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强MRI肝胆期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病理分化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蔡圣贤 徐运军 +1 位作者 郑鑫 王含章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肝胆期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HCC)病理分化程度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4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HCC患者资料,根据病理分级将患者分为低危险组(100例)和高危险组(45例),前者包括高分化(11例)、中-高分... 目的:探讨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肝胆期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HCC)病理分化程度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4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HCC患者资料,根据病理分级将患者分为低危险组(100例)和高危险组(45例),前者包括高分化(11例)、中-高分化(11例)、中分化(78例)HCC,后者包括低分化(21例)、中-低分化(24例)HCC。所有患者术前2周均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通过分析得出对HCC有影响的临床及传统影像学特征,建立临床-影像模型;利用ITK⁃SNAP软件在肝胆特异期图像上手动勾画肿瘤感兴趣区(ROIs),利用FAE(FeAture Explorer V.0.5.5)软件提取特征,使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法对特征降维,通过建立XGBoost二分类模型来预测诊断效能;最终将临床-影像模型与影像组学模型相结合,建立联合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来评价各模型诊断效能。结果:测试组中临床-影像模型、影像组学模型以及联合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66、0.70、0.76,准确度分别为63.6%、63.6%、77.3%,灵敏度分别为71.4%、85.7%、57.1%,特异度分别为60.0%、53.3%、86.7%。结论: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肝胆期影像组学的模型在预测HCC病理分化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磁共振成像 肝细胞癌 病理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征象建立预测肝细胞癌相关恶病质的列线图
2
作者 李信响 刘兵 +2 位作者 江洋 赵宇飞 彭新桂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3,共8页
目的探讨治疗前MRI征象预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相关恶病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9例HCC患者治疗前临床和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并随访MRI检查后6个月时患者的体重。根据恶病质诊断标准,将... 目的探讨治疗前MRI征象预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相关恶病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9例HCC患者治疗前临床和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并随访MRI检查后6个月时患者的体重。根据恶病质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恶病质组和非恶病质组。按照随机抽样将所有病例分为训练集(n=279)和验证集(n=120)。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筛选与HCC相关恶病质的变量,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不同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AUC值,选择最佳性能模型建立预测HCC相关恶病质列线图。结果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40 g/dL、血清甲胎蛋白>100 ng/mL、肿瘤直径>5 cm、门静脉癌栓、瘤内强化动脉和动脉期肿瘤边缘肝实质强化是预测肝细胞癌相关恶病质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影像模型预测性能最好,训练集区分度AUC达0.843,验证集达0.854。结论依据MRI征象建立列线图可较临床诊断提前6个月预测HCC相关恶病质,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HCC) 恶病质 MRI征象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据2013版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管理系统诊断肝脏病灶的一致性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影 余深平 +1 位作者 刘影 王昌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2-176,共5页
目的观察根据2013版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管理系统[LI-RADS(v2013)]诊断肝细胞癌(HCC)发病高风险人群肝脏病灶的一致性。方法由2名医师(医师1、2)独立双盲阅读813例有HCC发病风险患者的1115个病灶的CT/MRI资料,分别采用LI-RADS(v2013)、LI... 目的观察根据2013版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管理系统[LI-RADS(v2013)]诊断肝细胞癌(HCC)发病高风险人群肝脏病灶的一致性。方法由2名医师(医师1、2)独立双盲阅读813例有HCC发病风险患者的1115个病灶的CT/MRI资料,分别采用LI-RADS(v2013)、LI-RADS(v2012,第1版)[即LI-RADS(v1.0)]进行诊断。分析医师间根据LI-RADS(v2013)评估病灶直径、主要影像学征象及分级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根据LI-RADS(v2013)与LI-RADS(v1.0)进行诊断的结果差异。结果医师1、2评估病灶直径的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998;评价动脉期高强化、门静脉期/延迟期低强化及包膜的Kappa系数分别为0.87、0.86、0.72;LI-RADS(v2013)分级诊断观察者内Kappa系数为0.85。2名医师协商后的最终分级诊断结果与金标准的Kappa系数为0.85;诊断阳性(LR3~5级)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100%(757/757)、80.17%(287/358)、91.43%(757/828)及100%(287/287)。根据LI-RADS(v2013)、LI-RADS(v1.0)诊断阳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医师间评价LI-RADS(v2013)主要影像学征象及分级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栓塞的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治疗 被引量:14
4
作者 吕维富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1期74-76,共3页
影像学检查是目前临床对疑诊肺栓塞的病人进行筛查的一线检查方法,但在影像学表现特点和诊断的准确性等方面尚未达成共识。同时,介入治疗的原理及不同治疗方法间的疗效差别也未有定论。本文就肺栓塞的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肺栓塞 放射学 介入性 血栓 溶栓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分型的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影像学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赵晶 费小瑞 +6 位作者 许实成 李丹 邓克学 刘影 吴海波 王昌新 韦炜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69-974,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分型的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E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大脑半球DNET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4~47岁,平均年龄17.2岁。结果: 11例患者均以癫痫发病,病灶位于颞叶8例,额叶1... 目的:探讨基于MRI分型的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E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大脑半球DNET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4~47岁,平均年龄17.2岁。结果: 11例患者均以癫痫发病,病灶位于颞叶8例,额叶1例,顶叶2例,均为单发。依据MRI表现分为:Ⅰ型类囊性7例,Ⅱ型结节状2例,Ⅲ型发育异常样2例。按外科手术切除术式分为:病灶扩大切除4例,单纯病灶切除5例,病灶次全切除2例。术后病理均为DNET。术后随访6~41个月,均无病灶扩大或复发。依据癫痫Engel疗效分级标准分为:EngelⅠ级8例,EngelⅡ级3例。结论: DNET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通过MRI分型有助于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 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癫痫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T MRI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肝细胞癌与肿块型肝内胆管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6
作者 陈旭丹 李少朋 +4 位作者 音大为 黄亮亮 董立军 宋潇鹏 刘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2-716,729,共6页
目的探讨5.0T 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肝细胞癌(HCC)和肿块型肝内胆管癌(MICC)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23年3月-2024年11月安徽省立医院经病理证实的56例HCC和36例MICC,由2位医师独立分析SWI序列中两组病灶周围低信号... 目的探讨5.0T 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肝细胞癌(HCC)和肿块型肝内胆管癌(MICC)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23年3月-2024年11月安徽省立医院经病理证实的56例HCC和36例MICC,由2位医师独立分析SWI序列中两组病灶周围低信号环、病灶内出血及病灶与血管关系,进行组间一致性分析;比较两组上述特征的差异,并与MRI常规平扫/增强扫描对比;对于病灶内出血,通过计算其内部磁敏感信号量化出血对两者的诊断价值。结果2位医师对HCC组和MICC组SWI上病灶低信号环、出血及病灶与血管关系一致性较好(Kappa=0.802~0.929,P<0.001)。与MRI平扫相比,SWI显著提高了肿瘤周围低信号环及肿瘤内出血的检出率(χ^(2)=89.409、46.210,P<0.001),这两种征象在HCC组更常见;磁敏感信号分级HCC以3级为主,MICC以1级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059,P<0.05);与增强扫描相比,SWI诊断两组病灶与血管之间的关系准确度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5、0.247,P=0.871、0.619);HCC组肿瘤与血管关系主要表现为受压及癌栓形成,MICC组肿瘤与血管关系表现为侵犯改变(包括包裹、狭窄或闭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809,P<0.001)。结论5.0T MRI SWI序列可以清晰地显示HCC和MICC内部及周边结构,并能在不使用对比剂的情况下准确显示病灶与血管的关系,对于两者鉴别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胆管上皮癌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超高场强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鼻窦少见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2
7
作者 胡红云 袁蕾 +2 位作者 王影 徐黄 刘影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771-776,共6页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少见恶性肿瘤的CT和MR成像特征,提高对少见恶性肿瘤病变的影像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2020年我院经术后病理或活检病理证实的18例鼻腔鼻窦少见恶性肿瘤的影像资料,其中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3例,横纹肌肉瘤3例,尤文...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少见恶性肿瘤的CT和MR成像特征,提高对少见恶性肿瘤病变的影像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2020年我院经术后病理或活检病理证实的18例鼻腔鼻窦少见恶性肿瘤的影像资料,其中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3例,横纹肌肉瘤3例,尤文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3例,髓外浆细胞瘤3例,软骨肉瘤2例,卵黄囊肿瘤2例,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1例,腺泡细胞癌1例,结合文献回顾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18例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均伴有不同程度骨质破坏及周围组织侵犯。2例卵黄囊肿瘤发生于鼻腔,骨质破坏轻微,T_(2)WI序列呈等信号,其内可见点状囊泡样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中度强化,1例延迟期扫描可见在T_(2)WI序列呈点状高信号区发生强化。2例软骨肉瘤沿鼻咽部生长局限1例、蔓延1例,1例骨质破坏内可见残留骨嵴及点状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均呈边缘强化。3例髓外浆细胞瘤信号均匀,T_(2)WI序列呈均匀低信号,增强扫描实体部分呈明显均匀强化,2例病灶旁见流空血管。1例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T_(2)WI序列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呈显著强化。尤文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和横纹肌肉瘤容易发生于儿童,T_(2)WI序列呈等/低信号,可伴有不同程度囊变、出血。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T_(2)WI序列呈高/低信号,可伴有出血、囊变,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有渐进性强化趋势。结论:鼻腔鼻窦少见恶性肿瘤具有大部分恶性肿瘤的一般特征,部分肿瘤具有自身的一定特点,CT和MR成像可帮助判断病变良恶性、明确病变侵犯范围,为临床诊疗方案确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强CT建立临床-影像模型预测肝癌微血管侵犯及其分级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郑鑫 徐运军 +2 位作者 黄京城 陈迪 葛亚琼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96-602,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对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MVI)及其分级的术前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细胞肝癌(HCC)患者的数据资料,按7︰3将数据分为训练组(118例)和验证组(49例)。验证组MVI阳性68例,其中低危(M1)组41...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对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MVI)及其分级的术前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细胞肝癌(HCC)患者的数据资料,按7︰3将数据分为训练组(118例)和验证组(49例)。验证组MVI阳性68例,其中低危(M1)组41例和高危(M2)组27例;MVI阴性(M0)50例。通过分析得出影响HCC患者MVI的重要危险因素,建立临床-影像模型并验证其诊断效能。结果:MVI临床-影像特征包括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肿瘤最大径、肿瘤边缘、瘤周强化、瘤内动脉、瘤周低密度。临床-影像特征模型对M0、M1、M2的诊断效能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7、0.68、0.88,测试组相应的AUC值分别为0.81、0.59、0.79。结论:基于增强CT建立的临床-影像模型在术前无创地评估和预测MVI的发生及分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成像 肝细胞肝癌 微血管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影像组学模型鉴别鼻腔鼻窦内翻乳头状瘤与息肉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梦秋 曾飞雁 +1 位作者 丁虎 刘影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5-50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T2WI及增强T1WI影像组学模型在鉴别鼻腔鼻窦内翻乳头状瘤与息肉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病理证实且具有完整T2WI及增强T1WI图像的内翻乳头状瘤(NIP)病例54例,单侧鼻息肉(NP)病例51例。采用ITK-Snap勾画病灶的所有层面。...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T2WI及增强T1WI影像组学模型在鉴别鼻腔鼻窦内翻乳头状瘤与息肉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病理证实且具有完整T2WI及增强T1WI图像的内翻乳头状瘤(NIP)病例54例,单侧鼻息肉(NP)病例51例。采用ITK-Snap勾画病灶的所有层面。采用pyradiomics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首先使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mRMR)进行特征提取,进一步使用rfe-SVM特征消除,去掉最小得分的特征,建立预测模型。使用ROC曲线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价模型的性能,并在验证集中验证。结果总共提取影像组学特征1133个,经mRMR降维后筛选保留30个特征用于建立预测模型。T1WI增强预测模型的AUC值为:训练集0.98,验证集0.95,训练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7%和100%,验证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8%和93.3%。T2WI预测模型的AUC值为:训练集0.95,验证集0.91,训练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1%和95.6%,验证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8%和84.2%。结论基于磁共振影像组学T1WI增强预测模型及T2WI预测模型对鉴别鼻腔鼻窦内翻乳头状瘤及息肉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 内翻乳头状瘤 息肉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罕见部位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梦秋 刘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26-1428,共3页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iant cell reparation granuloma,GCRG)为具有局部侵袭性的罕见非肿瘤性病变,任何年龄均可发生[1];常见于上、下颌骨,与肿瘤性疾病鉴别困难。本研究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20年8月—2021年3月经手术...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iant cell reparation granuloma,GCRG)为具有局部侵袭性的罕见非肿瘤性病变,任何年龄均可发生[1];常见于上、下颌骨,与肿瘤性疾病鉴别困难。本研究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20年8月—2021年3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罕见部位(上颌窦和颞骨)GCRG的影像学表现。1病例资料病例1,男,9岁,左眼肿胀1周,无疼痛;既往无特殊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 巨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诊断中晚期肝癌TACE术后活性病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朱楠 张甜甜 +7 位作者 吕维富 鲁东 周光亚 陈维仕 周春泽 任江涛 陈星星 黄志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3-177,共5页
TACE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手段,但病灶残留或复发是影响TACE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影像学检查在TACE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中晚期肝癌TACE术后活性病灶的影像学诊断进展与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肝肿瘤 化学栓塞 治疗性 活性病灶 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诊断脂肪肝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韦炜 邓克学 李君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62-867,共6页
脂肪肝与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及很多代谢性、传染性疾病均有密切关系,它包括一系列以肝细胞内三酰甘油过度沉积为特征的疾病.早期诊断脂肪肝并对其进行干预,可使发生脂肪变性的肝细胞恢复正常,因此应用无创性方法定量诊断脂肪肝,并... 脂肪肝与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及很多代谢性、传染性疾病均有密切关系,它包括一系列以肝细胞内三酰甘油过度沉积为特征的疾病.早期诊断脂肪肝并对其进行干预,可使发生脂肪变性的肝细胞恢复正常,因此应用无创性方法定量诊断脂肪肝,并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脂肪肝定性及定量诊断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影像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人疱疹病毒6B型脑炎的多学科综合诊疗
13
作者 郭亚飞 王继洲 +6 位作者 朱泽斌 陈翠 刘国岩 群森 邓克学 黄德好 刘连新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5-471,共7页
目的通过多学科综合诊疗(MDT)模式提高肝移植术后人疱疹病毒6B(HHV-6B)型脑炎诊治的效果。方法对1例罕见的肝移植术后HHV-6B型脑炎的病人进行MDT讨论,以制定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结果肝移植术后第16日,病人出现头痛症状,第18日突然出... 目的通过多学科综合诊疗(MDT)模式提高肝移植术后人疱疹病毒6B(HHV-6B)型脑炎诊治的效果。方法对1例罕见的肝移植术后HHV-6B型脑炎的病人进行MDT讨论,以制定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结果肝移植术后第16日,病人出现头痛症状,第18日突然出现反应迟钝、神志不清、昏迷,伴不自主的四肢抽搐。血氨升高,头颅CT检查提示脑缺血性改变,脑电图检查提示癫痫发作。经MDT讨论,考虑肝移植术后神经系统感染,予以药物控制癫痫发作,行腰椎穿刺进行脑脊液检查,提示颅内压升高,脑脊液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到HHV-6B核酸阳性,证实为HHV-6B型脑炎。调整免疫抑制剂,静脉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同时积极防治并发症。4 d后癫痫发作症状消失,2周后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改善。抗病毒治疗4周后病毒学检测结果为阴性,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正常。结论成人肝移植术后HHV-6B型脑炎罕见,多与免疫抑制剂使用后的病毒再激活有关,通过MDT模式可更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制定更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人疱疹病毒 神经系统感染 脑炎 癫痫 腰椎穿刺 聚合酶链反应 多学科综合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素症状病变映射方法对急性脑卒中后疲劳症状的研究
14
作者 王朋 孙文 +2 位作者 王金晶 音大为 何野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49,共7页
目的旨在确定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功能性脑损伤与卒中后疲劳(PSF)的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连续收治的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卒中后疲劳评分采用疲劳严重程... 目的旨在确定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功能性脑损伤与卒中后疲劳(PSF)的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连续收治的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卒中后疲劳评分采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进行评分。所有参与者均由3位高年资神经内科医师进行评估。患者均进行3.0T磁共振全脑扫描,包括弥散加权成像。人工勾画脑梗死病变区域,制作成相应图像模板。采用基于体素病变症状映射图谱(VLSM)来研究病变的位置与卒中后疲劳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通过翻转对侧病变,也进行同样的分析,并且采用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来验证功能性脑损伤和PSF的相关性。结果在361例急性卒中患者中,142例(39.3%)患者在急性期被诊断为疲劳,116例(35.8%)患者在卒中后6个月随诊时被诊断为疲劳。VLSM分析显示,在6个月的随访中,右侧丘脑的聚集性病变与PSF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显著相关(P<0.05)。与对侧病灶翻转分析相比,在卒中的急性期没有发现明显的聚集性疾病。翻转分析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311)。多变量逻辑回归证实,右丘脑病变负荷(OR=2.67,95%CI 1.46~4.88)是6个月PSF的预测因素。结论右侧丘脑病变增加了卒中6个月后出现卒中后疲劳症状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体素的病变-症状映射 神经影像学 卒中后疲劳 急性缺血性卒中 病变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临床放射组学列线图与深度学习鉴别非典型肺错构瘤和肺腺癌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传彬 李翠平 +4 位作者 曹锋 郜言坤 钱宝鑫 董江宁 吴兴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350,共7页
目的 探讨临床放射组学列线图(CRN)和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DCNN)对非典型肺错构瘤(APH)和非典型肺腺癌(ALA)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从两家医疗机构回顾性收集307例患者。机构1的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84:APH=97,ALA=87)... 目的 探讨临床放射组学列线图(CRN)和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DCNN)对非典型肺错构瘤(APH)和非典型肺腺癌(ALA)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从两家医疗机构回顾性收集307例患者。机构1的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84:APH=97,ALA=87)和内部验证集(n=79:APH=41,ALA=38),机构2的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集(n=44:APH=23,ALA=21)。分别建立CRN模型和DCNN模型,并采用德隆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对两种模型的性能进行比较。通过人-机竞赛评估人工智能(AI)在肺结节Lung-RADS分类中的价值。结果 DCNN模型在训练集和内、外部验证集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CRN模型(0.983 vs 0.968、0.973 vs 0.953、0.942 vs 0.9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0.31、0.34)。在放射科医师-AI竞争实验中,AI倾向于下调APH组中更多的Lung-RADS类别,并肯定ALA中更多的Lung-RADS类别。结论 DCNN及CRN在区分APH和ALA方面具有较高价值,前者表现更优;AI在评价肺结节的Lung-RADS分类方面优于放射科医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构瘤 肺腺癌 列线图 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术治疗37例假性动脉瘤 被引量:17
16
作者 肖景坤 吕维富 +5 位作者 张正峰 鲁东 侯昌龙 王伟昱 周春泽 张行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内脏和外周假性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假性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3-36个月随访期内观察栓塞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37例患者DSA造影发现41枚假性动脉瘤,其中来源于内脏动...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内脏和外周假性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假性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3-36个月随访期内观察栓塞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37例患者DSA造影发现41枚假性动脉瘤,其中来源于内脏动脉26例,臀上、臀下动脉5例,颈外动脉分支4例,肢体动脉2例。36例患者成功栓塞40枚假瘤,其中明胶海绵栓塞7枚,PVA颗粒栓塞9枚,弹簧圈栓塞11枚,弹簧圈辅以明胶海绵或PVA栓塞13枚。随访期内36例患者中34例出血停止.假瘤完全闭塞,有2枚假瘤复发,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假性动脉瘤的性质和栓塞材料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假性 栓塞 治疗性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重症气道狭窄的疗效与经验 被引量:15
17
作者 吕维富 张行明 +2 位作者 张学彬 王伟昱 侯昌龙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目的总结气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重症气道狭窄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各种原因引起的气管和主支气管狭窄患者13例。术前常规行高千伏胸部X线摄片和CT检查以了解气道狭窄的部位、形态和范围。狭窄段位于气管10例、右侧主支气管1例、左主支气管2... 目的总结气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重症气道狭窄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各种原因引起的气管和主支气管狭窄患者13例。术前常规行高千伏胸部X线摄片和CT检查以了解气道狭窄的部位、形态和范围。狭窄段位于气管10例、右侧主支气管1例、左主支气管2例。在透视下将多功能导管配合超滑导丝经过声门进入气管,随后更换金属加强导丝并随导管越过狭窄段,将导丝留置于狭窄段远端,撤除导管,将装有支架的置入器沿导丝送至狭窄段,释放支架。结果全部支架均成功置入,技术成功率100%。术后所有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平均存活时间为6.2个月,1例良性气管狭窄患者随访5年仍无再狭窄。结论气管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重症气道狭窄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 主支气管 气道狭窄 镍钛合金支架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介入碎栓及溶栓治疗大面积肺栓塞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学彬 吕维富 +4 位作者 孙一兵 汪世存 张正峰 英伟萍 厉月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 总结经皮介入碎栓联合局部灌注尿激酶加全身溶栓治疗大面积肺栓塞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其适应证。方法 经DSA确诊并行介入治疗肺栓塞患者 5例。采用普通造影导管及导丝行介入碎栓。 4例联合局部灌注加全身应用尿激酶 ,总量 2 0万~... 目的 总结经皮介入碎栓联合局部灌注尿激酶加全身溶栓治疗大面积肺栓塞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其适应证。方法 经DSA确诊并行介入治疗肺栓塞患者 5例。采用普通造影导管及导丝行介入碎栓。 4例联合局部灌注加全身应用尿激酶 ,总量 2 0万~ 14 0万U ,低分子肝素应用 10~ 15d ,口服华法林 3~ 6个月。 1例因有咯血未用溶栓剂及抗凝。疗效评价包括临床症状、肺动脉压测定、Miller指数、血氧分压、D 二聚体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显著临床症状改善。技术成功率 10 0 %。肺动脉平均压从(2 9± 3)mmHg下降至 (16± 8)mmHg ,治疗后平均Miller指数为 0 .33。动脉血氧分压从 (34.6 0± 8.76 )mmHg升至 (6 4 .6 0± 2 .97)mmHg。所有病例未见肺栓塞复发。结论 经皮机械性碎栓及溶栓治疗肺栓塞是安全有效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经皮 溶栓治疗 介入 局部灌注 患者 全身 尿激酶 联合 大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肝癌破裂出血 被引量:29
19
作者 刘昕 吕维富 +4 位作者 鲁东 张正峰 肖景坤 侯昌龙 王伟昱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86-589,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经动脉介入栓塞(TAE或TACE)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08年8月-2011年11月的11例采用急症介入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均得以成功止血,术后30 d生...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经动脉介入栓塞(TAE或TACE)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08年8月-2011年11月的11例采用急症介入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均得以成功止血,术后30 d生存10例(90.9%),术后3个月生存6例(54.5%),术后1年生存3例(27.2%)。结论 TAE(TACE)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不仅能达到立即止血,提高患者生存率的目的 ,还能为后续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自发性破裂 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能谱成像鉴别诊断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 被引量:27
20
作者 张军 邓克学 +1 位作者 刘志远 张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8-272,共5页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在鉴别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中的价值,提高术前鉴别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能谱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2例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组)和30例肿块型胰腺炎患者(胰腺炎组)的临床资料,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40~14...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在鉴别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中的价值,提高术前鉴别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能谱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2例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组)和30例肿块型胰腺炎患者(胰腺炎组)的临床资料,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40~140 ke V单能量下(间隔10 ke V),分别测量和比较两组病灶的平均CT值、碘浓度以及能谱曲线的差异。结果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40~140 ke V单能量下,胰腺炎组的平均CT值均大于胰腺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动脉期=-7.349^-4.810,P<0.05;t门静脉期=-6.760^-5.496,P<0.05)。胰腺炎组与胰腺癌组的能谱曲线有明显的差别,在40~70 ke V低能量之间差异明显。胰腺癌组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碘浓度均低于胰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动脉期=-28.577,P<0.05;t门静脉期=-28.451,P<0.05)。结论通过CT能谱成像技术测量不同单能量下CT值、能谱曲线以及碘浓度可以鉴别胰腺癌和肿块型胰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腺炎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