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茶自动化闷黄装备设计与温湿度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波 宋彦 +1 位作者 卫聿铭 宁井铭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6-384,共9页
闷黄是黄茶加工中的特有工艺,目前黄茶加工中缺乏专用的连续化、自动化闷黄加工装备。为此,本文设计一种用于黄茶闷黄的专用装备。根据连续化加工需求,设计了闷黄装备的机械结构,核算了装备所需的加热功率和蒸汽流量,并完成了相关部件... 闷黄是黄茶加工中的特有工艺,目前黄茶加工中缺乏专用的连续化、自动化闷黄加工装备。为此,本文设计一种用于黄茶闷黄的专用装备。根据连续化加工需求,设计了闷黄装备的机械结构,核算了装备所需的加热功率和蒸汽流量,并完成了相关部件的选型和样机构建,提出了一种基于区间二型模糊理论的温湿度控制算法。温湿度控制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试验条件下,区间二型模糊控制算法能够精准控制温湿度参数,对比一型模糊控制算法,对扰动的抑制能力更强,控制误差更小。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均方根误差最大值分别为0.439 1℃和1.226 2%,产品的感官评审结果表明,采用该装备加工的产品符合皖西黄茶的品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加工装备 黄茶 闷黄 温湿度控制 区间二型模糊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间水稻育秧机取泥装置控制系统研究
2
作者 况福明 姬傲 +4 位作者 何箐 王俊 熊玮 朱德泉 郑泉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0-304,共15页
南方丘陵山区地块小而分散,通常采用田间取泥育秧方式。机械化取泥虽可以降低成本、节省时间和劳动力,提高秧苗适应性,但由于水田硬底层和泥浆表面不平,作业参数难以动态调节,导致取泥量不稳定,难以实现连续田间取泥育秧作业。本文运用M... 南方丘陵山区地块小而分散,通常采用田间取泥育秧方式。机械化取泥虽可以降低成本、节省时间和劳动力,提高秧苗适应性,但由于水田硬底层和泥浆表面不平,作业参数难以动态调节,导致取泥量不稳定,难以实现连续田间取泥育秧作业。本文运用Matlab/Simulink建立取泥控制系统模型,以泥浆质量为控制目标,以取泥深度和螺旋输送器转速为被控变量,采用模糊PID控制方法设计取泥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当前进速度为0.15 m/s时,取泥控制系统储泥箱中泥浆质量稳定时间为18 s,超调量为0.125%。为验证取泥控制系统作业效果,搭建了基于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倾角传感器和PLC1200控制器的取泥试验台架,以取泥装置前进速度、地面平整度为试验因素开展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泥浆质量最大标准偏差为0.46 kg,最小标准偏差为0.21 kg,储泥箱最大泥浆质量为8.8 kg,最小泥浆质量为7.1 kg,作业过程中螺旋输送器前端未出现泥浆堆积,各项作业指标均满足田间取泥育秧装备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田间取泥育秧机 模糊PID控制 螺旋输送器入泥深度监测 储泥箱质量 PLC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林地割草机树干识别与避障技术研究
3
作者 吴慢玉 曹成茂 +3 位作者 李旭 陈传涛 刘建国 孙燕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5-520,共16页
【目的】山核桃林树木高大、间距不一,割草机实现对树干精确识别定位和实时避障,是保证高效除草的前提。【方法】通过双目相机采集林地实时图像信息,基于YOLOv8n轻量化树干根部检测算法和三阶贝塞尔曲线规划避障路径方法,实现快速识别... 【目的】山核桃林树木高大、间距不一,割草机实现对树干精确识别定位和实时避障,是保证高效除草的前提。【方法】通过双目相机采集林地实时图像信息,基于YOLOv8n轻量化树干根部检测算法和三阶贝塞尔曲线规划避障路径方法,实现快速识别、精准定位、实时避障。首先,根据双目相机得出的RGB和深度图像利用YOLOV8n检测模型对树干根部进行识别与定位;其次,将在相机坐标系下定位到的树干根部位置,通过防碰撞和曲率约束,生成最优贝塞尔曲线避障路径;最后,将相机坐标系下的避障路径转化为经纬度坐标系下进行最后的自主避障工作。【结果】树干根部检测结果表明:树干根部的识别准确率89.9%,基本无漏检;树干根部定位精度试验结果表明:测得纵向距离和横向距离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07%和3.46%;避障仿真结果表明:避障过程中割草机与树木之间最近距离为6.31cm,避障路径跟踪最大横向误差为2.01cm,平均横向误差为0.85cm;割草机避障试验结果表明:割草机距离树木最近距离为15.26cm,最大横向误差和平均横向误差分别为6.23cm和2.71cm。避障结束后,能够精准回归到全局路径上。【结论】该方法应用在复杂林地割草机上,可以快速识别并精准定位树干根部位置,且在短时间内规划避障轨迹避开障碍树木作业,为林地割草机械实现无人化作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割草机 避障 双目相机 YOLOv8n 实时检测 精准定位 三阶贝塞尔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机工效学的农机座椅自动调平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洋 程尚坤 +3 位作者 齐健 张刚 马强龙 陈黎卿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34-442,共9页
针对拖拉机在高低垄犁地作业过程,驾驶舱倾斜导致驾驶员坐姿变化,影响驾驶员乘坐舒适性的问题,设计了结构紧凑的座椅椅面调平机械装置,并基于单片机开发了调平装置控制器,调平精度为0.67°。为了提高调平过程中驾驶员的乘坐舒适性,... 针对拖拉机在高低垄犁地作业过程,驾驶舱倾斜导致驾驶员坐姿变化,影响驾驶员乘坐舒适性的问题,设计了结构紧凑的座椅椅面调平机械装置,并基于单片机开发了调平装置控制器,调平精度为0.67°。为了提高调平过程中驾驶员的乘坐舒适性,搭建了模拟拖拉机座椅倾斜状态试验台,研究了试验台中座椅倾斜不同角度情况下对驾驶员上躯干姿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人体胸椎和腰椎投影偏移随着座椅倾斜角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座椅倾斜3°时投影偏移远小于倾斜5°时投影偏移,由此确定座椅调平系统工作阈值为3°。通过主观评价试验,确定座椅调平的速度为6~8 mm/s时,驾驶员的舒适性较高。在东方红LX754型拖拉机上开展实车试验,结果表明,座椅调平后驾驶员的腰部受力更加均匀、调平系统对于驾驶员的操作性及适应性有促进作用,验证了该系统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拉机侧倾 座椅调平 舒适性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式烘干机撒粮装置优化与试验
5
作者 甘华胜 张晓波 +1 位作者 谭鹏忠 江庆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1-311,共11页
【目的】提高塔式谷物烘干机机撒粮均匀性,改善能源浪费和干燥品质差的问题。【方法】建立撒粮过程中物料的运动学模型,分析影响撒粮均匀度的主要因素;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水稻颗粒和撒粮装置的三维模型;以变异系数为试验指标,运用E... 【目的】提高塔式谷物烘干机机撒粮均匀性,改善能源浪费和干燥品质差的问题。【方法】建立撒粮过程中物料的运动学模型,分析影响撒粮均匀度的主要因素;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水稻颗粒和撒粮装置的三维模型;以变异系数为试验指标,运用EDEM软件对下流管倾斜角度、电机转速、撒粮盘开口角度和距顶高度等主要因素进行仿真分析,探究最佳参数组合。【结果】当倾斜角度62.82°,开口角度42.20°,转速229.21 r/min,距顶高度374.94 mm时,变异系数达到最低2.41%;影响撒粮均匀度变异系数的因素主次排序为倾斜角度>开口角度>电机转速>距顶高度。【结论】台架试验结果表明,仿真和试验结果基本吻合,优化后撒粮性能提升1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烘干机撒粮装置 参数优化 撒粮均匀度 E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仿生往复式开沟松土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8
6
作者 秦宽 郎旭涛 +6 位作者 沈周高 吴正敏 毕海军 曹成茂 孙燕 葛俊 方梁菲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9,共11页
丘陵山区茶园土壤板结、石砾较多,使用传统旋转或移动式开沟机会出现打石跳刀、刀具无法入土、开沟不深、作业阻力大的问题。为此,依据人工铲土具有自发性以最低功耗完成最优作业路径的特点,设计仿人工铲土动作的曲柄摇杆式开沟装置,并... 丘陵山区茶园土壤板结、石砾较多,使用传统旋转或移动式开沟机会出现打石跳刀、刀具无法入土、开沟不深、作业阻力大的问题。为此,依据人工铲土具有自发性以最低功耗完成最优作业路径的特点,设计仿人工铲土动作的曲柄摇杆式开沟装置,并研制小型茶园往复式开沟松土机。通过分析人工使用铁锹铲土的动作,建立入土、切土、抛土的运动模型,基于Matlab软件分析得到人工铲土时铁锹锹尖运动轨迹的拟合方程,以此方程为基准,建立曲柄连杆机构的目标函数,结合约束条件解出曲柄摇杆机构结构参数,同时对开沟铲进行开沟阻力分析,确定开沟铲的结构参数。建立Recurdyn和EDEM耦合的开沟铲-土壤互作仿真模型,并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作业和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参数组合:机器前进速度v为0.06 m/s、曲柄转速n为42 r/min、入土倾角φ为8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茶园往复式开沟松土机作业平均开沟深度为211.5 mm,开沟功率为0.119 kW,沟深稳定性系数为90.9%,相较于传统旋转式开沟机,开沟功率降低6.3%,沟深稳定性系数提高3.1个百分点,整机作业质量满足茶园农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开沟松土机 仿生 曲柄连杆机构 RECURDYN E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错凸齿式宽苗带小麦精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春岭 刘涛 +3 位作者 郑子浩 方俊 谢晓东 陈黎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9,共13页
针对外槽轮式小麦宽苗带排种器排量不稳定和苗带内种子分布均匀性较差的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交错凸齿式宽苗带小麦精量排种器。通过连续充种分析和排量计算,确定凸齿高度和凸齿角度是影响排量一致性和排种均匀性的关键参数。应用离散... 针对外槽轮式小麦宽苗带排种器排量不稳定和苗带内种子分布均匀性较差的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交错凸齿式宽苗带小麦精量排种器。通过连续充种分析和排量计算,确定凸齿高度和凸齿角度是影响排量一致性和排种均匀性的关键参数。应用离散元法对上述关键参数进行中心旋转组合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对排量一致性、排种均匀性影响显著性程度由大到小的因素分别依次为凸齿角、凸齿高、作业速度,且均具有交互影响。借助响应面分析,得出凸齿高5 mm、凸齿角75°时的排量一致性和排种均匀性较优,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27%和7.61%。对该参数组合排种器进行样机试制,并进行台架试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排种一致性和均匀性变异系数与仿真值误差均低于5%,说明仿真优化结果可靠、准确。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播量120、150和180 kg/hm~2时,交错凸齿式宽苗带小麦精量排种器的播量一致性、纵向播种均匀性和横向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分别较外槽轮式排种器降低0.99、3.01和9.38个百分点,满足小麦宽苗带播种农艺要求。研究结果可为提高排种均匀性的小麦排种装置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种器 离散元法 小麦 精量排种 交错凸齿 排量稳定性 排种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夹轮压式甘薯移栽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4
8
作者 秦宽 魏新钊 +5 位作者 李光耀 王威 葛俊 吴正敏 毕海军 曹成茂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4,共12页
针对甘薯裸苗移栽伤苗率与漏苗率偏高问题,根据人工移栽可实现低伤苗率、低漏苗率的特点,设计可模仿人工移栽的压苗轮和软夹供苗装置。通过分析人工移栽轨迹投影,提取其曲率半径,得到压苗轮半径。对压苗齿进行受力分析推导出压苗齿与加... 针对甘薯裸苗移栽伤苗率与漏苗率偏高问题,根据人工移栽可实现低伤苗率、低漏苗率的特点,设计可模仿人工移栽的压苗轮和软夹供苗装置。通过分析人工移栽轨迹投影,提取其曲率半径,得到压苗轮半径。对压苗齿进行受力分析推导出压苗齿与加强筋尺寸参数。分析软夹供苗装置两软夹间距并确定取值区间。通过多因素试验优化结构参数,得出最佳作业参数为:作业速度0.7 m·s^(-1),甘薯苗裸露长度11 cm,两软夹间距220 mm。软夹供苗式甘薯移栽机整机设计完成后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当移栽机保持0.7 m·s^(-1)速度前进时,可实现伤苗率2.11%,漏苗率2.22%,满足甘薯机械移栽要求。该移栽机采用创新式旋转装置移栽,可对甘薯移栽机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移栽 软夹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粒与含水率变化规律的触土部件黏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马运庆 秦宽 +3 位作者 张永政 赵运 步坤亭 束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8-266,共9页
为研究土壤干燥过程中触土部件与土壤之间的黏附特性变化,以16种不同颗粒直径与含水率的湿土壤为试验材料,先进行金属板(65Mn钢)斜坡滑落试验,测量土壤颗粒直径、含水率高低与金属触土部件之间的黏附力大小关系,然后利用显微镜装置观察... 为研究土壤干燥过程中触土部件与土壤之间的黏附特性变化,以16种不同颗粒直径与含水率的湿土壤为试验材料,先进行金属板(65Mn钢)斜坡滑落试验,测量土壤颗粒直径、含水率高低与金属触土部件之间的黏附力大小关系,然后利用显微镜装置观察土壤样品的微观结构以及干燥过程中土壤与金属板的黏附现象。结果显示,含水率为30%、40%的土壤在金属表面上滑落后产生的“痕迹”比含水率为10%、20%的土壤更为明显。其中,含水率30%、颗粒直径10~50μm的土壤具有最大黏附力,在土壤干燥前后,颗粒直径、俯视周长和俯视面积的差异随含水率和颗粒直径的增加而增大;干燥过程中,颗粒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某些颗粒出现“扩散”“收缩”等现象,部分颗粒会发生相对位移,其中30%含水率,颗粒直径为10~50μm的相对位移最大,为13.78μm。随含水率的增加,土壤黏附力先增大后减小;随着颗粒的减小,土壤黏附力逐渐增大,含水率在30%以下,干燥前后颗粒位移量越大,土壤黏附力越强。结果表明,含水率为30%、颗粒直径在10~50μm范围内的土壤表现出最强黏附力,并在干燥过程中呈现出颗粒相对位移最大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土部件 黏附特性 土壤干燥 土壤含水率 农机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绝对相位恢复的鲁棒相位编码方法
10
作者 朱浩杰 汪宇 +3 位作者 梅芳芳 周传起 王宇杰 侯文慧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6-974,共9页
相位编码方法已广泛用于条纹投影轮廓术(fringe projection profilometry, FPP)中的绝对相位恢复,然而FPP系统的gamma非线性严重影响了系统的鲁棒性和精度。从扭曲条纹图案中提取的包裹相位将偏离实际相位,不能直接用于恢复绝对相位。... 相位编码方法已广泛用于条纹投影轮廓术(fringe projection profilometry, FPP)中的绝对相位恢复,然而FPP系统的gamma非线性严重影响了系统的鲁棒性和精度。从扭曲条纹图案中提取的包裹相位将偏离实际相位,不能直接用于恢复绝对相位。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有效非线性校正策略的鲁棒相位编码方法。首先,通过相位直方图均衡(phase histogram equalization, PHE)方法调整失真的包裹相位,以获得校正的包裹相位。理论研究表明,非线性相位误差的频率是理想相位的3倍,因此提出使用相移直方图均衡(shifted-phase histogram equalization,SHE)方法进一步减小非线性相位误差。然后,通过Hermite插值算法拟合连续函数,减少SHE方法所引入的离散化误差。仿真和实验结果都表明,在gamma非线性情况下,所提方法比传统方法更具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纹投影轮廓术 相位展开 gamma非线性 直方图均衡化 概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粉料致密成型离散元模型参数标定 被引量:47
11
作者 王韦韦 蔡丹艳 +3 位作者 谢进杰 张春岭 刘立超 陈黎卿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7-134,共8页
为了提升秸秆粉料致密成型过程中离散元仿真所需参数的准确性,以玉米秸秆粉料为研究对象,利用EDEM软件中的Hertz-Mindlin with JKR粘结接触模型进行玉米秸秆粉料致密成型离散元仿真模型参数标定研究。首先,以接触参数的物理试验结果作... 为了提升秸秆粉料致密成型过程中离散元仿真所需参数的准确性,以玉米秸秆粉料为研究对象,利用EDEM软件中的Hertz-Mindlin with JKR粘结接触模型进行玉米秸秆粉料致密成型离散元仿真模型参数标定研究。首先,以接触参数的物理试验结果作为仿真参数选择依据,应用Plackett-Burman试验对初始参数进行筛选,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粉料间滚动摩擦因数、粉料与不锈钢板间静摩擦因数以及JKR表面能对堆积角影响显著;其次,以堆积角为评价指标,应用Box-Behnken试验建立了堆积角与3个显著性参数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以物理试验得到的实际堆积角42.60°为目标值,对显著性参数进行寻优,得到最优组合为:秸秆粉料-粉料滚动摩擦因数为0.05、秸秆粉料-不锈钢板静摩擦因数为0.47、JKR表面能为0.05 J/m^(2);最后,在标定的参数下进行堆积角和模孔压缩试验对比,结果表明,仿真堆积角与实测堆积角相对误差为0.68%,仿真与实际试验压缩位移相对误差为0.98%,通过对比分析两次试验中秸秆粉料模孔压缩位移变化曲线的拟合情况,得出两曲线间的决定系数R~2为0.962 7,说明所得相关参数可用于秸秆粉料致密成型离散元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粉料 致密成型 堆积角 离散元 参数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行间导航线实时提取 被引量:32
12
作者 杨洋 张博立 +5 位作者 查家翼 温兴 陈黎卿 张铁 董祥 杨学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2-171,共10页
针对高地隙植保机底盘玉米田间植保作业压苗严重的现象,该研究提出了基于车轮正前方可行走动态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的玉米行导航线实时提取算法。首先将获取的玉米苗带图像进行像素归一化,采用过绿算法和最大类间方差法... 针对高地隙植保机底盘玉米田间植保作业压苗严重的现象,该研究提出了基于车轮正前方可行走动态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的玉米行导航线实时提取算法。首先将获取的玉米苗带图像进行像素归一化,采用过绿算法和最大类间方差法分割玉米与背景,并通过形态学处理对图像进行增强和去噪;然后对视频第1帧图像应用垂直投影法确定静态ROI区域,并在静态ROI区域内利用特征点聚类算法拟合作物行识别线,基于已识别的玉米行识别线更新和优化动态ROI区域,实现动态ROI区域的动态迁移;最后在动态ROI区域内采用最小二乘法获取高地隙植保机底盘玉米行间导航线。试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能够很好地适应较为复杂的田间环境,导航线提取准确率为96%,处理一帧分辨率为1920像素×1080像素图像平均耗时97.56 ms,该研究提出的算法能够为高地隙植保机车轮沿玉米垄间行走提供可靠、实时的导航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机器视觉 导航 玉米 植保机 动态RO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玉米根茎精确识别与定位研究 被引量:33
13
作者 杨洋 张亚兰 +3 位作者 苗伟 张铁 陈黎卿 黄莉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6-53,共8页
为了能精准地识别和定位玉米根茎,本文建立了基于迁移学习方法的玉米根茎检测网络,模拟人眼识别功能从复杂的田间环境中识别和定位玉米根茎,实现履带自走式热雾机玉米行间对行行走。以履带自走式热雾机为图像采集平台获取玉米作物田间图... 为了能精准地识别和定位玉米根茎,本文建立了基于迁移学习方法的玉米根茎检测网络,模拟人眼识别功能从复杂的田间环境中识别和定位玉米根茎,实现履带自走式热雾机玉米行间对行行走。以履带自走式热雾机为图像采集平台获取玉米作物田间图像,采用DOG金字塔算法提取图像中的目标根茎,构成样本训练数据库。通过训练网络,首先实现了单株玉米根茎的精准识别,然后开展玉米作物行间环境下多株玉米根茎精确识别和根茎定位。基于已识别的玉米根茎位置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行驶路径,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玉米根茎识别方法与传统图像处理的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定位精度,能够实现玉米作物田间路径的准确规划,为履带自走式热雾机玉米行间对行行走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雾机 玉米根茎 迁移学习 识别与定位 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闭环PID模糊算法的玉米精量排种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37
14
作者 陈黎卿 解彬彬 +2 位作者 李兆东 杨路 陈永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3-41,共9页
黄淮海麦玉轮作区秸秆全量还田模式下,小麦秸秆韧性好、粉碎还田效果差以及土壤较为黏重,传统被动式地轮驱动易秸秆缠绕、拥堵及黏土量较大,播种作业易断条。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该文以勺轮式玉米排种器为研究对象,设计一种主动式玉米... 黄淮海麦玉轮作区秸秆全量还田模式下,小麦秸秆韧性好、粉碎还田效果差以及土壤较为黏重,传统被动式地轮驱动易秸秆缠绕、拥堵及黏土量较大,播种作业易断条。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该文以勺轮式玉米排种器为研究对象,设计一种主动式玉米电控精量排种系统。该系统作业时,通过USART HMI四线制触控串口屏人机界面向控制器输入理论期望株距,由GPS测速传感器采集机具作业速度,结合旋转编码器实时采集排种器作业转速,基于双闭环模糊算法对PID参数进行自整定,得到排种器目标转速,通过控制器调节相应PWM占空比,以实现通过机具作业速度实时控制电机转速,实现精密排种。台架试验结果表明:理论排种转速6~54 r/min时,实际转速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0%,实际转速在理论转速附近波动范围小,符合控制要求;在设定株距值下,车速为3~5 km/h时,株距合格指数>94.0%,漏播指数<3.0%;车速为6~8 km/h时,株距合格指数≥90.0%,漏播指数≤4.5%。田间验证结果表明该玉米排种控制系统作业时,株距合格指数≥87.75%,平均值为90.89%,漏播指数均小于4%,平均值为2.54%,与市场上常见的勺轮式玉米排种器相比合格指数提高2.12个百分点、漏播指数降低4.32个百分点,播种性能良好,满足玉米农艺种植要求。该文研究的玉米电控精量排种系统可有效提高排种质量并可为研制高速精量主动排种控制系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播种 试验 精量排种器 电控排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械底盘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9
15
作者 王韦韦 陈黎卿 +1 位作者 杨洋 刘立超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5,共15页
农业机械底盘是移动式农业动力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发展反映了农业现代化程度和智能化发展水平。本文从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底盘遥控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农业机械底盘技术的发展现状,着重归纳了四轮驱动、无... 农业机械底盘是移动式农业动力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发展反映了农业现代化程度和智能化发展水平。本文从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底盘遥控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农业机械底盘技术的发展现状,着重归纳了四轮驱动、无级变速、轮距可调、空气悬架、悬浮车桥、线控转向、制动防滑等新技术在农业机械底盘上应用的进展,并结合不同应用环境阐明了农业机械底盘各系统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最后根据我国农业机械底盘技术研究与应用需求,从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零部件性能优化、提升底盘平台化与轻量化设计水平、实现底盘智能化控制与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对农业机械底盘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底盘 平台化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电动拖拉机电驱动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0
16
作者 陈黎卿 詹庆峰 +2 位作者 王韦韦 黄鑫 郑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88-394,共7页
根据拖拉机工作特性与传动特性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丘陵山区耕播工况下拖拉机电驱动系统,包括电驱动传动方案、驱动电机参数匹配、传动机构及动力输出机构特征参数设计等。在搭建的电驱动系统综合性能试验台上对该系统进行外特性、传动... 根据拖拉机工作特性与传动特性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丘陵山区耕播工况下拖拉机电驱动系统,包括电驱动传动方案、驱动电机参数匹配、传动机构及动力输出机构特征参数设计等。在搭建的电驱动系统综合性能试验台上对该系统进行外特性、传动效率、噪声及可靠性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电驱动系统传动效率在72%~94%之间,且在1 000 r/min以内低速工况下,能够稳定输出扭矩;在1 000~3 000 r/min之间能稳定输出功率。满足拖拉机耕播工况和运输工况下的特性要求,验证了电驱动系统设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拉机 电驱动系统 设计 性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地隙植保机辅助驾驶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7
17
作者 陈黎卿 许鸣 +3 位作者 柏仁贵 杨洋 张铁 杨学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5-32,共8页
针对高地隙植保机作业时驾驶员视野较差导致压苗伤苗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辅助驾驶方法。以某高地隙植保机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套人机辅助驾驶系统。首先详细阐述了辅助驾驶系统的液压系统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转向系统结构改进;其次... 针对高地隙植保机作业时驾驶员视野较差导致压苗伤苗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辅助驾驶方法。以某高地隙植保机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套人机辅助驾驶系统。首先详细阐述了辅助驾驶系统的液压系统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转向系统结构改进;其次基于预瞄算法和二自由度车辆转向模型,进行转向系统前轮转角控制研究;最后基于LabVIEW软件创建了辅助驾驶控制系统。在0.5m/s的速度条件下,分别在水泥路面和玉米田间环境下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泥路面条件下,辅助驾驶系统直线路径跟踪偏差均值为5.2cm、标准差为3.4cm;玉米田间行驶条件下,辅助驾驶系统的跟踪偏差均值为6.8cm、标准差为4.8cm;设计的辅助驾驶系统在宽行种植作物中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机 高地隙 辅助驾驶 预瞄算法 电液转向阀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自适应分类算法的花生出苗质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洋 苗伟 +3 位作者 张铁 杨学军 刘路 陈黎卿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35,共8页
为了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花生出苗质量,提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花生出苗质量评价方法。首先通过田间自走机器人获取花生图像信息,然后采用机器视觉的方法获取图像中花生苗的数量、花生苗冠层投影面积以及花生苗中心点坐标位置。将花生缺... 为了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花生出苗质量,提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花生出苗质量评价方法。首先通过田间自走机器人获取花生图像信息,然后采用机器视觉的方法获取图像中花生苗的数量、花生苗冠层投影面积以及花生苗中心点坐标位置。将花生缺苗率和花生苗活力指数作为花生出苗质量评价指标,以花生苗数量结合花生苗坐标计算花生缺苗率,以花生苗叶片包络面积计算花生苗活力指数。针对花生图像识别易受环境干扰的问题,提出了鲁棒性强的花生苗提取算子,采用K均值聚类方法对花生苗提取算子进行分类,结合花生苗和土壤自适应分类算法,有效地将花生苗从土壤中提取出来。针对花生苗棵数误判现象,提出了采用图像全局分割和区域分割相结合的方法对图像进行分割,并基于形态学方法剔除田地杂草等噪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机器视觉识别花生苗数量的平均准确率为95.4%,花生苗株距计算平均误差为5.35 mm,验证了所提出的图像自适应分类算法的可行性。基于机器视觉所得花生缺苗率结果与人工测量结果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0.991(皮尔逊相关系数),人工评价与基于机器视觉评价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苗 出苗质量评价 机器视觉 缺苗率 活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力学模型的拖拉机离合踏板人机工程设计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杨洋 李宛骏 +3 位作者 李延凯 许良元 王亚平 陈黎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2-91,共10页
针对拖拉机离合踏板人机工程设计不足导致驾驶员容易产生疲劳的问题,该文搭建了驾驶员-离合踏板人机交互特性测试系统,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拖拉机驾驶员-离合踏板人机交互特性。在Any Body生物力学软件中建立了拖拉机驾驶员-踏板生物力... 针对拖拉机离合踏板人机工程设计不足导致驾驶员容易产生疲劳的问题,该文搭建了驾驶员-离合踏板人机交互特性测试系统,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拖拉机驾驶员-离合踏板人机交互特性。在Any Body生物力学软件中建立了拖拉机驾驶员-踏板生物力学模型,并采用表面肌电测试结果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合理性。提出下肢关节出力程度为舒适性主观感受评价指标,基于仿真结果定量研究了离合踏板阻力和踏板布局对驾驶员踏板操纵舒适性影响规律和驾驶员人体尺寸对踏板布局的影响,给出不同人体百分位尺寸前提下踏板布局极限尺寸的推荐范围。通过优化踏板连杆长度、连杆夹角以及踏板-座椅布局降低踏板阻力,驾驶员下肢受力最大值从154 N降低到120 N,降低了22%,驾驶员下肢关节出力程度降低了20.98%,本文提出的研究方法及其研究结果可为拖拉机踏板人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工程学 生物力学 拖拉机 驾驶员 离合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流电机与全液压转向器直联的自动转向系统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杨洋 张刚 +3 位作者 查家翼 李延凯 张铁 陈黎卿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4-54,61,共12页
针对农机装备电控液压自动转向系统生产成本高及电动方向盘自动转向系统中控制力矩小、存在自由行程的问题,设计了基于直流电机与全液压转向器直联的自动转向机构及其电控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自动转向执行机构、自动转向控制器和液压转... 针对农机装备电控液压自动转向系统生产成本高及电动方向盘自动转向系统中控制力矩小、存在自由行程的问题,设计了基于直流电机与全液压转向器直联的自动转向机构及其电控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自动转向执行机构、自动转向控制器和液压转向机构等。自动转向执行机构与原车液压转向机构连接实现自动转向功能,考虑了底盘阿克曼角的自动转向控制器实现车轮转向的精确控制,通过在转向驱动电机输出轴安装电磁离合器和转向柱扭矩传感器实现人工驾驶模式和自动驾驶模式的自动切换。试验结果表明,车轮转角响应平均稳态误差小于0.1°,最大稳态误差为0.158°,±20°阶跃信号最快响应时间达1.2 s,超调量小于1%,可以满足对各种轮式农机的自动导航辅助驾驶转向系统性能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转向 转向控制器 转向执行机构 直流电机 全液压转向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