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被引量:7
1
作者 李蓉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2-14,共3页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现象 科学态度 加强实验教学 质教育 提出问题 化学竞赛 硫蒸气 科学方法 趣味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要重视探究性学习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春生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7-17,共1页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文苗副院长在《学习的方法、传播方式与课堂教学改革》一文中指出:人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体验学习,二是接受学习,三是发现学习,即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三种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种,也只有探究性学...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文苗副院长在《学习的方法、传播方式与课堂教学改革》一文中指出:人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体验学习,二是接受学习,三是发现学习,即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三种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种,也只有探究性学习才具有“充分发挥学习者主体意识与创造精神的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 教师 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 体验学习 课堂教学改革 教育科学研究 北京 副院长 学习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经典文本为依托 构建立体高效的古诗教学范式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新敏 苏凯 +1 位作者 胡双全 朱仲莉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9期73-75,共3页
朱新敏:各位老师好!新课程推行以来,诗歌课堂教学异彩纷呈,但有些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足,如缺乏针对性、普适性,甚至科学性。
关键词 教学范式 经典文本 古诗 立体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新课程 普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语文无捷径有方法
4
作者 高传明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3-5,共3页
学语文无捷径有方法安徽桐城中学高传明我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已40年了,积40年之经验,一言以蔽之,即:学语文无捷径有方法。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学习其他各门功课也好,从事任何职业也好,都要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著名数学家苏步... 学语文无捷径有方法安徽桐城中学高传明我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已40年了,积40年之经验,一言以蔽之,即:学语文无捷径有方法。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学习其他各门功课也好,从事任何职业也好,都要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学好语文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红楼梦》 教学方法 听说读写能力 《林黛玉进贾府》 语文基础 听说读写结合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安徽桐城 语文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宜为古人代言
5
作者 杨怀志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苏轼 人生如梦 消极思想 《赤壁怀古》 “乌台诗案” 佛老思想 赤壁之战 诗言志 爱国词人 古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解读:再现语文的情趣和魅力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正茂 陶淑文 +1 位作者 吴厚明 占淑红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71,83,共4页
朱正茂: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谈论的话题是语文的深度解读。语文是一门充满情趣和智慧的学科,语文教学要教出语文学科的特色,教出语文的魅力,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哪些知识是必须教的,哪些是不必教的;... 朱正茂: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谈论的话题是语文的深度解读。语文是一门充满情趣和智慧的学科,语文教学要教出语文学科的特色,教出语文的魅力,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哪些知识是必须教的,哪些是不必教的;二是哪些是需要深教的,哪些只需要稍微了解的。综合以往的语文教学实际看,我们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将教材上或教参上的东西交给学生了事,而这些东西,大多是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也能弄明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学科 情趣 解读 教学过程 语文教学 教学实际 老师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美来塑造“现代人”
7
作者 郭道成 《教育科学》 1987年第2期56-60,共5页
在我校八十周年校庆之际,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和在京校友给母校题词“人才摇篮”。回顾中外教育史,自从有“教育”二字以来,人类的教育就是在各种各样的生活态状下不断提出“如何教育”的问题与重新寻求解答这些问题的历史。例如“要造就... 在我校八十周年校庆之际,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和在京校友给母校题词“人才摇篮”。回顾中外教育史,自从有“教育”二字以来,人类的教育就是在各种各样的生活态状下不断提出“如何教育”的问题与重新寻求解答这些问题的历史。例如“要造就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在人类历史的各个不同时代和各个不同的地域曾反复提出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人的全面发展 美学 现代人 教育目的 朱光潜 奴隶主 资产阶级 “美的规律” 大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形成岗位成才的教育观念
8
作者 郭道成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44-45,共2页
《光明日报》曾刊载:清华大学招收的在职人员"论文博士"徐大懋,仅一年多的培养,通过论文答辩,授予工学博士学位。这种通过岗位成才的渠道培养"论文博士"生的方法,笔者认为是改革中的创举。从宏观上看,它具有强大的... 《光明日报》曾刊载:清华大学招收的在职人员"论文博士"徐大懋,仅一年多的培养,通过论文答辩,授予工学博士学位。这种通过岗位成才的渠道培养"论文博士"生的方法,笔者认为是改革中的创举。从宏观上看,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重大的实践意义,也可解决"课程博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位成才 博士 学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