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农业旱灾时空分布及特征分析
1
作者 单家群 尹苏皖 +2 位作者 程志远 管佳佳 周婷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9期180-184,共5页
梳理了安徽自公元前190年至2023年旱灾历史记载和灾情统计资料,对安徽旱灾频率、空间分布、季节分布、连旱及旱涝等特征开展了系统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旱平均5年发生一次,特大旱平均10~15年发生一次;江淮分水岭和淮北地区是安徽旱灾... 梳理了安徽自公元前190年至2023年旱灾历史记载和灾情统计资料,对安徽旱灾频率、空间分布、季节分布、连旱及旱涝等特征开展了系统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旱平均5年发生一次,特大旱平均10~15年发生一次;江淮分水岭和淮北地区是安徽旱灾最严重地区;夏季发生旱灾的频率最高,连旱、旱涝急转和涝旱急转特征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旱灾 时空分布特征 历史旱灾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粗粒覆盖层对膨胀土边坡防渗效果数值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权全 邱金伟 +4 位作者 胡波 李涛 刘明华 宋诚 吴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1-228,共8页
为了研究由一层细粒土层下覆一层粗粒土层组成的毛细阻滞护坡结构对膨胀土边坡防渗效果的影响,采用初应变法将膨胀土中湿度应力以类似温度应力场的形式施加到土体上,通过数值软件实现对膨胀土边坡吸湿膨胀的数值模拟,将等效塑性应变完... 为了研究由一层细粒土层下覆一层粗粒土层组成的毛细阻滞护坡结构对膨胀土边坡防渗效果的影响,采用初应变法将膨胀土中湿度应力以类似温度应力场的形式施加到土体上,通过数值软件实现对膨胀土边坡吸湿膨胀的数值模拟,将等效塑性应变完全贯通作为边坡稳定性的判别准则。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毛细阻滞护坡结构层形成强透水层,能有效防止降雨入渗,达到较好的护坡效果;0.5 m厚细粒土层+0.2 m厚粗粒土层组成的毛细阻滞结构护坡效果与1.5 m水泥改性土护坡结构相当。毛细阻滞生态护坡结构对膨胀土边坡有较好的护坡效果。研究成果可以为相关膨胀土边坡防护提供理论和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土覆盖层 膨胀土边坡 毛细阻滞护坡结构 吸湿膨胀 数值模拟 防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巢湖某典型圩区营养盐输出特征研究
3
作者 鲍楠楠 索改弟 +3 位作者 冯慧云 蒋锦刚 谢三桃 孟晶晶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01-1607,1647,共8页
以巢湖富营养化治理和生态修复为目标的环湖圩区污染防控应首先进行圩区排放营养盐负荷量和排水量、水质及时空变化特征的全方位观测研究。文章选择环巢湖典型圩区同大圩,对圩内9座排灌站自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的各次排水进行水量... 以巢湖富营养化治理和生态修复为目标的环湖圩区污染防控应首先进行圩区排放营养盐负荷量和排水量、水质及时空变化特征的全方位观测研究。文章选择环巢湖典型圩区同大圩,对圩内9座排灌站自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的各次排水进行水量水质监测记录,同时每7~10 d对排灌站前池水进行取样检测,共获得968个样品,取得水样氮磷质量浓度数据5171个。结果表明:同大圩观测年内向巢湖排水1.06×10^(8) m^(3),排水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的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988±4.748)mg/L、(0.236±0.184)mg/L。近一半次数的排水氨氮和TP质量浓度同时符合地表Ⅲ类要求,但仍有16%排水的TP质量浓度0.4 mg/L,9%排水的氨氮质量浓度、60%以上排水的TN质量浓度超过2.0 mg/L,其中部分时点氮磷质量浓度极高,对受纳河道感官和水质造成冲击。圩区排水氮磷质量浓度受降水和施肥共同影响,强降水引起的水土流失使排水颗粒态磷增加,而施肥后降水则可能引起显著的氮流失。同大圩一年间排放TN、NO3-N、TP的排放量分别为57.39、348.76、173.84、32.46 t,6—10月稻季TN、TP排放量分别占到全年排放量的66%、90%。排水量是决定排放负荷量的主要因素,圩区污染防控的重点首先是减少排水量,其次是削减排水氮磷质量浓度,据此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举措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圩区 同大圩 排放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河流域防洪排涝一体化模型
4
作者 曾贤敏 范辉 +5 位作者 张非凡 陈钢 王船海 赵鹏轩 杨富宝 胡庆芳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37,88,共11页
基于分布式架构水循环模型,将流域划分为山丘区坡面、平原区坡面、山丘区河道、平原区河道、圩区、闸坝工程等水文特征单元,在山丘区构建新安江水文模型,平原区构建平原区水文模型、一维水动力学模型,圩区和闸坝工程分别构建圩区排涝模... 基于分布式架构水循环模型,将流域划分为山丘区坡面、平原区坡面、山丘区河道、平原区河道、圩区、闸坝工程等水文特征单元,在山丘区构建新安江水文模型,平原区构建平原区水文模型、一维水动力学模型,圩区和闸坝工程分别构建圩区排涝模型和工程调度模型,将所有模型耦合为能完整概化滁河流域各自然实体要素的防洪排涝一体化模型,并通过洪水年(2016年、2020年)山丘区与平原区典型站点洪水过程对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再现2016年、2020年流域洪水过程,率定与验证结果均达到甲级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河流域 分布式架构模型 防洪排涝 精细化模拟 水文水动力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额洪量分配的防洪排涝联合调度模型
5
作者 覃馨漫 徐斌 +7 位作者 王慧丽 杨雪松 杨富宝 蒋佳怡 谭佳颖 李泽坤 李江缘 李伟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2-580,共9页
水库-湖泊系统防洪排涝调度本质是大系统、多目标非线性优化问题,直接建模求解效率低且解集过大。针对水库-湖泊系统防洪排涝的问题提出超额洪量的概念以及大、中、小不同量级与空间组成的洪水超额洪量分配原则,将防洪排涝多目标优化问... 水库-湖泊系统防洪排涝调度本质是大系统、多目标非线性优化问题,直接建模求解效率低且解集过大。针对水库-湖泊系统防洪排涝的问题提出超额洪量的概念以及大、中、小不同量级与空间组成的洪水超额洪量分配原则,将防洪排涝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构建基于超额洪量分配的水库-湖泊系统防洪排涝联合调度模型。以巢湖流域为例,选取历史典型洪水过程进行模拟与验证。结果表明:对于不同量级大小的洪水,该模型调度在实现水库与湖泊蓄洪安全均衡、控制湖泊水位不超警、缩减流域淹没损失方面均优于现行调度规则。本研究可为水库-湖泊系统防洪排涝联合调度提供一种新建模与求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湖泊系统 超额洪量分配 防洪排涝 联合调度 巢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水北调工程输水干流水质的时空变化
6
作者 滕姣 郭志阳 +1 位作者 陈盛 谭茜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91,共10页
为了解淮水北调工程水源及调水干流水质变化,基于2011-2019年淮水北调工程沿线4个监测断面的逐月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水质综合污染指数(WQI)法、主成分分析法、Daniel趋势检验法及Ward聚类分析法分析各断面水质时空变化特... 为了解淮水北调工程水源及调水干流水质变化,基于2011-2019年淮水北调工程沿线4个监测断面的逐月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水质综合污染指数(WQI)法、主成分分析法、Daniel趋势检验法及Ward聚类分析法分析各断面水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蚌埠闸中监测断面连续9年的5项监测指标均能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何巷闸下监测断面化学需氧量(COD Cr)在2011年、2012年、2016年及2019年超地表水Ⅲ类标准;整体来看,宿州闸上、四铺闸上监测断面近九年的COD Cr、高锰酸钾指数(COD Mn)、氨氮(NH_(3)^(-)N)及总磷(TP)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溶解氧(DO)随时间呈升高趋势;汛期DO、NH_(3)^(-)N下降,其余指标在汛期均升高;②4个监测断面的WQI整体平均值为59.40,表明水质属于“良”等级;WQI值以2014年为拐点先降后增;汛期WQI值变小,水质变差;主成分分析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OD Cr、COD Mn、TP是影响水质的关键污染指标;③Daniel趋势检验表明,监测断面WQI值均呈上升趋势,表明9年来监测断面水质有变好的趋势。监测断面空间上表现为水质从南到北逐渐变差,而水质污染以入河支流沟渠输入和人类活动带来的污染为主。因此,应进一步加强污染防治工作,确保淮水北调工程输水水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水北调工程 水质评价 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 主成分分析 Daneil趋势检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成畈农场七八排灌新站规模分析
7
作者 程志宏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0期114-116,共3页
针对九成畈农场汛期涝灾频发问题,本研究通过优化排涝分区划分与泵站规模论证,为七八排灌新站建设提高区域排涝能力提供参考。基于圩区地形与现有水利设施分布,确定排涝范围,将九成排区划分为黄湖、泊湖和杨湾河3个排片。针对提升中心... 针对九成畈农场汛期涝灾频发问题,本研究通过优化排涝分区划分与泵站规模论证,为七八排灌新站建设提高区域排涝能力提供参考。基于圩区地形与现有水利设施分布,确定排涝范围,将九成排区划分为黄湖、泊湖和杨湾河3个排片。针对提升中心场区及其他城镇排涝标准的可行性考量,确定农田与城镇排涝标准分别为10年一遇(175 mm/d)和20年一遇(200 mm/d)最大1日暴雨1日排除。采用平均排除法,综合考虑沟塘调蓄作用,根据不同下垫面径流系数(棉花地0.78、旱荒地0.65、村庄0.85、城镇0.90)及汇水面积,计算各排片总抽排流量。经计算,杨湾河片区总抽排流量为37.1 m^(3)/s,扣除现有泵站能力后,七八排灌新站设计抽排流量为10.5 m^(3)/s。研究结果为沿湖圩区泵站规模优化与涝灾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成畈农场 抽排标准 平均排除法 泵站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济淮大型弃土场土地复垦适宜性分析及模式选择 被引量:1
8
作者 徐迎春 程志远 +6 位作者 李勇 刘伟 郭肖颖 黄静 刘锦雨 余夏薇 施六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1期179-182,共4页
针对大型弃土场对当地生产、生态和土地利用方式产生的重要影响,在对引江济淮工程大型弃土场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复垦为耕地功能的基本要求,开展了引江济淮工程96个弃土场的农耕用地复垦适宜性分级评价,提出了以农耕复垦利用为主,兼... 针对大型弃土场对当地生产、生态和土地利用方式产生的重要影响,在对引江济淮工程大型弃土场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复垦为耕地功能的基本要求,开展了引江济淮工程96个弃土场的农耕用地复垦适宜性分级评价,提出了以农耕复垦利用为主,兼顾复垦为设施农业、经济林、现代牧场、生态旅游及科教文化基地、光伏+土地综合治理、建筑工程材料等利用模式的选择,为弃土场土地复垦利用的可行性和可选择的利用模式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淮 大型弃土场 复垦适宜性评价 模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淠河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朱沉静 谭茜 +2 位作者 郭志阳 汪可欣 吴师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36,共7页
为全面了解近年来淠河流域水质污染状况及时空变化规律,基于2018~2022年淠河干流水质考核断面pH、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_(5))、氨氮(NH_(3)-N)、总氮(TN)及总磷(TP)监测数据,利用水质指数(WQI)法对河流水质... 为全面了解近年来淠河流域水质污染状况及时空变化规律,基于2018~2022年淠河干流水质考核断面pH、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_(5))、氨氮(NH_(3)-N)、总氮(TN)及总磷(TP)监测数据,利用水质指数(WQI)法对河流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相关性分析识别影响水质变化的关键水质指标。结果表明:①淠河干流水质总体较好,WQI均值为(75.94±7.47),处于“良好”水平,但非汛期氨氮浓度为0.020~1.480 mg/L,负荷较高。②空间分布上水质优劣排序为横排头>大店岗>窑岗嘴>新安渡口。③在时间上干流汛期(6~9月)水质明显优于非汛期(1~5月和10~12月)。④结合相关性分析得出,研究区内主要污染指标为NH_(3)-N、TN和COD;横排头—窑岗嘴段及新安渡口—大店岗段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耕地占比高,水体受化肥施用和畜禽养殖业产生的COD、TN和NH_(3)-N污染;窑岗嘴—新安渡口段水质受城镇生活污水直排和污水厂尾水排放影响,NH_(3)-N污染严重;汛期污染程度伴随集中降雨强度逐步减弱。为保护淠河水生态环境,建议从增强流域自净能力、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完善污水截污管网系统等方面加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WQI法 变化趋势 影响因素 淠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Spar平台及其系泊与立管系统优化
10
作者 孙洁莹 丁磊 王逸飞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06,共6页
以CT-Spar平台及其系泊与立管系统为对象,识别出平台垂荡板数目、张紧式系泊缆预张力、钢悬链线立管上浮子位置及浮力大小为CT-Spar平台-系泊-立管系统设计时的关键参数。基于SESAM运用频域分析、时域耦合分析等手段,以系统运动响应及... 以CT-Spar平台及其系泊与立管系统为对象,识别出平台垂荡板数目、张紧式系泊缆预张力、钢悬链线立管上浮子位置及浮力大小为CT-Spar平台-系泊-立管系统设计时的关键参数。基于SESAM运用频域分析、时域耦合分析等手段,以系统运动响应及受力为指标,对这些关键参数进行分析与优化,结果表明,垂荡板数目由4调整为3、张紧式系泊缆预张力为1800 kN、3600 kN的浮子安装在距钢悬链线立管距顶端悬垂长度段的60%处的参数设计是适应1500 m深海风-浪-流复杂动力环境的优选方案。对该方案在极端动力条件及平台系统部分破损状态下进行时域耦合分析,发现该方案也能满足石油平台安全相关规范要求,并显著改善系泊缆、立管受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Spar平台 垂荡板 张紧式系泊 钢悬链线立管 浮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