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医学在胃癌隐匿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1
作者 程义壮 张亚 《安徽医学》 2005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探讨核医学在提高胃癌隐匿转移的诊断和指导手术方案中的应用。方法  3 0例胃癌术前13 1I -McAb3H11(鼠抗人胃癌单克隆抗体 3H11)肿瘤局部注射 ,在 2h、2 4h、48h、72h显像 ,同时行99mTcO4-胃粘膜显像 ;术中GDP手持式γ深测器。... 目的 探讨核医学在提高胃癌隐匿转移的诊断和指导手术方案中的应用。方法  3 0例胃癌术前13 1I -McAb3H11(鼠抗人胃癌单克隆抗体 3H11)肿瘤局部注射 ,在 2h、2 4h、48h、72h显像 ,同时行99mTcO4-胃粘膜显像 ;术中GDP手持式γ深测器。探测相关各部位 ,并与病理比较。结果 各时间段13 1I显像病灶清晰 ,2例于 48h ,72h见脾门部异常浓聚区 ,99mTcO4-显像病灶区显示放射性稀疏、缺损 ,余部轮廓完整、清晰 ;术中GDP探测对所有原发灶获得正确定位 ,对转移淋巴结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 90 .7%、98.0 %、94.6%。结论 核医学检查有助于提高胃癌隐匿转移的诊断 ,弥补传统手术的不足 ;99mTcO4-胃粘膜显像在胃部疾病诊断中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胃癌 ^99mTcO4^- 核医学 转移 病灶 ^131I 应用 部位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二届中国心血管核医学年会暨黄山心血管病论坛会议纪要
2
作者 姚晓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10期1558-1558,共1页
第十二届中国心血管核医学年会暨黄山心血管病论坛于2011年9月22日至24日在安徽合肥风景秀丽的巢湖之滨胜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60余位心血管、核医学、影像医学、内分泌、肿瘤及其他学科的代表与会。安徽省立医院副院长、
关键词 心血管病 核医学 论坛 黄山 年会 中国 十二 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预测浸润性肺腺癌WHO(2021)组织学分级
3
作者 石琴 张依凡 +2 位作者 杨易 潘博 倪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6,178,共7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预测浸润性肺腺癌WHO(2021)分类中组织学分级的作用。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23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5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浸润性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PET/CT资料。根据WHO(202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预测浸润性肺腺癌WHO(2021)分类中组织学分级的作用。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23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5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浸润性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PET/CT资料。根据WHO(2021)分级进行三级肿瘤分级。比较3种分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糖酵解总量和CT表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3级肿瘤的独立预测因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性能。结果较高的肿瘤分级与男性患者(χ^(2)=11.803,P=0.003)、吸烟史(χ^(2)=7.702,P=0.021)、肿瘤最大径(H=20.548,P=0.002)、淋巴结转移(P<0.001)、脉管癌栓(χ^(2)=33.270,P<0.001)、胸膜侵犯(χ^(2)=15.116,P=0.001)及气道播散有关(χ^(2)=17.867,P<0.001)。随着肿瘤级别提高,SUVmax(H=71.488,P<0.001)、糖酵解总量(H=30.658,P<0.001)和CT纯实性表现比例(χ^(2)=28.872,P<0.001)显著增加。SUVmax增高(OR=1.234,95%CI 1.141~1.334,P<0.001)和CT纯实性表现(OR=2.205,95%CI 1.166~4.171,P=0.015)是3级肿瘤的独立预测因子。SUVmax、CT实性表现及两者联合预测3级肿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3、0.641、0.804,其中最佳截断SUVmax为6.08。结论SUVmax和CT实性表现是3级浸润性肺腺癌的独立预测因子,术前^(18)F-FDG PET/CT可辅助评估肺腺癌分级,有助于改善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腺癌 国际疾病分类法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病理学 外科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转移癌的核素骨显像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学公 程义壮 +1 位作者 洪波 金晓毛 《安徽医学》 2002年第5期8-10,共3页
目的 分析骨转移癌全身骨显像的特点 ,提高核素骨显像的诊断水平。方法  63 8例恶性肿瘤患者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并分析。结果 ①恶性肿瘤患者中有 67.9%发现骨转移 ,病灶分布分别为脊柱 3 4%、肋骨3 0 %、骨盆 18%、四肢骨 10 %... 目的 分析骨转移癌全身骨显像的特点 ,提高核素骨显像的诊断水平。方法  63 8例恶性肿瘤患者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并分析。结果 ①恶性肿瘤患者中有 67.9%发现骨转移 ,病灶分布分别为脊柱 3 4%、肋骨3 0 %、骨盆 18%、四肢骨 10 %、头颅 3 .3 %、胸骨锁骨 2 .4%和肩胛骨 2 .3 %。②绝大部分骨转移病灶为局限性放射性分布异常浓聚 ,减低仅占 0 .8%。骨转移以多灶为常见 ,单灶仅 10 .4%。③与X线检查对比 ,多数患者全身骨显像较X线片发现了数目更多和范围更广的病灶 ;少数患者骨转移灶X线片表现出明显的骨质破环 ,而骨显像上无明显的放射性分布异常。④患者主诉的 3 2 8处骨痛 ,骨显像发现为骨转移灶达 64 .9% ,另有 2 71个骨转移灶无明显骨痛。结论 ①骨转移癌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脊柱、肋骨、骨盆、四肢骨、头颅、胸锁骨和肩胛骨。②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癌灶的探测灵敏度明显高于X线检查。与X线检查相互配合 ,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骨显像 骨转移癌 全身骨显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骨显像在监测骨移植中的应用
5
作者 洪波 金晓毛 +1 位作者 张丽萍 曹玉萍 《安徽医学》 1998年第5期61-61,共1页
<正>骨移植术后对移植骨的存活及成骨速度的评估以往是依靠X线显像来评价,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不仅能显示骨骼的形态,并能反映各局部骨骼的血供和代谢情况.是判断移植骨存活及疗效的一种较好的方法.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经带L_3血... <正>骨移植术后对移植骨的存活及成骨速度的评估以往是依靠X线显像来评价,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不仅能显示骨骼的形态,并能反映各局部骨骼的血供和代谢情况.是判断移植骨存活及疗效的一种较好的方法.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经带L_3血管髂后骨瓣横突骶骨植骨融合术的患者5例,女性1例,男性4例;分别于术后2周和术后3~4月进行核素骨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移植 监测 核素骨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全身骨显像摄取^(99)Tcm-MDP的肺硬化性血管瘤1例
6
作者 卞岍雨 万瑞梅 +1 位作者 金晓毛 姚晓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9期1524-1524,1529,共2页
患者女,27岁。无诱因出现间断性胸闷、胸痛1年,近1周症状加重,CT检查发现右上肺占位性病变,拟行手术治疗入院。体检:双肺呼吸音粗,右上肺语音震颤增强。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胸部CT平扫显示右肺门旁团块状高密度影,与肺门分界不清,内见多... 患者女,27岁。无诱因出现间断性胸闷、胸痛1年,近1周症状加重,CT检查发现右上肺占位性病变,拟行手术治疗入院。体检:双肺呼吸音粗,右上肺语音震颤增强。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胸部CT平扫显示右肺门旁团块状高密度影,与肺门分界不清,内见多发条片状高密度钙化影,较大层面约54 mm×63 mm,周边肺实质受压,邻近支气管变窄,纵膈窗病灶大小无变化(图1A~1C)。增强扫描病灶呈中度强化(图1D~1F)。注射^(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ethylene diphosphonate,MDP)后3h行全身骨显像,所见全身骨骼显影清晰,骨骼显像剂分布正常,右肺病灶呈明显的^(99)Tcm-MDP摄取(图1G,1H)。随后行右上肺病灶切除术,术后病理为肺硬化性血管瘤(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血管瘤 肺肿瘤 全身骨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体系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及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43
7
作者 许庆珍 何静 +3 位作者 宋瑰琦 黄璐 李从玲 花文红 《安徽医学》 2016年第2期206-208,209,共4页
目的探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体系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91例食管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51例。对照组按传统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体系,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夜、术后72 h... 目的探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体系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91例食管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51例。对照组按传统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体系,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夜、术后72 h状态焦虑水平、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镇痛药物副作用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镇痛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手术前夜、术后72 h的状态焦虑水平、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镇痛药物副作用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体系能有效缓解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和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焦虑 术后疼痛 规范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亢伴粒细胞减低的放射性碘治疗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学公 洪波 +4 位作者 金晓毛 程义壮 任安 刑学农 叶山东 《安徽医学》 2003年第5期31-33,共3页
目的 评估放射性碘治疗甲亢伴粒细胞减低的价值。方法  16例甲亢伴粒细胞减低患者 ,因服用抗甲状腺药物 (ATD)后出现粒细胞减低者 15例 ,发现甲亢时即伴有粒细胞减低者 1例。经内科升白治疗后 ,升白效果不明显或白细胞计数不稳定 ,仍... 目的 评估放射性碘治疗甲亢伴粒细胞减低的价值。方法  16例甲亢伴粒细胞减低患者 ,因服用抗甲状腺药物 (ATD)后出现粒细胞减低者 15例 ,发现甲亢时即伴有粒细胞减低者 1例。经内科升白治疗后 ,升白效果不明显或白细胞计数不稳定 ,仍无法使用ATD治疗 ,经采用13 1Ⅰ NaⅠ治疗 ,同时继续使用升白药物 ,而甲亢病情得以控制。结果  16例甲亢患者放射性13 1Ⅰ治疗前的白细胞水平为 ( 4 .1± 1.1)× 10 9/L ,13 1Ⅰ治疗后 2周为 ( 5 .1± 1.8)× 10 9/L ,13 1Ⅰ治疗后 1个月为 ( 5 .0± 1.8)× 10 9/L。比较13 1Ⅰ治疗前后白细胞水平 ,经t检验 ,P >0 .0 5 ,无明显差异。13 1Ⅰ治疗后 1个月 ,血清甲状腺激素明显下降 ,临床症状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 粒细胞减低 碘131 治疗 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恶性肿瘤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程义壮 姚晓波 +2 位作者 张然 何静 邵晓红 《安徽医学》 2012年第8期978-980,共3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在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各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2例患者全部完成粒子植入,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12个月,完全缓解率19.5%(16/82),... 目的探讨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在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各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2例患者全部完成粒子植入,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12个月,完全缓解率19.5%(16/82),部分缓解率为70.8%(58/82),无变化1.2%(1/82)例,进展8.5%(7/82),无明显放射相关副作用。结论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安全、微创、能明显改善局部症状、全身不良反应小,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粒子 组织间种植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201)Tl静息-再分布SPECT显像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学公 洪波 +7 位作者 金晓毛 程义壮 姜徽 严激 徐健 张小玲 范西真 丁晓梅 《安徽医学》 2003年第6期5-7,共3页
目的 研究2 0 1 Tl(铊 )心肌灌注静息 -再分布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9例患者 ,冠心病 73例 (分别为心肌梗死恢复期 2 4例、心绞痛 19例、胸闷 3 0例 )、其他 16例 (分别为原因不明的胸闷胸痛 10例、心肌炎3例及心肌... 目的 研究2 0 1 Tl(铊 )心肌灌注静息 -再分布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9例患者 ,冠心病 73例 (分别为心肌梗死恢复期 2 4例、心绞痛 19例、胸闷 3 0例 )、其他 16例 (分别为原因不明的胸闷胸痛 10例、心肌炎3例及心肌病 3例 )。利用静息 -再分布2 0 1 TlSPECT显像 ,分别于注射后 10min和 180min进行采集。结果  89例受检者共 80 1个心肌节段 ,在早期相 ( 10min)发现 1~ 3级放射性分布减低区 42 2个节段 ,而在延时相 ( 180min)发现 1~ 3级共 3 19个节段。其中 ,5 99个节段的放射性分布减低区在延时像时无明显变化 ,164个节段的放射性分布在延时相得到部分改善或填充 (再分布 ) ,3 8个节段的放射性分布反较早期静息像减低 (新出现放射性分布减低区或评分等级 )增加(反向再分布 )。结论 2 0 1 Tl静息 -再分布显像不仅可用于评价心肌梗死后的存活心肌 ,还可用于心肌缺血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20lTl 静息-再分布 SPECT显像 心肌灌注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的骨痛与骨转移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义壮 刘学公 +1 位作者 洪波 金晓毛 《安徽医学》 2003年第6期12-14,共3页
目的 分析骨痛与肿瘤骨转移的关系 ,并探讨骨转移骨痛的可能机理。方法 对 2 5 2例主诉骨痛的肿瘤患者的骨显像结果与其骨痛部位、数目及发生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①有骨痛的各类型肿瘤患者骨转移率平均为64 .7%,其中以前列腺癌为最... 目的 分析骨痛与肿瘤骨转移的关系 ,并探讨骨转移骨痛的可能机理。方法 对 2 5 2例主诉骨痛的肿瘤患者的骨显像结果与其骨痛部位、数目及发生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①有骨痛的各类型肿瘤患者骨转移率平均为64 .7%,其中以前列腺癌为最高 ;骨转移阴性和阳性患者平均骨痛部位数目分别为 1.0 5和 1.73个 ;主诉骨盆骨痛的患者骨转移率最高 ,达到 10 0 %;②骨痛出现的病程时间相对集中在半年至 5年 ,各时间段均可发生转移 ;骨转移病灶数平均为 7.5 7个 ,有随时间段的后移而增加的趋势。结论 ①有骨痛主诉时 ,患者骨转移率已高达 64 .7%,而且常为多灶转移 ,已基本失去肿瘤骨转移的早期治疗机会。②对高发骨转移的肿瘤患者应及早进行骨显像检查 ,同时 ,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肿瘤骨转移特点 ,确定适宜的骨显像随访期 ,这对于肿瘤治疗方案的确定及疗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骨痛 骨转移 阳性率 核素骨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图联合RIA测定尿AIb、IgG、β_2-MG对肾炎患者肾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瑞启 阎淑珍 +1 位作者 戴玲 王青 《安徽医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3-24,共2页
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上起病急,有血尿、蛋白尿等;而慢性肾炎临床上可表现多种多样,自无症状的蛋白尿到明显的肉眼血尿,或肾病综合征,甚至尿毒症。为了寻找早期诊断方法,我们对59例急性、慢性肾炎的病人,同时做^(131)I-OIH肾图及尿白蛋白... 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上起病急,有血尿、蛋白尿等;而慢性肾炎临床上可表现多种多样,自无症状的蛋白尿到明显的肉眼血尿,或肾病综合征,甚至尿毒症。为了寻找早期诊断方法,我们对59例急性、慢性肾炎的病人,同时做^(131)I-OIH肾图及尿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G(IgG)、β_2-微球蛋白(β_2-MG),简称尿三蛋白,进行放免测定(RIA),来评价肾炎患者的肾功能。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5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5例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人均临床确诊者。54例慢性肾炎患者:男30例,女24例。 2.方法:^(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炎 肾小球肾炎 RIA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重量的SPECT法估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学公 《安徽医学》 2006年第2期155-155,共1页
关键词 甲状腺重量 CT法 SPE 估测 核素治疗 核素法 B超法 甲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三蛋白放免测定在肾病中的临床意义
14
作者 何瑞启 闫淑珍 戴玲 《安徽医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6-17,共2页
在肾病早期,仅出现微量蛋白尿时,用一般生化方法很难检出。为了提高检出率,我们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130例多种肾病患者尿中的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IgG)和β_2-微球蛋白(β_2-MG)(简称尿三蛋白),并与54例正常对照组比较。... 在肾病早期,仅出现微量蛋白尿时,用一般生化方法很难检出。为了提高检出率,我们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130例多种肾病患者尿中的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IgG)和β_2-微球蛋白(β_2-MG)(简称尿三蛋白),并与54例正常对照组比较。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 放射免疫法 白蛋白 免疫球蛋 微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结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的预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昕 倪明 +3 位作者 张依凡 潘博 汪世存 吕维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91-595,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不同代谢参数预测结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的作用。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手术或内镜活检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PET/CT资料。分析血清癌胚抗原(CEA)及血清糖链抗原-199(CA199)等临床病理参...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不同代谢参数预测结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的作用。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手术或内镜活检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PET/CT资料。分析血清癌胚抗原(CEA)及血清糖链抗原-199(CA199)等临床病理参数水平、病理特征、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_(mean))、标准化摄取峰值(SUV_(peak))、代谢肿瘤体积(MTV)、糖酵解总量(TLG)等PET/CT代谢参数与KRAS基因突变状态的关系;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获得PET/CT代谢参数的最佳阈值。结果KRAS基因突变型15例,野生型3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肿瘤部位、分化程度、病理类型、TNM分期、肿瘤长径、CEA水平及CA19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KRAS野生型相比,KRAS突变型患者SUV_(max)(13.37、19.00)、SUV_(mean)(7.74、11.11)、SUV_(peak)(9.38、14.09)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71、-2.091、-2.050,P<0.05)。两组MTV及TL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57、-1.262,P>0.05)。以17.17、10.31和13.03为阈值时,SUV_(max)、SUV_(mean)、SUV_(peak)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4、0.686和0.683,诊断KRAS基因突变的敏感度均为66.7%,特异度为75.7%-81.1%,准确度为73.1%76.9%。结论^(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结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基因 突变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出血和囊性变的甲状旁腺腺瘤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姚晓波 张然 +2 位作者 张丹凤 吴海波 程义壮 《安徽医学》 2018年第10期1287-1288,共2页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6岁,因“左颈部肿块1年余”就诊,无明显压痛,无吞咽困难,无饮水呛咳及声音嘶哑,无畏寒发热,无肢体抽搐及麻木,无腹胀、恶心及骨痛,无尿路感染及肾绞痛,无外伤及手术史。查体:体温 36.4℃ ,血压136/88...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6岁,因“左颈部肿块1年余”就诊,无明显压痛,无吞咽困难,无饮水呛咳及声音嘶哑,无畏寒发热,无肢体抽搐及麻木,无腹胀、恶心及骨痛,无尿路感染及肾绞痛,无外伤及手术史。查体:体温 36.4℃ ,血压136/88 mmHg,脉搏80次/分, 呼吸19次/分;神志清醒,精神可;气管居中,左颈部可及一肿块,约5 cm×6 cm大小,随吞咽上下移动,边界清,表面光滑,易推动,无压痛,双侧颈部无肿大淋巴结;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括号内为正常参考值):血清碱性磷酸酶524(40~150)U/L,血清钙3.3(2.0~2.6) mmol/L,血清磷0.69(0.78~1.53) mmol/L, 血清氯110(96~ 110) mmol/L ,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 iPTH)923(11.0~67.0)ng/L。颈部B超(见图A):甲状腺左叶下极囊实性包块,大小约6.0 cm×3.5 cm;颈部CT(见图B):甲状腺左叶下极外侧部位囊实性混杂密度影,内见多发线样等密度分隔影(图中白色箭头),病灶边界尚清,大小约 5.4 cm ×4.1 cm。临床诊断:①甲状腺肿物;②高钙血症。 患者行 99m 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technetium-99m labeled methoxy isobutyl isonitrile, 99m Tc-MIBI)双时相法甲状旁腺显像,早期相(见图C)见甲状腺显影清晰,其左叶下极外侧包块部位见类似环状的 99m Tc-MIBI浓聚灶,大小约6.0 cm×5.4 cm,形态欠规整,边缘厚度不一,其内 99m Tc-MIBI分布稀疏;延迟相(见图D)见甲状腺及其左叶下极外侧包块部位 99m Tc-MIBI分布减低;次日行 99m TcO 4- 甲状腺静态显像,结果(见图E)显示:甲状腺形态、大小及 99m TcO 4- 分布正常,甲状腺左叶下极外侧包块未见显影。结合病史,左颈部肿块考虑为甲状腺组织以外来源,甲状旁腺病变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放射性核素显像 甲状旁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 F-NaF PET/CT与99m Tc-MDP骨显像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倪明 汪世存 +1 位作者 谢强 张洪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9期1648-1652,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18 F标记的氟化钠(18 F-Fluoride,18 F-NaF)PET/CT骨显像与99m Tc标记的亚甲基二膦酸盐(99m Tc-MDP)骨显像(bone scintigraphy,BS)对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且临床怀疑骨转移的48例... 目的对比分析18 F标记的氟化钠(18 F-Fluoride,18 F-NaF)PET/CT骨显像与99m Tc标记的亚甲基二膦酸盐(99m Tc-MDP)骨显像(bone scintigraphy,BS)对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且临床怀疑骨转移的48例女性患者,在1周内分别行18 F-NaF PET/CT骨显像与BS检查,以病理学或临床随访结果为诊断依据,分别在病例和病灶水平上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48例乳腺癌患者经证实38例、147个病灶为骨转移瘤。在病例水平上,18 F-NaF PET/CT与BS显示骨转移瘤的检出率及特异度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0,P=0.582),18 F-NaF PET/CT显示骨转移瘤的灵敏度高于BS(P<0.01),18 F-NaF PET/CT发现乳腺癌骨转移瘤的效能与标准组高度一致(Kappa=0.934,μ=14.369,P<0.01),而BS发现乳腺癌骨转移瘤的效能与标准组中等一致(Kappa=0.413,μ=2.888,P<0.05)。在病灶水平上,18 F-NaF PET/CT发现骨转移灶的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均高于BS(χ^2=9.892,χ^2=23.263,χ^2=9.028,χ^2=30.897,P<0.01),18 F-NaF PET/CT发现乳腺癌骨转移灶的效能与标准组高度一致(Kappa=0.881,μ=16.942,P<0.01),而BS发现乳腺癌骨转移灶的效能与标准组一致性差(Kappa=0.238,μ=2.674,P<0.05)。结论18 F-NaF PET/CT骨显像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效能总体优于BS,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18 F标记的氟化钠 骨转移 骨显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687例皮肤病临床分析
18
作者 段新芳 何瑞启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2期180-181,共2页
关键词 皮肤病 锶90 钇90 敷贴器 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