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心脏瓣膜病体外循环术中灌注流量选择 被引量:5
1
作者 汪洋 葛圣林 +1 位作者 高晴云 葛建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3792-3794,共3页
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病体外循环术中流量大小对酸碱度,尿量以及脑氧饱和度的影响,确定合适的灌注流量。方法选择4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分为高流量组(20例)和低流量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T_1),体外循环开始(T_2),主动脉阻断5 min(... 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病体外循环术中流量大小对酸碱度,尿量以及脑氧饱和度的影响,确定合适的灌注流量。方法选择4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分为高流量组(20例)和低流量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T_1),体外循环开始(T_2),主动脉阻断5 min(T_3),恢复温度5 min(T_4),主动脉开放5min(T_5)体外循环结束5 min(T_6)6个时间点的脑氧饱和度数值并记录T_1,T_3,T_4,T_54个时点的乳酸,BE数值及尿量。结果体外循环开始T_2点的脑氧饱和度略低于麻醉诱导后T_1点。T_4点脑氧饱和度略高于T_3点,乳酸值、BE绝对值略低于T_3。T_5点的脑氧饱和度高于T_4点乳酸值、BE绝对值低于T_4点。高流量组在T_3、T_4、T_5点的脑氧饱和度高于低流量组;而乳酸值和BE绝对值低于低流量组。结论高流量组可以增高脑氧饱和度降低血液乳酸,维持平衡的酸碱度,增加肾脏血流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体外循环 灌注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营养支持在成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刘璐 程光存 杨永坚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63-1369,共7页
目的: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主动脉病变,尽管外科手术的水平不断提高,但术后病死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仍然较高。本研究旨在探讨个体化营养支持在成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中国科学技术... 目的: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主动脉病变,尽管外科手术的水平不断提高,但术后病死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仍然较高。本研究旨在探讨个体化营养支持在成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6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31),对照组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常规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个体化营养支持。术后第1天、第5天、第10天采用罗氏生化分析仪、免疫分析仪和酶标仪分别检测两组血清营养指标[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变化,术后第1天、第5天、第10天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II(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II)评估两组预后,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Alb、PAB、Hb、TF、IgG、IgM、IgA、TNF-α、IL-10、PCT、APACHEII评分主体效应检验、时间因素及组间因素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第5天、第10天观察组Alb、PAB、Hb、TF、IgG、IgM、Ig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术后第5天、第10天观察组TNF-α、IL-10、PCT、APACHEI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接受手术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而言,术后积极进行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不仅可明显提高患者营养水平和免疫功能,且可有效降低术后炎症因子水平,有利于机体快速康复,对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改善预后亦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A型 成人 个体化营养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尖瓣成形术与置换术治疗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右心衰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聂燕华 张锡栋 +1 位作者 张锐 葛建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7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三尖瓣成形术与置换术治疗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functional tricuspid regurgitation,FTR)合并右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76例重度FTR合并右心衰竭患者... 目的探讨三尖瓣成形术与置换术治疗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functional tricuspid regurgitation,FTR)合并右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76例重度FTR合并右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入选患者分为三尖瓣成形术组(42例)和三尖瓣置换术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胸液引流量,术前和术后2周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肺动脉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随访期间并发症、三尖瓣反流复发和生存情况。结果三尖瓣成形术组患者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均显著短于三尖瓣置换术组(P_均<0.001),两组患者胸液引流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肺动脉收缩压均显著低于术前(P_均<0.05),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0.05),三尖瓣成形术组患者术后3年复发率显著高于三尖瓣置换术组(P<0.05)。两组患者总体生存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三尖瓣成形术与置换术治疗重度FTR合并右心衰竭均有一定风险,两种术式的近期疗效相近,但三尖瓣置换术的远期复发率相对较低。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以提高重度FTR合并右心衰竭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 心力衰竭 三尖瓣成形术 三尖瓣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