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安徽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被引量:1
1
作者 曹成 《治淮》 2011年第8期49-51,共3页
2009年以来,安徽省努力探索创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新机制,不断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引导受益群众筹资投劳,深入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截至目前,安徽省已报批重点县39个,重点县建设对于全省农田水利建设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进... 2009年以来,安徽省努力探索创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新机制,不断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引导受益群众筹资投劳,深入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截至目前,安徽省已报批重点县39个,重点县建设对于全省农田水利建设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进和引导作用。笔者对安徽省重点县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一定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 经验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金冰 方婧 +1 位作者 刘怀利 郭鑫 《治淮》 2011年第8期9-11,共3页
本文针对安徽省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基础设施、信息化平台、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安徽省水利信息化发展建议,指出了今后一段时期内开展水利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水利信息化 现状 建议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淮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与管理初议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瑞 刘猛 陈小凤 《治淮》 2011年第8期62-65,共4页
淮北地区是安徽省水资源较为缺乏和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地下水资源是该区城乡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主要供水水源,本文调查描述了安徽淮北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并借此进行了地下水资源的开采潜力评价,可为科研与管理人员... 淮北地区是安徽省水资源较为缺乏和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地下水资源是该区城乡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主要供水水源,本文调查描述了安徽淮北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并借此进行了地下水资源的开采潜力评价,可为科研与管理人员了解淮北地区水资源状况提供支持,同时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地区相应的水资源使用与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地区 地下水井 开采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易旱地区抗旱能力评价 被引量:12
4
作者 费振宇 蒋尚明 +1 位作者 金菊良 江龙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9-33,共5页
干旱灾害是影响安徽省经济发展的主要灾害,而抗旱能力的强弱是全省工农业稳定发展的关键。由于对干旱的研究相对匮乏,因此缺少必要的区域抗旱能力评价。在分析影响安徽省蚌埠、淮北、阜阳、亳州、宿州、合肥、滁州、六安8个易旱市级地... 干旱灾害是影响安徽省经济发展的主要灾害,而抗旱能力的强弱是全省工农业稳定发展的关键。由于对干旱的研究相对匮乏,因此缺少必要的区域抗旱能力评价。在分析影响安徽省蚌埠、淮北、阜阳、亳州、宿州、合肥、滁州、六安8个易旱市级地区的抗旱能力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的抗旱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并以集对分析法构造了样本指标与评价标准各级的相对隶属度函数,从而得到了各易旱地区在不同评价等级下的相对隶属度值,进而对现状水平年下8个市级地区的抗旱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能力评价 加速遗传算法 层次分析法 集对分析法 干旱灾害风险管理 安徽省易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的安徽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金菊良 李辉 +2 位作者 李靖 蒋尚明 张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共5页
为分析安徽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依据安徽省14个典型站点1962~2013年逐日降水量资料,以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作为干旱等级评价指标,引入云模型研究了安徽省干旱时空分布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特征,并采用ArcGIS的反距离权重法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 为分析安徽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依据安徽省14个典型站点1962~2013年逐日降水量资料,以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作为干旱等级评价指标,引入云模型研究了安徽省干旱时空分布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特征,并采用ArcGIS的反距离权重法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干旱频率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干旱年际变化呈逐年波动式的缓解趋势;在时间尺度上,干旱年际分布均匀性最好,春季最不均匀,夏季稳定性最好,年际和春季次之,秋、冬季最差;在空间尺度上,皖北地区干旱分布最不均匀,皖南地区的均匀性最好,皖北地区稳定性最好,皖南地区稳定性最差;安徽省干旱频率空间分布基本呈纬向分布,即干旱发生频率自北向南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降水量距平百分率 均匀性 稳定性 云模型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思路 被引量:5
6
作者 曾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20012-20014,共3页
在总结安徽省"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区域"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思路;针对工程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与方法;对保障"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目标任务的完... 在总结安徽省"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区域"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思路;针对工程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与方法;对保障"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目标任务的完成提出了对策建议。可为全省各县(区)在近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十二五” 饮水安全 建设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洪新河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
7
作者 尚新红 《治淮》 2011年第8期59-61,共3页
怀洪新河主要是为分泄淮河洪水而开挖的人工河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区域水资源日趋紧缺,对怀洪新河的蓄水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主要是研究怀洪新河的水源条件和工程条件,充分发挥其调蓄功能,通过优化调控,使其供水能力能满足怀洪新河周边... 怀洪新河主要是为分泄淮河洪水而开挖的人工河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区域水资源日趋紧缺,对怀洪新河的蓄水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主要是研究怀洪新河的水源条件和工程条件,充分发挥其调蓄功能,通过优化调控,使其供水能力能满足怀洪新河周边区域社会发展用水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洪新河 蓄水 水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对分析模型在水利工程方案优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虎 张鸿清 陈杰 《人民珠江》 2016年第10期8-11,共4页
从集对原理出发,构建集对分析优选模型并给出了集对优选法的基本思路和步骤。以水利工程方案优选为例,探讨了集对分析法在方案优选中的应用,并与基于熵权的TOPSIS模型和基于多目标灰色关联度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所得结论完全一致。计算... 从集对原理出发,构建集对分析优选模型并给出了集对优选法的基本思路和步骤。以水利工程方案优选为例,探讨了集对分析法在方案优选中的应用,并与基于熵权的TOPSIS模型和基于多目标灰色关联度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所得结论完全一致。计算结果表明,集对分析优选法的结果可靠,计算简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对分析 水利工程 方案优选 灰色关联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淮北农田除涝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广淳 潘强 《治淮》 2011年第8期55-56,共2页
本文从安徽省淮北地区农田除涝工程现状和涝渍灾害入手,分析了农田排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田治涝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安徽省 淮北平原区 农田除涝 治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中深层地下水调查评价
10
作者 许一 许承娟 《治淮》 2022年第4期4-6,共3页
安徽省横跨新安江、长江和淮河三大流域,中深层地下水作为安徽省主要供水水源之一,在保障省内城乡供水安全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对淮北地区,在保障区域居民生活和生产用水、支撑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 安徽省横跨新安江、长江和淮河三大流域,中深层地下水作为安徽省主要供水水源之一,在保障省内城乡供水安全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对淮北地区,在保障区域居民生活和生产用水、支撑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安徽省中深层地下水开采量呈逐年增长趋势,随之也带来了超采等一系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地下水开采 社会经济发展 调查评价 城乡供水 生产用水 供水水源 超采 淮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淮淮北水资源情势及缺水对策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猛 王怡宁 李瑞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13,共5页
本文分析了沿淮淮北地区水资源情势及开发利用现状与问题,对区域水资源进行了三次平衡分析,提出了充分利用当地地表水和外调水逐步置换城市超采深层地下水的思路,即:只有尽快实施引江济淮及淮水北调、淮水西调调水工程,方能从根本上解... 本文分析了沿淮淮北地区水资源情势及开发利用现状与问题,对区域水资源进行了三次平衡分析,提出了充分利用当地地表水和外调水逐步置换城市超采深层地下水的思路,即:只有尽快实施引江济淮及淮水北调、淮水西调调水工程,方能从根本上解决该区水资源日益短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情势 缺水对策 引江济淮工程 沿淮淮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节水灌溉分区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一 王振龙 徐得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4-47,共4页
根据安徽省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全省各地区土壤、气候、水资源及农作物种植结构等不同因素,提出了节水灌溉分区目标、原则及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聚类法和改进灰色聚类法分别建立了节水灌溉分区数学模型,将安徽省节水灌溉分为3个1级区,8个2级... 根据安徽省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全省各地区土壤、气候、水资源及农作物种植结构等不同因素,提出了节水灌溉分区目标、原则及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聚类法和改进灰色聚类法分别建立了节水灌溉分区数学模型,将安徽省节水灌溉分为3个1级区,8个2级区,为全省节水灌溉分区评价、建设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分区 模糊聚类法 改进灰色聚类法 1级分区 2级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猛 袁锋臣 季叶飞 《治淮》 2011年第8期57-59,共3页
在淮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基础上,总结了流域目前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及淮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提出淮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地下水 可持续利用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巢产业新城水资源配置与城市协调性分析
14
作者 胡军 许承娟 《治淮》 2022年第6期6-8,共3页
一、基本情况(一)园区概况合巢产业新城位于巢湖市境内,是由安徽巢湖经开区和巢湖市协同合作、共同打造的产业新城,规划范围东至柘皋河,南至柘皋镇、庙岗乡行政边界,西至半岛大道,北至合巢芜高速以北,以规划城北大道为界,总规划面积约为... 一、基本情况(一)园区概况合巢产业新城位于巢湖市境内,是由安徽巢湖经开区和巢湖市协同合作、共同打造的产业新城,规划范围东至柘皋河,南至柘皋镇、庙岗乡行政边界,西至半岛大道,北至合巢芜高速以北,以规划城北大道为界,总规划面积约为128km^(2),主要位于巢湖市的柘皋镇及庙岗乡境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合作 产业新城 行政边界 水资源配置 巢湖市 安徽巢湖 协调性分析 经开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优化灌溉模式的区域选择
15
作者 许一 许承娟 《治淮》 2022年第8期16-18,共3页
节水灌溉模式区域选择是一个多目标综合评价问题。本文在节水灌溉分区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安徽省节水灌溉模式区域选择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调查法确定权重,并进行了实例分析。针对安徽省节水灌区的具体情况,分别提出了适合安徽省节... 节水灌溉模式区域选择是一个多目标综合评价问题。本文在节水灌溉分区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安徽省节水灌溉模式区域选择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调查法确定权重,并进行了实例分析。针对安徽省节水灌区的具体情况,分别提出了适合安徽省节水灌区的节水灌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 层次分析法 灌溉模式 区域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位埋深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柏菊 王发信 李逢春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1-133,共3页
为确定淮北平原小麦生长期的适宜地下水位控制埋深,以2011-2013年淮北平原五道沟试验站实测资料为例,选取控制埋深为0.2、0.4、0.6、0.8、1.0、1.5、2.0m的全部装有砂礓黑土的测筒21只,每个埋深处理重复三次,分两期进行不同地下水位控... 为确定淮北平原小麦生长期的适宜地下水位控制埋深,以2011-2013年淮北平原五道沟试验站实测资料为例,选取控制埋深为0.2、0.4、0.6、0.8、1.0、1.5、2.0m的全部装有砂礓黑土的测筒21只,每个埋深处理重复三次,分两期进行不同地下水位控制埋深对小麦产量影响的试验,通过控制测筒内地下水位埋深,比较不同地下水位埋深对小麦产量和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0m埋深以内,地下水位埋深与小麦产量显著相关,且用二次曲线可很好地拟合,小麦产量最高处对应的地下水位埋深约为1.3m。从产量构成的角度来看,小麦的株高、穗长和亩穗数均随地下水位埋深变化而差异显著,且2.0m埋深以内地下水位埋深与小麦产量之间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埋深 小麦产量及构成 试验 五道沟试验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中游输沙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倪晋 《江淮水利科技》 2010年第4期39-41,共3页
根据1950年~2007年淮河中游干支流主要测站实测水文资料,分析了中游河段的水沙特性;采用输沙平衡法分析中游河段1985年~2005年沿程冲淤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来流量、行洪区启用状况等因素对泥沙输移的影响,得出了河段冲淤... 根据1950年~2007年淮河中游干支流主要测站实测水文资料,分析了中游河段的水沙特性;采用输沙平衡法分析中游河段1985年~2005年沿程冲淤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来流量、行洪区启用状况等因素对泥沙输移的影响,得出了河段冲淤变化与各相关因子的关系;根据干流主要测站现有的床沙和悬沙级配及相应的水沙资料,初步建立淮河中游水流挟沙能力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中游 水沙特性 冲淤规律 挟沙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邻估计的年径流预测动态联系数回归模型 被引量:7
18
作者 蒋尚明 金菊良 +2 位作者 袁先江 汤广民 于凤存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9,共5页
集对分析理论为处理确定、不确定系统提供了新的途径,根据集对分析理论建立起来的预测联系数回归模型可以明显改善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对于预测因子结构具有的动态性,文中将利用近邻估计,通过计算各个预测因子的变异系数,来判断预测因... 集对分析理论为处理确定、不确定系统提供了新的途径,根据集对分析理论建立起来的预测联系数回归模型可以明显改善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对于预测因子结构具有的动态性,文中将利用近邻估计,通过计算各个预测因子的变异系数,来判断预测因子在某次预测中处于强势或者弱势,进而动态地选择预报功能大的强势因子,消除对预报起负面作用的弱势因子的作用,这样很好地体现了预测因子结构中具有的动态性。基于此建立了基于近邻估计的年径流预测动态联系数回归模型(NNEDCNR)。结果说明:用NNE-DCNR去预测年径流量,预测精度比常用预测方法有显著提高,在水文水资源的预测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径流预测 近邻估计 回归模型 集对分析 联系数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D和BP算法的降水数据插补 被引量:7
19
作者 郭彦 林秀芝 +2 位作者 侯素珍 蒋尚明 景林艳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2期16-21,共6页
降水数据的插补可有效地改善数据系列的完整性。以西柳沟流域作为毛不拉孔兑的参证流域,采用EDM和BP算法对毛不拉孔兑缺失的降水量进行插补,并与已有的相关分析法、频率分析法及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EDM-BP模型综合... 降水数据的插补可有效地改善数据系列的完整性。以西柳沟流域作为毛不拉孔兑的参证流域,采用EDM和BP算法对毛不拉孔兑缺失的降水量进行插补,并与已有的相关分析法、频率分析法及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EDM-BP模型综合利用了西柳沟降水序列EMD分量的有效信息,因而能较好地反映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在数据拟合和预测方面达到较高的精度,适合毛不拉孔兑降水数据的插补,在其它水文数据插补延长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资料 插补延长 经验模态分解 BP算法 逐步回归分析 频率分析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亳州市城市供水安全问题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小凤 《治淮》 2011年第8期66-67,共2页
本文介绍了亳州市城市供水量、供水人口、水源地现状等基本情况,对城市供水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分析,并针对城市供水安全提出一些保障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亳州 城市供水安全 水源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