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概率最大覆盖的水上险情应急设施选址研究
1
作者 王金强 于竞宇 +3 位作者 张琼 吴继成 王静峰 林威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188,共7页
为优化水上险情应急设施选址,基于概率最大覆盖模型构建考虑水上险情救援拥挤情况的应急设施选址模型,提出1种利用共轭梯度法对人工蜂群算法进行局部改进的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并将求解结果与ALNS算法在公开数据集上进行算例对比验... 为优化水上险情应急设施选址,基于概率最大覆盖模型构建考虑水上险情救援拥挤情况的应急设施选址模型,提出1种利用共轭梯度法对人工蜂群算法进行局部改进的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并将求解结果与ALNS算法在公开数据集上进行算例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的计算结果基本接近基准值,且其收敛速度明显快于ALNS算法的标准收敛时间,证明了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在考虑到拥挤情况下,处理概率最大覆盖模型时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的收敛速度要显著优于ALNS算法。研究结果可为水上应急救援网络规划、拥堵环境下多目标设施选址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上险情 应急设施选址 概率最大覆盖 人工蜂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带钢塔高层建筑结构风致动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涂佳黄 曹波 +2 位作者 洪荣华 卢旦 屈畅姿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9-176,共8页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中的非稳态分析,对某带钢塔高层建筑工程所处的区域风场进行计算,获得了作用于其表面的时程风荷载,再将荷载施加到该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上进行动力响应分析。再对不同钢塔基频与场地风向角等因素下的风致动力性能与位...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中的非稳态分析,对某带钢塔高层建筑工程所处的区域风场进行计算,获得了作用于其表面的时程风荷载,再将荷载施加到该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上进行动力响应分析。再对不同钢塔基频与场地风向角等因素下的风致动力性能与位移响应能量密度谱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钢塔基频与主体结构基频相近时,钢塔尖部的位移值达到最大,鞭梢效应最为强烈;不同风向角时塔尖位移迥异,由位移响应极值确定的最不利风向角为135°工况。塔尖位移响应频谱特性对建筑群的互扰效应与风向角的变化较为敏感,并会对结构的振动响应产生影响。当旋涡脱落频率与结构频率接近时会引起钢塔较大的耦合振动,设计时应注意避开不利环境,减小风致动力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数值风洞 脉动风压 风振响应 互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确知测度模型在水生态文明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罗涛 郁春松 +2 位作者 郭磊 汪伦焰 李慧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7-70,共4页
以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为评价对象,结合城市水生态建设的特点,参照《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DB37/T 2172—2012),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管理5个方面选取了23项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未确知测度模型进行... 以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为评价对象,结合城市水生态建设的特点,参照《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DB37/T 2172—2012),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管理5个方面选取了23项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未确知测度模型进行评价。在未确知测度模型构建上,引入了改进的熵权理论,有效克服了以往相关研究存在的主观赋值的弊端。为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对2015年洛阳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洛阳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效果为良,其中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水管理建设方面效果尤为显著,水文化建设效果不甚理想;得出的结论基本符合该市建设现状,验证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水环境 水生态 未确知测度模型 改进的熵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溢洪道转弯出水渠体型及出口防冲措施优化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刘艳华 王一帆 +1 位作者 李仲权 曹智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0-205,共6页
西洋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建溢洪道通过出水渠转弯将下泄水流在京新高速前导入下游河床,转弯角度达54°。初设方案水工模型试验中弯道水流明显偏向左侧,渠内水流出现波状分界,两侧边墙出现回流,流态较差,导致出口水流扩散后左侧冲... 西洋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建溢洪道通过出水渠转弯将下泄水流在京新高速前导入下游河床,转弯角度达54°。初设方案水工模型试验中弯道水流明显偏向左侧,渠内水流出现波状分界,两侧边墙出现回流,流态较差,导致出口水流扩散后左侧冲向高速桥墩,下游河床冲刷严重,无法满足消能防冲要求。采用FLOW-3D软件对出水渠体型优化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进行了推荐方案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成果表明:优化后的矩形断面平坡出水渠,水流束窄效果较好,渠内回流消失,流态明显改善。出水渠体型优化后渠内流速增大明显,因此针对下游防冲措施进行了不同方案对比,并推荐了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型优化 转弯出水渠 数值模拟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