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球生态负债的区域生态承载力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智颖飙 王再岚 +4 位作者 邓先德 韩雪 张纪卯 李静敏 杨淑宝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7,共7页
应用环境支持系统指数、地球生命力指数(LPI)和人类发展指数(HDI)对地球的生态赤字背景下区域生态足迹、生物承载力与发展力进行比较与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生态负债背景下,我国中部省份之一的安徽省虽然1995-2005年区域发展力呈上升趋势... 应用环境支持系统指数、地球生命力指数(LPI)和人类发展指数(HDI)对地球的生态赤字背景下区域生态足迹、生物承载力与发展力进行比较与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生态负债背景下,我国中部省份之一的安徽省虽然1995-2005年区域发展力呈上升趋势,变动趋势从99.8上升到111.2,但持续发展力在16~19位徘徊;生存支持系统变动趋势上升为2005年的103.9;环境支持系统变动趋势上升为2005年的111.8;资源转化效率呈不稳定变动态势.区域抗逆水平指数趋势在100~105.5之间变动;土地资源指数生物转化效率指数呈现下降趋势,排放强度指数趋势在100.0左右徘徊;环境管理指数趋势在100~121.2之间变动。年生物转化效率指数下降为2005的94.4;农药和化肥使用强度呈现动态下降,但万元GDP使用量均高于我国中部、西部、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这对长江、巢湖和芜湖等我国重要湿地的生态承载力改善构成极大威胁.安徽生态承载力的提高和环境支持系统的改善仍面临严峻挑战.该结果可以为其他区域生物承载力改善和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提供案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生命力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 生物承载力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生物物种资源信息平台的构建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众 周立志 窦月芹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24期210-211,共2页
生物物种资源是人类及其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实现生物物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建设生态安徽的基本方面。建设安徽省生物物种资源信息平台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资料限于印刷形式利用率低的现状,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有很好的支撑作... 生物物种资源是人类及其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实现生物物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建设生态安徽的基本方面。建设安徽省生物物种资源信息平台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资料限于印刷形式利用率低的现状,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有很好的支撑作用,并可为政府决策和公众教育服务。探讨了根据安徽省生物物种资源调查项目的需求进行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物种资源 信息系统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水湖泊植被分布格局及草-藻型生态系统转化过程中植物群落演替特征:安徽菜子湖案例 被引量:28
3
作者 高攀 周忠泽 +2 位作者 马淑勇 孙庆业 许仁鑫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20,共8页
2005年9月-2009年10月对菜子湖湿地植被分布格局及种类组成进行调查,结合近十年的监测数据,分析了菜子湖水生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菜子湖维管植物共有147种,隶属于42科101属.植被分布格局为:①中部水位较深的区域,以... 2005年9月-2009年10月对菜子湖湿地植被分布格局及种类组成进行调查,结合近十年的监测数据,分析了菜子湖水生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菜子湖维管植物共有147种,隶属于42科101属.植被分布格局为:①中部水位较深的区域,以马来眼子菜群丛,黑藻群丛等沉水植物群落和野菱群丛等根生浮叶植物群落为主;②靠近岸边浅水区以菰群丛、荭蓼+酸模叶蓼群丛等挺水植物群落和莕菜群丛等根生浮叶植物群落为主;③春季湖滩以肉根毛茛群丛、陌上菅群丛和朝天委陵菜群丛为优势的湿生植物群落为主,并且三者在滩涂沿高程梯度呈带状分布.湖滩上还间有虉草群丛.群落演替系列为:①沉水植物群落阶段,黑藻+苦草(1999-2004年);②浮叶植物群落阶段,菱+莕菜(2005-2007年);③少量的沉水植物群落阶段,马来眼子菜(2008-2009年);④草型向藻型湖泊生态系统过渡阶段(2009年以后).虉草最近5年在菜子湖呈扩张趋势.演替的驱动力为围网养殖、围湖造田、水利工程等人为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被 种类组成 分布格局 群落演替 菜子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恒河猴的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检测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卉 李进华 +2 位作者 赵健元 胡子路 汪腾海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8-40,共3页
对安徽省实验猕猴中心的安徽恒河猴进行了微生物(包括病毒和病原菌)和寄生虫检测。对恒河猴的病毒检测结果发现,猕猴疱疹病毒1型(BV)和猴痘病毒(SPV)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0.7%(6/29)和10.0%(2/20),20只恒河猴中没有发现猴反转录D型病毒(S... 对安徽省实验猕猴中心的安徽恒河猴进行了微生物(包括病毒和病原菌)和寄生虫检测。对恒河猴的病毒检测结果发现,猕猴疱疹病毒1型(BV)和猴痘病毒(SPV)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0.7%(6/29)和10.0%(2/20),20只恒河猴中没有发现猴反转录D型病毒(SRV)、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和猴T细胞趋向性病毒Ⅰ型(STLV-1)的抗体。5只受检的人工繁育的安徽恒河猴没有感染沙门菌、皮肤病原真菌、志贺菌和结核分枝杆菌的这四种病原菌。肉眼检测恒河猴体表,未发现体外寄生虫。39份人工繁殖的恒河猴粪便样品的总寄生虫感染率为38.5%,检测到溶组织内阿米巴和5种蠕虫(粪类圆线虫、猴结节线虫、绦虫、钩虫、蛔虫),感染率最高的是粪类圆线虫和猴结节线虫。本次调查表明,安徽恒河猴无特殊疾病,健康状况基本良好,可以建立普通级的实验恒河猴,实现安徽恒河猴的实验动物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恒河猴 实验动物化 普通级动物 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玄参科一新记录属─水茫草属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庆业 周忠泽 周波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90,共2页
报道了安徽省玄参科一新记录属─水茫草属(Limosella L.),及一新记录种─水茫草(Limosella aquatica L.)。
关键词 安徽 水茫草属 水茫草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鸟类分布新记录--震旦鸦雀 被引量:6
6
作者 周立志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1-92,共2页
2006年5月和2009年2月在安徽省五河县沱湖(117°10′03″E,33°10′00″N)记录到震旦鸦雀(Paradoxornis heudei heudei),并拍摄到照片.经查阅文献资料核实,该鸟为安徽省鸟类分布新记录.
关键词 震旦鸦雀 安徽省 鸟类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菜子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周年变化(2010年) 被引量:28
7
作者 刘雪花 赵秀侠 +4 位作者 高攀 韩飞园 周非 周忠泽 徐慧琴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71-779,共9页
2010年对菜子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1)共鉴定浮游植物8门110属285种,不同月份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存在极显著差异,3月份种类数最多,173种,1月份最少,105种.优势度分析显示:蓝藻存在全年高峰;硅藻存在1、5、9、1... 2010年对菜子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1)共鉴定浮游植物8门110属285种,不同月份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存在极显著差异,3月份种类数最多,173种,1月份最少,105种.优势度分析显示:蓝藻存在全年高峰;硅藻存在1、5、9、11月的高峰;黄藻存在1、3、5月的高峰;绿藻存在11月的高峰,隐藻存在5月份的高峰;金藻存在1月份的高峰.不同月份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亦存在极显著差异,7月份最高,为(66.13±8.58)×105cells/L,1月份最低,为(12.78±0.61)×105cells/L,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不同月份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差异极显著,9月份最高,为2.80±0.17 mg/L,5月份最低,为0.72±0.03 mg/L.(2)Margalef丰度指数为1.51~3、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为1.41~3.01、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39~0.66,各指数表现为冬、春季节大于夏、秋季节,3月份最高,7月份最低.(3)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月份不同影响因素不同,菜子湖水域浮游植物按群落结构特征的分组不同.(4)2007年相比,2010年浮游植物物种数有明显下降,由340种下降到285种,细胞密度明显上升,由(5.91±0.90)×105cells/L上升到(33.81±10.10)×105cells/L,群落结构变化较大,贫营养型和固着型藻类都有所减少,富营养型藻类、丝状藻类和浮游性藻类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生物量 聚类分析 菜子湖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菜子湖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39
8
作者 徐小雨 周立志 +4 位作者 朱文中 许仁鑫 曹玲亮 陈锦云 王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43-953,共11页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迅速发展的淡水渔业对湖泊湿地产生严重扰动,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为揭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对湖泊扰动的响应,对安徽菜子湖群不同养殖程度的白兔湖、嬉子湖和菜子湖3个湖区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周年定量调...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迅速发展的淡水渔业对湖泊湿地产生严重扰动,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为揭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对湖泊扰动的响应,对安徽菜子湖群不同养殖程度的白兔湖、嬉子湖和菜子湖3个湖区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周年定量调查。全湖设置49个样点,调查7次。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34属39种,优势种为摇蚊(Tendipes sp.)、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长角涵螺(Alocinma longicornis)。大型底栖动物密度为(55.20±76.25)个/m2,生物量为(19.56±65.37)g/m2,其中白兔湖、菜子湖、嬉子湖密度分别为(63.43±52.76)、(36.44±34.49)和(79.77±118.90)个/m2,生物量分别为(17.48±28.24)、(21.70±39.44)和(4.94±18.46)g/m2。嬉子湖的节肢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显著大于白兔湖和菜子湖(P<0.01),而白兔湖和菜子湖的软体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显著大于嬉子湖(P<0.01)。聚类分析表明,白兔湖和菜子湖的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但与嬉子湖养殖区的相似性较低。白兔湖和菜子湖大型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2.25、1.71,嬉子湖仅为1.44。与2001年的资料相比,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发生了改变,群落多样性显著降低。水产养殖、修建堤坝等人为干扰已经对菜子湖群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发展可持续渔业将是湖泊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量 生物多样性 菜子湖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粪改良铜尾矿对3种豆科植物生长及基质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宏 沈章军 +2 位作者 阳贵德 安宗胜 孙庆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6522-6531,共10页
基质改良和耐性植物种选择是重金属矿业废弃地人工生态恢复的关键。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比例腐熟鸡粪改良铜尾矿后对3种豆科植物决明(Cassia tora)、田菁(Sesbania cannabina)、菽麻(Crotalaria juncea)生长和尾矿基质中土壤微生物... 基质改良和耐性植物种选择是重金属矿业废弃地人工生态恢复的关键。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比例腐熟鸡粪改良铜尾矿后对3种豆科植物决明(Cassia tora)、田菁(Sesbania cannabina)、菽麻(Crotalaria juncea)生长和尾矿基质中土壤微生物量C、N及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鸡粪改良处理后3种植物茎叶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和体内总磷含量均有提高,植物体内总氮含量则只有菽麻明显增加。添加鸡粪可提高尾矿基质中微生物量C以及脲酶和脱氢酶活性,其中菽麻生长的尾矿基质中微生物量C含量增加最显著。尾矿基质中微生物量C与基质中总氮、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菽麻生长的尾矿基质中微生物量C与基质中有效态Cu、Zn呈显著负相关。田菁、菽麻生长的尾矿基质中脲酶、脱氢酶与基质中总氮、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决明、菽麻生长的尾矿基质中脱氢酶与基质中微生物量C呈显著正相关,决明生长的尾矿基质中脲酶、脱氢酶与基质中有效态Zn呈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表明,铜尾矿∶鸡粪=250∶1的处理方式可作为鸡粪改良铜尾矿基质较好的一种比例模式,该处理方式下菽麻可作为铜尾矿生态修复优选植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尾矿 基质改良 豆科植物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鹞落坪蝶类区系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范洁 韩德民 +1 位作者 方杰 张淑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3-16,共4页
2006~2007年间进行了鹞落坪保护区蝶类区系研究,共采集蝶类标本3026余号,初步鉴定109种,分别隶属10科67属,古北界的种类为21种,占总种数的19.3%,东洋界40种,占总数37.3%,广布种48种,占总数44.0%,广布种的种类占优势。
关键词 蝶类 区系 鹞落坪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鹞落坪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珍 周忠泽 +1 位作者 汪文革 沈三宝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26-30,共5页
统计分析了安徽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维管植物区系,该区共有维管植物132科、471属、925种(含种下分类群)。科以泛热带分布最多,达38.89%,热带分布多于温带分布(59/29);属以北温带分布最多(26.87%),温带分布多于热带分布(266/134);... 统计分析了安徽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维管植物区系,该区共有维管植物132科、471属、925种(含种下分类群)。科以泛热带分布最多,达38.89%,热带分布多于温带分布(59/29);属以北温带分布最多(26.87%),温带分布多于热带分布(266/134);种以中国特有分布最多(37.40%),温带分布多于热带分布(350/219)。将中国特有种划分成8个分布亚型,其中以华东-华中-西南分布最多(156种)。研究结果表明,鹞落坪保护区植物种类丰富,地理成分多样,温带成分优势明显,热带成分次之,并且拥有众多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区划上属于华东植物区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管植物 区系成分分析 鹞落坪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人灵长类觅食行为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贵林 尹华宝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0-12,共3页
觅食行为生态学是动物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从食物选择研究方法、食物选择策略机制、觅食行为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非人灵长类动物觅食行为生态学研究进展。食物选择策略和活动时间分配是觅食行为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非人灵长... 觅食行为生态学是动物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从食物选择研究方法、食物选择策略机制、觅食行为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非人灵长类动物觅食行为生态学研究进展。食物选择策略和活动时间分配是觅食行为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非人灵长类动物觅食行为生态学的研究对动物保护、人工驯养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人灵长类 食物选择 觅食行为 觅食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金湖浮游轮虫类型的组合与其生态因子 被引量:1
13
作者 宗梅 周忠泽 +4 位作者 陈元启 孙庆业 许李林 沈军 赵秀侠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7-19,共3页
2006年10月对升金湖上湖,中湖和下湖10个断面27个采样点的调查,发现浮游轮虫14属39种。密度优势种为裂足臂尾轮虫(Branchionus schizocerca)、萼花臂尾轮虫(B.calyciflorus)、壶状臂尾轮虫(B.urceus)、月形单趾轮虫(Monostyla lunaris)... 2006年10月对升金湖上湖,中湖和下湖10个断面27个采样点的调查,发现浮游轮虫14属39种。密度优势种为裂足臂尾轮虫(Branchionus schizocerca)、萼花臂尾轮虫(B.calyciflorus)、壶状臂尾轮虫(B.urceus)、月形单趾轮虫(Monostyla lunaris)、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双尖钩状狭甲轮虫(Colurella uncinata forma bicuspida-ta)、真足哈林轮虫(Harringia eupoda)。根据升金湖中轮虫所在分布区的生态因子,包括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年积温、1月份平均温度、7月份平均温度、10月份平均温度及水体的理化性质,得出浮游轮虫类型组合的所指示的现代气候是中国东部地区温暖湿润气候,同时所指示的生态环境是中国东部地区水生生态系统,为轮虫类的现代地理分布格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虫 密度优势种 现代气候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改良对尾矿废弃地生物土壤结皮形成与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阳贵德 孙庆业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40-43,共4页
铜尾矿是一种矿业废弃物,堆积于尾矿库内形成尾矿废弃地,铜尾矿废弃地表面具有沙质疏松、稳定性差、移动性强和易于干旱等特点,类似于沙漠表面。以海藻酸钠和牛粪浸提液为改良材料对铜尾矿进行改良,观察不同改良方式对尾矿表面藻类结皮... 铜尾矿是一种矿业废弃物,堆积于尾矿库内形成尾矿废弃地,铜尾矿废弃地表面具有沙质疏松、稳定性差、移动性强和易于干旱等特点,类似于沙漠表面。以海藻酸钠和牛粪浸提液为改良材料对铜尾矿进行改良,观察不同改良方式对尾矿表面藻类结皮的形成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和牛粪浸提液都能促进藻类结皮的形成;随着结皮生长时间的增加,结皮厚度和叶绿素含量增加,不同改良方式对结皮中有机质和总氮含量具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尾矿废弃地 基质改良 海藻酸钠 牛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旅游生物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瓦埠湖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明珍 朱旺生 周忠泽 《中国林副特产》 2016年第3期102-104,共3页
为促进寿县湿地旅游景区的开发和改善城市整体环境质量,现以瓦埠湖为例,在对其特色植物群落、野生动物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分别从统一规划与主题设计,着力打造特色景点,作好道路绿化和湿地公园入口绿化等方面分析湿地生物景观规划的... 为促进寿县湿地旅游景区的开发和改善城市整体环境质量,现以瓦埠湖为例,在对其特色植物群落、野生动物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分别从统一规划与主题设计,着力打造特色景点,作好道路绿化和湿地公园入口绿化等方面分析湿地生物景观规划的设计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湿地 生物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其在环境分析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戴婷婷 荚荣 郑志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168-2171,共4页
以国内外近年来公开发表的科技文献为信息来源,从研究现状、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就毛细管电泳在环境分析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环境分析 进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安江上游地区黄山市生态补偿价值初探 被引量:9
17
作者 邱玮玮 李进华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39-42,共4页
基于生态补偿价值理论,以2005年为基准年,对新安江上游黄山市生态资源的价值进行研究,分析了上、下游的效益关系,得出黄山市要维持本市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自然资源进行生态补偿的结论,并以生态系统功能的效益作为生态补偿... 基于生态补偿价值理论,以2005年为基准年,对新安江上游黄山市生态资源的价值进行研究,分析了上、下游的效益关系,得出黄山市要维持本市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自然资源进行生态补偿的结论,并以生态系统功能的效益作为生态补偿的上限,机会成本和直接投入的总和作为生态补偿的下限,计算出生态补偿总价值量的范围为726963.8.2971790.81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市 新安江 生态补偿价值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资源环境绩效及其变动态势 被引量:15
18
作者 智颖飙 王再岚 +6 位作者 马中 韩雪 李静敏 任鹏 李红丽 高天云 白凤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490-6498,共9页
提高资源环境绩效是我国生态脆弱敏感区进行生物修复的核心和关键。利用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和资源环境绩效指数(REPI)对我国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资源环境绩效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宁夏的资源环境绩效指... 提高资源环境绩效是我国生态脆弱敏感区进行生物修复的核心和关键。利用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和资源环境绩效指数(REPI)对我国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资源环境绩效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宁夏的资源环境绩效指数水平从2000年的38.7上升为2007年的66.9,年递增8.13%,但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西藏除外)3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水平。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水平在全国的第30位徘徊。其中建设用地绩效指数和固定资产绩效指数提升明显,COD排放绩效指数呈现"N"型剧烈变动态势;SO2排放绩效指数、能源绩效指数、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绩效指数、用水绩效指数变动不明显。宁夏面临生态环境的整体不稳定性和对外力干预敏感性的双重压力,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下降态势并不稳定。同时,根据近8a变动态势推断,未来15~20a宁夏资源环境综合绩效的提升空间巨大。实施"CIRCLE"(即压缩城市发展(C)、个人行动(I)、减少潜在废弃物量(R)、碳减排战略(C)、土地管理(L)和提高能效(E))等综合发展策略,通过轻量化、绿色化、生态化的互利耦合提升综合竞争力,宁夏完全有能力到2015年步入我国西部资源环境绩效中等水平地区行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资源环境绩效指数 生物丰度指数 归一化系数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环菌菌索多糖抗衰老作用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虞磊 沈业寿 +1 位作者 吴建民 谢群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94-996,共3页
目的:研究蜜环菌菌索多糖(ARP)抗衰老活性。方法:选用黑腹果蝇和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观察ARP对果蝇寿命的影响,跳台法与迷宫法测定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称小鼠体重,测定脾脏、胸腺指数,取血清、肝、脑组织测定SOD、MDA、GSH-Px、N... 目的:研究蜜环菌菌索多糖(ARP)抗衰老活性。方法:选用黑腹果蝇和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观察ARP对果蝇寿命的影响,跳台法与迷宫法测定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称小鼠体重,测定脾脏、胸腺指数,取血清、肝、脑组织测定SOD、MDA、GSH-Px、NO。结果:ARP可显著延长果蝇寿命,明显改善衰老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增加其体重,拮抗胸腺、脾脏的萎缩,显著提高SOD、GSH-Px活性并降低MDA、NO含量。结论:ARP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清除自由基等方面发挥其延缓衰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环菌 菌索多糖 D-半乳糖 抗衰老 果蝇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尾矿区9种优势植物体内重金属和氮磷含量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宏 沈章军 +2 位作者 陈政 安宗胜 孙庆业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78-1484,共7页
以杨山冲铜尾矿废弃地人工覆土上生长的9种优势植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植物对尾矿基质中重金属和氮磷的吸收特性以及与基质理化性质之间的关联。土壤样品采集时沿基质垂直方向分为4层:A层(覆土层0~5 cm)、B层(覆土层5~20 cm)、C... 以杨山冲铜尾矿废弃地人工覆土上生长的9种优势植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植物对尾矿基质中重金属和氮磷的吸收特性以及与基质理化性质之间的关联。土壤样品采集时沿基质垂直方向分为4层:A层(覆土层0~5 cm)、B层(覆土层5~20 cm)、C层(尾砂层20~25 cm)、D层(尾砂层25~40 cm),植物样品采集时草本植物分地上和地下2部分、木本植物分根、茎和叶3部分采集。结果表明:随着9种植物生长,A层和B层基质理化性质得到明显的改善。主要表现在A层中w(总氮)、w(氨氮)、w(硝氮)、w(有效磷)和w(有机质)显著高于C、D层(P〈0.05),B层中w(有效态Cu)、w(有效态Zn)显著低于A、C、D层(P〈0.05)。9种优势植物对Cu、Pb、Zn的吸收和积累能力具有明显差异性,其中草本植物以根系积累为主,木本植物以叶片积累为主。草本植物对尾矿基质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耐性,其中毛叶荩草(Arthraxon prionodes)根系中Cu、Pb、Zn的富集量均最大,耐性表现最突出,是较为理想的铜尾矿基质的修复物种。另外,本研究还发现,9种植物体内氮磷质量分数也各不相同,其中木本植物叶中氮磷质量分数均大于根、茎。木本植物体内w(总氮)与w(总磷)、w(Cu)、w(Zn)相关性较好,草本植物体内w(Cu)、w(Pb)、w(Zn)之间相关性较好,表明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尾矿 优势植物 重金属 吸收 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