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晓辉 张之源 +1 位作者 潘成荣 贾良清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0-94,共5页
安徽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储量大,矿种多,矿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日益增长,同时也导致了矿区环境污染和采空塌陷、土地占用、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景观影响... 安徽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储量大,矿种多,矿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日益增长,同时也导致了矿区环境污染和采空塌陷、土地占用、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景观影响等生态破坏,安徽省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笔者分析了安徽省矿山生态破坏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从建设生态安徽的角度,提出了安徽省不同矿山的生态恢复与建设措施和方案,并从生态环境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矿山生态监管的要求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矿山生态环境 生态恢复 生态监管 生态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殷福才 高铜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15-218,共4页
以安徽省8个典型城市1992─2006年的环境统计数据和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为基础,利用线性相关、二次曲线和三次曲线拟合8个典型城市的工业CODCr和SO2排放量与人均GDP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市级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特征越明... 以安徽省8个典型城市1992─2006年的环境统计数据和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为基础,利用线性相关、二次曲线和三次曲线拟合8个典型城市的工业CODCr和SO2排放量与人均GDP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市级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特征越明显;安徽省经济最发达的马鞍山和铜陵市已初步呈现EKC特征,马鞍山市的工业CODCr和SO2排放均呈倒U型曲线分布,淮南市的工业SO2排放呈U型+倒U型分布.安徽省的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与GDP增长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这些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经济越发达,分布越有规律.但经济不发达的市也可能出现阶段性的EKC曲线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区域差异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生态环境敏感区保护红线划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在高 吴楠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00-1107,共8页
文章以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为手段,结合安徽省生态环境现状,建立安徽省生态环境敏感区保护红线的指标体系,利用生态学定量指标评价方法,划定安徽省生态环境敏感区保护红线,为下一步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提... 文章以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为手段,结合安徽省生态环境现状,建立安徽省生态环境敏感区保护红线的指标体系,利用生态学定量指标评价方法,划定安徽省生态环境敏感区保护红线,为下一步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敏感区 指标体系 生态保护红线 划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淮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动态评价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贺辉辉 丁珏 +8 位作者 程宇 海子彬 吉晓文 黄宇辉 赵聪聪 王莹 王芳 谢显传 姜琦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280-287,共8页
该文以安徽省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构建了该流域的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考虑到各评价指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该文引入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安徽省淮河流域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计算环... 该文以安徽省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构建了该流域的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考虑到各评价指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该文引入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安徽省淮河流域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计算环境承载能力指数。在此基础上对流域各年份的水环境承载力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定性地描述各年份承载力的差异度,并与神经网络得到的结果相互比较验证。结果表明:影响安徽省淮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主要指标因子优先顺序是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水资源利用率、污水厂污水集中处理率、城镇化率、人均GDP;在2001-2007年期间,水环境承载力处于一级水平;在2008-2010年期间,水环境承载力处于二级水平;在2011-2013年期间,水环境承载力处于三级水平。水环境承载力指数可用于验证过去所制定的发展和战略规划是否合理,还可对流域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发展规模提供科学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安徽 水环境承载力 BP神经网络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被引量:193
5
作者 贾良清 欧阳志云 +4 位作者 赵同谦 王效科 肖叕 肖荣波 郑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4-260,共7页
生态功能区划是依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受胁迫过程与效应、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特征的空间分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 ,其目的是明确区域或国家生态安全重要地区 ,分析区域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脆弱... 生态功能区划是依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受胁迫过程与效应、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特征的空间分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 ,其目的是明确区域或国家生态安全重要地区 ,分析区域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脆弱区 ,为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为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理提供基础和前提。在对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依据建立的生态功能区划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 ,以安徽省域尺度生态系统为对象 ,在生态系统受胁迫过程与效应、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指标评价的基础上 ,以中国生态环境区划方案为背景 ,综合了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对安徽省生态系统叠加影响 ,形成了安徽省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将安徽省分为 5个生态区、16个生态亚区、4 7个生态功能区 ,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区划 可持续发展 生态敏感性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红线划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在高 吴楠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12-1415,共4页
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包括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和禁止开发区域,文章以GIS系统为手段,结合安徽省生态环境现状,建立安徽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红线的指标体系,利用生态学定量指标评价方法,划定安徽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包括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和禁止开发区域,文章以GIS系统为手段,结合安徽省生态环境现状,建立安徽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红线的指标体系,利用生态学定量指标评价方法,划定安徽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红线,为下一步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生态功能区 指标体系 生态保护红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十一五”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2
7
作者 郑志侠 翟亚男 +2 位作者 刘鹏 潘成荣 汪家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4期1674-1676,1681,共4页
阐述了安徽省"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10年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重点分析了安徽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投资结构和空间分布,并对安徽省"十二五"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安徽省 “十一五”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投资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大气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方降龙 刘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6期9094-9096,9103,共4页
以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作为评价因子,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安徽省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是安徽省的首要污染物,但铜陵市有所不同,首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模糊综合评价显示... 以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作为评价因子,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安徽省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是安徽省的首要污染物,但铜陵市有所不同,首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模糊综合评价显示,安徽省大气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16个市中黄山市的大气环境综合质量最好。近年来,安徽省大气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改善幅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质量 模糊数学 综合评价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建设的GAP分析研究——以安徽省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晓辉 王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4期1706-1708,1742,共4页
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理途径(又称Gap分析)方法,通过对较大尺度区域的植被状况、物种分布及其丰富度的分析,识别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确定目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白、遗漏区域,是目前生物多样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研究的方向... 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理途径(又称Gap分析)方法,通过对较大尺度区域的植被状况、物种分布及其丰富度的分析,识别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确定目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白、遗漏区域,是目前生物多样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研究的方向。利用Gap分析方法,识别安徽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白、遗漏区域,探讨符合安徽省实际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构建方法及其在景观尺度上的表现,为自然保护区的合理建设与科学管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网络体系 GAP分析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植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葛菁 韩宁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13945-13947,共3页
根据最新资料从植物物种多样性、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中国特有物种、濒危植物等方面论述了安徽省植物的多样性,并结合生态环境以及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了安徽省植物多样性变化趋势及受威胁因素,最后提出了植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濒危植物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环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红枫 戴伟 吴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8期241-243,共3页
笔者介绍了安徽省环保产业现状,并从产业发展不均衡,科技创新实力不足,环保产业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等方面概括了安徽省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关村创新平台和宜兴环保产业园等案例,分析了安徽省内外环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 笔者介绍了安徽省环保产业现状,并从产业发展不均衡,科技创新实力不足,环保产业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等方面概括了安徽省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关村创新平台和宜兴环保产业园等案例,分析了安徽省内外环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认为安徽省环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共享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安徽省环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强调增强环保产业科技创新保障能力,提高产学研一体化实力,提高环保领域创业效率,拓宽中小企业营销网络。最后从组织与管理、资金与政策、人才与宣传方面提出了相关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产业 公共服务 平台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环保产业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龙林 陈红枫 +2 位作者 李晓晖 叶良涛 袁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15-919,共5页
文章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安徽省环保产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为安徽省环保产业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对安徽省环保产业调查数据的分析,对其进行合理分类、统计,筛选出评价指标,按照指标的重要性构造判断矩阵并计算... 文章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安徽省环保产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为安徽省环保产业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对安徽省环保产业调查数据的分析,对其进行合理分类、统计,筛选出评价指标,按照指标的重要性构造判断矩阵并计算指标权重;运用模糊数学模型,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安徽省环保产业发展状况,综合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产业 模糊综合评价法 层次分析法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六安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赵寅成 孙雷 +1 位作者 岳正波 吴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4期73-77,共5页
通过评价六安市生态系统为六安和周边地区人们福祉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及其经济价值总和,基于指标方法的规范和定期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的制度,核算了六安市2017年GEP。综合分析核算结果可知,六安市2017年的... 通过评价六安市生态系统为六安和周边地区人们福祉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及其经济价值总和,基于指标方法的规范和定期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的制度,核算了六安市2017年GEP。综合分析核算结果可知,六安市2017年的GEP达3794.48亿元,其中生态系统调节功能总价值、生态系统产品提供总价值和生态系统文化功能总价值分别为3140.8亿、408.5亿和245.2亿元,分别占全市GEP的82.77%、10.77%和6.46%。六安市土地面积约15461.16 km 2,单位面积GEP为2454.20万元/km 2。六安市GEP远远高于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1218.7亿元)。可知六安市GEP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可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核算模型 安徽六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尔兹曼的安徽省SO_2初始排污权分配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晓 陈红枫 +2 位作者 李湘凌 袁峰 周涛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317-320,共4页
排污权初始分配是实行排污权交易的基础,如何建立科学公平的分配方法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与难点。本文将波尔兹曼模型引入安徽省SO2的初始分配计算,对比各参与城市2010年SO2的理论分配量和实际排放量,进一步对各城市分配结果出现差异的... 排污权初始分配是实行排污权交易的基础,如何建立科学公平的分配方法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与难点。本文将波尔兹曼模型引入安徽省SO2的初始分配计算,对比各参与城市2010年SO2的理论分配量和实际排放量,进一步对各城市分配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在波尔兹曼分布的基础上,根据各城市不同的发展需求进行引导性分配,为排污权公平分配建立简单可行的方法。由于安徽省各市产业结构不同,发展速度也存在差异,导致各市的发展需求不同。采用波尔兹曼模型分配法能将地方发展的公平原则纳入考虑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排污权分配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排污权交易 SO2初始分配 波尔兹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长江经济带水污染排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晓洁 吕睿喆 +2 位作者 齐翠翠 宗梅 匡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5期85-87,90,共4页
以安徽省长江经济带8个重点城市作为研究区域,以2003—2018年统计数据作为支撑,研究安徽省长江经济带水污染排放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长江经济带COD、氨氮和总磷的排放量皆表现为下降趋势,并且氨氮和总磷的排放量的变化相对平稳;各市的... 以安徽省长江经济带8个重点城市作为研究区域,以2003—2018年统计数据作为支撑,研究安徽省长江经济带水污染排放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长江经济带COD、氨氮和总磷的排放量皆表现为下降趋势,并且氨氮和总磷的排放量的变化相对平稳;各市的COD、氨氮和总磷的排放量无论是在变化平稳程度还是在累积排放量上都有明显的地区差异;纵观近16年各市的COD、氨氮和总磷的排放量均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 氨氮 总磷 水污染排放特征 安徽省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猛 孙世群 王晓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408-7410,共3页
以50处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它们的面积、保护区类型和保护对象,掌握了安徽省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基于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的不足,在分析了GAP分析法、GIS理论、景观生态学这些理论之后,提出把GAP分析法应用到湿地生态类型... 以50处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它们的面积、保护区类型和保护对象,掌握了安徽省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基于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的不足,在分析了GAP分析法、GIS理论、景观生态学这些理论之后,提出把GAP分析法应用到湿地生态类型中、管理和设计策略和建立监测站与监测点策略,根据这些优化设想,完善了网络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 GAP分析法 GIS理论 景观生态学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保护关键区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莹 贾良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863-3864,共2页
为遴选出省域范围内的生态保护关键区,建立一套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源地、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区以及一般关键区域等8个指标为主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相应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 生态保护关键区 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碳达峰”实现路径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以恒 王晓辉 +2 位作者 刘亚风 张威振 刘亚萍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94-698,共5页
针对中国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作为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内陆省份,安徽省面临着巨大的减碳压力。分析了安徽省2015—2019年碳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变化,对安徽省碳排放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并以2019年为基准年,依据对数平均迪氏指数... 针对中国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作为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内陆省份,安徽省面临着巨大的减碳压力。分析了安徽省2015—2019年碳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变化,对安徽省碳排放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并以2019年为基准年,依据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分解模型预测了基准情景、柔性低碳情景和刚性低碳情景下安徽省2020—2035年碳排放量。最后,针对安徽省实现2030年“碳达峰”所面临的问题,从多方面提出了安徽省“碳达峰”实现路径。研究结果有利于安徽省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安徽省碳排放达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碳达峰 实现路径 LMDI 分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高翔 许克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8期55-57,共3页
分析了国内外秸秆综合利用现状,指明了安徽省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方向,包括秸秆肥料化、秸秆基料化、秸秆饲料化、秸秆饲料化、秸秆原料化。分别从秸秆肥料化、秸秆基料化、秸秆饲料化、秸秆饲料化等角度分析了秸秆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国内外秸秆综合利用现状,指明了安徽省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方向,包括秸秆肥料化、秸秆基料化、秸秆饲料化、秸秆饲料化、秸秆原料化。分别从秸秆肥料化、秸秆基料化、秸秆饲料化、秸秆饲料化等角度分析了秸秆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政策保障、组织管理保障、经济保障、技术保障、建立产业示范园区几个方面,提出了农作物秸秆利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综合利用 “五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20
作者 贾黎 《绿色科技》 2019年第18期148-149,152,共3页
介绍了安徽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进展,分析了安徽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后续工作的对策与建议,为下一步继续推进整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安徽省 农村环境 综合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