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 被引量:13
1
作者 何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1期47-49,共3页
农村土地流转作为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实现形式 ,其发展方向是正确的 ,从总体与长远的角度看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但是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有待进一步规范与完善。分析了安徽省土地流转现状和问题 。
关键词 安徽 农村土地流转 现状 问题 对策 流转机制 农村土地市场 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典化背景下行政法的双重体系建构
2
作者 吕成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2-155,共14页
法的体系化是法典的基础和前提。相较于已经完成法典编撰的民法、刑法等部门法,我国行政法体系化程度不够。按照法的双重体系理论,行政法体系也可以分为内在体系和外在体系。从价值统一性和逻辑一致性角度建构行政法双重体系,是编撰行... 法的体系化是法典的基础和前提。相较于已经完成法典编撰的民法、刑法等部门法,我国行政法体系化程度不够。按照法的双重体系理论,行政法体系也可以分为内在体系和外在体系。从价值统一性和逻辑一致性角度建构行政法双重体系,是编撰行政基本法典的一项基础工作。行政法内在体系的建构,首先应在所有与行政有关的法律规范中排除宪法、民法以及刑法等部门法律规范,将剩余法律规范作为行政法的体系化对象,进而在全部行政法规范中区分规则和原则,并通过与民法、刑法的区分,抽象出彰显行政法统一价值的最高原则“法律他治”。行政法内在体系建构还应以“法律他治”作为出发点,围绕行政与法的关系和行政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两条路径具体化。行政法外在体系的建构应当以行政权作为核心概念或元概念,按照法律关系方法,形成具体的规范、制度以及以总则和分则为主要内容的法典形式。编撰行政基本法典,应兼顾行政法体系的完整性、融贯性和立法的现实性、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体系 法典 内在体系 外在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饮用水水源保护城乡统筹立法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曹树青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2-66,共5页
保护饮用水水源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关键环节。我国目前饮用水水源保护和管理乏力,水源污染趋势加重,饮用水安全形势严峻。现有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的法律规范分散在若干单行法和规范性文件中,相互之间存在目的不统一、内容不协调等问题,... 保护饮用水水源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关键环节。我国目前饮用水水源保护和管理乏力,水源污染趋势加重,饮用水安全形势严峻。现有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的法律规范分散在若干单行法和规范性文件中,相互之间存在目的不统一、内容不协调等问题,不能形成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尤其是缺乏对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的关注。为了长期、有效地保护好城乡饮用水水源,我国应当对饮用水水源保护进行专门立法。专门立法应当遵循城乡统筹的思路,兼顾城乡饮用水水源保护的共性和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的个性,构建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为核心,包括饮用水水源地城乡共同所有、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产权制度,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制度,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饮用水水源地修复制度,污染或破坏饮用水水源的法律责任制度等在内的严密、系统的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水源保护 专门立法 城乡统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社会立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4
4
作者 何平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7-120,157,共5页
从法理的角度看,民生问题本质上是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等社会权利能否落实的问题。当前,解决民生问题,需要通过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建立社会自我纠偏机制,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完善社会立法体系,是解决民生问题、使... 从法理的角度看,民生问题本质上是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等社会权利能否落实的问题。当前,解决民生问题,需要通过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建立社会自我纠偏机制,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完善社会立法体系,是解决民生问题、使民生得以长久保障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问题 生存权 发展权 社会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若干对策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何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8344-8346,共3页
法治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相联、不可分割。新农村建设必然要求新一轮的法律改革与制度创新。当前,要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远目标和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出发,进一步完善农业法律体系,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和农村司法改革,提高农... 法治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相联、不可分割。新农村建设必然要求新一轮的法律改革与制度创新。当前,要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远目标和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出发,进一步完善农业法律体系,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和农村司法改革,提高农民法律素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不断推进新农村法治建设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法治建设 对策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育假反歧视保护规定的司法适用
6
作者 吴杨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93,共12页
中国生育假反歧视保护规定在司法实践中面临适用基础不足、适用标准不一、适用路径不当等问题,由此弱化劳动者因生育假遭受不利待遇时的权益保障,影响劳动者的生育意愿与职业发展,影响生育休假制度的具体运行。作为生育休假权的实质性... 中国生育假反歧视保护规定在司法实践中面临适用基础不足、适用标准不一、适用路径不当等问题,由此弱化劳动者因生育假遭受不利待遇时的权益保障,影响劳动者的生育意愿与职业发展,影响生育休假制度的具体运行。作为生育休假权的实质性保障条款,生育假反歧视保护规定有别于生育保护的基准性规范,通过公法保护请求权与债法待遇请求权实现相应的权利救济。该规定以生育休假权的平等保护为价值取向,其适用标准可以概括为区别对待标准、合理便利标准与实质不利标准。司法裁判应重点审查劳动者不利待遇与生育休假间的因果关系,综合运用近因原则、最小因果测试、动机审查等判断方法,其中劳动者同意与业务必要性可以成为除外免责事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休假权 反歧视保护 歧视行为 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文明与当代中国宪政制度的演进 被引量:3
7
作者 何平 《江淮论坛》 CSSCI 2004年第5期72-77,共6页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从人类社会政治文明进程来看,政治文明的发展主要是以宪政运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宪政是人类政治文明由低级向高级演进中的重要成果,是政治文明的高级形态。政治文明是宪政的前提...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从人类社会政治文明进程来看,政治文明的发展主要是以宪政运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宪政是人类政治文明由低级向高级演进中的重要成果,是政治文明的高级形态。政治文明是宪政的前提和基础,宪政构成了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和显著标志。当代中国必须立足我国的具体实际,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和宪政建设的有益经验,在政治文明建设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明 中国 宪政制度 政治制度 民主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监管工具的信用评级机构对投资人民事责任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远胜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5-116,共12页
传统民法合同责任和侵权责任,均难以为信用评级机构对投资人的赔偿责任提供充分基础。评级机构对投资人的民事责任,应当理解为一种监管政策执行工具,其理论基础是公共政策私人执行理论。构建作为监管执行工具的评级机构对投资人民事责任... 传统民法合同责任和侵权责任,均难以为信用评级机构对投资人的赔偿责任提供充分基础。评级机构对投资人的民事责任,应当理解为一种监管政策执行工具,其理论基础是公共政策私人执行理论。构建作为监管执行工具的评级机构对投资人民事责任,应当在发挥其提高监管法律执行效率、减少行政监管惰性和监管腐败等有利价值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滥诉、司法裁判专业能力不足、投资人对评级过度依赖等不利影响。应当配合使用立法直接限诉、监管部门限诉等措施,防止投资人滥诉。通过限制诉讼类别、增加原告证明责任、以按份责任取代连带责任等方式,缓解司法裁判能力不足及投资人对评级过度依赖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级机构 对投资人民事责任 监管工具 金融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治与德治的功能整合 被引量:1
9
作者 肖方扬 《江淮论坛》 2002年第6期24-28,共5页
法治和德治都是治国的基本方略,我国古代礼、德、法兼容并举的历史证明,法治与德治两种手段可以同时并用。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法律与道德的经济、政治基础基本一致,法律与道德规范的内容广泛交叉,其功能作用的互补性进一步增强。所以,在... 法治和德治都是治国的基本方略,我国古代礼、德、法兼容并举的历史证明,法治与德治两种手段可以同时并用。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法律与道德的经济、政治基础基本一致,法律与道德规范的内容广泛交叉,其功能作用的互补性进一步增强。所以,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要大力加强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使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起来,有机地发挥它们的功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与德治 法治国家 基本方略 政治基础 法律 社会主义 道德建设 中国 功能整合 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基层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平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6期152-154,共3页
对当前乡镇政府转型的困境进行了分析,认为实现基层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型,需要从理顺管理体制、合理划分财权事权、培育社会力量、优化决策机制和改革考核制度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基层服务型政府 乡镇改革 新农村建设 困境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外商投资立法现状及完善途径
11
作者 肖方扬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28-30,共3页
一、我国外商投资立法的现状及其特点 我国的外商投资立法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和缺乏外商投资实践的情况下超前起步的,当初出台的法律免不了是带纲领性的,许多问题都有待于在实践中逐步解决。从197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 一、我国外商投资立法的现状及其特点 我国的外商投资立法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和缺乏外商投资实践的情况下超前起步的,当初出台的法律免不了是带纲领性的,许多问题都有待于在实践中逐步解决。从197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我国的第一部外商投资法律)的颁布实施,在短短的十几年中,已初步建立起外商投资的法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投资立法 外商投资企业 完善途径 经济法律法规 中西部地区 优惠政策 对外开放 沿海开放城市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经济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文明与当代中国宪政制度的演进
12
作者 何平 《探索》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2-55,共4页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从人类社会政治历史的进程来看 ,政治文明的发展主要是以宪政运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宪政是人类政治文明由低级向高级演进中的重要成果 ,是政治文明的高级形态。政治文明是宪政...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从人类社会政治历史的进程来看 ,政治文明的发展主要是以宪政运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宪政是人类政治文明由低级向高级演进中的重要成果 ,是政治文明的高级形态。政治文明是宪政的前提和基础 ,宪政构成了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和显著标志。当代中国应当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和宪政建设的有益经验 ,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 ,在政治文明建设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明 宪政 民主政治 宪法 宪政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哲学基础探析
13
作者 何平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7-113,共7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法治建设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中国法治实践相结合的重大创新发展,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光芒。其既秉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具有鲜明的时...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法治建设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中国法治实践相结合的重大创新发展,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光芒。其既秉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质和实践要求,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内生品格,开辟了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发展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全面依法治国 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