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剂量纳洛酮治疗重症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刘爽 郑金书 《淮海医药》 CAS 2010年第4期351-352,共2页
目的观察大剂量纳洛酮对急性重症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30例采用脱水等常规治疗;纳洛酮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6.0 mg,1次/d静脉滴注。2组疗程均为14 d,同时观察意识状态恢复时间... 目的观察大剂量纳洛酮对急性重症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30例采用脱水等常规治疗;纳洛酮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6.0 mg,1次/d静脉滴注。2组疗程均为14 d,同时观察意识状态恢复时间,治疗后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及CT扫描测量水肿体积并计算水肿产生率。结果纳洛酮治疗组意识恢复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减少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出血不仅可以缩短昏迷时间,而且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脑出血 意识障碍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典型结核性脑膜炎25例临床分析
2
作者 王庆祝 《淮海医药》 CAS 2007年第5期418-420,共3页
目的总结不典型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方法,以避免误诊。方法结合临床表现、脑脊液、影像学等辅助检查,回顾性分析25例不典型结脑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患者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与其它颅内感染及脑血管病难以鉴别,只有综合分析,才能得以确... 目的总结不典型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方法,以避免误诊。方法结合临床表现、脑脊液、影像学等辅助检查,回顾性分析25例不典型结脑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患者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与其它颅内感染及脑血管病难以鉴别,只有综合分析,才能得以确诊。结论在缺乏典型临床表现情况下,脑脊液反复检查可呈典型改变,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不典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薛义成 周伯标 《淮海医药》 CAS 2007年第5期409-411,共3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与病情的严重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病程在2周以内的60例脑梗死患者在入院时及1周后进行血清CRP水平的测定,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及Barthel指数记分对入选患者在入院时及...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与病情的严重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病程在2周以内的60例脑梗死患者在入院时及1周后进行血清CRP水平的测定,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及Barthel指数记分对入选患者在入院时及2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入院时的CRP水平低于入院1周后的CRP水平,但其差异无显著意义。前者与患病当时及病后2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且这种相关性存在着量化的关系,而后者则无此相关。结论根据脑梗死患者病后2周内的CRP水平可以对病情的严重性及预后进行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C反应蛋白质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塞与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郑金书 《淮海医药》 2005年第5期348-349,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塞与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的关系。方法对48例脑梗塞患者测定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同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并与25名健康正常人对照。结果脑梗塞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纤维... 目的探讨脑梗塞与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的关系。方法对48例脑梗塞患者测定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同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并与25名健康正常人对照。结果脑梗塞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脑梗塞与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