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戏曲文学的剧场性
- 1
-
-
作者
王长安
-
机构
安徽省戏剧家协会
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
出处
《中国文艺评论》
2016年第6期85-89,共5页
-
文摘
中国京剧创造了演员时代,创造了'四功五法',创造了几近完美的中国戏剧表演体制,把传统的写意美学发挥到了极致,但最大的短板在于戏曲文学不给力。其实,对于戏剧而言,表演更多属于技术层面,是一种工具,一种散碎和自为状态,须有文学进行整合、梳理并赋予新意。对中国京剧那么一门精致、完美、高峰属性的舞台艺术样式而言,断不该仅红火百余年就风光难续的。这其中。
-
关键词
戏曲文学
中国京剧
四功五法
戏剧表演
《西厢记》
《琵琶记》
给力
徐九经升官记
《牡丹亭》
戏曲演出
-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开启美的人生——少儿舞蹈美育浅论
- 2
-
-
作者
王长安
-
机构
安徽省戏剧家协会
安徽省评论家协会
-
出处
《艺术广角》
2013年第1期38-42,共5页
-
文摘
席勒在他的《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出了三种人格状态,即原始状态、野蛮状态、自由状态、审美状态。他认为一个人“当他的情感支配了他的原则”时,他是一个“原始人”;当他的“原则破坏了他的情感”时,他是一个“野蛮人”;而“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
-
关键词
舞蹈美育
自由状态
少儿
人生
审美教育
审美状态
完整的人
原始人
-
分类号
J722.3-4
[艺术—舞蹈]
-
-
题名寻求教化的温婉和审美的乐感——论青阳腔的艺术价值
- 3
-
-
作者
王长安
-
机构
安徽省戏剧家协会
-
出处
《中国文艺评论》
2018年第12期50-59,共10页
-
文摘
明代中期发生在九华山下(今安徽省青阳县一带)的青阳腔,是中国戏曲由古典品格向现代品格过渡的一座桥梁。其以打破既有曲牌体制严酷规范的"改调歌之",推动了戏曲艺术的大众化进程,完善且升华了中国戏曲的审美价值。通过对公堂评判的祠堂化迁转,增加了理性的和煦;复由对学堂情致的礼堂式调适,擢升了感性的温婉。遂使此后的戏剧舞台,柔和亲切更甚,世俗温度滉漾。与民俗民风民序浑然一体,成为举国大众乐于引为师楷、喜于耳鬓厮磨,迷乎痴乎醉乎其间的情感对象。今日之戏曲,当重拾温婉和煦、礼乐交融的生命状态,让戏院继续成为人们需去和想去的地方。
-
关键词
戏曲
青阳腔
戏曲价值
审美愉悦
温婉和煦
-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