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发性流产患者体质指数、胰岛素水平与糖代谢状态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胡倩 张哲慧 +2 位作者 王博雅 向卉芬 曹云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98-1802,共5页
目的分析复发性流产患者临床与生化指标及其分布特征,同时探讨复发性流产(RSA)与肥胖、胰岛素抵抗(IR)以及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选择876例复发性流产妇女作为病例组(RSA组),另外选取同时期因男方因素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妇女1397例... 目的分析复发性流产患者临床与生化指标及其分布特征,同时探讨复发性流产(RSA)与肥胖、胰岛素抵抗(IR)以及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选择876例复发性流产妇女作为病例组(RSA组),另外选取同时期因男方因素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妇女1397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体质指数(BMI)、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水平。同时将BMI水平分为4个区间,比较不同区间下两组胰岛素和血糖的分布特征。再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RSA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SA组空腹血糖受损(IFG)、IR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A组BMI及糖代谢均异常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A组在超重和肥胖患者中糖代谢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A组在正常体质量患者中IR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IR是RSA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复发性流产与IR、糖代谢异常有关,超重或肥胖的复发性流产患者更易发生糖代谢紊乱,应重视正常体质量复发性流产妇女的内分泌代谢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体质指数 糖代谢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软质人工授精导管的使用对供精人工授精妊娠结局影响的比较
2
作者 王佳佳 吴欢 +2 位作者 李欣媛 贺小进 曹云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27-1231,共5页
目的比较硬/软质人工授精导管的使用对供精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747个供精人工授精(AID)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使用的硬/软质人工授精导管分为硬导管组和软导管组。组内根据卵泡发育方案分为硬质导管-自然周期组... 目的比较硬/软质人工授精导管的使用对供精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747个供精人工授精(AID)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使用的硬/软质人工授精导管分为硬导管组和软导管组。组内根据卵泡发育方案分为硬质导管-自然周期组,硬质导管-促排卵周期组,软质导管-自然周期组,软质导管-促排卵周期组;根据每AID周期中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次数分为硬质导管-单次授精组,硬质导管-双次授精组,软质导管-单次授精组,软质导管-双次授精组,分析比较了各组之间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多胎妊娠率、流产率。结果软质导管-单次授精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高于硬质导管-单次授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其他的硬质导管组与软质导管组AID治疗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多胎妊娠率、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ID治疗过程中使用软质导管与使用硬质导管的妊娠结局没有差异,但当AID周期中IUI次数为单次时,使用软质导管的妊娠结局比硬质导管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精人工授精 硬质导管 软质导管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育龄期妇女子宫内膜息肉中γδT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孟子晗 杨雨露 +4 位作者 邹慧娟 张雪珂 杨文娟 孙东莹 许孝凤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976,共6页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息肉(EP)中γδT细胞和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因EP不孕的患者(EP组,n=57)和非子宫因素的不孕症患者(Control组,n=44)。分别取EP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息肉(EP)中γδT细胞和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因EP不孕的患者(EP组,n=57)和非子宫因素的不孕症患者(Control组,n=44)。分别取EP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评价两组一般特征,使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增殖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息肉中CD3和TCRγδ阳性细胞的表达,使用ELISA检测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IL)-17和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使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EP中γδT细胞的表达情况与相关各炎症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EP组织中γδT细胞数目明显增加,炎性因子IL-17和IFN-γ水平也明显升高,并呈线性关系(P<0.05)。结论γδT细胞数目与EP导致的不孕症有关,提示可能通过调控细胞亚群失衡影响炎症因子的表达导致了胚胎植入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细胞 子宫内膜息肉 IL-17 IFN-Γ 炎症反应 胚胎植入失败 不孕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VF/ICSI失败患者再次治疗时不同促排方案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晶晶 王超 +1 位作者 徐文娟 周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71-1574,共4页
目的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失败患者再次促排卵时,比较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和黄体期促排卵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生殖中心接受IVF/ICSI助孕且具有IVF/ICSI失败史的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 目的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失败患者再次促排卵时,比较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和黄体期促排卵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生殖中心接受IVF/ICSI助孕且具有IVF/ICSI失败史的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黄体期促排卵方案组(98例)和微刺激促排卵方案组(n=551例),比较两组的基本情况、促排卵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BMI)、基础FSH、原发不孕比例及IVF比例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Gn天数、获卵数、MII数、2PN数、可移植胚胎数、移植胚胎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黄体期促排组的Gn量显著高于微刺激促排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受精率、周期取消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期促排方案和微刺激方案在IVF/ICSI失败患者人群中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控制性促排卵 黄体期促排 微刺激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哲慧 薛吟霜 +2 位作者 何英明 向卉芬 曹云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3-448,共6页
目的分析早期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患者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其分布特征,探讨可能导致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315例早期自然流产并进行绒毛染色体检测的患者。根据其绒毛组织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结果分为异常组(165例)... 目的分析早期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患者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其分布特征,探讨可能导致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315例早期自然流产并进行绒毛染色体检测的患者。根据其绒毛组织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结果分为异常组(165例)与正常组(150例),回顾性分析及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水平的差异。将筛选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早期自然流产的胚胎染色体异常率为52.38%,非整倍体、多倍体及染色体结构异常分别占71.52%、8.48%、20.00%。与正常组比较,异常组男方年龄、女方民族、学历、职业、生活史、生育史、既往病史的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质量指数(BMI)、血清抗核抗体(ANA)、抗心磷脂抗体(ACA)、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性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异常组女方年龄、妊娠方式、血清25-(OH)D及促甲状腺激素(TS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高龄、维生素D缺乏是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胚胎染色体异常与女方年龄、妊娠方式、血清25-(OH)D以及TSH水平有关,女方高龄及维生素D缺乏会增加胚胎染色体异常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流产 胚胎染色体异常 高龄 维生素D 辅助生殖 促甲状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苏周期中不同发育天数双囊胚移植临床结局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穆耀琴 丁丁 +3 位作者 魏兆莲 曹云霞 章志国 周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10-1613,共4页
目的比较玻璃化冻融后双D5、D5+D6与双D6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同时探究复苏周期中D5+D6囊胚移植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比较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胚胎移植(IVF/ICSI-ET)双囊胚移植的2180个周期的临床... 目的比较玻璃化冻融后双D5、D5+D6与双D6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同时探究复苏周期中D5+D6囊胚移植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比较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胚胎移植(IVF/ICSI-ET)双囊胚移植的2180个周期的临床数据。按照移植胚胎发育天数分为3组:双D5组,1201个周期;D5+D6组,205个周期;双D6组,774个周期。结果D5+D6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多胎妊娠率均高于双D6组(P<0.001),且低于双D5组(P<0.001)。双D5组的早期流产率高于D5+D6组和双D6组(P>0.05,P<0.05)。D5+D6组的异位妊娠率低于双D5组和双D6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5+D6囊胚移植作为一种新的移植方案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D5囊胚 D5+D6囊胚 双D6囊胚 冻融囊胚移植 临床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6例卵巢良性肿瘤术后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行辅助生殖治疗的临床结局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徐文娟 朱晓倩 +1 位作者 王建业 周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75-1679,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良性肿瘤手术治疗对辅助生殖治疗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ET)且有卵巢良性肿瘤手术史的126例患者(病例组),以同期因女方输卵管因素行IVF/ICSI-ET的140例患者为对照(对照... 目的探讨卵巢良性肿瘤手术治疗对辅助生殖治疗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ET)且有卵巢良性肿瘤手术史的126例患者(病例组),以同期因女方输卵管因素行IVF/ICSI-ET的140例患者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首次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情况、临床结局及累积助孕结局。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一般情况、首次COH的促性腺激素(Gn)使用总量、Gn使用天数、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雌激素(E2)水平、注射HCG日内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获卵数、成熟卵母细胞(MII)数、卵泡的卵母细胞指数(FOI)、卵巢敏感性指数(OS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的可移植胚胎数及优质胚胎数高于病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首次移植胚胎数、首次胚胎种植率、首次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两组的累积妊娠率、累积活产率、每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每移植周期活产率、每活产所需取卵周期数、每活产所需移植周期数、每活产所需胚胎数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卵巢良性肿瘤手术治疗后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不孕症患者接受辅助生殖治疗的临床结局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良性肿瘤 卵巢储备功能 辅助生殖治疗 临床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