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IM+GIS的城市轨道交通多源数据转换与集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赵强 张鹏 +2 位作者 蔡新立 周月凌 丁春生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40-46,共7页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各阶段多源数据集成问题、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维监管效率与可视化效果,本文以三维地形数据的获取与发布、海量GIS数据的显示策略、BIM模型数据的处理与加载为研究重点,提出一套实现BIM+GIS数据融合与地理位置配...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各阶段多源数据集成问题、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维监管效率与可视化效果,本文以三维地形数据的获取与发布、海量GIS数据的显示策略、BIM模型数据的处理与加载为研究重点,提出一套实现BIM+GIS数据融合与地理位置配准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合肥市轨道工程验证。本研究使用B/S架构基于Cesium开源地图引擎,开发以BIM+GIS技术为核心的Web平台,该平台以WebGL为容器、Web服务为链接,实现大范围真实地理空间环境下BIM模型的地理配准与对象级数据管理,同时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实时监测与安全预警可视化展示,推动“云大物移智”融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生命周期,为城市轨道交通三维场景构建与数字化交付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GIS 城市轨道交通 多源数据 坐标转换 系统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源城市污水脱氮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张义悦 韦伟 朱曙光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58-63,共6页
当前城市污水厂普遍存在碳源不足情况,对总氮处理效果造成不利因素,影响了污水处理排放的稳定达标,低碳源污水处理的新工艺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针对低碳源污水处理现状,分析了低碳源污水处理的特点,比较了外加碳源和改变工艺进水方式等... 当前城市污水厂普遍存在碳源不足情况,对总氮处理效果造成不利因素,影响了污水处理排放的稳定达标,低碳源污水处理的新工艺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针对低碳源污水处理现状,分析了低碳源污水处理的特点,比较了外加碳源和改变工艺进水方式等低碳源污水处理方案特点,总结分析了基于减少碳源消耗和提高脱氮效率的生物脱氮技术及脱氮新工艺的原理和特点,并结合污水处理发展,提出了对生物脱氮新工艺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源污水 生物脱氮 短程硝化反硝化 同步硝化反硝化 厌氧氨氧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MM的村镇易涝小区雨水系统改造与优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苏金海 黄鑫 +4 位作者 胡昊 范伟 杜建康 韦伟 朱曙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208-215,222,共9页
以某村镇居民小区内涝防治工程为例,应用SWMM雨水管理模型模拟该小区在多个重现期下雨水系统改造效果,分析雨水管道泄流能力、雨水井最大水深、排放口峰值流量等水力特征;考察增加海绵设施后子汇水区径流量、雨水井最大水深和排放口峰... 以某村镇居民小区内涝防治工程为例,应用SWMM雨水管理模型模拟该小区在多个重现期下雨水系统改造效果,分析雨水管道泄流能力、雨水井最大水深、排放口峰值流量等水力特征;考察增加海绵设施后子汇水区径流量、雨水井最大水深和排放口峰值流量等水力特征,并通过雨水井积水深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分析了雨水井累积雨水量。结果表明:无海绵设施的情况下,改造后雨水管网重现期提升至20 a, GQ32雨水管道泄流能力提升2.70%~22.81%,雨水井最大积水深度下降值为0.024~1.651 m, PFK1水流频率下降4.69%~8.02%,PFK2水流频率下降4.72%~8.12%。增加海绵设施的情况下,改造后雨水井积水深度下降0.020~0.298 m, PFK1峰值流量下降0.051~0.144 m3/s, PFK2峰值流量下降0.043~0.143 m3/s;雨水径流削减率随重现期的增加而减少,最高达28.68%。该研究结果可为村镇居民环境优化提供思路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MM 雨水系统改造 海绵设施 积水深度 泄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种植屋面基质对雨水滞蓄与净化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鑫瑜 邓琦 +3 位作者 管冰镜 薛莉聘 江鹏 朱曙光 《安徽建筑》 2021年第2期79-81,共3页
种植屋面作为海绵城市建设重要手段之一,对解决城市雨洪及面源污染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减薄的土壤基质层与新型种植屋面雨水滞蓄与净化能力构效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通过在土壤基质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蛭石、活性炭、煤粒等材料,设... 种植屋面作为海绵城市建设重要手段之一,对解决城市雨洪及面源污染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减薄的土壤基质层与新型种植屋面雨水滞蓄与净化能力构效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通过在土壤基质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蛭石、活性炭、煤粒等材料,设计了三种不同的种植屋面土壤层。模拟不同重现期的降雨事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等因素对种植屋面滞蓄、净化雨水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屋面滞蓄能力与土壤孔隙度、颗粒不均匀系数和土壤渗透速度有关,且随暴雨强度的增大,产流量逐渐增大,产流延迟时间逐渐减小。此外,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和土壤渗透速度对种植屋面的净化能力影响重大,微生物越活跃,土壤渗透速度越小,种植屋面净化能力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屋面 海绵城市 土壤基质 模拟降雨 净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的地铁站安全设备信息族库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赵强 张景煜 +2 位作者 刘跃 王漫漫 郭晓庆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21年第4期67-73,共7页
地铁站具有空间较为密闭且人员相对密集的特征,为避免公共安全事故发生,构建地铁站安全设备信息族库并开展应用,有助于地铁站安全设备监管和维护。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建立地铁站安全设备信息族库构... 地铁站具有空间较为密闭且人员相对密集的特征,为避免公共安全事故发生,构建地铁站安全设备信息族库并开展应用,有助于地铁站安全设备监管和维护。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建立地铁站安全设备信息族库构建流程,利用Revit,基于族的定义和类型,通过自建和加载标准构件族,实现地铁站安全设备信息族库建立;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C#进行Revit二次开发,以合肥市地铁3号线安徽大学磬苑校区站为例,展示地铁站三维模型,提取和管理安全设备信息。地铁站安全设备信息族库的构建和实施有助于实现地铁站安全设备的实时高效管理,对于地铁站的安全运营和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BIM) REVIT 地铁站 安全设备信息 族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S_(2)/Bi_(2)S_(3)复合纳米材料的正己烷催化发光传感器 被引量:2
6
作者 孙柏 唐卓 +2 位作者 程运明 张杰 王云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54-61,共8页
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MoS_(2)/Bi_(2)S_(3)复合纳米材料,并将其用作催化发光(CTL)方法检测正己烷的敏感材料。研究结果表明MoS2修饰能有效增强Bi_(2)S_(3)催化发光特性,该敏感材料对正己烷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较好的选择性及较快的响应... 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MoS_(2)/Bi_(2)S_(3)复合纳米材料,并将其用作催化发光(CTL)方法检测正己烷的敏感材料。研究结果表明MoS2修饰能有效增强Bi_(2)S_(3)催化发光特性,该敏感材料对正己烷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较好的选择性及较快的响应、恢复速度,响应时间为3秒,恢复时间为16秒。在12~480 ppm浓度范围内,催化发光信号强度与正己烷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909.18x+1533(R2=0.9865),检出限为1.81 ppm。此外,将其用于检测10种不同挥发性有机物,结果显示除了对甲苯、异戊醇、异丁醛、乙酸乙酯有很弱的敏感信号外,对正己烷有着明显的响应信号,而对其他挥发性有机物没有响应,由此表明该传感器对正己烷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传感器使用寿命研究结果发现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正己烷检测 催化发光 MoS_(2)/Bi_(2)S_(3)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新型雨水口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7
作者 黄鑫 张乔丹 +4 位作者 吴丹丹 王健 江鹏 胡昊 朱曙光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47-53,共7页
总结了常见的新型雨水口的工作原理、雨水口特点及适用范围,并对在海绵城市建设要求、雨水口过水能力要求和污染物的去除等方面上的新型雨水口的设计与应用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新型雨水口工程化应用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整理... 总结了常见的新型雨水口的工作原理、雨水口特点及适用范围,并对在海绵城市建设要求、雨水口过水能力要求和污染物的去除等方面上的新型雨水口的设计与应用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新型雨水口工程化应用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整理关于新型雨水口制定的地方标准的主体内容,分析地方标准对雨水口工程实施方面的意义和进一步改进的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新型雨水口的发展前景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雨水口 流量调节型 水质调节型 工程化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阳县城区典型河流水质多评价方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昊 王健 +1 位作者 吴丹丹 黄鑫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68-75,82,共9页
对河流水质进行监测与评价,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形成性分析,对于强化水污染的防治、提升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涡阳县城区三条典型河流(育英河、德正河、南环河)进行监测,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分析法以及黑臭水体评价... 对河流水质进行监测与评价,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形成性分析,对于强化水污染的防治、提升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涡阳县城区三条典型河流(育英河、德正河、南环河)进行监测,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分析法以及黑臭水体评价法进行水质评价。单因子评价结果表明,三条河水质均为劣Ⅴ类;综合污染指数法结果显示,三条河整体上水质级别均为轻度污染,德正河的水质较好于南环河和育英河。对三条河水体的黑臭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发现三条河水体均属轻度黑臭并且有向重度黑臭转化的趋势。结合三种水质评价方法的结果,进行系统性的水质形成性分析,并针对性提出了水环境管控和提升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水质评价 单因子评价法 综合污染指数分析法 黑臭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