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居民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安庆市52个村庄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
1
作者 李荣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3期174-177,180,共5页
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基础设施的关键部分,直接关系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对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以安庆市52个村庄352份实地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深入探究影响农村居民参与农田水利设施... 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基础设施的关键部分,直接关系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对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以安庆市52个村庄352份实地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深入探究影响农村居民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居民的性别、受教育程度、邻里信任程度、耕地面积、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制度、农田水利设施完好程度、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程度对农村居民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意愿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其中,居民的性别、农田水利设施完好程度通过0.05水平的负显著检验,居民的受教育程度、邻里信任程度、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制度通过0.05水平的正显著检验,耕地面积、政府支持程度通过0.01水平的正显著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利设施 管护 农村居民 意愿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GM安徽省灌溉水利用系数预测与分析
2
作者 许一 许承娟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第6期135-137,共3页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体现国家及省市县农田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安徽省灌溉水利用系数呈现缓慢上升态势。该文通过DGM(1,1)模型对“十四五”期间安徽省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行了预测分析,...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体现国家及省市县农田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安徽省灌溉水利用系数呈现缓慢上升态势。该文通过DGM(1,1)模型对“十四五”期间安徽省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行了预测分析,并提出了适合安徽省的高效节水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GM 农田灌溉水系数 高效节水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淮河流域农业旱灾风险正态云模型评估 被引量:7
3
作者 董涛 陈志鹏 +2 位作者 金菊良 周玉良 蒋尚明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2-48,共7页
为合理评估农业旱灾风险,文章从危险性、暴露性、灾损敏感性、抗旱能力四个方面分析安徽省各地区农业旱灾风险等级,建立正态云评估模型。结果表明,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农业旱灾风险为中险;淮南、合肥淮河流域、滁州淮河流域、... 为合理评估农业旱灾风险,文章从危险性、暴露性、灾损敏感性、抗旱能力四个方面分析安徽省各地区农业旱灾风险等级,建立正态云评估模型。结果表明,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农业旱灾风险为中险;淮南、合肥淮河流域、滁州淮河流域、六安淮河流域为轻险。评估模型可实现评语与评估指标值间不确定映射,体现旱灾评估随机性,为安徽省淮河流域农业旱灾防控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旱灾 风险评估 正态云模型 不确定性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淮河流域旱灾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8
4
作者 陈小凤 李瑞 胡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8期3459-3462,共4页
统计了安徽省淮河流域主要干旱年份及旱灾成灾面积,并分析了旱灾发生的时间与空间分布特征;然后分别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2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旱灾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旱灾防治对策。
关键词 安徽省淮河流域 旱灾 成因分析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境内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于凤存 王友贞 汤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5期181-185,227,共6页
为系统剖析安徽省境内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影响,从直接经济、农林牧渔业、工业交通运输业3个方面分析遭遇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降雨特征分析,探明该区域降雨具有年际年内变化大的特点,且6—8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总量的60%。从特... 为系统剖析安徽省境内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影响,从直接经济、农林牧渔业、工业交通运输业3个方面分析遭遇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降雨特征分析,探明该区域降雨具有年际年内变化大的特点,且6—8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总量的60%。从特殊的地形及气候特征、水利基础设施、种植结构布局等方面剖析了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最后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应对对策,为安徽省境内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治理提供了思路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降雨特征 洪涝灾害 产业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中游典型分汊河道水沙特性及分水分沙规律
6
作者 张辉 倪晋 +1 位作者 贲鹏 王久晟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31,共8页
为明确淮河中游典型分汊河道水沙特性变化及分水分沙规律,采用累积距平、M-K分析法、R/S分析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等方法,研究了分汊河道濛洼段1985—2020年来水来沙特性,探讨了水沙条件突变及变化趋势的驱动因素,基于水沙关系曲线分析... 为明确淮河中游典型分汊河道水沙特性变化及分水分沙规律,采用累积距平、M-K分析法、R/S分析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等方法,研究了分汊河道濛洼段1985—2020年来水来沙特性,探讨了水沙条件突变及变化趋势的驱动因素,基于水沙关系曲线分析了水沙协同关系与输沙能力的变化,定量给出了濛洼段各汊分流比和含沙量比。结果表明:王家坝站(总)年径流量总体未呈明显增减趋势,含沙量则表现出明显的减小趋势,未来一段时间继续呈减小趋势,在1995年左右发生突变,水库拦沙、农业种植改变下垫面及水土保持措施是含沙量减小的主要驱动因素;来沙系数呈减少趋势,外界影响系数a值逐渐减少,输沙特性拟合系数b值逐渐增大;濛河分流比与本段总来流基本呈正相关,随着流量增加,濛河分流的权重也逐渐升高,6000 m^(3)/s流量级以下分流能力略有萎缩,6000 m^(3)/s流量级可以与淮河干流平分上游来流,各汊点河道的含沙量比值近似等于各河道的水流挟沙力比值。以上结果为淮河中游水沙数值模拟中分汊河道含沙量计算模式提供理论支撑,为淮河中游河道整治采用长距离疏浚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汊河道 水沙特征 驱动因素 水沙关系 分水分沙规律 淮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形区秸秆和粪尿的养分结构差异及替减化肥潜力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磊 夏小林 +2 位作者 张靖雨 汪邦稳 龙昶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06-1016,共11页
在可持续发展共识前提下,提高作物秸秆和人-畜-禽粪尿的使用效率已成为客观要求。地形条件限制了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使得不同地形区域间秸秆和粪尿的组成、分布和环境效益存在显著差异,亟需开展针对性的分析,为制定有机废物可持续利用和... 在可持续发展共识前提下,提高作物秸秆和人-畜-禽粪尿的使用效率已成为客观要求。地形条件限制了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使得不同地形区域间秸秆和粪尿的组成、分布和环境效益存在显著差异,亟需开展针对性的分析,为制定有机废物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战略奠定基础。以安徽省为典型研究案例,基于结构差异指数等方法评估了安徽省平原、丘陵和山区3类地形区秸秆和粪尿在生产规模和结构组成上的差异,然后通过对比养分供求关系分析了其对化肥替减的潜在贡献。结果表明,从区域间养分结构差异指数来看,平原区-山区对比组的N、P_(2)O_(5)、K_(2)O养分结构差异指数最高,分别为0.86、0.84、1.13,丘陵区-山区对比组最低,分别为0.26、0.25、0.25。从区域看,仅有丘陵区可以通过回用秸秆和粪尿完全取代化肥,为作物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平原区回用秸秆和粪尿不能提供足量的N和P_(2)O_(5),山区回用秸秆和粪尿不能提供足量的P_(2)O_(5)。从养分种类看,尽管作物生长对K_(2)O的需求量远大于N和P_(2)O_(5),但K_(2)O也是仅有的可以通过回用秸秆和粪尿完全满足所有地形区养分需求的养分种类。丘陵区和山区的养分结构组成相对接近,且与平原区差别明显,不同地形区养分K_(2)O的来源组成差异最大。总体而言,秸秆和粪尿的回用可以补充农田养分,但除丘陵区外,其余地区不能完全取代化肥的使用,丘陵区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构可为未来各区域的产业调整提供较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差异 利用潜力 作物秸秆 人畜禽粪 结构差异指数 不同地形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干旱危险性评价及等级划分 被引量:1
8
作者 常伊婷 蒋尚明 +4 位作者 崔毅 金菊良 汪洁 陈浩 沈勇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48,73,共9页
区域干旱危险性评价是实现旱灾风险管理的基础,可为防旱减灾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依据。选取安徽省104个县级行政区的水资源量和降水量数据,采用指标综合评估法构建了基于危险性指数的干旱危险性定量评价方法,对安徽省各县区的干旱危... 区域干旱危险性评价是实现旱灾风险管理的基础,可为防旱减灾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依据。选取安徽省104个县级行政区的水资源量和降水量数据,采用指标综合评估法构建了基于危险性指数的干旱危险性定量评价方法,对安徽省各县区的干旱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得到了安徽省干旱危险性等级分布图。结果表明:基于水资源量和降水量数据的计算结果绘制的县域干旱危险性区划图中,除个别县区的危险性等级分布有所差异外,安徽省干旱危险性等级分布由北到南逐渐降低;安徽省干旱危险性程度的总体变化趋势与其自然地理分布紧密相关,并且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旱灾风险区划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危险性评价 干旱危险性区划 干旱危险性指数 指标综合法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重点水土流失区土壤可蚀性K值评估与修正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旦旦 刘亚 +1 位作者 夏小林 刘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8-154,共7页
[目的]评估不同土壤可蚀性K值计算方法在安徽省重点水土流失区的有效性,并基于实测可蚀性K值校正各计算方法。[方法]应用Nomo方程、修正Nomo方程、EPIC模型、DG模型及Torri模型估算各径流小区土壤可蚀性K值,并基于霍山县、广德县、岳西... [目的]评估不同土壤可蚀性K值计算方法在安徽省重点水土流失区的有效性,并基于实测可蚀性K值校正各计算方法。[方法]应用Nomo方程、修正Nomo方程、EPIC模型、DG模型及Torri模型估算各径流小区土壤可蚀性K值,并基于霍山县、广德县、岳西县及歙县四地的径流小区监测资料,获取真实土壤可蚀性K值,以评估各方法的有效性。[结果]霍山县、广德县、岳西县及歙县土壤可蚀性K值分别为0.033~0.035,0.018,0.021,0.041(t·hm^(2)·h)/(hm^(2)·MJ·mm)。不同方法计算的土壤可蚀性K值差异较大且都远远高估了实测值,整体表现为K_(Torri)>K_(Nomo)>K_(M-Nomo)>K_(DG)>K_(Epic)。校正后的各可蚀性K值计算方法较之前均有很大改进,其中校正后的Nomo方程及修正Nomo方程具有较高的性能。[结论]校正后的Nomo方程及修正Nomo方程被推荐在安徽省重点水土流失区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土壤可蚀性 径流小区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问题分析及建议
10
作者 赵黎明 夏小林 +4 位作者 顾娜 张靖雨 张卫 彭栋 王浩宇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2期22-25,共4页
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成效显著,但任务依然繁重。安徽省水利厅组织第三方单位通过遥感和现场检查结合的方式,对皖西北6个地级市境内的部、省审批生产建设项目开展了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方案... 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成效显著,但任务依然繁重。安徽省水利厅组织第三方单位通过遥感和现场检查结合的方式,对皖西北6个地级市境内的部、省审批生产建设项目开展了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方案(后续)设计、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等。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表土保护利用不彻底、监测滞后和成果不规范、临时防护措施不到位、未及时缴纳补偿费等。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建设单位责任落实和主观认知不到位,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单位前期对接和设计深度不够,施工单位保障程度和约束力度不到位。巩固和提高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成效,应提高思想认识、压实主体责任,加大宣教力度、创新监管模式,拓宽保障渠道、深化信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产建设项目 监督检查 问题分析 建议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小型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应用现状与发展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长顺 张景奎 +1 位作者 郑继 徐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3期214-216,221,共4页
为了解安徽小型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的应用现状,对该省典型地区田间渠系及其配套建筑物的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了现存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建议,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技术,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 为了解安徽小型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的应用现状,对该省典型地区田间渠系及其配套建筑物的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了现存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建议,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技术,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利 灌溉设施 应用现状 发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20年安徽省植被变化对气象干旱的响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梦楠 丛培月 +1 位作者 莫李娟 寇艳梅 《绿色科技》 2024年第4期104-108,共5页
安徽省作为中国气候敏感和生态受损的地区,正面临极端气候事件影响日益显著的挑战。由于植被对干旱的响应存在不对称性,安徽省植被变化对干旱的响应尚不明确。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2011-2020年安徽省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和归一化... 安徽省作为中国气候敏感和生态受损的地区,正面临极端气候事件影响日益显著的挑战。由于植被对干旱的响应存在不对称性,安徽省植被变化对干旱的响应尚不明确。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2011-2020年安徽省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究了2011-2020年气象干旱对植被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徽省2011-2020年SPEI在中部上升,整体空间呈干旱减弱趋势;相同时期NDVI整体下降,北部下降显著,中南部下降缓慢,东部微弱增加。通过SPEI和NDVI的相关关系及时滞效应分析,南、北部地区植被对干旱的响应几乎即时,而中部相对滞后,可能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该研究增进了对安徽省气候-植被关系的认识,为应对气候变化下干旱风险的防范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植被变化 时滞效应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70年淮河干流鲁台子站水位变化及成因分析
13
作者 曾兰婷 倪晋 +1 位作者 吴昊昊 周建旭 《泥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4,共8页
鲁台子站水位流量关系及河床演变是防洪总体方案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淮河中游河床演变研究的基础。根据1960—2020年实测大断面和水位流量资料,采用落差指数法进行流量单值化处理,分析该站汛期不同流量级水位的变化趋势、年代差异及主... 鲁台子站水位流量关系及河床演变是防洪总体方案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淮河中游河床演变研究的基础。根据1960—2020年实测大断面和水位流量资料,采用落差指数法进行流量单值化处理,分析该站汛期不同流量级水位的变化趋势、年代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成果表明:各年代同流量级的水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中枯水的水位降低剧烈,洪水水位下降平缓;断面形态主槽不断下切至稳定,滩地2000年扩大两倍后趋于稳定;基本河槽扩大、1980年代河槽由淤转冲、峡山口节点阻水、含沙量变化及人工采砂、行洪区启用等均对水位流量关系有一定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淮河中下游河道泄流能力、洪水预报及防洪实时调度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台子站 水位变化 河床演变 影响因素 淮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和Tobit模型的安徽省水资源利用效率测算与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李宝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183-186,共4页
利用超效率SBM-DEA模型、DEA-Malmquist指数对2011—2020年安徽省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1—2020年安徽省水资源利用效率未达到有效水平,利用效率平均值从0.931波动下降为0.873,16个地市... 利用超效率SBM-DEA模型、DEA-Malmquist指数对2011—2020年安徽省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1—2020年安徽省水资源利用效率未达到有效水平,利用效率平均值从0.931波动下降为0.873,16个地市中仅有合肥、淮北、黄山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DEA有效,其余13个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均处于生产前沿面之下。安徽省水资源利用效率Malmquist指数平均值为0.981,总体处于下降阶段,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变化均阻碍了效率的上升;合肥、淮北、芜湖、铜陵、安庆和黄山的Malmquist指数平均值处于上升阶段,其余10个城市的Malmquist指数值均处于下降阶段。人均GDP、第一产业比重、农业用水比重因素均对安徽省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呈现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人均用水量、人均污水排放量则均呈现出显著负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效率 DEA模型 MALMQUIST指数 TOBIT模型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足迹的安徽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脱钩效应研究
15
作者 李宝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2期197-200,212,共5页
运用水足迹理论方法,结合脱钩理论和LMDI方法构建Tapio-LMDI模型,分析研究安徽省2011—2020年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脱钩效应。结果表明,安徽省水足迹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虽然人均水足迹和水资源自给率相对较高,水资源紧缺的压力有... 运用水足迹理论方法,结合脱钩理论和LMDI方法构建Tapio-LMDI模型,分析研究安徽省2011—2020年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脱钩效应。结果表明,安徽省水足迹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虽然人均水足迹和水资源自给率相对较高,水资源紧缺的压力有所缓解,但是水资源总量仍未能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仍处于紧缺状态。安徽省水资源最大流向行业为农业,生态用水占比最小,工业和生活用水表现出缓慢增加的趋势。安徽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整体处于弱脱钩状态,技术效应、产业结构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和常住人口效应4个脱钩因子中,技术效应、产业结构效应脱钩因子为脱钩的主要促进因子,而规模经济效应、常住人口效应脱钩因子对脱钩均具有负向驱动作用,但常住人口效应脱钩因子对脱钩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节水技术,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增强居民节水意识,从而促进安徽省水资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 水足迹 脱钩效应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工程竣工验收检测评价体系构建 被引量:7
16
作者 崔德密 吕列民 +2 位作者 张今阳 姚亮 李荣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20,共4页
通过调查分析全国有代表性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和竣工验收检测的技术资料,以及对工程建设行业已有检测技术标准的对比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水利工程竣工验收检测分部和检测单元的划分、检测项目和抽样数量、检测技术和评价方法,以及检测评... 通过调查分析全国有代表性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和竣工验收检测的技术资料,以及对工程建设行业已有检测技术标准的对比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水利工程竣工验收检测分部和检测单元的划分、检测项目和抽样数量、检测技术和评价方法,以及检测评价体系的构成,为制定水利工程质量验收检测评价技术标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竣工验收 检测方法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易旱地区抗旱能力评价 被引量:12
17
作者 费振宇 蒋尚明 +1 位作者 金菊良 江龙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9-33,共5页
干旱灾害是影响安徽省经济发展的主要灾害,而抗旱能力的强弱是全省工农业稳定发展的关键。由于对干旱的研究相对匮乏,因此缺少必要的区域抗旱能力评价。在分析影响安徽省蚌埠、淮北、阜阳、亳州、宿州、合肥、滁州、六安8个易旱市级地... 干旱灾害是影响安徽省经济发展的主要灾害,而抗旱能力的强弱是全省工农业稳定发展的关键。由于对干旱的研究相对匮乏,因此缺少必要的区域抗旱能力评价。在分析影响安徽省蚌埠、淮北、阜阳、亳州、宿州、合肥、滁州、六安8个易旱市级地区的抗旱能力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的抗旱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并以集对分析法构造了样本指标与评价标准各级的相对隶属度函数,从而得到了各易旱地区在不同评价等级下的相对隶属度值,进而对现状水平年下8个市级地区的抗旱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能力评价 加速遗传算法 层次分析法 集对分析法 干旱灾害风险管理 安徽省易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畜禽养殖粪尿及养分含量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靖雨 汪邦稳 +1 位作者 袁先江 龙昶宇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5-304,共10页
为探讨畜禽养殖业不断发展带来的粪便、尿液及养分排放问题,基于安徽省2009—2018年畜禽养殖数据,采用排泄系数法估算畜禽粪尿排放量及其主要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分析了安徽省不同种类畜禽养殖粪尿养分时空格局及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安徽... 为探讨畜禽养殖业不断发展带来的粪便、尿液及养分排放问题,基于安徽省2009—2018年畜禽养殖数据,采用排泄系数法估算畜禽粪尿排放量及其主要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分析了安徽省不同种类畜禽养殖粪尿养分时空格局及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粪尿排放量由2009年的5 597.1万t上升至2015年的6 337.5万t,后下降至2018年的4 511.0万t。家禽粪便、猪粪中TN、TP、COD_(Cr)、NH_3-N含量占全省比例较高,而牛尿中污染物含量最低,2018年猪粪中COD_(Cr)、NH_3-N含量占比较2011年有所升高。全省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由北向南递减的规律,阜阳市粪尿排放量全省最高,2011年达923.5万t。皖北地区猪粪中的TP、NH_3-N及COD_(Cr)含量较高,皖南地区各类污染物中家禽粪便占比较大,此外牛尿污染物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粪尿。随着省内畜禽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2018年全省粪污排放量显著下降,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时应侧重生猪和家禽的粪污控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污 排放量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的安徽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金菊良 李辉 +2 位作者 李靖 蒋尚明 张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共5页
为分析安徽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依据安徽省14个典型站点1962~2013年逐日降水量资料,以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作为干旱等级评价指标,引入云模型研究了安徽省干旱时空分布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特征,并采用ArcGIS的反距离权重法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 为分析安徽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依据安徽省14个典型站点1962~2013年逐日降水量资料,以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作为干旱等级评价指标,引入云模型研究了安徽省干旱时空分布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特征,并采用ArcGIS的反距离权重法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干旱频率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干旱年际变化呈逐年波动式的缓解趋势;在时间尺度上,干旱年际分布均匀性最好,春季最不均匀,夏季稳定性最好,年际和春季次之,秋、冬季最差;在空间尺度上,皖北地区干旱分布最不均匀,皖南地区的均匀性最好,皖北地区稳定性最好,皖南地区稳定性最差;安徽省干旱频率空间分布基本呈纬向分布,即干旱发生频率自北向南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降水量距平百分率 均匀性 稳定性 云模型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畜禽养殖粪污土地承载力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靖雨 汪邦稳 +1 位作者 夏小林 龙昶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7-364,共8页
[目的]探明畜禽粪便资源对农田土壤和环境造成的潜在污染风险,为防治面源污染、畜禽粪污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安徽省为研究区域,依据2009—2018年畜禽养殖、作物产量等数据资料,量化分析区域作物粪污养分需求量、畜禽粪污养... [目的]探明畜禽粪便资源对农田土壤和环境造成的潜在污染风险,为防治面源污染、畜禽粪污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安徽省为研究区域,依据2009—2018年畜禽养殖、作物产量等数据资料,量化分析区域作物粪污养分需求量、畜禽粪污养分供应量,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开展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时空演化特征的分析研究。[结果]安徽省粪、尿排放量由2009年的6.19×10^(7) t上升至2015年的7.09×10^(7) t,后下降至2018年的5.00×10^(7) t,其中猪尿排放量最大,牛尿排放量最小。全省畜禽粪污排放总量与氮磷养分供给量均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不同畜禽粪尿在氮素的养分供给中所占比例均衡,而在磷素中差异较大。全省农田畜禽污染风险主要集中在安徽中部和南部地区的合肥、黄山和宣城等地,2018年全省土地承载力指数有所下降,农田对畜禽粪便仍具有一定的消纳空间。[结论]安徽省农田畜禽养殖在局部地区存在着污染风险,需加强重点地区的化肥施用规划和畜禽养殖结构调整,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污 土地承载力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