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在鉴别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中的价值,提高术前鉴别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能谱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2例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组)和30例肿块型胰腺炎患者(胰腺炎组)的临床资料,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40~14...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在鉴别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中的价值,提高术前鉴别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能谱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2例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组)和30例肿块型胰腺炎患者(胰腺炎组)的临床资料,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40~140 ke V单能量下(间隔10 ke V),分别测量和比较两组病灶的平均CT值、碘浓度以及能谱曲线的差异。结果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40~140 ke V单能量下,胰腺炎组的平均CT值均大于胰腺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动脉期=-7.349^-4.810,P<0.05;t门静脉期=-6.760^-5.496,P<0.05)。胰腺炎组与胰腺癌组的能谱曲线有明显的差别,在40~70 ke V低能量之间差异明显。胰腺癌组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碘浓度均低于胰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动脉期=-28.577,P<0.05;t门静脉期=-28.451,P<0.05)。结论通过CT能谱成像技术测量不同单能量下CT值、能谱曲线以及碘浓度可以鉴别胰腺癌和肿块型胰腺炎。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对股骨头供血动脉栓塞建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FicatⅡ期以前)动物模型行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射,研究该法防治股骨头坏死关节面塌陷影像学及病理学变化,初步探讨该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目的:通过对股骨头供血动脉栓塞建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FicatⅡ期以前)动物模型行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射,研究该法防治股骨头坏死关节面塌陷影像学及病理学变化,初步探讨该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以真丝线段微绒毛行家猪股骨头供血动脉栓塞,建立ANFH动物模型。对ANFH FicatⅡ期模型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射治疗并与对照组作影像及病理对照研究。结果:经股骨头供血动脉栓塞研制动物模型,方法新颖、成功率高,可控性强;TAE术后股骨头坏死进行性加重,平均塌陷时间为1.5个月;组织病理学示骨细胞逐渐坏死,高倍镜下单位面积的空缺骨陷窝数百分比(PBL)增多及骨小梁(TBV)减少;A组与B组、B组治疗前后的PBL与TBV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股骨头供血动脉栓塞术建立ANFH模型方法新颖、有良好可控性,同时建立模型的周期缩短;而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射防治股骨头坏死关节面塌陷,对FicatⅡ期病变可以有效地阻止病变进展,防治其塌陷,是一种安全、有效及微创的方法。在进一步完善动物实验后,可以考虑有选择的进行临床实验性治疗。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在鉴别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中的价值,提高术前鉴别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能谱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2例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组)和30例肿块型胰腺炎患者(胰腺炎组)的临床资料,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40~140 ke V单能量下(间隔10 ke V),分别测量和比较两组病灶的平均CT值、碘浓度以及能谱曲线的差异。结果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40~140 ke V单能量下,胰腺炎组的平均CT值均大于胰腺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动脉期=-7.349^-4.810,P<0.05;t门静脉期=-6.760^-5.496,P<0.05)。胰腺炎组与胰腺癌组的能谱曲线有明显的差别,在40~70 ke V低能量之间差异明显。胰腺癌组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碘浓度均低于胰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动脉期=-28.577,P<0.05;t门静脉期=-28.451,P<0.05)。结论通过CT能谱成像技术测量不同单能量下CT值、能谱曲线以及碘浓度可以鉴别胰腺癌和肿块型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