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互联网的Seminar教学法在康复医学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许凤娟 穆景颂 +4 位作者 黄炎 吴鸣 王丽 宋建霞 崔俊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6-518,共3页
康复医学具有独立的理论基础、功能评定方法和治疗技能。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临床实习过程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专业知识转化成临床实践技能,具备临床岗位胜任力的关键,是院校教育的不断深化[1]。而临床带教方法直接关系到实习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 SEMINAR教学法 培养质量 康复医学科 临床实践技能 临床实习 临床带教 岗位胜任力 理论联系实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感知反馈的手部康复交互系统研究
2
作者 李洋 陈恩伟 +3 位作者 武迪 穆景颂 曹大迪 王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3-590,共8页
为提高手部功能康复设备的多功能性、康复方案与交互方式的多样性,增加康复训练的趣味性,文章设计一款基于感知反馈的手部康复交互系统。该系统包含基于康复训练装置和信号采集、数据处理、感知反馈等模块设计的3款康复游戏(“飞翔的小... 为提高手部功能康复设备的多功能性、康复方案与交互方式的多样性,增加康复训练的趣味性,文章设计一款基于感知反馈的手部康复交互系统。该系统包含基于康复训练装置和信号采集、数据处理、感知反馈等模块设计的3款康复游戏(“飞翔的小鸟”和“乒乓球”游戏用于训练手指的屈伸能力,“贪吃蛇”游戏用于训练手部的协调能力),并具有基于表面肌电信号和基于图像手势识别的2种主动交互式训练方案。样机实验测试结果证明,康复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感知反馈可以有效增强手部康复系统的交互能力,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文章研究结果可为手部康复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康复训练交互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感知反馈 交互系统 表面肌电信号 手部康复 游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协调运动康复机器人的机构设计与实验 被引量:11
3
作者 姜礼杰 陈进 +2 位作者 王良诣 侯言旭 王勇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08-1818,共11页
针对临床上缺少一种肢体协调运动康复训练设备的现状,研制了一款适用于偏瘫患者个性化训练的上下肢协调运动康复机器人.首先,在探究正常步态上下肢协调运动规律的基础上,选择以肩、膝关节角度协调变化规律作为机器人的设计目标;然后,基... 针对临床上缺少一种肢体协调运动康复训练设备的现状,研制了一款适用于偏瘫患者个性化训练的上下肢协调运动康复机器人.首先,在探究正常步态上下肢协调运动规律的基础上,选择以肩、膝关节角度协调变化规律作为机器人的设计目标;然后,基于五杆变胞机构设计了康复训练机构及主/辅传动链,并对训练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最后,在样机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器人能够满足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机器人 上下肢协调运动 偏瘫患者 机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4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4
作者 危静 倪朝民 苏义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64-2265,共2页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康复医学Rood技术治疗假性球麻痹的疗效。方法:按摩双风池、翳风、廉泉等结合Rood技术训练吞咽功能。结果:治疗组21例,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21例,总有效率52.3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按摩结合康复训...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康复医学Rood技术治疗假性球麻痹的疗效。方法:按摩双风池、翳风、廉泉等结合Rood技术训练吞咽功能。结果:治疗组21例,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21例,总有效率52.3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按摩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假性球麻痹导致的吞咽障碍,操作简便,值得康复医学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推拿 康复训练 假性球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指导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前后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钱红 朱守政 刘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27-228,共2页
关键词 中风 运动功能 康复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白质疏松患者执行功能损害的康复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踔 倪朝民 +6 位作者 张健 李晶晶 麦玉珍 张媛 占婷婷 张玉生 彭良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42-645,共4页
目的:缺血性脑白质疏松(ILA)患者有明显的执行功能障碍,但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目标管理训练(GMT)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自我管理康复策略,它把大的目标任务分解为多个层次的任务并维持高度的注意力,监控这些任务实施过程针对执行功... 目的:缺血性脑白质疏松(ILA)患者有明显的执行功能障碍,但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目标管理训练(GMT)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自我管理康复策略,它把大的目标任务分解为多个层次的任务并维持高度的注意力,监控这些任务实施过程针对执行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GMT策略对ILA患者进行治疗,以观察其对ILA执行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22例ILA患者和22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在入组时,第24周末观察期结束时,入组34周末所进行10周的康复治疗结束时,入组46周末随访期结束时分别进行简明执行功能量表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估。期间两组接受GMT康复训练。结果:观察期两组执行功能无明显变化。经治疗后,ILA组执行功能和MMSE量表评分均有明显提升。对照组执行功能也有所提高。随访期ILA组执行功能继续提高。结论:GMT策略对ILA患者执行功能的改善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白质疏松 执行功能 目标管理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康复策略:动或不动? 被引量:8
7
作者 张阳 吴鸣 +2 位作者 赵婧 崔俊才 倪朝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81-884,共4页
小腿肌间静脉是指比目鱼肌静脉丛、腓肠肌静脉丛及相关交通支,仅局限肌肉静脉,而不涉及其他深静脉~([1])。小腿肌间静脉血栓(calf muscular vein thrombosis,CMVT)位于小腿远端,局限性分布,常常缺乏特异性表现,属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 小腿肌间静脉是指比目鱼肌静脉丛、腓肠肌静脉丛及相关交通支,仅局限肌肉静脉,而不涉及其他深静脉~([1])。小腿肌间静脉血栓(calf muscular vein thrombosis,CMVT)位于小腿远端,局限性分布,常常缺乏特异性表现,属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中的周围型,因此在临床上容易被忽略~([2])。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疗终末期关节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可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TKA患者常因术前疼痛、活动减少以及手术后制动等因素导致下肢血流缓慢、淤滞,再加上创伤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极易导致CMVT形成~([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血流 静脉丛 高凝状态 交通支 小腿远端 深静脉 关节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音乐治疗对卒中后认知障碍影响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孛学平 陈苏徽 +1 位作者 汪澄 吴鸣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7-224,共8页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音乐治疗对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入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的亚急性期(卒中后2周~...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音乐治疗对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入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的亚急性期(卒中后2周~6个月)PS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亚急性早期(卒中后2周~<3个月)、亚急性晚期(卒中后3~6个月)患者分别随机分配至试验组与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卒中类型(脑出血、脑梗死)、病灶侧别(左、右)、病程、受教育程度、吸烟史、饮酒史、卒中部位(基底节、颞叶、额叶)、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其中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干预基础上实施tDCS联合音乐治疗(主动式音乐治疗联合被动式音乐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干预基础上实施tDCS治疗。两组治疗均持续2周,并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RBMT)及数字跨度测试(DST)评估PSCI患者的整体认知功能、记忆力及注意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PSCI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共纳入40例PSCI患者,两组各2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中亚急性早期卒中患者分别为17、18例,亚急性晚期卒中患者分别为3、2例。(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治疗前,试验组MoCA、RBMT、DST中位评分分别为(15.00±3.71)、(2.90±1.07)、(4.05±1.47)分,对照组MoCA、RBMT、DST中位评分分别为(13.45±2.61)、(2.75±0.77)、(3.35±0.99)分,两组治疗前MoCA、RBMT、DST中位评分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周后,试验组MoCA、RBMT、DST中位评分分别为(19.05±4.35)、(5.15±1.50)、(5.85±1.66)分,对照组MoCA、RBMT、DST中位评分分别为(15.90±2.73)、(3.45±1.15)、(4.35±1.18)分。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MoCA、RBMT、DST评分的时间及组别的交互效应(F时间×组别值分别为15.716、45.762、14.140,均P<0.01)、组别主效应(F组别值分别为4.876、7.140、7.074,均P<0.05)、时间主效应(F时间值分别为259.370、165.762、173.209,均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MBI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00±7.18)分比(55.25±5.73)分,P>0.05];治疗2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MBI评分分别为(63.00±6.77)、(60.50±5.36)分,两组治疗2周后MBI评分时间及组别的交互效应、组别主效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时间×组别=1.677,P>0.05;F组别=0.751,P>0.05),时间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82.196,P<0.01)。结论tDCS联合音乐治疗可改善PSCI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效果优于单一tDCS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音乐治疗 康复 卒中后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患者早期康复个案报告
9
作者 张阳 崔俊才 +1 位作者 倪朝民 吴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24-1127,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简称新冠肺炎,其病原体已被确定为一种β冠状病毒,WHO已将该疾病正式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1]。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COVID-19潜伏期为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简称新冠肺炎,其病原体已被确定为一种β冠状病毒,WHO已将该疾病正式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1]。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COVID-19潜伏期为1—14d,多为3—7d,轻度病例从发病到临床康复的中位时间约为2周,而对于重症病例,则需要3—6周,一般合并老年性基础疾病的病死率较高[2—4],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烧和干咳,其次是疲劳[3]。1/3的患者有痰多和呼吸急促的症状[3,5],重症患者居多[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急促 流行病学调查 重型患者 个案报告 肺炎 临床康复 冠状病毒 重症病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住院康复患者尿路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金龙 陶冶 +6 位作者 包婷婷 周静 马丽娜 魏丹 朱珊珊 张婷婷 汪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36-941,948,共7页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住院康复患者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相关危险因素,为SCI患者UTI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住院康复患者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相关危险因素,为SCI患者UTI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576例SCI患者。收集入院时信息包括:自变量[性别、年龄、损伤原因、损伤部位、ASIA分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分级标准,American Spinal Cord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是否手术、是否保留导尿、是否并发症(肺部感染及神经源性膀胱)、是否贫血(女:血红蛋白<110g/L,男:血红蛋白<120g/L)和血常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因变量(是否并发UTI)。根据是否并发UTI分为两组,比较基线资料情况并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结果:405(70.31%)例患者并发UTI。并发UTI者血红细胞计数(P<0.001)要低于无UTI者。并发UTI者手术治疗、保留导尿、神经源性膀胱及肺部感染比率高于无UTI者(P<0.001)。两组患者SCI损伤原因(P<0.001)、ASIA分级(P<0.001)、性别(P=0.008)构成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而损伤部位(P=0.080)、年龄(P=0.102)和是否贫血(P=0.648)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保留导尿(OR=3.718)和神经源性膀胱(OR=4.559)是UT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增加血RBC计数(OR=0.675)、ASIA-D级(相对于ASIA-A级)(OR=0.515)以及损伤原因为非外伤(相对于外伤)(OR=0.587)是UTI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行康复治疗的SC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UTI可能与保留导尿、神经源性膀胱、ASIA分级较高及损伤原因为外伤有关。拔除导尿管,治疗神经源性膀胱,以及促RBC生成治疗可能会有助于降低UTI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尿路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HL综合征患者康复治疗1例报告
11
作者 张金龙 吴鸣 +4 位作者 陈进 范文祥 穆景颂 王丽 倪朝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81-981,共1页
VHL综合征(Von Hippel-Lindau syndrome),是一种临床上极为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研究发现86%—100%的VHL病相关性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存在VHL基因异常。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脑血管母细胞瘤、胰腺囊肿、肾细... VHL综合征(Von Hippel-Lindau syndrome),是一种临床上极为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研究发现86%—100%的VHL病相关性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存在VHL基因异常。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脑血管母细胞瘤、胰腺囊肿、肾细胞癌和(或)多发性肾囊肿、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 VHL综合征 血管母细胞瘤 血管网状细胞瘤 肾细胞癌 视网膜血管 膀胱结石 多发性肾囊肿 基因异常 肾肿瘤剜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本科生与专科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冯虹 吴鸣 +2 位作者 倪朝民 宋建霞 赵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5-207,共3页
1969年,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之后推广至全球,主要用于医学教育[1-2]。随着我国高校本科及专科康复治疗专业教育的飞速增长,康复治疗临床实习生数量剧增,临床实践是决定他们未来... 1969年,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之后推广至全球,主要用于医学教育[1-2]。随着我国高校本科及专科康复治疗专业教育的飞速增长,康复治疗临床实习生数量剧增,临床实践是决定他们未来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培训。近年来,国内陆续将PBL教学法应用于康复治疗临床教学实践中[3]。PBL教学不仅有效缓解了临床师资力量有限的窘境,亦对学生起到学习专业知识能力的关键引导作用。下面就我科康复治疗专业本科生与专科生临床PBL教学工作做一报道,探讨同专业不同层次教育背景授课对象的临床教学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康复治疗专业 临床实践教学 引导作用 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 麦克马斯特大学 医学教育 临床实习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律性听觉刺激促进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袁润萍 张寒阳 +2 位作者 张阳 杨晓莉 吴鸣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6-492,共7页
节律性听觉刺激(RAS)是使用重复的、有节律的声音感觉信号,通过诱发有节奏的运动,促进因神经功能受损而出现明显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RAS作为一种促进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新兴干预手段,能够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矫正... 节律性听觉刺激(RAS)是使用重复的、有节律的声音感觉信号,通过诱发有节奏的运动,促进因神经功能受损而出现明显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RAS作为一种促进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新兴干预手段,能够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矫正异常步态,提高平衡功能,从而改善患者上下肢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节奏夹带运动系统、听觉-运动同步有关。此外,RAS还可与其他多种康复技术结合,更好地促进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该文将对RAS在卒中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刺激 卒中 康复 节律性听觉刺激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肌电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评价中的意义 被引量:23
14
作者 夏清 袁海 +2 位作者 王修敏 曹晓光 倪朝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46-1050,共5页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图评定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等中文期刊,MEDLINE、EMBASE等英文期刊,利用纳入、排除标准对所收集文献进行筛选。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图评定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等中文期刊,MEDLINE、EMBASE等英文期刊,利用纳入、排除标准对所收集文献进行筛选。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8篇文献纳入研究。综合效应量:协同收缩率(CR)WMD=17.31,95%CI 5.78—28.84,P<0.01;力矩WMD=-10.95,95%CI-13.40—-8.51,P<0.00001。结论:表面肌电图客观定量评价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状况,指导其临床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图 脑卒中 偏瘫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早期规范化物理治疗对缩短全膝关节置换术平均住院日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吴鸣 尚希福 +5 位作者 崔俊才 张阳 韩娟娟 吴科荣 凌晓冬 倪朝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02-807,共6页
目的:观察超早期规范化物理治疗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平均住院日的影响。方法:筛选符合研究条件的85例患者,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骨科术后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进行超早期规范化物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超早期规范化物理治疗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平均住院日的影响。方法:筛选符合研究条件的85例患者,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骨科术后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进行超早期规范化物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单次平均总住院日及术后平均住院日,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及出院当天两组患者手术侧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时间,以及术后平均住院日与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时间的关系。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术前住院日和"起立-行走试验"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单次平均总住院日(9.92±2.57)d和术后平均住院日(5.04±1.17)d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试验组术后第1天—第3天及出院当天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明显改善、"起立-行走试验"时间缩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平均住院日与术后出院当天"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时间呈正相关,与术后出院当天手术侧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超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能可改善术后膝关节主动活动度,缩短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和单次平均总住院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期 物理治疗 膝关节置换 平均住院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视频互动训练对脑卒中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庞海云 穆景颂 +1 位作者 倪朝民 汪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7期3371-3374,共4页
目的观察强化视频互动训练对脑卒中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9月在安徽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VCIND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 目的观察强化视频互动训练对脑卒中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9月在安徽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VCIND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营养神经、改善脑功能等药物治疗及进行常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由专业人员指导的强化视频互动训练,患者家属也接受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并一起参加训练。强化视频互动训练60 min/次,1次/d,5次/周。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训练1个月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和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训练前对照组、研究组Mo CA评分分别为(19.1±2.4)分、(19.5±2.5)分,训练1个月后对照组、研究组Mo CA评分分别为(21.4±2.4)分、(23.7±2.3)分;训练前对照组、研究组BI评分分别为(73.2±11.9)分、(74.3±13.2)分,训练1个月后对照组、研究组BI评分分别为(77.7±11.3)分、(85.8±8.2)分。训练前两组患者Mo CA、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633、0.359,P>0.05);训练后研究组患者Mo CA、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774、3.215,P<0.01)。结论强化视频互动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VCIND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认知障碍 痴呆 血管性 视频互动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磁场治疗骨延迟愈合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许伟东 刘家富 +1 位作者 钱红 黄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0-441,共2页
目的:探讨以脉冲电磁场(PEMF)为主的综合治疗对骨延迟愈合的效果和最佳治疗参数,分析骨延迟愈合的原因。方法:对22例骨延迟愈合患者除制动和功能训练外,给予PEMF治疗,脉冲频率16Hz,脉冲宽度10ms,磁感强度4—18mT,1—2h/d,治疗时间30—1... 目的:探讨以脉冲电磁场(PEMF)为主的综合治疗对骨延迟愈合的效果和最佳治疗参数,分析骨延迟愈合的原因。方法:对22例骨延迟愈合患者除制动和功能训练外,给予PEMF治疗,脉冲频率16Hz,脉冲宽度10ms,磁感强度4—18mT,1—2h/d,治疗时间30—150d。结果:治疗后骨折愈合14例,有效3例,无效5例;骨延迟愈合的原因主要是骨折区血供差。结论:PEMF(4—18mT)治疗骨延迟愈合效果较好,改进治疗参数进而明显缩短PEMF治愈骨不连所需时间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磁场 治疗参数 骨延迟愈合 骨不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介入作业疗法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5
18
作者 钱红 黄勇 朱守政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3-344,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3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0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进行临床对照性研究,两组均接受常规的临床药物治疗,治疗组加入作业疗法指导,分别于患者生命体征... 目的:探讨早期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3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0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进行临床对照性研究,两组均接受常规的临床药物治疗,治疗组加入作业疗法指导,分别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时(初评时)以及平稳后1个月、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上肢和手Brunnstrom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恢复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上肢、手运动功能指数及ADL得分,初评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1个月后、3个月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早期介入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具有良好促进作用,可显著降低家庭依赖程度,提高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疗法 脑卒中 偏瘫 ADL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部损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股四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缪芸 倪朝民 +2 位作者 夏清 穆景颂 吴鸣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1期1065-1067,共3页
目的探讨膝部损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对股四头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3例单侧膝部损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膝屈曲30°,记录最大伸展等长收缩(MIVC)时的力矩,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和股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结果在患侧膝屈曲30°膝... 目的探讨膝部损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对股四头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3例单侧膝部损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膝屈曲30°,记录最大伸展等长收缩(MIVC)时的力矩,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和股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结果在患侧膝屈曲30°膝最大伸展MIVC时的力矩,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和股直肌的平均肌电值(AEMG)、平均功率频率(MPF)、中位频率(MF)均低于健侧(P<0.01);健侧股外侧肌的AEMG、MPF大于股内侧肌、股直肌(P<0.01或P<0.05),股直肌大于股内侧肌(P<0.05);患侧股直肌的AEMG、MPF大于股外侧肌、股内侧肌(P<0.01或P<0.05);股外侧肌大于股内侧肌(P<0.05)。结论sEMG能够定量评价膝部损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肌肉功能。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患肢肌力及股四头肌受累肌肉活动水平显著降低,股直肌可能受影响程度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功能障碍 表面肌电图 股四头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仰卧牵引时屈髋、伸髋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华启海 倪朝民 +2 位作者 闫兴洲 李震宇 江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2期166-167,共2页
目的探讨屈髋位和伸髋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时的疗效差异。方法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全部采用仰卧位牵引,屈髋组与伸髋组各42例,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采用FairbankJC"腰痛病情计分表"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症状体... 目的探讨屈髋位和伸髋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时的疗效差异。方法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全部采用仰卧位牵引,屈髋组与伸髋组各42例,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采用FairbankJC"腰痛病情计分表"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症状体征及疼痛评定。结果屈髋组在病情、体征及疼痛改善等方面均显著优于伸髋组(P<0.00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仰卧牵引治疗时,屈髋位更有利于改善和缓解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牵引 屈髋 伸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