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濉溪县气象服务粮食安全行事历 被引量:1
1
作者 苏玉杰 张怀念 +2 位作者 周景春 王志刚 张存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4期4332-4333,4342,共3页
对作物生长期气象要素季节变化趋势和主要气象灾害发生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气象服务粮食安全行事历,保障粮食安全。结果发现,小麦生长期主要关注气温和土壤墒情变化,夏玉米、大豆生长期重点关注土壤墒情和降水。
关键词 气象服务 粮食安全 濉溪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濉溪县小麦生长期气温变化及应对策略
2
作者 张怀念 周景春 +1 位作者 张存岭 陈若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1期11012-11015,11036,共5页
分析濉溪县1962~2011年50个小麦生产周期逐日气温资料发现,抽穗前平均气温、返青—抽穗平均最高气温和全生育期平均最低气温明显升高,气候趋向偏暖,越冬期平均气温≥3℃天数明显增多;11月~次年2月极端低温升高,最低气温〈0℃、≤-5℃、... 分析濉溪县1962~2011年50个小麦生产周期逐日气温资料发现,抽穗前平均气温、返青—抽穗平均最高气温和全生育期平均最低气温明显升高,气候趋向偏暖,越冬期平均气温≥3℃天数明显增多;11月~次年2月极端低温升高,最低气温〈0℃、≤-5℃、≤-8℃和≤-10℃,平均气温〈3℃、〈0℃和≤-5℃的天数明显减少,负积温升高;灌浆期平均气温〈17℃、最高气温≥30℃的天数趋于减少。低温、干热风气象灾害频率降低,有害生物危害偏重发生;小麦越冬期缩短,生长期延长,抽穗开花提前,灌浆期延长,千粒质量提高。生产上应适期播种,扩种偏冬性品种,加强有害生物防治,平衡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变化 小麦生长期 应对策略 濉溪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异常对濉溪县2013年小麦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朱建奎 张存岭 陈若礼 《农业科技通讯》 2013年第12期187-189,共3页
濉溪县2012-2013年小麦生产周期内,前期干旱少雨,末期降水过多,晚播早熟;低温来临早,越冬期气温低,麦田群体小,晚霜冻强度高,穗部冻害偏重发生,穗数少;灌浆后期日照偏少,降水过多,千粒重低;产量较前两年降低。生产上应扩种冬性、压缩偏... 濉溪县2012-2013年小麦生产周期内,前期干旱少雨,末期降水过多,晚播早熟;低温来临早,越冬期气温低,麦田群体小,晚霜冻强度高,穗部冻害偏重发生,穗数少;灌浆后期日照偏少,降水过多,千粒重低;产量较前两年降低。生产上应扩种冬性、压缩偏春半冬性品种,适期足墒早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条件 晚霜冻 小麦产量 濉溪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50cm土壤含水量与降水和蒸发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37
4
作者 周景春 苏玉杰 +2 位作者 张怀念 张存岭 陈若礼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3-27,共5页
利用濉溪县0~5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同期降水量、蒸发量资料分析表明,土壤水分的主要活动层在耕层,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土壤含水量增减与期间降水量、蒸发量呈直线相关关系,耕层土壤含水量变化和报告期与基... 利用濉溪县0~5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同期降水量、蒸发量资料分析表明,土壤水分的主要活动层在耕层,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土壤含水量增减与期间降水量、蒸发量呈直线相关关系,耕层土壤含水量变化和报告期与基期的比值均与湿润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0~30cm不同层次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50%时,需降水或补充灌溉13.6~39.0cm方可使耕层相对含水量达到80%。当湿润系数为0.47时,耕层土壤含水量可以维持在基期水平。耕层土壤含水量蒸减呈“快-缓慢-滞缓”的变化过程,蒸减速率随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可用指数曲线拟合。使耕层相对含水量达到80%以上的一次降水过后,连续10.7~38.3d无降水,耕层相对含水量尚可维持在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降水量 蒸发量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小麦灌浆特性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杨光 陈若礼 +2 位作者 张存岭 陈锋 杨义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5454-5456,5460,共4页
通过小麦灌浆动态与气候条件的平行观测分析,探讨淮北小麦灌浆特性和气候因素对灌浆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千粒重增长呈慢-快-慢的变化趋势,灌浆速率最大值出现在开花后16—18d,千粒重增长可用Logistic生长曲线拟合,灌浆速率... 通过小麦灌浆动态与气候条件的平行观测分析,探讨淮北小麦灌浆特性和气候因素对灌浆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千粒重增长呈慢-快-慢的变化趋势,灌浆速率最大值出现在开花后16—18d,千粒重增长可用Logistic生长曲线拟合,灌浆速率可用二次多项式模拟。小麦相对灌浆速率与灌浆期间的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平均水气压呈抛物线关系,过高过低对小麦灌浆均不利;与气温日较差和日照时数呈正相关。日平均气温在16.9-23.5℃,日照时数多,气温日差较大,对小麦灌浆有利。生产上既要重视前期管理,使麦株个体健壮,群体合理,贮存较多有机物质;又要重视后期管理,养根保叶,增加光合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千粒重增长 灌浆速率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小麦生育期间适宜气象因子指标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景春 苏玉杰 +1 位作者 陈若礼 张存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51-652,656,共3页
[目的]为制定濉溪县小麦栽培技术规程提供参考。[方法]对濉溪县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播种-出苗、冬前生长阶段、越冬阶段、返青-拔节、拔节-孕穗、抽穗-灌浆)的日照时数、温度、降水量等进行研究,确定小麦生长发育期间的适宜气象因子指... [目的]为制定濉溪县小麦栽培技术规程提供参考。[方法]对濉溪县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播种-出苗、冬前生长阶段、越冬阶段、返青-拔节、拔节-孕穗、抽穗-灌浆)的日照时数、温度、降水量等进行研究,确定小麦生长发育期间的适宜气象因子指标。[结果]濉溪县小麦全生育期为240d,需0℃以上积温1700.0—2400.0℃·d,光照1300.0-1600.0h,降水量400.0mm;淮北地区光、热气候资源能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而降水略显不足;该地区光热气象因子年际间变幅较小,而降水量年际间变幅较大。[结论]该研究确定了濉溪县小麦生育期间的适宜气象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 小麦 生育期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生育期气候资源配置与高产栽培途径 被引量:8
7
作者 赵荣 陈若礼 +1 位作者 张存岭 马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63-1066,共4页
分析了濉溪多年小麦产量和相应的旬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正常年份光温水消长与小麦各生育阶段对气候的要求基本吻合,光热资源能够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降水略显不足。小麦播种~分蘖期气象方面的限制因子是降... 分析了濉溪多年小麦产量和相应的旬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正常年份光温水消长与小麦各生育阶段对气候的要求基本吻合,光热资源能够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降水略显不足。小麦播种~分蘖期气象方面的限制因子是降水量;越冬期和返青~拔节期的限制因子是温度;灌浆~成熟期日照时数、温度、降水量对产量均有较大影响。气候过渡性特征十分明显,气象灾害多而频繁,从而引起小麦产量的显著波动。为此提出生产上要立足当地气候特点,趋利避害、防灾减灾,通过优化小麦种性布局、培肥土壤和规范化栽培等途径,保障小麦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日照时数 积温 降水量 气象灾害 淮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2010年气候异常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吴伟 陈若礼 +2 位作者 张存岭 纪永民 张东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17602-17603,共2页
2009~2010年小麦生产周期气温总体上低于历年平均,降水量、日照时数与历年平均持平。气候异常导致越冬始期提前,冬前主茎少生1片叶,抽穗、成熟期推迟,穗部轻微冻害,赤霉病偏重发生,产量与上年持平。
关键词 气候因子 变化 小麦 生育进程 濉溪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稳产大豆新品种濉科998的选育 被引量:2
9
作者 纪永民 张存岭 +2 位作者 吴健 陈若礼 焦浩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7-48,共2页
濉科998是安徽省濉溪县科技开发中心2005年育成的高产、稳产夏大豆新品种.每hm^2产量2400-3000kg,最高可超过3400kg。该品种为有限结荚习性,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表现出适应性强.综合抗性好,适于安徽沿淮淮北作中熟夏大豆种植。最... 濉科998是安徽省濉溪县科技开发中心2005年育成的高产、稳产夏大豆新品种.每hm^2产量2400-3000kg,最高可超过3400kg。该品种为有限结荚习性,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表现出适应性强.综合抗性好,适于安徽沿淮淮北作中熟夏大豆种植。最佳种植密度为18万~24万株/hm^2.在中高肥力田块易获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稳产 新品种 夏大豆 选育 科技开发 结荚习性 综合抗性 试验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夏大豆生育进程及适宜气候因子指标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景春 苏玉杰 +3 位作者 孔妲 张存岭 陈若礼 纪永民 《大豆科技》 2010年第1期9-13,共5页
夏大豆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气候条件。不同的生育阶段,对气候条件的要求不同。淮北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6月中旬至9月中旬,雨热同季,气候因子变幅大。常年气候条件能够满足夏大豆生长发育的需要。笔者根据多年田间试验和生产调查,提出了... 夏大豆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气候条件。不同的生育阶段,对气候条件的要求不同。淮北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6月中旬至9月中旬,雨热同季,气候因子变幅大。常年气候条件能够满足夏大豆生长发育的需要。笔者根据多年田间试验和生产调查,提出了夏大豆不同生育时段适宜的气象因子指标和相应的技术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生育阶段 气象因子 适宜指标 淮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蛋白大豆新品系濉科928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纪永民 张存岭 +4 位作者 刘玉梅 纪文峰 张启祥 曾广飞 张景华 《大豆通报》 2006年第2期16-20,共5页
针对高蛋白大豆濉科928的生育特性,从播期、密度和施肥3个方面研究了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濉科928大豆的产量与播期、密度、施肥量均呈二次曲线关东。高产栽培各因子的适宜值为:播期6月5日-23日,密度20.37~27.35×1... 针对高蛋白大豆濉科928的生育特性,从播期、密度和施肥3个方面研究了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濉科928大豆的产量与播期、密度、施肥量均呈二次曲线关东。高产栽培各因子的适宜值为:播期6月5日-23日,密度20.37~27.35×10^4/hm^2,基施NPK(15:15:15)三元复合肥233.84—359.18kg/hm^2,开花期追施尿素67.16-110.09kg/hm^2。在基础地力产量2060kg/hm^2的田块上,6月14日播种,基施NPK(15:15:15)三元复合肥281.81kg/hm^2,初花期追施尿素81.61kg/hm^2,产量可达2814.35kg/hm^2。对应的产量结构为:株数22.5×104/hm^2,单株荚数46.81个,荚粒数1.76粒,百粒重17.15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濉科928 播期 密度 肥料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3叶片与小麦粒重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红心 陈若礼 +1 位作者 张怀念 张存岭 《安徽农学通报》 2005年第2期18-19,共2页
淮北地区生态条件下,上3叶功能期长短和叶面积大小与千粒重呈正相关;灌浆速度与开花后天数呈抛物线关系。在生产中应采用科学的栽培措施,适当扩大上3叶的叶面积并延长功能期,从而增加粒重和提高产量。
关键词 小麦 上3叶 千粒重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力发展农技协 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
13
作者 李先保 孙浩 +2 位作者 王传礼 张存岭 刘慧明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5年第3期8-9,11,共3页
关键词 农技协 农业产业化 农民 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改革 合作组织 适应性 推广 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2013年小麦穗部冻害看调整小麦种性布局的重要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若礼 张东志 +2 位作者 陈峰 张存岭 纪永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5期6712-6712,6787,共2页
[目的]从2013年小麦穗部冻害角度出发,分析调整小麦种性布局的重要性。[方法]介绍了淮北地区2012年小麦播种和生长发育情况,分析了该地区1990年以来小麦穗部冻害发生情况,并从2013年小麦穗部冻害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御对策。[结果]... [目的]从2013年小麦穗部冻害角度出发,分析调整小麦种性布局的重要性。[方法]介绍了淮北地区2012年小麦播种和生长发育情况,分析了该地区1990年以来小麦穗部冻害发生情况,并从2013年小麦穗部冻害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御对策。[结果]不同种性的小麦品种遇到低温寒流受冻程度不同,冬性和半冬性(偏冬)小麦品种抗寒能力比春性和偏春的半冬性品种强,受冻程度相对较轻。[结论]生产上应扩大冬性和偏冬的半冬性小麦品种的播种面积,提高抗御小麦穗部冻害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地区 低温寒流 小麦越冬期 小麦穗部冻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水量对夏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任印军 陈若礼 +2 位作者 张存岭 纪永民 刘慧明 《安徽农学通报》 2005年第4期58-59,128,共3页
大豆生长季节降水的多寡和时空分布直接影响产量的高低,是影响实际产量随生产水平线波动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夏大豆 降水量 土壤含水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小麦主茎干物质积累动态研究
16
作者 赵太宇 张存岭 +2 位作者 陈若礼 刘超 张东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4期16565-16566,16617,共3页
[目的]研究淮北4个小麦新品种主茎干物质积累动态。[方法]4个小麦新品种分别为烟农19、豫农202、济麦22和淮P2-7。[结果]烟农19、豫农202、济麦22和淮P2-7小麦主茎和籽粒干物质积累呈Logistic曲线变化,主茎质量日增最大值点位于越冬始期... [目的]研究淮北4个小麦新品种主茎干物质积累动态。[方法]4个小麦新品种分别为烟农19、豫农202、济麦22和淮P2-7。[结果]烟农19、豫农202、济麦22和淮P2-7小麦主茎和籽粒干物质积累呈Logistic曲线变化,主茎质量日增最大值点位于越冬始期前13 d和终花后5 d左右,转折点位于拔节前4 d和终花后11 d,籽粒质量日增最大值点位于终花后13 d左右;穗粒质量曲线转折点为终花后9和18 d,千粒重曲线转折点为终花后7和20 d。[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了解淮北地区冬小麦干物质增长规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茎 籽粒 千粒重 穗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