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Py-GC/MS研究温度和时间对生物质热解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凯 郑燕 +1 位作者 龙潭 朱锡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45-849,共5页
以稻壳为原料,采用Py-GC/MS装置对其在不同热解条件下进行快速热解,并对热解气进行在线检测分析,考察了热解温度和时间对生物质热解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于450℃,随着温度的升高,生物质热解产物种类及其产率均增加,但低温条件下产物... 以稻壳为原料,采用Py-GC/MS装置对其在不同热解条件下进行快速热解,并对热解气进行在线检测分析,考察了热解温度和时间对生物质热解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于450℃,随着温度的升高,生物质热解产物种类及其产率均增加,但低温条件下产物种类较少,有利于产物的分离提纯;高于450℃,生物质热解产物种类基本稳定,仅在产率上有所变化,当550℃时,收率最大。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其对应的最佳热解时间缩短,且生物质低温热解时间延长时热解比高温解热时间缩短时热解更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时间 Py-GC MS 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燃油摩擦磨损特性试验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琼杰 徐玉福 +1 位作者 胡献国 朱锡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88-192,共5页
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等方法,研究了热解液化方法制备的生物质燃油的摩擦学特性。借助SEM,XPS,GC-MS,TGA等分析测试技术考察了摩擦磨损实验后的摩擦副磨痕表面形貌,磨痕表面元素的化学结合状态,摩擦磨损实验前后生物质燃油的主要化学成... 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等方法,研究了热解液化方法制备的生物质燃油的摩擦学特性。借助SEM,XPS,GC-MS,TGA等分析测试技术考察了摩擦磨损实验后的摩擦副磨痕表面形貌,磨痕表面元素的化学结合状态,摩擦磨损实验前后生物质燃油的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及其热化学物理特性。结果表明:生物质燃油的最大无卡咬负荷(PB值)为392N,在196N和294N压力,生物质燃油的平均摩擦系数为0.083和0.097,磨痕表面呈带状犁沟;磨痕表面出现了含-OH、-COOH基团的有机物和FeS、FeSO4的能谱吸收峰;摩擦磨损实验后生物质燃油的醛酸类物质含量明显变化。生物质燃油的摩擦磨损机理归因于在摩擦表面形成了含FeS、FeSO4等的化学反应膜以及含有-OH、-COOH等极性基团的有机物的吸附油膜的存在,使钢球摩擦副之间保持了良好的边界润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磨损 摩擦 生物质燃油 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热反应机理与活化能确定方法Ⅱ.热解段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陈登宇 朱锡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70-674,共5页
在热重分析仪上研究了杉木木屑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过程,利用DAEM模型探讨了热解活化能随转化率的变化规律,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了热解温度对木屑热解固体产物半焦有机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木屑慢速热解过程可分为干燥、过渡... 在热重分析仪上研究了杉木木屑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过程,利用DAEM模型探讨了热解活化能随转化率的变化规律,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了热解温度对木屑热解固体产物半焦有机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木屑慢速热解过程可分为干燥、过渡、热解和碳化段;热解段活化能为103 kJ/mol~179 kJ/mol,随转化率的升高而变化;温度低于200℃时,生物质内部官能团种类不变而强度变弱;随着温度的升高,半焦所含的有机官能团发生断裂、重组而快速减少,挥发分大量析出;温度高于500℃时,官能团种类较稳定,主要热解反应过程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活化能 FT-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热解油喷雾特性试验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栋 龙潭 朱锡锋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1-105,共5页
采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研究生物质热解油喷雾特性,考察气液质量流量比对液滴平均直径的影响,并与0号柴油和生物油/乙醇混合燃料的喷雾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生物油的索特平均直径沿着轴向距离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沿着径... 采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研究生物质热解油喷雾特性,考察气液质量流量比对液滴平均直径的影响,并与0号柴油和生物油/乙醇混合燃料的喷雾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生物油的索特平均直径沿着轴向距离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沿着径向不断增大;随着气液质量流量比的增加,液滴的平均直径不断减小,但减小趋势变缓;柴油雾化性能最好,生物油最差,添加乙醇能增强生物油的雾化性能。利用试验数据拟合得到生物油索特平均直径的经验公式,拟合值与试验测量值吻合良好,为生物油燃烧喷嘴的设计和运行工况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喷雾特性 索特平均直径 气液质量流量比 经验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热反应机理与活化能确定方法Ⅰ.干燥段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登宇 朱锡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80-584,共5页
干燥段是生物质热解的第一个过程。采用热分析仪研究了杉木木屑干燥段质量和热量的变化,推导了非等温干燥动力学模型,探讨了热质传输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木屑含湿量迅速下降,80℃左右出现一个明显的失重峰;非等温干燥动力学P... 干燥段是生物质热解的第一个过程。采用热分析仪研究了杉木木屑干燥段质量和热量的变化,推导了非等温干燥动力学模型,探讨了热质传输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木屑含湿量迅速下降,80℃左右出现一个明显的失重峰;非等温干燥动力学Page模型能很好地模拟木屑干燥过程,木屑干燥活化能为12.6 kJ/mol;水分传输与热量传递有紧密的耦合关系,干燥吸收的热量主要用于水分的扩散蒸发;木屑干燥需热量为426 kJ/kg,模拟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非等温干燥 活化能 热质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化生物质燃油的摩擦学特性 被引量:5
6
作者 徐玉福 王琼杰 +1 位作者 胡献国 朱锡锋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09期53-56,85,共5页
采用自制HLB5.9的SP乳化剂,将生物质燃油分散在柴油中,制备了微乳化生物质燃油。研究了微乳化生物质燃油的基本理化性能及其摩擦磨损性能。通过SEM、EDS测试了高频往复摩擦磨损试验后磨痕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与含量,借助表面粗糙度仪检... 采用自制HLB5.9的SP乳化剂,将生物质燃油分散在柴油中,制备了微乳化生物质燃油。研究了微乳化生物质燃油的基本理化性能及其摩擦磨损性能。通过SEM、EDS测试了高频往复摩擦磨损试验后磨痕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与含量,借助表面粗糙度仪检测了磨痕的犁沟深度及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微乳化生物质燃油的平均摩擦系数为0.13,校正磨痕直径为284μm,平均油膜形成百分数为47%,磨痕的深度达3.75μm,表面粗糙度为0.172μm。摩擦磨损的机理可归于,在摩擦过程中,生物质燃油微小液滴被磨损破坏,其中的极性基团和氧元素促使其在摩擦副表面沉积,一方面起到润滑作用,同时也加大了对摩擦副表面的腐蚀,使得在减摩的同时增加了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燃油 柴油 微乳化 润滑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降解产物的化学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卫新来 汪志 +1 位作者 阮仁祥 张颖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6-31,33,共7页
生物质是唯一可以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的可再生能源,其中的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因其具有储量丰富、价格低廉、生长速度快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化学方法转化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降解产物的研究进展,包括... 生物质是唯一可以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的可再生能源,其中的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因其具有储量丰富、价格低廉、生长速度快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化学方法转化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降解产物的研究进展,包括对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热解产物生物油的精制、由木质纤维素生物质水解产物转化获得高品位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等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催化转化 生物燃料 高附加值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快速热解液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8
作者 朱锡锋 李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33-837,共5页
总结了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在原料预处理、热解工艺和生物油精制3个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原料预处理方面,介绍了干燥、烘焙、压缩成型和酸洗4种方法;在热解工艺方面,列举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热解反应器类型,重点介绍了催化热解和混合... 总结了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在原料预处理、热解工艺和生物油精制3个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原料预处理方面,介绍了干燥、烘焙、压缩成型和酸洗4种方法;在热解工艺方面,列举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热解反应器类型,重点介绍了催化热解和混合热解两种新工艺;在生物油精制方面,介绍了包括催化加氢、催化裂解、催化酯化和乳化等几种常用的生物油精制方法,并分析了各精制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快速热解 液体燃料 生物油精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制取氢气和生物油液体燃料(英文) 被引量:3
9
作者 袁丽霞 王兆祥 +3 位作者 董婷 阚涛 朱锡锋 李全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8-673,共6页
催化水蒸气重整由生物质快速裂解得到的生物油制取氢气,催化剂C12A7-O-/15%Mg显示了很高的活性,并在我们所研究的几种催化剂中具有最高的氢产率.在最佳重整条件(T=750℃,S/C=6.0,GHSV=26 000 h-1)下,得到70%的氢产率和约93%的最大碳转化... 催化水蒸气重整由生物质快速裂解得到的生物油制取氢气,催化剂C12A7-O-/15%Mg显示了很高的活性,并在我们所研究的几种催化剂中具有最高的氢产率.在最佳重整条件(T=750℃,S/C=6.0,GHSV=26 000 h-1)下,得到70%的氢产率和约93%的最大碳转化率.结果显示,氢产率和碳转化率对温度和S/C(水蒸气和碳的摩尔比)具有选择性.目前结果表明,由水蒸气重整生物油制取的生物油合成气,用费托合成法直接合成洁净液体生物油燃料将是一个很有前景的选择.研究了由生物油合成气制备的费托合成液体燃料的特征,在典型的反应条件(T=300℃,P=1.5 MPa,W/F=12.5 gcat.h/mol)下,总碳转化率(包括CO和CO2)约36%,C5+的选择性约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2A7-O^- 生物油 氢气 费托合成 液体生物油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基含氧化合物加氢脱氧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颖 韩铮 +1 位作者 徐禄江 傅尧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7-118,共12页
在制备生物燃料过程中,降低原料中氧含量并提高氢碳比非常重要,而加氢脱氧反应则是该过程的关键。从加氢脱氧的基元反应出发,着重依据含氧化合物结构差异和催化体系的不同来综述加氢脱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寻找一种高效、绿色、经济、可... 在制备生物燃料过程中,降低原料中氧含量并提高氢碳比非常重要,而加氢脱氧反应则是该过程的关键。从加氢脱氧的基元反应出发,着重依据含氧化合物结构差异和催化体系的不同来综述加氢脱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寻找一种高效、绿色、经济、可持续地将生物质转化为生物燃料的催化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木质素 加氢脱氧 含氧化合物 生物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全新 袁丽霞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7-115,共9页
综述了生物质资源(生物质和生物油)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生物质制氢主要包括:生物质气化、快速裂解、超临界水气化和催化裂解/气化。生物质气化得到氢气含量较高的混合气体,工艺流程简单,但气化效率低;生物质快速裂解除产生氢气混合气体... 综述了生物质资源(生物质和生物油)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生物质制氢主要包括:生物质气化、快速裂解、超临界水气化和催化裂解/气化。生物质气化得到氢气含量较高的混合气体,工艺流程简单,但气化效率低;生物质快速裂解除产生氢气混合气体外,主要得到较多的液相产物即生物油,生物油可催化重整制氢,还可从中提取有价值的化学品;超临界水气化过程中气体是主要产物,但温度和压力高,对设备要求苛刻;催化裂解/气化可得到富氢气体,但产生很多成分复杂的焦油。针对生物油重整过程中温度高、催化剂失活严重等问题,最近开发了电催化水蒸气重整生物油制氢的装置及方法。与非电催化重整相比,电催化重整在400~600℃就能得到很高的氢产率和碳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生物质 生物油 气化 热裂解 催化重整 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基平台分子5-羟甲基糠醛制备及其高值化转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严龙 傅尧 《生物产业技术》 2017年第3期41-47,共7页
5-羟甲基糠醛是重要的生物质平台分子之一,可以由生物质糖类催化脱水重排直接制备,是实现生物质高值化转化的重要媒介。C—O键选择性地重构是5-羟甲基糠醛制备及催化转化过程中的核心科学问题。近年来,以5-羟甲基糠醛为原料制备生物质... 5-羟甲基糠醛是重要的生物质平台分子之一,可以由生物质糖类催化脱水重排直接制备,是实现生物质高值化转化的重要媒介。C—O键选择性地重构是5-羟甲基糠醛制备及催化转化过程中的核心科学问题。近年来,以5-羟甲基糠醛为原料制备生物质基燃料及材料单体的研究快速发展,各种新型催化剂和催化体系被不断用于5-羟甲基糠醛的相关转化过程的研究中。对5-羟甲基糠醛的制备及其下游生物质基燃料、材料单体制备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5-羟甲基糠醛 高值化 生物质基燃料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三组分混合热解耦合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宋飞跃 丁浩植 +1 位作者 张立强 朱锡锋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9-156,共8页
利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不同比例混合的生物质三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热解过程,并将计算热失重曲线与实验热失重曲线进行对比研究,探讨热解过程中三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纤维素对半纤维素的热解无明显作用,而足量的... 利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不同比例混合的生物质三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热解过程,并将计算热失重曲线与实验热失重曲线进行对比研究,探讨热解过程中三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纤维素对半纤维素的热解无明显作用,而足量的纤维素能减少木质素的固体残渣产率;半纤维素能增大纤维素的主要热解温度区间,使纤维素的失重峰向高温侧移动和降低纤维素的失重速率,但对木质素无明显作用;木质素能降低纤维素的失重速率,且较多的木质素能增大半纤维素的失重速率。生物质混合样品的动力学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三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相互作用 动力学 生物质三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法回收生物油高温馏分中的酚类物质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欣 李凯 +2 位作者 李明 马善为 朱锡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1-208,共8页
为了研究金属离子沉淀法对生物油高温馏分中酚类物质的回收,提高生物油中化学物质的利用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从NaOH试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三个方面研究了镁离子对生物油中酚类物质的回收效果。结果表明,镁离子与... 为了研究金属离子沉淀法对生物油高温馏分中酚类物质的回收,提高生物油中化学物质的利用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从NaOH试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三个方面研究了镁离子对生物油中酚类物质的回收效果。结果表明,镁离子与酚类物质形成了不溶物,而且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1.0-4.0 mol/L)、不同的反应温度(25-85℃)以及不同的反应时间(5-35 min)对实验结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25℃、氢氧化钠浓度为2.5mol/L,反应时间在20 min时为最佳反应条件。在此条件下,对生物油高温馏分中对乙基苯酚的回收率可达34.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酚类 镁离子 沉淀法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生物油雾化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龙潭 马善为 +1 位作者 丁浩植 朱锡锋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63-967,共5页
采用高速摄影仪以及Matlab软件对生物油雾化特性进行实验研究,考察蠕动泵转速和生物油温度对雾化角度和液滴索特平均直径(SMD)的影响,并研究喷射距离对液滴SMD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生物油温度为35℃时,随着蠕动泵转速的增大,雾化角... 采用高速摄影仪以及Matlab软件对生物油雾化特性进行实验研究,考察蠕动泵转速和生物油温度对雾化角度和液滴索特平均直径(SMD)的影响,并研究喷射距离对液滴SMD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生物油温度为35℃时,随着蠕动泵转速的增大,雾化角度先增大后减小,其最大值为47.10°;而生物油温度对于雾化角度的影响较小。液滴SMD随着喷射距离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再缓慢增大。在生物油温度为35℃、蠕动泵转速为300 r/min的条件下雾化液滴的冷凝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高速摄影 MATLAB 雾化特性 索特平均直径 雾化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壳生物油的燃烧及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刘承运 陆强 +2 位作者 孙书生 张栋 朱锡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7-582,共6页
对稻壳生物油在空气气氛下进行了热重分析,并计算得到生物油的挥发、降解和残炭燃烧的活化能分别为63.11 kJ/mol、81.01 kJ/mol和161.29 kJ/mol。在自砌的小型工业窑炉上开展了生物油燃烧实验,研究了生物油的点火工艺和燃烧污染物的排... 对稻壳生物油在空气气氛下进行了热重分析,并计算得到生物油的挥发、降解和残炭燃烧的活化能分别为63.11 kJ/mol、81.01 kJ/mol和161.29 kJ/mol。在自砌的小型工业窑炉上开展了生物油燃烧实验,研究了生物油的点火工艺和燃烧污染物的排放规律。通过调整喷雾速度和喷嘴结构,在炉膛预热并使用明火点火源的情况下,生物油可以顺利点火。生物油燃烧容易生成CO,提高过量空气系数能有效地控制CO的生成,但同时会生成更多的NOx。在生物油中添加甲醇和乙醇助剂后,点火容易,燃烧温度提高,尾气中CO和NOx含量都一定程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热重分析 燃烧 窑炉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催化酯化改质生物油的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熊万明 傅尧 +1 位作者 来大明 郭庆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54-1758,共5页
以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在模型反应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催化剂在稻壳裂解油及其轻质馏分的催化酯化改质过程中的活性和效果,并通过气-质联用仪对酯化前后的生物油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酯化过程中采用的催化剂可以方便地分离和... 以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在模型反应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催化剂在稻壳裂解油及其轻质馏分的催化酯化改质过程中的活性和效果,并通过气-质联用仪对酯化前后的生物油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酯化过程中采用的催化剂可以方便地分离和循环使用;生物油中的有机酸顺利地转化为相应的酯类(主要为乙酸乙酯).通过催化酯化改质后,两种生物油的理化特性均得到了有效改善,热值分别由16.80和12.76MJ/kg提高到20.08和18.33MJ/kg,相应提高了19.5%和43.6%;黏度分别由11.83和1.42mm2/s,下降到3.77和1.12mm2/s;水分分别为23.7%和28.4%,流动性明显增强,理化特性得到了明显提高.为生物油的精制加工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固体酸 离子交换树脂 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金属氯化物对纤维素快速热解的影响(Ⅰ) Py-GC/MS实验 被引量:23
18
作者 陆强 张栋 朱锡锋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8-1024,共7页
通过浸渍的方式在纤维素上负载了四种金属氯化物(KCl、CaCl2、FeCl3和ZnCl2),采用Py-GC/MS装置对其进行快速热解并对热解气在线分析,考察各金属氯化物及其负载量对纤维素热解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金属氯化物能够显著降低纤维素的... 通过浸渍的方式在纤维素上负载了四种金属氯化物(KCl、CaCl2、FeCl3和ZnCl2),采用Py-GC/MS装置对其进行快速热解并对热解气在线分析,考察各金属氯化物及其负载量对纤维素热解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金属氯化物能够显著降低纤维素的热解温度,其中负载CaCl2和FeCl3会抑制纤维素热解形成挥发性产物,而负载KCl和ZnCl2则不会。纯纤维素快速热解主要得到了以左旋葡聚糖为主的脱水糖以及一定量的呋喃类产物,和以羟基乙醛为主的小分子醛酮类产物。负载金属氯化物后都抑制了左旋葡聚糖的生成,其中KCl和CaCl2主要促进了纤维素解聚后脱水形成呋喃类产物,以及吡喃环开裂形成醛、酮、酸等小分子产物;FeCl3和ZnCl2则主要是促进纤维素解聚后形成脱水糖以及呋喃类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快速热解 催化 Py-GC/MS 金属氯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油中有机化合物的分析与表征 被引量:9
19
作者 熊万明 陈金珠 +2 位作者 吴东平 陈静 郭庆祥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24-1030,共7页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生物油成分分析的状况,重点介绍了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以及波谱-色谱联用技术在生物油有机小分子化合物结构表征方面的应用,评价了这些技术在生物油结构表征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并分析...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生物油成分分析的状况,重点介绍了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以及波谱-色谱联用技术在生物油有机小分子化合物结构表征方面的应用,评价了这些技术在生物油结构表征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并分析了生物油的理化特性及化学结构对检测分析产生的影响。此外,对生物油中的低聚糖和热解木质素等低聚物的分析检测研究也进行了介绍。最后,总结了波谱和色谱技术在生物油检测分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生物油中有机物检测与分析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分离 分析 能源 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油TG-FTIR分析与热解气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怡 陈登宇 +1 位作者 张栋 朱锡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94-1199,共6页
以稻壳快速热解产物生物油为对象,在对其进行热重红外检测的基础上,结合生物油及其轻质、重质组分的热解气化实验,研究了生物油热解气化过程及气体产出特性。结果表明,生物油的热解气化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轻质组分的快速挥发热解;二是重... 以稻壳快速热解产物生物油为对象,在对其进行热重红外检测的基础上,结合生物油及其轻质、重质组分的热解气化实验,研究了生物油热解气化过程及气体产出特性。结果表明,生物油的热解气化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轻质组分的快速挥发热解;二是重质组分的裂解气化与缩合缩聚,活化能分别为35~38 kJ/mol和15~22 kJ/mol。温度升高,热解气化效率增加,以H2和CO为主的合成气产量增多,但气体产物热值降低。气体中H2主要来自轻质组分的热解气化,而重质组分则裂解产生较多的CO、CH4等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热解气化 轻质组分 重质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