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10991人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明功 莫蔚林 +13 位作者 王长江 邢学农 彭永德 杨静 左祥生 任安 赵广碧 王佐民 陈超 郝建平 郭景章 程本道 周玉良 李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6期695-698,共4页
了解安徽省糖尿病(DM)患病情况,分析其患病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省6个地市10991人进行了糖尿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1)DM和糖耐量低减(IGT)患病率为2.24%及4.45%,标化患病率分... 了解安徽省糖尿病(DM)患病情况,分析其患病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省6个地市10991人进行了糖尿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1)DM和糖耐量低减(IGT)患病率为2.24%及4.45%,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92%及3.77%,其中无症状新发现DM人数占患者人数55.69%,在农村尤为突出。(2)DM、IGT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高峰在60岁以上组,与劳动强度呈负相关。(3)肥胖、超重组DM、IGT患病率高于正常体重、低体重及消瘦组;DM、IGT组BMI、WHR显著高于糖代谢正常组,WHR在DM、IGT两组间差异亦存在显著性。(4)有DM家族史者DM、IGT患病率均高于无DM家族史者。(5)DM、IGT高血压及临界高血压伴发率显著高于糖代谢正常者。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服糖后2h血浆血糖与年龄、DM家族史、体重指数、收缩压呈显著正相关,与劳动强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年龄、DM家族史、体重、血压与劳动强度是DM、IGT患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流行病学 安徽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其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刘晓洁 梅涛 +1 位作者 麻红艳 叶山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0-355,共6页
目的:探讨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其稳定性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其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单纯T2DM体检患者249例,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结果分为硬化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比较3... 目的:探讨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其稳定性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其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单纯T2DM体检患者249例,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结果分为硬化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比较3组患者理化指标及生活方式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单纯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其稳定性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硬化组和斑块组患者年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HbA1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HDL-C)、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吸烟比例(%)、T2DM病程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各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患者餐后血糖(PBG)、收缩压(S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bA1c、MHR、吸烟和HDL-C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高年龄、HbA1c、NHDL-C、MHR和吸烟是形成斑块的危险因素,高HDL-C是斑块形成的保护性因素(年龄:OR=1.62,P=0.011;HbA1c:OR=1.25,P=0.027;HDL-C:OR=0.65,P=0.009;MHR:OR=3.50,P=0.000;吸烟:OR=2.28,P=0.009;NHDL-C:OR=1.39,P=0.028)。高SBP、LDL-C、MHR和吸烟是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高HDL-C为不稳定斑块形成的保护性因素(SBP:OR=1.57,P=0.003;LDL-C:OR=1.99,P=0.000;MHR:OR=3.88,P=0.000;吸烟:OR=2.01,P=0.001;HDL-C:OR=0.53,P=0.001)。结论:对单纯T2DM患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强调血脂、血压的达标及戒烟并提高HDL-C水平,可有效预防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及稳定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收缩压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地区1162例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陈超 邢学农 +4 位作者 叶山东 陈若平 荆春艳 任安 李素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19-421,440,共4页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方法采用美国Lunar公司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合肥地区1162名20~91岁居民进行腰椎2~4、股骨近端和前臂的骨密度测量。结果男性腰椎骨密度峰值在30~34岁,女性腰椎骨密度...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方法采用美国Lunar公司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合肥地区1162名20~91岁居民进行腰椎2~4、股骨近端和前臂的骨密度测量。结果男性腰椎骨密度峰值在30~34岁,女性腰椎骨密度峰值在25~29岁;男性股骨近端骨密度峰值在20~24岁,女性股骨近端骨密度峰值在25~29岁;男性前 臂骨密度峰值在30~34岁,女性前臂骨密度峰值在35~39岁。峰值后随年龄增长而骨密度下降,女性在50~59岁出现明显加速,男性没有出现加速下降现象。合肥地区5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为25.8%,女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为54.1%,两者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合肥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加,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地区 骨密度 骨质疏松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辛普利与氯沙坦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病的防治作用与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关系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迎新 李远思 +1 位作者 陈燕 叶山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84-888,共5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糖尿病肾病之间的关系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福辛普利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肾小球病变的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A组)、糖尿病组(B组)、福辛普利治疗组(...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糖尿病肾病之间的关系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福辛普利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肾小球病变的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A组)、糖尿病组(B组)、福辛普利治疗组(C组)、氯沙坦治疗组(D组),检测第1、2、4、12周血糖、24h尿TGFβ1排泄率以及Alb排泄率。于第4周、第12周处死大鼠获取肾,计算肾脏肥大指数,分离皮髓质,检测肾皮质TGFβ1蛋白水平及皮质TGFβ1mRNA水平。结果①尿Alb排泄率与尿TGFβ1排泄率:各实验组尿Alb排泄率与尿TGFβ1排泄率随病程延长进一步增加,二种药物治疗均可使尿Alb排泄率与尿TGFβ1排泄率明显减少,但不能使其恢复正常。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各实验组大鼠肾皮质TGFβ1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随病程延长增加更加明显,二种药物治疗组大鼠肾皮质TGFβ1蛋白含量较B组明显减少。③各时期肾皮质TGFβ1mRNA的表达量B组最高,C、D组大鼠肾皮质TGFβ1蛋白含量较B组明显减少,早期以C组减少更为明显。肾皮质TGFβ1mRNA的表达量与尿TGFβ1排泄率呈正相关。结论肾脏TGFβ1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上调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机制之一,尿TGFβ1排泄率可以作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和评价病变程度的标志物之一。福辛普利、氯沙坦具有确切肾脏保护作用,且福辛普利早期作用较氯沙坦更为明显。这种作用部分与其抑制肾脏TGFβ1过度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尿白蛋白排泄率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肌少症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30
5
作者 吴佳佳 王炜 +3 位作者 祝捷 吴玉洁 陈超 邢学农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6年第2期129-135,共7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肌少症与性别、年龄、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及病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于安徽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32例,以同期体检的60例正常...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肌少症与性别、年龄、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及病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于安徽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32例,以同期体检的60例正常人为对照,采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对人体组织成分进行测定,并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体内25OHD水平。根据Baumgartner诊断标准诊断肌少症,比较T2DM组与对照组肌少症发生率,再分别比较两组男女性别发病情况。根据年龄分别将两组研究对象分为5组,比较各年龄段肌少症发生率;根据25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10 ng/m L)、缺乏组(≥10且<20 ng/m L)、不足组(≥20且<30 ng/m L)、充足组(≥30 ng/m L),比较各组肌少症发生率。根据糖尿病病程将T2DM组研究对象分为5组,比较各组肌少症发病情况。结果(1)T2DM组肌少症发生率(24.2%)高于对照组(11.7%);(2)两组男性肌少症发生率均大于女性(T2DM组:32.8%vs.15.4%;对照组:23.1%vs.2.9%,P均<0.05);(3)80岁以上年龄段组肌少症发生率最高(T2DM组:50.0%,对照组:42.9%),且肌少症患者的平均年龄均大于肌量正常者(P<0.05);(4)25OHD严重缺乏组肌少症患病人数多(T2DM组:41.7%,对照组:30.0%),且肌少症患者的25OHD水平较肌量正常者低(P<0.05);(5)糖尿病患者中,病程20年以上患肌少症(61.1%)最多,肌少症患者的糖尿病病程较肌量正常者长(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老龄化是肌少症发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越长,发病率越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低25OHD水平可能与肌少症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25羟基维生素D 性别 年龄 肌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STZ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月芬 叶山东 邢燕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盐酸吡格列酮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不同剂量吡格列酮组,并设正常对照组,干预8周后检测肾皮质MDA含量,SOD活性,肾组织NADP...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盐酸吡格列酮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不同剂量吡格列酮组,并设正常对照组,干预8周后检测肾皮质MDA含量,SOD活性,肾组织NADPH氧化酶亚单位p22phoxmRNA和p47phox mRNA表达。结果各吡格列酮组较模型组MDA含量,p22phox mRNA和p47phox mRNA表达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抑制STZ糖尿病大鼠肾脏NADPH氧化酶表达,降低肾脏氧化应激水平,并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该作用可能与其肾脏保护部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氧化应激 NADPH氧化酶 MDA SOD 吡格列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伸展肽在诊断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邢学农 任安 +5 位作者 杨静 陈若平 叶山东 罗伟英 汤涛 程永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5期361-363,共3页
目的 探讨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的较敏感生化指标。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46 例骨质疏松性骨痛、34 例非重力骨折及24 例健康者血Ⅰ型前胶原氨基端伸展肽(PINP) 水平和其它相关指标。结果 骨痛和骨折两组患者PINP 水平... 目的 探讨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的较敏感生化指标。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46 例骨质疏松性骨痛、34 例非重力骨折及24 例健康者血Ⅰ型前胶原氨基端伸展肽(PINP) 水平和其它相关指标。结果 骨痛和骨折两组患者PINP 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1);PINP 与其它骨形成指标有较好相关性。结论 PINP 由于在血循环中较稳定,可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较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放射免疫测定 诊断 PI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抑制高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内P38MAPK信号通路与氧化应激 被引量:8
8
作者 姚新明 孔祥 +6 位作者 赵咏莉 华强 何春玲 余丹 李业琼 戴晓康 叶山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6期614-620,共7页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内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信号通路与氧化应激的关系及二甲双胍的调控作用。方法: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在完全培养基中传代培养,并分...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内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信号通路与氧化应激的关系及二甲双胍的调控作用。方法: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在完全培养基中传代培养,并分成以下5组:(1)正常对照组(NC组);(2)高浓度葡萄糖培养组(HG组);(3)二甲双胍治疗组(MET组);(4)SB203580治疗组(SB组);(5)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组(NAC)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用比色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内P22phox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内P22phox蛋白和磷酸化p38MAPK(p-p38MAPK)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浓度葡萄糖培养组细胞上清液中SOD活性降低,相反细胞上清液中MDA含量、肾小球系膜细胞内ROS水平、P22phox mRNA和蛋白及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均上升(P<0.05)。当二甲双胍干预后,细胞上清液中SOD活性上升,同时细胞上清液中MDA含量、肾小球系膜细胞内ROS水平、P22phox mRNA和蛋白及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相似的结果出现在SB203580或N-乙酰半胱氨酸干预后(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以减轻高浓度葡萄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氧化应激和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进而起到了保护肾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氧化应激 p38MAPK 肾小球系膜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耐量受损人群血浆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康冬梅 叶山东 +3 位作者 谈敏 陈燕 王卫东 胡世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1-463,共3页
目的了解糖耐量受损(IGT)状态下炎症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48例正常糖代谢人群(NGT)和49例IGT人群血浆中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g)水平,并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测定血脂(TG、TC、LDL-C、HDL-C)和胰岛素水... 目的了解糖耐量受损(IGT)状态下炎症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48例正常糖代谢人群(NGT)和49例IGT人群血浆中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g)水平,并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测定血脂(TG、TC、LDL-C、HDL-C)和胰岛素水平,计算HOMA-IR、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值(WHR)。结果①IGT组CRP和Fg水平明显高于NGT组;②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在IGT人群中,CRP和Fg与HOMA-IR、空腹胰岛素水平、BMI、WHR、舒张压、收缩压、TG和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③IGT组BMI、脂代谢异常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和HOMA-IR显著高于NGT组。结论炎症因子水平在IGT状态下已开始升高,且与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肥胖、脂代谢紊乱等多种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糖耐受不良 胰岛素抗药性 C反应蛋白质/血液 纤维蛋白尉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尿转化生长因子β1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荆春艳 叶山东 +1 位作者 陈燕 杨明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和判断病变严重程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70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2 0例正常人尿TGF β1。同时检测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尿白蛋白、血糖、血肌酐...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和判断病变严重程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70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2 0例正常人尿TGF β1。同时检测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尿白蛋白、血糖、血肌酐等。结果 糖尿病患者尿TGF β1排泄较正常对照组增高 ,在正常蛋白尿时已经升高 ,并且随肾脏病情加重进一步增高 ;糖尿病组尿RBP排泄较正常对照组升高 ;尿TGF β1与视黄醇结合蛋白呈正相关。 结论 检测尿TGF β1对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和监测其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尿 转化生长因子Β1 检测 临床意义 诊断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H2O2处理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软骨细胞增生的影响及与自噬的关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季丹 黄大可 +2 位作者 周瑾 潘献柱 祝捷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6-242,共7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H2O2处理的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软骨细胞增生的影响及其与自噬的关系。方法采取弗氏完全佐剂注射SD大鼠左侧足趾皮下制作AA动物模型。第15天时,动物处死,取股动脉血,检测AA大...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H2O2处理的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软骨细胞增生的影响及其与自噬的关系。方法采取弗氏完全佐剂注射SD大鼠左侧足趾皮下制作AA动物模型。第15天时,动物处死,取股动脉血,检测AA大鼠氧化应激状态。酶消化法体外培养和鉴定AA大鼠原代软骨细胞,给予低浓度H2O2(5μmol/L)处理原代软骨细胞,模拟体内氧化应激状态。给予不同浓度Res处理,MTT法检测软骨细胞增生活性,激光共聚焦检测软骨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5(Atg5)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软骨细胞中p62、Beclin-1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组织染色结果显示:AA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增生,滑膜中炎细胞明显浸润,软骨膜的连续性被破坏,排列紊乱。AA模型中血清丙二醛含量(11.65±1.06)μmol/L增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140.18±8.65)μmol/L、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133.72±8.36)U/mL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组织化学染色示原代软骨细胞胞质Ⅱ型胶原表达阳性。不同浓度Res(1、3、5、10、20、40、80、160 mg/L)可抑制H2O2处理的软骨细胞增生,抑制率分别为(2.2±0.4)%、(5.3±0.6)%、(12.1±1.3)%、(26.6±2.4)%、(40.3±3.1)%、(52.7±4.2)%、(69.2±4.5)%、(72.5±5.1)%,呈剂量依赖性(P<0.05);半数致死量值为37.2 mg/L。软骨细胞质中Atg5绿色荧光呈剂量依赖性增加;软骨细胞中p62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降低,Beclin-1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s可抑制氧化应激状态下AA大鼠软骨细胞增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Res诱导的软骨细胞自噬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佐剂性关节炎 软骨细胞 氧化应激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和排泄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薇 叶山东 +5 位作者 王迎新 胡闻 范爱红 陈燕 杨光伟 李秀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24-1227,共4页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和排泄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糖尿病罗格列酮(4mg.kg-1.d-1)治疗组,每组8只,检测各组第1、4、6、8周尿CTGF排泄率(ELISA法),进行组间差异比...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和排泄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糖尿病罗格列酮(4mg.kg-1.d-1)治疗组,每组8只,检测各组第1、4、6、8周尿CTGF排泄率(ELISA法),进行组间差异比较;于第8周处死大鼠,每组各5只,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肾皮质CTGF蛋白表达。结果第4、6、8周糖尿病大鼠治疗组及糖尿病模型组尿CTGF排泄率及第8周肾皮质CTGF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治疗组上述指标均较模型组低(P<0.01)。结论罗格列酮可抑制肾脏CTGF表达和排泄,这可能与其保护肾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罗格列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LDL/HDL比值与骨强度以及骨折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斌 宁珂 +1 位作者 陈超 叶山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1-185,共5页
目的探讨LDL/HDL比值与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强度以及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女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226例,其中113例已绝经,将患者分为未绝经组与已绝经... 目的探讨LDL/HDL比值与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强度以及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女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226例,其中113例已绝经,将患者分为未绝经组与已绝经组。运用超声骨密度仪(QUS)分别测量受试者的骨强度指数(stiffness index,SI),同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如年龄、体质量指数(bone mass index,BMI)、糖尿病病程等,测定血脂、糖化血红蛋白、骨钙素(BGP)、血清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血清1型胶原交联β-C-末端肽(β-CTX),并计算TC/HDL比值(THR)、LDL/HDL比值(LHR)。采用骨折风险预测工具模型(FRAX)计算患者10年任何重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PMOF)、髋部骨折(PHF)概率。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不同血脂指标与SI相关性,进一步评估LHR与骨代谢、PMOF和PHF等的相关关系。结果(1)与未绝经组相比,已绝经组SI[(79.96±11.35)VS(92.50±15.95),P<0.001)]、BGP[(13.47±4.11)VS(21.00±10.90),P=0.039)]、PINP [(34. 59±16.16)VS(56.70±37.33),P=0.016]降低,β-CTX[(590. 71±263. 24) VS (423. 07±198. 04),P=0. 021]、LHR[(2.16±0.76)VS (1.89±0.81),P=0.040)]、PMOF[(3.67±1.28)VS(1. 50±0.14),P=0.009]、PHF[(1.44±0.61)VS(0.65±0.12),P=0.005]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SI与PMOF、PHF呈负相关(β=-0. 749;β=-0. 681,P均<0.001);(3)分别校正年龄与BMI(β=-0. 245,P=0. 006),Hba1c与病程(β=-0. 240,P=0. 009),年龄、BMI、Hba1c、病程和肌酐(β=-0. 248,P=0. 005),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LHR与SI均有显著负相关;(4)LHR与PMOF、PHF、β-CTX呈正相关(β=0. 336;β=0. 319;β=277,P均<0.05),与BGP、PINP呈负相关(β=-0. 310;β=-0. 298,P均<0.05)。结论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LHR与SI、FRAX骨折风险评分以及骨代谢指标相关,高LHR可能引起SI下降、骨折风险增高,其机制可能与成骨减少、破骨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绝经后 LDL/HDL值 骨强度指数 骨折风险 骨代谢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骨密度特点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玮 祝捷 +5 位作者 杨光伟 王计艳 吴玉洁 董林 陈超 邢学农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4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分析中青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骨密度特点及其与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测定340例中青年甲亢患者及160名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者的前臂、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甲亢患者游离三碘... 目的分析中青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骨密度特点及其与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测定340例中青年甲亢患者及160名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者的前臂、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甲亢患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钙(Ca)、血清磷(P)、碱性磷酸酶(ALP),比较2组间骨密度及Ca、P、ALP的差异。根据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SCD)和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对中青年骨质疏松诊断的不同定义分别将甲亢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ON1)和骨质疏松组(OP1)、骨量正常组(ON2)、骨量减少组(OD2)、骨质疏松组(OP2),比较使用2种诊断方法得出的骨质疏松检出率,比较各组甲状腺激素(TH)及TSH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甲亢患者桡骨全部、腰椎L2-4及股骨颈骨密度均明显降低(均P<0.05)。根据ISCD定义得出的骨质疏松检出率为46.8%,根据IOF定义得出的骨质疏松检出率为27.1%,前臂较腰椎、股骨颈骨密度降低更明显。甲亢患者骨质疏松组较骨量正常组的FT3、FT4明显升高(P<0.05),TSH明显降低(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桡骨骨密度与FT4、Ca呈负相关,与TSH呈正相关。结论中青年甲亢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高,骨量丢失较明显的部位为桡骨,过量甲状腺激素及低TSH均可导致骨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内酯对高糖及醛固酮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CT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俐丽 叶山东 +2 位作者 徐将 王明丽 王怡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14-917,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螺内酯(SPI)对高糖(HG)和醛固酮(ALD)刺激的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sC)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SPI的肾脏保护机制。方法将大鼠MsC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5.6 mmol.L-1)、B组,高糖组(30 mmol... 目的通过研究螺内酯(SPI)对高糖(HG)和醛固酮(ALD)刺激的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sC)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SPI的肾脏保护机制。方法将大鼠MsC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5.6 mmol.L-1)、B组,高糖组(30 mmol.L-1)、C组,HG+SPI干预组(10-9,10-8,10-7mol.L-1)、D组,ALD组(5.6 mmol.L-1葡萄糖+10-7mol.L-1ALD)、E组,ALD+SPI干预组(10-9,10-8,10-7mol.L-1)。酶联免疫法检测上清液中CTGF蛋白的含量,RT-RCR法检测MsC CTGFmRNA表达。结果①正常糖浓度的培养基中可测到MsCCTGF mRNA和蛋白表达;②与A组比较,B组和D组MsCCTGF mRNA表达和上清液CTGF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③与B组比较,C组中经10-8,10-7mol.L-1SPI干预MsC CTGF mRNA表达和上清液CTGF水平明显降低,P<0.05,但10-9mol.L-1SPI干预MsC CTGF mRNA表达和上清液CTGF水平无变化,P>0.05;④与D组比较,E组MsCCTGFmRNA表达和上清液CTGF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SPI可抑制HG和ALD刺激的大鼠MsC CTGF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该作用可能是其抗纤维化和防治肾损害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内酯 高糖 醛固酮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系膜细胞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症、糖耐量减退、2型糖尿病的真胰岛素和前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海冰 叶山东 +8 位作者 陈燕 杨明功 任安 莫蔚林 邢学农 李素梅 陈超 陈若平 荆春燕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 了解真胰岛素 (TI)和前胰岛素 (PI)在肥胖症、糖耐量减低 (IGT)、2型糖尿病 (2 DM )患者中的改变 ,探讨其在评价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状态中的价值。方法  2 3例糖耐量正常者 (NGT)、35例IGT者、2 5例 2 DM患者行口... 目的 了解真胰岛素 (TI)和前胰岛素 (PI)在肥胖症、糖耐量减低 (IGT)、2型糖尿病 (2 DM )患者中的改变 ,探讨其在评价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状态中的价值。方法  2 3例糖耐量正常者 (NGT)、35例IGT者、2 5例 2 DM患者行口服糖耐量试验 ,并根据体重指数 (BMI)分为肥胖和非肥胖组 ;采用ELISA方法 (其单克隆抗体能准确区分TI和PI)测定TI和PI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IRI。结果 NGT、IGT、2 DM组内 :肥胖与非肥胖IRI、PI、TI曲线下面积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IRI、TI曲线下面积 :IGT肥胖组 >NGT肥胖组 >2 DM肥胖组 >IGT非肥胖组 >NGT非肥胖组 >2 DM非肥胖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I曲线下面积、曲线下面积PI/ (PI +TI) :2 DM组 >NGT非肥胖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IGT组、NGT非肥胖组相比未见差异有显著性 ;IS和ISI:NGT >IGT >2 DM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相关分析空腹IRI与空腹TI:NGT、IGT、2 DM组肥胖者以及IGT非肥胖者呈正相关 (P <0 0 5)。IS与ISI呈正相关 (P <0 0 1 ) ;空腹PI与IS呈负相关 (P <0 0 5)。结论 IGT、NGT肥胖者具有高胰岛素血症 ;IRI常过高估计IGT、NGT、2 DM肥胖者的胰岛素水平 ;2 DM患者有不成比例的PI增高 ;PI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估计胰岛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2型糖尿病 真胰岛素 糖耐量减低 前胰岛素水平 糖耐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血浆中及活化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安 余自强 +2 位作者 舒兆龙 莫蔚林 邢学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5年第2期158-159,共2页
糖尿病患者血浆中及活化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变化及意义任安,余自强,舒兆龙,莫蔚林,邢学农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基础病变是微血管病变,目前认为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凝血机制失调,血小板功能异常及微血栓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糖尿病患者血浆中及活化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变化及意义任安,余自强,舒兆龙,莫蔚林,邢学农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基础病变是微血管病变,目前认为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凝血机制失调,血小板功能异常及微血栓形成有一定的关系。本文测定了糖尿病患者血浆中及活化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小板 α-颗粒 膜蛋白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糖尿病患者尿转铁蛋白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叶山东 史虹莉 +1 位作者 刘国明 朱禧星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50-151,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尿 转铁蛋白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颅脑损伤预后不良相关预告因素探讨 被引量:22
19
作者 陈剑 鲍得俊 +3 位作者 张环 张霖 黄斌 陶小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77-1281,共5页
目的 探讨影响严重颅脑损伤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14例经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为(3为<GCS≤8分)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疾病转归将患者分为两组:死亡组39例,好转组75例。将好转... 目的 探讨影响严重颅脑损伤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14例经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为(3为<GCS≤8分)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疾病转归将患者分为两组:死亡组39例,好转组75例。将好转组和死亡组患者入住ICU 24 h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探寻影响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①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与好转组比较,死亡组脑疝患者比例(t=21.04,P<0.001)、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PACHEⅡ)(t=-2.299,P=0.023)、机械通气时间(z=-4.722,P<0.001)、白细胞(WBC)(t=-2.459,P=0.015)、血红蛋白(HGB)(t=-2.402,P=0.018)、白蛋白(ALB)(t=-4.028,P<0.001)、前白蛋白(PAB)(t=-2.649,P=0.009)、钙离子浓度(Ca2+)(t=-3.417,P=0.001)均较高;②二元Logistic回归提示在相互校正单因素有意义的指标后,结果提示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有无脑疝、ALB水平每减少1个单位,死亡风险分别减少30.2%(P=0.007)、26.6%(P<0.001)、89.1%(P=0.002)、25.4%(P=0.001);③ROC曲线提示APACHEⅡ评分、有无脑疝、机械通气时间、ALB水平均对死亡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机械通气时间预测价值最佳,其敏感度为68.9%,特异度为81.6%。结论 APACHEⅡ评分、有无脑疝、机械通气时间、ALB水平对于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机械通气时间预测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颅脑损伤 预后 APACHEⅡ评分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20
作者 钟伟 王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9 9mTc-DTPA肾动态显像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分为大量白蛋白尿组(MA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以及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并选取4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4组人员... 目的:探讨9 9mTc-DTPA肾动态显像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分为大量白蛋白尿组(MA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以及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并选取4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4组人员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肌酐(Scr)及尿微量白蛋白,同时行9 9mTc-DTPA肾动态显像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组研究对象之间BM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NA组糖尿病病程显著短于MA组,MA组显著短于MAA组(P<0.05);对照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bAlc均显著低于3组糖尿病患者,同时MAA组显著高于MA组,MA组显著高于NA组(P<0.05)。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Scr及GFR均显著优于3组糖尿病患者;3组糖尿病患者中,Scr与GFR呈显著负相关(r=-0.186,P=0.008)。结论:9 9mTc-DTPA肾动态显像GFR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状态,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或筛查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TC-DTPA 肾动态显像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