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丹参根和叶中丹参酮与丹酚酸含量差异的分子机制研究
- 1
-
-
作者
陆心怡
姜浩琪
李敏
李思雨
翟科峰
刘发旺
-
机构
宿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安徽省皖北道地药材开发与高值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2期167-173,共7页
-
基金
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310379105)
宿州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22BSK033)
+1 种基金
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310379014,202310379014)
安徽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项目(2022AH010080)。
-
文摘
丹参的药用部位为干燥根及茎,叶片不作为药用部位。为了解析丹参不同组织部位药效的差异,本研究使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完成丹参药用部位根和非药用部位叶的转录组测序和功能注释,分析比较了根和叶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基因的深度挖掘。结果表明,各样品Q20碱基百分比在98.11%以上,Q30碱基百分比在94.37%以上。根和叶中差异表达基因有6959个,其中3265个基因上调表达,3694个基因下调表达。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光合作用的光捕获、光合作用的光系统Ⅰ捕获、光系统Ⅰ中光合作用电子传递、类囊体腔等通路。对丹参酮生物合成通路(二萜代谢通路map00904)和丹酚酸生物合成通路(苯丙烷代谢通路map00940)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分别获得2个差异表达的PAL基因和2个差异表达的CPS基因,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可能与丹参酮、丹酚酸主要在丹参根中积累有关。本研究结果为参与丹参酮和丹酚酸生物合成功能基因的挖掘、药效物质次生代谢途径解析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
关键词
丹参
转录组测序
丹参酮
丹酚酸
分子机制
-
Keywords
Salvia miltiorrhiza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tanshinone
salvianolic acid
molecular mechanism
-
分类号
S567.53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
-
题名植物多酚绿色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 2
-
-
作者
周婉
魏婉倩
李猛
鲍妮娜
袁维风
翟科峰
-
机构
宿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安徽省皖北道地药材开发与高值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
出处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7期74-77,共4页
-
基金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202210379025)
宿州学院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S202110379111)
+1 种基金
2021年度安徽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KJ2021A1108)
宿州学院2021年度科研发展基金项目(2021FZJJ01)。
-
文摘
植物多酚具有酚羟基团,是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总称。植物多酚具有很多的生物学特性,又加之来源广和丰富等特点而被重视和研究,因此选择合理的提取方式至关重要。从传统提取技术、现代提取技术和新型提取溶剂等方面综述了其提取方法,并对其未来的提取和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植物多酚的精准提取和活性物质的个性化开发及高值化应用提供参考。
-
关键词
植物多酚
传统提取技术
现代提取技术
新型提取溶剂
-
Keywords
plant polyphenols
traditional extraction technology
modern extraction technology
new extraction solvents
-
分类号
TS255.1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