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构建 被引量:5
1
作者 朱小雨 乔晓斐 +4 位作者 刘恋蕊 蒋亚琴 宋瑰琦 荚卫东 许庆珍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92-1197,共6页
目的:构建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的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体系,为科学评价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提供客观工具,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实践持续改进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检索文献、小组讨论并采用... 目的:构建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的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体系,为科学评价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提供客观工具,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实践持续改进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检索文献、小组讨论并采用德尔菲函询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通过计算专家积极系数、变异系数、专家权威系数和肯德尔和谐系数等条目来验证函询结果的可靠性。结果:共进行了2轮专家函询,2轮函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900、0.892。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19、0.173,经显著性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2轮函询,最终确定包括3个一级条目、17个二级条目、48个三级条目的ERAS理念下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结论:构建的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科学、可靠,适用范围广,可作为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的客观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围手术期 护理质量 标准体系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9
2
作者 荚卫东 刘文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859-862,共4页
门静脉癌栓(PVTT)是肝细胞癌(简称肝癌)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也是其严重并发症和转移方式,手术切除仍然是目前肝癌伴PVTT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介绍了肝癌伴PVTT手术治疗的历史与现状、PVTT形成的解剖学基础、PVTT分型、手术适应证、术式选择... 门静脉癌栓(PVTT)是肝细胞癌(简称肝癌)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也是其严重并发症和转移方式,手术切除仍然是目前肝癌伴PVTT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介绍了肝癌伴PVTT手术治疗的历史与现状、PVTT形成的解剖学基础、PVTT分型、手术适应证、术式选择以及手术疗效评价。认为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建立个体化多学科治疗模式,可能是肝癌伴PVTT治疗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门静脉癌栓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镇痛对经腹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檀梦媛 乔晓斐 +4 位作者 高晨 章敏 栾远航 荚卫东 谢言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2-616,共5页
目的评价多模式镇痛方案对经腹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经腹肝部分切除术患者110例,男84例,女26例,年龄18~75岁,BMI 18.0~25.0 kg/m^(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多模式镇痛组(M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55例。M... 目的评价多模式镇痛方案对经腹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经腹肝部分切除术患者110例,男84例,女26例,年龄18~75岁,BMI 18.0~25.0 kg/m^(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多模式镇痛组(M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55例。M组在诱导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术毕在超声引导下以0.375%罗哌卡因20 ml行术侧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术后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每天两次,持续3 d。术毕两组均静脉注射羟考酮5 mg,连接舒芬太尼静脉镇痛泵。记录术后2、6、12、24、48、72 h的NRS评分,记录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补救镇痛例数。于术前1 d、术后1、3 d以及术后30 d采用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估患者恢复质量。记录术后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M组术后72 h的NRS评分明显降低(P<0.05),补救镇痛次数明显减少(P<0.05),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缩短,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1、3 d QoR-40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经腹肝部分切除术患者中,采用术前非甾体抗炎药预防性镇痛、术毕腹横肌平面阻滞及术后非甾体抗炎药持续镇痛治疗的多模式镇痛方案效果良好,可加速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部分切除术 多模式镇痛 恢复质量 帕瑞昔布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