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正艳 严中亚 +8 位作者 吴一军 雷虹 卢中 孙云 郑理 程光存 王晖 李建安 宋晓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总结8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的处理经验,探讨心脏移植的围术期处理及预防感染等问题。方法:2004年5月至2006年2月,先后进行了8例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全部采用双腔静脉法行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均采用环孢素A+骁悉+强的松口服... 目的:总结8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的处理经验,探讨心脏移植的围术期处理及预防感染等问题。方法:2004年5月至2006年2月,先后进行了8例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全部采用双腔静脉法行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均采用环孢素A+骁悉+强的松口服联合抗免疫治疗。结果:8例患者均于术后6周左右康复出院。1例患者术后8个月因严重感染死亡,余7例患者心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良好,未出现明显免疫排异反应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重视心脏移植的围术期处理及感染的预防,可使患者顺利康复,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 围术期处理 免疫排异反应 生活质量 双腔静脉法 抗免疫治疗 心功能状况 严重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跳动下矫治先天性心脏缺损 被引量:1
2
作者 程光存 严中亚 +7 位作者 吴一军 卢中 孙云 雷虹 郑理 朱正艳 王晖 李建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466-468,共3页
目的 评价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跳动下的心内直视矫治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 11月~ 2 0 0 3年 1月采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路径 ,在心脏跳动下行 2 4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矫正术 1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 14例 ... 目的 评价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跳动下的心内直视矫治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 11月~ 2 0 0 3年 1月采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路径 ,在心脏跳动下行 2 4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矫正术 1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 14例 ,女 2 6例 ,年龄 3~ 4 0岁。结果 手术顺利 ,所有患者随访 2~ 2 0月 ,均健在 ,无术后并发症。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体外循环 (32 5 0± 18 5 0 )min ,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 (2 0 0± 1 2 0 )h ;对照组患者体外循环 (6 8 5 0±17 5 0 )min ,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 (4 2 0± 1 10 )h。结论 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跳动下矫治先天性心脏缺损的心内直视手术是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胸前外侧小切口 心脏跳动 先天性心脏缺损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岁以上房间隔缺损患者的外科治疗
3
作者 周德存 严中亚 +1 位作者 郑理 雷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26-228,共3页
目的 总结大龄房间隔缺损 (下称房缺 )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 32例 30岁以上房缺患者施行手术治疗 ,其中 2 2例直接缝合缺损 ,8例行自体心包修补 ,2例行涤纶补片修补。结果 无手术死亡 ,术后 1周内心律失常发生率为 4 4 %。... 目的 总结大龄房间隔缺损 (下称房缺 )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 32例 30岁以上房缺患者施行手术治疗 ,其中 2 2例直接缝合缺损 ,8例行自体心包修补 ,2例行涤纶补片修补。结果 无手术死亡 ,术后 1周内心律失常发生率为 4 4 %。结论 房缺一旦确诊 ,应尽早在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 ,年龄因素不应作为手术禁忌症 ,尽可能直接缝合缺损 ,用补片修补时宜选择自体心包 ,良好的术中心肌保护和正确的术后监护及处理心律失常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外科手术 治疗 手术方法 自体心包修补 涤纶补片修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兔心耳组织体外培养扩增心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正艳 严中亚 +3 位作者 翟志敏 汪健 周珞平 胡闻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268-271,共4页
目的 探讨成年兔心耳组织体外培养扩增心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选新西兰成年兔 11只 ,分别取少量心耳组织 ,酶解法制成细胞悬液 ,体外培养。于培养 0、12、2 6、4 0d进行细胞计数 ;培养 12、2 6d测定细胞染色体含量 ;培养 0、4 0... 目的 探讨成年兔心耳组织体外培养扩增心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选新西兰成年兔 11只 ,分别取少量心耳组织 ,酶解法制成细胞悬液 ,体外培养。于培养 0、12、2 6、4 0d进行细胞计数 ;培养 12、2 6d测定细胞染色体含量 ;培养 0、4 0d ,取部分细胞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 ,计算心肌细胞百分比 ;培养 2 6d ,电镜检查细胞的超微结构 ;培养 12d ,取部分细胞置 - 80℃冷冻保存 ,8周后快速解冻 ,体外继续培养观察。结果 细胞计数分别为 (0 5 4± 0 0 6 )× 10 7、(7 38± 0 73)× 10 7、(5 8 0 0± 16 14 )× 10 7、(2 4 91± 11 86 )× 10 7;DNA含量测定S期细胞分别为 2 2 2 %、5 6 5 % ;免疫组化判定心肌细胞的比例分别为 82 %± 11%、87%± 18% ;电镜下可见心肌细胞肌原纤维的横纹 ;冷冻的心肌细胞快速解冻后 ,体外培养可继续生长扩增。结论 成年兔心耳组织来源的心肌细胞 ,在有限的体外传代培养过程中 ,数目可扩增 ,其亚显微结构和成分基本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特性研究 心房 心肌 培养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小切口手术修补与介入封堵治疗单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友洋 严中亚 +6 位作者 吴一军 卢中 雷虹 徐健 孙云 郑理 陈鸿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400-402,共3页
目的比较微创小切口手术修补与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6年6月采用微创方法治疗单纯继发孔型ASD69例资料,其中行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手术修补37例(小切口组),行介入封堵32... 目的比较微创小切口手术修补与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6年6月采用微创方法治疗单纯继发孔型ASD69例资料,其中行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手术修补37例(小切口组),行介入封堵32例(介入组)。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小切口组37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145.86±27.84)min,体外循环时间(35.11±8.45)min,住院时间(15.46±3.09)d,发生主要并发症2例、次要并发症6例,住院费用(2.19±0.36)万元。介入组2例封堵失败,余30例成功,手术时间(88.59±7.75)min,住院时间(10.81±5.02)d,发生主要并发症1例、次要并发症2例,住院费用(2.78±0.39)万元。小切口组随访3~12个月20例、12~30个月17例,介入组随访3~12个月16例、12~30个月14例,均无残余分流。结论两种微创方法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单纯继发孔型ASD的治疗,微创小切口方法的费用低,成功率高,适应证广,而介入封堵方法的住院时间短,创伤更小,美容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小切口 介入封堵 房间隔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