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滁州市秋冬季小儿A组轮状病毒感染32例分析
1
作者 周皖兵 汪海涛 熊言佳 《淮海医药》 CAS 2007年第2期132-133,共2页
目的了解滁州市秋冬季腹泻儿童中A组轮状病毒的发病情况。方法收集2005年10月~2006年1月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90例,采用胶体金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结果90份标本中32份检测到A组状病毒,对其分析显示,平均发病年龄为17.2月,其中年... 目的了解滁州市秋冬季腹泻儿童中A组轮状病毒的发病情况。方法收集2005年10月~2006年1月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90例,采用胶体金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结果90份标本中32份检测到A组状病毒,对其分析显示,平均发病年龄为17.2月,其中年龄6月~24月患儿占总数的87.5%;发病时间特征是在每年10月A组轮状病毒腹泻出现流行趋势,11月、12月达到发病高峰,检出率36%左右,次年1月发病数明显减少。结论A组轮状病毒是滁州市住院儿童腹泻的主要原因。6月~24月年龄段是A组轮状病毒的易患人群,以冬季11月、12月为流行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腹泻 流行病学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茶碱治疗幼兔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先洋 武荣 +3 位作者 詹峰 李娜 周海燕 代苗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6期17-19,共3页
目的观察氨茶碱对幼兔胎粪吸入综合征临床参数的影响。方法 18只日龄20~30 d的健康日本大耳幼兔随机分为三组,空白组(n=6),对照组(n=6),氨茶碱组(n=6)。空白组气管插管后不灌胎粪;后两组气管插管后注入4 mL/kg的胎粪混合物45 mg/mL,氨... 目的观察氨茶碱对幼兔胎粪吸入综合征临床参数的影响。方法 18只日龄20~30 d的健康日本大耳幼兔随机分为三组,空白组(n=6),对照组(n=6),氨茶碱组(n=6)。空白组气管插管后不灌胎粪;后两组气管插管后注入4 mL/kg的胎粪混合物45 mg/mL,氨茶碱组在胎粪吸入综合征模型制备成功后0.5 h和2.5 h静脉注射氨茶碱(2.0 mg/kg),对照组在同样时间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三组均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通气支持,以维持正常潮气量范围(6~8 mL/kg)、正常血氧饱和度(85%以上)及正常血气值为准。通气5 h后记录呼吸频率(RR)、心率(HR)、平均气道压(MAP)、动态肺顺应性(Cydn)和血气分析值,计算氧合指数(OI)和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结果①3组间PH值(F=0.651)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值(F=0.65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氨茶碱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三组间动脉血氧分压(PO2)值(F=301.460)、OI值(F=110.300)和a/APO2比值(F=197.6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氨茶碱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氨茶碱组和对照组间RR(Z=0.260)和HR(Z=0.21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氨茶碱组和对照组间MAP值(Z=6.826)和Cydn值(Z=-3.1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氨茶碱能改善兔胎粪吸入时的肺部氧合状态,可降低气道平均压和增加肺整体顺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茶碱 胎粪吸入综合征 幼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暖箱内不同体重新生儿体温测量部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俞艳梅 周海燕 《淮海医药》 CAS 2011年第5期404-405,共2页
目的观察暖箱中不同体重的新生儿在不同测量部位的体温差异,为选取合适的体温测量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86例新生儿根据体重分为4组,分别进行颈温、腋温、背温及肛温的测量。结果 (1)不同体重组背部皮下脂肪厚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观察暖箱中不同体重的新生儿在不同测量部位的体温差异,为选取合适的体温测量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86例新生儿根据体重分为4组,分别进行颈温、腋温、背温及肛温的测量。结果 (1)不同体重组背部皮下脂肪厚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与皮下脂肪厚度值呈正相关关系(r=0.280,P=0.000)。(2)较高体重组(2 000~2 499 g组及2 500~4 000 g组)在生后3 d中颈温、腋温、背温及肛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低体重组(1 000~1 499 g及1 500~1 999 g组)第1天肛温较颈温(P=0.126)、腋温(P=0.328)及背温(P=0.274)较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2及第3天不同体重组颈温、腋温、背温及肛温4个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暖箱中出生体重较低(低于2 000 g)的新生儿中,生后24 h内应采用肛温的测量方式,以达到准确的体温数值。在正常出生体重或大于2 000 g的新生儿采用背部测量体温的方式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温 出生体重 测量部位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机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向英 《淮海医药》 CAS 2013年第5期431-432,共2页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2年7月收住我科的42例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中成功34例,放弃6例,死亡2例。结论机械通气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安全有效。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治疗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钱昊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5期165-166,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喘息性疾病患儿21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96例)和观察组(120例),应...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喘息性疾病患儿21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96例)和观察组(120例),应用布地奈德为对照组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应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联合布地奈德为观察组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2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11.46%),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为(6.62±1.65)d,对照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为(9.03±2.00)d,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异丙托溴铵 布地奈德 雾化吸入治疗 婴幼儿 喘息性疾病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监护仪及简易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应用(附31例报告)
6
作者 吴琪 熊言佳 《淮海医药》 2005年第3期207-207,共1页
目的 观察持续气道正压(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改善缺氧及预后。方法 使用简易鼻塞式CPAP对31例呼吸衰竭的新生儿进行治疗,结合心电监护仪对缺氧的监测,调整CPAP水压。结果 全部病例缺氧均可改善,生存率增加。结论 简易鼻塞式CPA... 目的 观察持续气道正压(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改善缺氧及预后。方法 使用简易鼻塞式CPAP对31例呼吸衰竭的新生儿进行治疗,结合心电监护仪对缺氧的监测,调整CPAP水压。结果 全部病例缺氧均可改善,生存率增加。结论 简易鼻塞式CPAP是一种简便、有效、经济、可靠的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衰竭 持续气道正压 心电监护仪 简易鼻塞式CPAP 缺氧 治疗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吸痰深度在新生儿机械通气吸痰时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婕 周海燕 《淮海医药》 CAS 2011年第3期207-208,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深度在新生儿机械通气吸痰时对患儿的影响。方法将56例行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浅层吸痰组及传统的深层吸痰组。每组各28例,分别在吸痰前后记录其有效率及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潮气量等数据。结果 2组吸...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深度在新生儿机械通气吸痰时对患儿的影响。方法将56例行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浅层吸痰组及传统的深层吸痰组。每组各28例,分别在吸痰前后记录其有效率及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潮气量等数据。结果 2组吸痰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浅层吸痰组患儿呛咳反应较少,其吸痰前后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潮气量等数值差异值小于传统深层吸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层吸痰能在有效吸痰的同时能减少对患儿的刺激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吸痰 护理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王伟 《北方药学》 2014年第12期149-149,共1页
目的:比较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我院10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为间歇蓝光照射组和持续蓝光照射组,每组52例。研究两组患儿在不同照射方法下的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照... 目的:比较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我院10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为间歇蓝光照射组和持续蓝光照射组,每组52例。研究两组患儿在不同照射方法下的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照射72h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间歇蓝光照射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持续蓝光照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比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更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间歇蓝光照射 持续蓝光照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