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
1
作者 雷虹 魏大中 朱团结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5期370-371,共2页
目的探讨根据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症状分级指导手术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对21例病人的外科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的分析和总结。结果显示重症肌无力症状改善85.7%,降低了重症肌无力危象及胆碱能危象的发生率,减少了呼吸道的... 目的探讨根据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症状分级指导手术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对21例病人的外科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的分析和总结。结果显示重症肌无力症状改善85.7%,降低了重症肌无力危象及胆碱能危象的发生率,减少了呼吸道的并发症。结论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通过外科治疗和围手术期恰当处理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及手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并发症 重症肌无力 胸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附126例报告) 被引量:30
2
作者 朱晓枫 范军 +4 位作者 马冬春 徐美清 郭明发 柯立 梅新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7期611-612,共2页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经验。方法2001年5月-2007年8月,对126例自发性气胸行VATS,其中同期双侧VATS12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21例(1例行右肺上叶、右下肺大疱切除)...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经验。方法2001年5月-2007年8月,对126例自发性气胸行VATS,其中同期双侧VATS12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21例(1例行右肺上叶、右下肺大疱切除)。肺大疱用内镜缝合切割器切除或结扎,生物蛋白胶喷覆创缘,不用胸膜固定术。结果术后平均住院7.4d(3~26d),胸腔引流管放置平均5.4d(1~14d)。术后并发症10例(2例剖胸止血)。全部病例治愈,随访3个月~6年,无气胸复发。结论VATS是彻底性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方法,肺大疱切除是常用术式,疗效确切、微创、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肺大疱 电视胸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微弹簧圈定位 被引量:10
3
作者 鲁东 吕维富 +2 位作者 徐世斌 柯立 徐美青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7-411,共5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在肺小结节胸腔镜切除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共63个肺内小结节VATS术前行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分析该定位方法的操作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病理结果。结果: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成...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在肺小结节胸腔镜切除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共63个肺内小结节VATS术前行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分析该定位方法的操作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病理结果。结果: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成功率100%,VATS术中2例脱落。穿刺定位操作时间为(16.81±2.96)min,并发症发生率25.93%(14/54)。定位后至VATS手术间隔12~60h,指导VATS楔形切除成功率96.3%(52/54)。术后病理显示恶性结节43个,良性结节20个。结论:在肺小结节胸腔镜切除术前给予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准确率高,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定位方法,可有效指导VATS手术,进而提高SPNs的临床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小结节 微弹簧圈 术前定位 电视胸腔镜手术 介入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手术54例报告 被引量:24
4
作者 柳常青 徐美清 +4 位作者 郭明发 解明然 江贤亮 孙效辉 孙翔翔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8期683-684,688,共3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纵隔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9月行胸腔镜下纵隔肿瘤手术54例。一般置3个trocar,首先于腋中线第6~8肋间置第1个trocar(1.0 ...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纵隔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9月行胸腔镜下纵隔肿瘤手术54例。一般置3个trocar,首先于腋中线第6~8肋间置第1个trocar(1.0 cm),置入30°10 mm硬质胸腔镜探查,明确病变部位及其毗邻关系后,按照倒三角形决定另外2个trocar(1.5~2.0 cm)的部位,术中根据情况可将操作孔与镜孔互换。若肿瘤较大,或与周围粘连不易显露,或与大血管关系紧密,考虑出血后不易止血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沿trocar延长小切口5~8 cm直视下操作。结果 41例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12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1例因肿瘤侵犯左无名静脉中转开胸手术。1例胸腺增生伴重症肌无力,术中损伤膈神经,术后胸片提示患侧膈肌抬高,术后6个月复查胸片恢复。2例术后气胸,经胸腔闭式引流后痊愈;均未出现术中及术后近期(30 d内)死亡。术后病理:胸腺瘤18例,胸腺增生12例,胸腺癌1例,支气管囊肿8例,胸腺囊肿1例,淋巴细胞增生2例,畸胎瘤4例,神经源性肿瘤6例,胸膜脂肪瘤1例,胸腺孤立性纤维瘤1例。54例随访8~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所有良性肿瘤均无复发,侵袭性胸腺瘤复发1例。结论电视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是可行和安全的,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纵隔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4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士学 王君 +1 位作者 徐美清 谢怀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27-1130,共4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5月41例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12例,安徽省立医院29例。三孔法,肺段动脉、静脉使用Hem-olok或直线型切割缝合器处理,肺...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5月41例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12例,安徽省立医院29例。三孔法,肺段动脉、静脉使用Hem-olok或直线型切割缝合器处理,肺段支气管及段间平面均使用直线型切割缝合器处理。结果 4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胸及辅助小切口。手术时间89-208(121.0±15.5)min,术中出血量80-350(142.7±11.5)ml。21例原发肺癌行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清扫淋巴结7-15(10.9±0.6)枚。无围手术期死亡。二次手术2例(1例术后咯血,1例肺不张)。术后胸腔引流时间5-9(7.8±0.2)d,术后住院时间6-14(9.3±0.4)d。术后病理诊断腺癌16例,鳞癌5例,转移癌3例,支气管扩张8例,炎性假瘤4例,结核球4例,血管畸形1例。对21例原发肺癌术后随访2-35(25.4±8.8)月,无复发、转移。结论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解剖 肺段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孔法与三孔法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江贤亮 徐美清 徐世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9-322,共4页
目的探讨两孔法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4年10月~2015年12月完成的72例两孔法胸腔镜肺叶切除术(DP组),按病灶所在肺叶位置及良恶性质配对选择同期我院完成的72例三孔法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作为对照(TP组),比较2组... 目的探讨两孔法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4年10月~2015年12月完成的72例两孔法胸腔镜肺叶切除术(DP组),按病灶所在肺叶位置及良恶性质配对选择同期我院完成的72例三孔法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作为对照(TP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前3d疼痛程度总分(VAS疼痛评分法)、术后并发症,电话或门诊随访。结果 2组均无手术死亡。DP与TP组术中出血量[(107.9±56.6)ml vs.(95.0±46.8)ml,t=1.490,P=0.138]、淋巴结清扫数量[(13.9±2.7)枚vs.(14.5±2.6)枚,t=1.358,P=0.177]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1%(8/72)vs.9.7%(7/72),χ~2=0.074,P=0.785]无统计学差异。DP组手术时间(153.6±22.6)min明显长于TP组(143.6±25.8)min(t=2.474,P=0.015),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5.2±1.7)d明显短于TP组(6.4±1.1)d(t=5.029,P=0.000),术后住院时间(6.1±1.6)d明显短于TP组(7.6±1.2)d(t=6.364,P=0.000),术后前3 d疼痛VAS总分(12.3±1.9)分明显低于TP组(14.4±1.8)分(t=6.808,P=0.000)。2组术后随访6~20个月,均无并发症和复发。结论两孔法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安全可行,对于有选择的病例可能是更好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两孔法 单操作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肺段切除治疗亚厘米肺结节 被引量:5
7
作者 江贤亮 徐美清 +1 位作者 徐世斌 柯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94-496,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亚厘米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9月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31例亚厘米SPN的临床资料。其中纯磨玻璃样结节12例,部分实性磨玻璃样结节15例,...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亚厘米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9月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31例亚厘米SPN的临床资料。其中纯磨玻璃样结节12例,部分实性磨玻璃样结节15例,完全实性结节4例。胸腔镜单一肺段切除21例,联合肺段切除10例。单孔7例,双孔13例,三孔11例。结果无围术期死亡。术后病理显示良性结节6例,恶性结节25例。手术时间(147.1±60.9)min,术中出血量(77.4±47.8)ml,术后住院时间(6.1±2.4)d,切缘距离(29.0±5.2)mm,淋巴结清扫数目(6.5±4.2)枚。3例持续漏气>7d,未见其他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较术前仅下降(8.9±2.1)%,无疾病复发及死亡,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亚厘米SPN采用胸腔镜肺段切除治疗,可以保证足够的切除范围及适当的淋巴结清扫,保留更多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厘米 肺结节 电视胸腔镜手术 肺段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术10例近期结果 被引量:9
8
作者 江贤亮 徐美青 徐世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术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9月~2017年12月全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术10例资料。跨叶间裂生长中央型肺癌9例,支气管扩张伴右侧毁损肺1例。均因肺叶切除无法根治切除,故行全肺切除。采用两孔法或三...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术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9月~2017年12月全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术10例资料。跨叶间裂生长中央型肺癌9例,支气管扩张伴右侧毁损肺1例。均因肺叶切除无法根治切除,故行全肺切除。采用两孔法或三孔法胸腔镜切口,使用腔镜下直线切割缝合器依次切断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完整切除一侧全肺。结果 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术期死亡。手术时间(246±52) min,术中出血量(110±42) ml,淋巴结清扫(8. 4±2. 7)枚,术后住院时间(11. 2±3. 8) d,术后并发症3例(心房纤颤2例,乳糜胸1例)。术后随访1~26个月,中位时间9个月。死亡1例,肿瘤转移带瘤生存1例,无病生存8例。结论全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术安全可行,近期效果尚可,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全肺切除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中心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20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君 徐美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6月~2013年2月,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200例,均为解剖性肺叶切除,其中左肺上叶33例、下叶39例,右肺上叶53例、中叶25例、下叶45例,右中上叶1例,右中下叶4例。肿瘤大小1~10cm...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6月~2013年2月,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200例,均为解剖性肺叶切除,其中左肺上叶33例、下叶39例,右肺上叶53例、中叶25例、下叶45例,右中上叶1例,右中下叶4例。肿瘤大小1~10cm,平均4cm。结果中转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29例,余均在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60~250min,平均130min,术中出血50~900ml,平均140ml。术后胸腔引流管保留时间4~19d,平均7.1d;术后住院时间4~20d,平均9.2d。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微创、安全、可行、有效,特别适用于周围型的肺部良、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胸腔镜手术 肺叶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例食管憩室的外科治疗
10
作者 王良旭 吴良洪 +5 位作者 范军 郑忠汉 严伟忠 甄文俊 田家政 欧阳小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5期399-400,共2页
关键词 食管憩室 外科手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中叶病变的外科治疗
11
作者 郭明发 疏元善 范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132-133,共2页
目的探讨肺中叶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用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手术方式有单纯中叶切除33.3%,中叶合并其它肺叶切除63.4%,右全肺切除3.3%。结果中叶肺癌占60%,中叶良性病变占40%,其中良性肿瘤占13.3%,... 目的探讨肺中叶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用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手术方式有单纯中叶切除33.3%,中叶合并其它肺叶切除63.4%,右全肺切除3.3%。结果中叶肺癌占60%,中叶良性病变占40%,其中良性肿瘤占13.3%,炎性病变占26.7%。症状无特异性,包括咳嗽、咳痰、痰血、发热或胸痛等。术前明确诊断率23.3%。结论术前不必过分强调中叶病变的临床性质,经1~2周的内科治疗,若无效果即应尽早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外科手术 肺叶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双侧单孔胸腔镜手术在双肺多发结节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广文 解明然 +3 位作者 王高祥 张天赐 田界勇 李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2-1019,共8页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单孔胸腔镜手术在双肺多发结节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行同期双侧单孔胸腔镜手术的4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围手术期资料。男性12例...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单孔胸腔镜手术在双肺多发结节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行同期双侧单孔胸腔镜手术的4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围手术期资料。男性1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2±8.8)岁,中位数为[52.5(47.25~58)]岁。【结果】40例患者共切除107个肺结节,85个为恶性。病理诊断有30例多原发肺癌,6例单原发肺癌。手术出血量(48.87±19.29)mL,中位数为[40(30~67.5)]mL,手术时间(147.70±54.24)min,中位数为[145(113.5~170)]min,淋巴结清扫数6.20±9.13,中位数为[3(0~12)]个,术后首日NRS评分5.08±2.23。胸腔引流总量为(375.95±243.69)mL,中位数为[292.5(215~517.5)]mL。平均胸引管留置时间为(3.38±1.49)min,中位数为[3(3~4)]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08±1.81)d,中位数为[4(3~5)]d。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并发症包括2例切口感染,3例一过性房颤,1例肺持续漏气,1例咯血,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同期双侧单孔胸腔镜肺手术治疗双肺多发结节是安全可行的,对于心肺功能良好,无严重基础疾病的有手术指征的双肺结节患者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镜手术 同期手术 双肺多发结节 多原发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与三孔胸腔镜肺部手术后急慢性疼痛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0
13
作者 李彩伟 徐美青 +3 位作者 徐广文 熊燃 吴汉然 解明然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79-284,共6页
背景与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单孔与三孔胸腔镜肺癌手术后急性和慢性疼痛的发生情况,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能否进一步缓解肺癌患者术后急慢性疼痛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17年6月30日在我院接受单孔或三孔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 背景与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单孔与三孔胸腔镜肺癌手术后急性和慢性疼痛的发生情况,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能否进一步缓解肺癌患者术后急慢性疼痛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17年6月30日在我院接受单孔或三孔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的患者232例,其中131例接受单孔胸腔镜手术,101例接受三孔胸腔镜手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和手术资料,以数字评定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第1、2、3、7、14天,3个月和6个月疼痛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差异,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单孔组在术后第1、2、7、14天NRS评分和术后第3、6个月慢性疼痛发生率方面较三孔组具有优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胸管留置时间、术后第3天NR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术后慢性疼痛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和术后第14天NRS评分是术后3个月、6个月发生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癌手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急性和慢性疼痛发生方面较三孔胸腔镜手术存在优势,手术时间缩短可减少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术后第14天疼痛发生是术后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胸腔镜手术 术后疼痛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骨后重建路径联合术后辅助放疗在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近期并发症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田界勇 梅新宇 +2 位作者 张天赐 徐广文 熊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53-660,共8页
【目的】分析管状胃经胸骨后路径和后纵隔路径联合术后辅助放疗对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近期并发症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行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 【目的】分析管状胃经胸骨后路径和后纵隔路径联合术后辅助放疗对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近期并发症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行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89例,部分患者接受术后辅助放疗,根据管状胃上提途径分为胸骨后路径及后纵隔路径两组,其中胸骨后路径组39例,后纵隔路径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骨后路径组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高于后纵隔路径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后纵隔路径组较胸骨后路径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更高,同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纵隔路径组较胸骨后路径组胃食管反流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共30例患者接受辅助放疗(其中胸骨后路径组10例,后纵隔路径组20例),胸骨后路径组患者出现放射性胃炎发生率低于后纵隔路径患者(胸骨后路径组:1例患者出现急性放射性食管(胃)炎,为1级;后纵隔路径组:6例患者出现急性放射性食管(胃)炎,其中1、2级分别为2例、4例)。【结论】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管状胃经胸骨后路径与经后纵隔路径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一致,但经胸骨后路径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Mckeown手术 辅助放疗 胸骨后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品管圈降低食管癌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实践 被引量:31
15
作者 许庆珍 宋瑰琦 +4 位作者 任玉珍 李从玲 付琦瑞 何静 花文红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食管癌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食管癌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况调查、要因分析,遵循PDCA工作程序,依据"5W2H"原则制定对策并...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食管癌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食管癌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况调查、要因分析,遵循PDCA工作程序,依据"5W2H"原则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食管癌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活动前的12.04%下降到活动后的4.76%(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发现并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降低了食管癌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食管癌 非计划性拔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痰液细胞DNA含量分析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6
作者 操乐杰 翟志敏 +6 位作者 李俊 徐美清 夏淮玲 徐晓玲 马冬春 梅晓冬 崔皖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 探讨痰液细胞DNA含量分析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对 44例患者 ( 2 9例肺癌、15例肺良性疾病患者 )痰液细胞DNA含量进行分析 ,并与痰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作比较。对痰细胞学阴性而DNA含量分析阳性的对照患者组织切片... 目的 探讨痰液细胞DNA含量分析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对 44例患者 ( 2 9例肺癌、15例肺良性疾病患者 )痰液细胞DNA含量进行分析 ,并与痰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作比较。对痰细胞学阴性而DNA含量分析阳性的对照患者组织切片行 p5 3、PCNA、Ki67免疫组化分析。 结果 以最后病理诊断为标准 ,肺癌患者异倍体检出的敏感性为 82 .8%,显著高于痰细胞学的敏感性 ( 2 7.6%) (P <0 .0 0 5 ) ;肺癌晚期异倍体阳性率高于早期肺癌 ( 87.5 %比 76.9%,P <0 .0 0 2 5 ) ,其中 1例肺癌患者提前临床 10月检出异倍体。部分炎性假瘤及结核球患者痰标本检出异倍体 ,其相应的组织切片PCNA、Ki67免疫组化染色亦阳性。结论 痰液细胞DNA含量分析是肺癌诊断有效的辅助方法 ,可能有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流式细胞仪 DNA含量 痰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急性冠状动脉血栓时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的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褚俊 翟志敏 +2 位作者 戴海明 徐美清 何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431-1432,共2页
目的 :探讨犬急性冠状动脉血栓模型中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水平。方法 :开胸微电流刺激麻醉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血管外膜方法制备犬急性冠状动脉血栓模型 ,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全血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 ,对其血小... 目的 :探讨犬急性冠状动脉血栓模型中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水平。方法 :开胸微电流刺激麻醉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血管外膜方法制备犬急性冠状动脉血栓模型 ,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全血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 ,对其血小板表面CD62P和CD6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8只犬制成犬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及急性心肌梗塞模型 ,其血小板表面CD62P和CD6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6 .2 4± 1 1 .69) %和 (3 .2 2± 1 .0 7) % ,显著高于模型复制前基础值 (8.35± 2 .73) %和 (0 .45± 0 .2 3) % (P <0 .0 5)。结论 :犬急性冠状动脉血栓模型中存在明显的血小板活化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62P CD63 血小板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膜糖蛋白类 流式细胞术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衬底温度对机械瓣膜上沉积的类金刚石薄膜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乐 蒋大鹏 +3 位作者 赵读亮 严中亚 程光存 方晓东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8-502,共5页
为掌握机械瓣膜衬底温度对类金刚石薄膜的影响规律,在实验中保持其它实验参数不变,机械瓣膜衬底温度分别取室温和150℃时,用脉冲激光沉积法在机械瓣膜上制备类金刚石薄膜。用Raman光谱仪对薄膜的微观结构进行检测;用原子力显微镜对薄膜... 为掌握机械瓣膜衬底温度对类金刚石薄膜的影响规律,在实验中保持其它实验参数不变,机械瓣膜衬底温度分别取室温和150℃时,用脉冲激光沉积法在机械瓣膜上制备类金刚石薄膜。用Raman光谱仪对薄膜的微观结构进行检测;用原子力显微镜对薄膜的表面形貌和粗糙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当其它实验参数不变时,机械瓣膜衬底温度从室温升高到150℃时,薄膜的微观结构没有发生明显改变;薄膜表面的粗糙度减小。类金刚石薄膜和机械瓣膜衬底之间具有很好的黏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类金刚石薄膜 脉冲激光沉积法 衬底温度 微观结构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激光沉积类金刚石膜和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乐 曹兴焕 +4 位作者 张霆 方晓东 严中亚 陶汝华 程光存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9-61,共3页
类金刚石膜具有很高的硬度、很小的摩擦系数、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和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首先,论述了类金刚石薄膜的微观结构、物理化学特性和生物相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总结了脉冲激光沉积类... 类金刚石膜具有很高的硬度、很小的摩擦系数、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和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首先,论述了类金刚石薄膜的微观结构、物理化学特性和生物相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总结了脉冲激光沉积类金刚石薄膜过程中实验参数对类金刚石薄膜的微观结构和特性的影响。为类金刚石薄膜的研究与生物医学应用提供一个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膜 脉冲激光沉积法 生物相容性 微观结构 功能梯度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20
作者 郭明发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8-220,224,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n=30)组和全肠外营养(TPN,n=28)组,两组均行营养支持8 d。所有病人在手术前1 d、术后第9天分别测定营养指标、免疫指...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n=30)组和全肠外营养(TPN,n=28)组,两组均行营养支持8 d。所有病人在手术前1 d、术后第9天分别测定营养指标、免疫指标、肝功能、体重等,并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等。结果:所有病人在观察期间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第9天,两组病人体重均低于术前,而TPN组病人下降更明显(P<0.05);EEN组病人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和IgA术后恢复程度明显好于TPN组(P<0.05);TPN组的ALP升高较EEN组明显(P<0.05);EEN组病人肠蠕动功能恢复较快,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早于TPN组(P<0.01);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亦较TPN组少(P<0.01,P<0.05)。结论:食管癌病人术后EEN安全可行,既能改善营养状态,维护和促进胃肠道功能,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食管癌 营养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