAP的发生率分别为8.33%、25.00%,不同分析结果得出两组的VAP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数据分析(PP)显示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长分别为(7.41±2.86)d、(11.24±3.18)d,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长分别为(9.98±3.45)d、(12.96±4.01)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前联合气流冲击法能够降低VAP的发生率,间接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与ICU入住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口腔护理 气流冲击法 气囊上滞留物 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USH评分实施压疮管理的实践 被引量:16
7
作者 宋瑰琦 秦玉荣 +2 位作者 刘曼曼 程圣莉 秦寒枝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7期869-872,共4页
目的:介绍PUSH评分在压疮过程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方法: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455例(567处)II-IV期压疮患者,均采用PUSH量表评价压疮的动态变化(首次评价、常规每周一次、末次评价,若有换药或伤口变化时则随时评价)并记... 目的:介绍PUSH评分在压疮过程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方法: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455例(567处)II-IV期压疮患者,均采用PUSH量表评价压疮的动态变化(首次评价、常规每周一次、末次评价,若有换药或伤口变化时则随时评价)并记录,观察各期压疮首次和末次PUSH分值的变化以及患者的转归。结果:压疮首次PUSH评分是(8.37±3.14)分,末次评分是(7.22±3.99)分,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II、III期压疮及院外带入压疮治疗护理前后首次、末次PUSH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IV期压疮和院内发生压疮治疗前后首末次PUSH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我院压疮护理总体有效;PUSH评分工具简便可行,能较为客观和量化地评价压疮愈合过程,体现压疮管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愈合评价量表 压疮 伤口愈合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边实时超声检查对指导脓毒症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高晓览 刘宝 潘爱军 《安徽医学》 2015年第6期666-668,共3页
目的探讨床边实时超声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中的指导意义,为降低抗凝风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ICU病房中脓毒症患者212例,根据修订Geneva量表评分系统,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90例低危患者中,未进行抗凝治... 目的探讨床边实时超声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中的指导意义,为降低抗凝风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ICU病房中脓毒症患者212例,根据修订Geneva量表评分系统,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90例低危患者中,未进行抗凝治疗30例(A组),随机抗凝治疗30例(B组),经超声指导下抗凝30例(C组),比较3组患者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发生率、机械通气使用天数、患者病死率等。结果 3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造成的临床出血风险最高,与A组和C组比较,临床发生消化道、气道或泌尿道出血例数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病例血小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抗凝治疗后,B组造成的血小板下降最为明显,与A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患者机械通气使用天数,以超声引导下抗凝组时间最短。结论超声引导下抗凝治疗,可明显降低ICU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天数,减少患者出血风险,但对于脓毒症患者病死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床边超声 重症监护病房 脓毒症 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化气道评估在ICU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3
9
作者 朱守俊 《安徽医学》 2016年第12期1576-1578,共3页
目的研究程序化气道评估在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ICU的带有人工气道的危重症患者7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2例)和对照组(374例)。观察组实施程序化气道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再进行有... 目的研究程序化气道评估在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ICU的带有人工气道的危重症患者7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2例)和对照组(374例)。观察组实施程序化气道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再进行有目的气道管理,对照组按照常规气道管理方法进行气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满意率、气囊压力合格率、床头抬高合格率及带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人工气道湿化满意率为77.82%、气囊压力合格率为79.90%、床头抬高合格率为70.43%、平均带管时间(26.41±4.22)h,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气道的管理中,程序化气道评估实施效果良好,既保证气道通畅,又达到满意的湿化效果,而且还规范了气囊的管理及床头抬高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评估 人工气道 气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振东 邵敏 +1 位作者 金魁 范骁钦 《安徽医学》 2017年第12期1556-1559,共4页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入住安徽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的ADHF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左西孟旦组与多巴酚丁胺组,每组38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左西孟旦组加用...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入住安徽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的ADHF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左西孟旦组与多巴酚丁胺组,每组38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左西孟旦组加用左西孟旦,多巴酚丁胺组组加用多巴酚丁胺。比较两组治疗后心功能的改变以及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的水平。结果左西孟旦组患者治疗后,心输出量指数(CI)、心功能指数(CFI)、每2 h尿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升高,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I)、心率(HR)、NT-pro BN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巴酚丁胺组患者治疗后的CI、CFI、LVEF及每2 h尿量较治疗前升高,ITBI、NT-pro BN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多巴酚丁胺组患者的CI、CFI、LVEF及每2 h尿量均低于左西孟旦组,而ITBI、NT-pro BNP水平及HR均高于左西孟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西孟旦组患者低钾血症发生率为13.16%,多巴酚丁胺组患者发生率为18.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西孟旦组患者脱离呼吸机时间长于于多巴酚丁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ICU时间及住院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多巴酚丁胺对ADHF患者的心脏功能均有改善作用,左西孟旦优势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西孟旦 多巴酚丁胺 心力衰竭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心脏彩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总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变异率对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明艳 潘爱军 +1 位作者 梅清 朱春艳 《安徽医学》 2018年第11期1305-1309,共5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峰值血流速变异率(ΔVpeak-CCA)对休克患者容量状态评估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17年6~12月安徽省立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50例行机械通气且存在自主呼吸的休克患者进行容量负荷试验,根据评...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峰值血流速变异率(ΔVpeak-CCA)对休克患者容量状态评估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17年6~12月安徽省立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50例行机械通气且存在自主呼吸的休克患者进行容量负荷试验,根据评估容量反应性金标准每搏量增加值(ΔSV)将患者分成有反应组(R组,ΔSV≥15%) 24例和无反应组(NR组,ΔSV <15%) 26例。通过床旁超声技术获得所有患者的ΔVpeak-CCA。比较两组患者ΔSV和ΔVpeak-CCA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ΔVpeak-CCA与ΔSV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容量负荷试验前ΔVpeak-CCA预测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结果 R组患者的ΔVpeak-CCA和ΔSV分别为(13. 8±1. 9)%和(20. 6±4. 4)%; NR组患者的ΔVpeak-CCA和ΔSV分别为(8. 3±2. 7)%和(8. 2±3. 7)%。R组的ΔSV和ΔVpeak-CCA均高于N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ΔVpeak-CCA与ΔSV高度相关(r=0. 919,P <0. 001)。ROC曲线显示:ΔVpeak-CCA判断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诊断阈值为12. 1%,灵敏度为95. 8%,特异度为73. 1%,曲线下面积为0. 921。结论ΔVpeak-CCA可以准确预测ICU中机械通气且存在自主呼吸的休克患者液体治疗时的容量反应性,该操作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床旁超声 容量负荷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超声视神经管直径测量对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贤聪 王春艳 +3 位作者 曹晓光 查渝 黄羽 周树生 《安徽医学》 2018年第12期1499-1501,共3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视神经管直径(ONSD)测量对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安徽省立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60例,每例患者均放置脑室测压导管测定颅内压(ICP)。根据ICP值,将患者分为颅内高压组(ICP≥20 mm...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视神经管直径(ONSD)测量对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安徽省立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60例,每例患者均放置脑室测压导管测定颅内压(ICP)。根据ICP值,将患者分为颅内高压组(ICP≥20 mm Hg)与非颅内高压组(ICP <20 mm Hg),颅内高压组34例,非颅内高压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ICP及ONSD的差异,分析ICP与ONSD的相关性,评价ONSD预测颅脑损伤患者ICP的的临床价值。结果颅内高压组患者的ICP、ONSD分别为(26. 97±4. 72) mm Hg和(5. 55±0. 42) mm,非颅内高压组患者的ICP、ONSD分别为(16. 03±2. 34) mm Hg和(4. 87±0. 3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ICP与ONSD之间呈高度相关性(r=0. 851,P=0. 000)。ROC曲线显示床旁超声测量ONSD预测颅内压的诊断阈值为5. 25 mm,灵敏度为76. 51%,特异度为88. 52%,曲线下面积为0. 881。结论对于颅脑损伤的患者,应用床旁超声测量ONSD能准确预测颅内压力变化,该操作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超声 颅脑损伤 视神经管直径 颅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间高容量血液滤过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中应用的优势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铁牛 刘宝 +2 位作者 陶晓根 张琳琳 邵敏 《中国血液净化》 2010年第6期311-314,共4页
目的探讨日间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入选患者为安徽省立医院ICU2008年4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MODS患者36例,随机将36例患者分为A... 目的探讨日间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入选患者为安徽省立医院ICU2008年4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MODS患者36例,随机将36例患者分为A组(持续标准容量血液滤过组,16例)和B组(日间高容量血液滤过组,20例)。比较两组血液净化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并以住ICU天数、28d无脏器衰竭天数、28d病死率作为预后指标,比较两组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 B组与A组28d病死率分别为25.00%和3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3,P=0.667);两组血液净化过程及血液净化后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15.00%和12.50%急性左心衰竭发生率分别为5.00%和6.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住ICU天数较A组明显缩短分别为(8±5)d和(1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P=0.029),28d内无脏器功能衰竭的天数明显增多分别为(18±8)d和(1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P=0.036)。结论日间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在MODS的治疗中是安全高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死亡率 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 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部亚低温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伟 陶晓根 《安徽医学》 2015年第10期1244-1246,共3页
目的探讨头部亚低温疗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意识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在安徽省立医院诊治的SAH患者177例,均急诊行夹闭手术或介入手术,术后转入ICU,依据是否使用头部亚低温治疗分... 目的探讨头部亚低温疗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意识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在安徽省立医院诊治的SAH患者177例,均急诊行夹闭手术或介入手术,术后转入ICU,依据是否使用头部亚低温治疗分为治疗组(95例)和对照组(82例),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期间相关并发症和格拉斯哥评分等。结果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再出血(4例)、脑梗死(3例)发生率较低(P<0.05),血管痉挛(3例)发生率较低(P<0.05),而两组脑积水(6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第72小时格拉斯哥评分(5.64±0.94)及第7天格拉斯哥评分(9.74±1.65)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部亚低温疗法可降低SAH患者术后再出血、脑梗死和血管痉挛等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意识恢复,但对治疗期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疏通装置在鼻胃肠管堵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桑昆峰 黄家丽 +5 位作者 钟先进 林文风 朱守俊 韦润 荣超 程浅 《安徽医学》 2023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根据临床护理实际需要,《安徽医学》特开设了“护理札记”栏目,刊发一线护理人员在特殊病例的护理、新技术的应用、护理方法的改进、护理工作的创新等过程中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可能“微不足道”,但切实提升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了患... 根据临床护理实际需要,《安徽医学》特开设了“护理札记”栏目,刊发一线护理人员在特殊病例的护理、新技术的应用、护理方法的改进、护理工作的创新等过程中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可能“微不足道”,但切实提升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欢迎广大护理人员投稿,在此也感谢安徽省护理学会对该栏目组稿的大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学会 医患关系 特殊病例 就医体验 护理人员 临床护理 安徽医学 鼻胃肠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