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酵液中γ-聚谷氨酸含量快速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庆庆 金鑫强 +2 位作者 陈剑翔 赵爱兵 李慧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94-296,300,共4页
通过γ-聚谷氨酸(γ-PGA)溶液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形成混悬液,配制不同浓度的γ-PGA标准品溶液,与CTAB溶液形成反应体系并进行全波长扫描,绘制不同波长下标准曲线,并对CTAB试剂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对反应... 通过γ-聚谷氨酸(γ-PGA)溶液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形成混悬液,配制不同浓度的γ-PGA标准品溶液,与CTAB溶液形成反应体系并进行全波长扫描,绘制不同波长下标准曲线,并对CTAB试剂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对反应体系的影响分别进行了比较优化。研究结果为:CTAB比浊法最佳检测波长为250nm,CTAB溶液质量浓度为5g/L,反应温度为环境温度,络合时间为3min,回归线性方程y=0.0335x-0.1519,R2=0.9995,发酵液中加标平均回收率为106.6%,平均RSD值为2.56%。应用比浊法测定γ-PGA的含量快速、简洁、重现性好,可用于发酵液中γ-PGA浓度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聚谷氨酸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 发酵液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复合菌固态发酵豆粕制备大豆肽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钱森和 厉荣玉 +1 位作者 魏明 薛正莲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135,共5页
以普通饲料豆粕为原料,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啤酒酵母和黑曲霉作为发酵菌种,以发酵产物中的可溶性蛋白(包括游离氨基酸和小肽)为测定指标,对影响固态发酵豆粕制备大豆肽的主要因素,包括不同的二元组合菌种、菌种比例、菌种接种量、发酵时... 以普通饲料豆粕为原料,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啤酒酵母和黑曲霉作为发酵菌种,以发酵产物中的可溶性蛋白(包括游离氨基酸和小肽)为测定指标,对影响固态发酵豆粕制备大豆肽的主要因素,包括不同的二元组合菌种、菌种比例、菌种接种量、发酵时间、基质水分含量、发酵温度进行了单因素研究;并运用响应面法对最优组合菌种固态发酵大豆肽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和黑曲霉混合菌固态发酵豆粕,大豆肽含量最高;其优化条件为:接种量27.95%和52.71%,发酵温度35.92℃,基质含水量52.71%,枯草芽孢杆菌与黑曲霉的菌种比例2∶1,发酵时间48 h,在此优化条件下的大豆肽含量为8.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 复合菌 豆粕 大豆肽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芝麻粕发酵制备芝麻多肽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钱森和 赵世光 +2 位作者 魏明 薛正莲 王健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23,共4页
以芝麻粕为原料,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啤酒酵母和黑曲霉为发酵菌种,通过固态发酵确定了生产芝麻多肽的最优二元复合菌及其配比。采用Plackett-Burma试验筛选出了对最优组合菌种发酵生产芝麻多肽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即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 以芝麻粕为原料,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啤酒酵母和黑曲霉为发酵菌种,通过固态发酵确定了生产芝麻多肽的最优二元复合菌及其配比。采用Plackett-Burma试验筛选出了对最优组合菌种发酵生产芝麻多肽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即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接种量。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并运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对最优组合菌种发酵生产芝麻多肽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芝麻粕固态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培养基含水量30%,麸皮含量10%,黑曲霉和啤酒酵母接种比例1∶1,接种量19.69%,发酵温度34.50℃,发酵时间36.11 h。在此条件下,芝麻多肽含量为7.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粕 芝麻多肽 复合菌 Plackett—Burma试验 固态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生物技术专业生物统计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8
4
作者 钱森和 杨超英 +2 位作者 薛正莲 魏明 赵世光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第23期192-193,共2页
生物统计学是数理统计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它是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生物界各种现象和试验调查资料的一门学科。
关键词 生物技术 生物统计学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预处理芝麻粕制备芝麻多肽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钱森和 葛言顺 +3 位作者 赵世光 魏明 杨超英 薛正莲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5-108,共4页
采用超声波对芝麻蛋白进行预处理,研究超声波条件对制备芝麻多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对影响芝麻多肽抗氧化活性的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功率进行单因素试验,并运用响应面法对超声波条件进行优化... 采用超声波对芝麻蛋白进行预处理,研究超声波条件对制备芝麻多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对影响芝麻多肽抗氧化活性的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功率进行单因素试验,并运用响应面法对超声波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预处理优化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15 min、超声温度52℃、超声功率210 W;此时,芝麻多肽的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69.46%和60.54%,比未经超声波预处理的芝麻多肽的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提高了15.33、13.30个百分点。说明超声波预处理能提高芝麻多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预处理 芝麻粕 芝麻多肽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菠萝酒发酵及香气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庆庆 郑天柱 +1 位作者 汤文晶 蒋汶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299-303,317,共6页
采用市售的籼米、菠萝为原料制备红曲菠萝酒,研究发酵过程中酒精度、总糖、总酸、Monacolin K含量的变化。使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对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其香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酒精... 采用市售的籼米、菠萝为原料制备红曲菠萝酒,研究发酵过程中酒精度、总糖、总酸、Monacolin K含量的变化。使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对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其香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酒精度、总酸、Monacolin K呈逐渐上升趋势,总糖呈下降趋势;红曲菠萝酒中共鉴定出53种化合物,分别为醇类、酯类、酸类、酮类、烃类、萜烯类、芳香族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排前8位的依次是苯乙醇(20.02%)、2-甲基丁醇(8.79%)、菠萝醇(8.2%)、丁二酸单乙酯(4.87%)、异丁酸(4.84%)、亚油酸甲酯(4.63%)、乙酸乙酯(4.23%)、丁酸乙酯(3.09%);构成红曲菠萝酒香气特征的主要物质是醇类、酯类、酸类以及少量的酮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菠萝酒 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链霉菌磷脂酶A1油脂脱胶性能研究
7
作者 薛正莲 赵梦梦 +2 位作者 赵世光 王洲 黄祖耀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20,共5页
将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Dx208-FH12菌株所产磷脂酶A1进行菜籽油脱胶的性能研究。通过Plackett-Burman(PB)实验设计筛选出对脱胶影响较大的4个因素为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H和加酶量,再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及响应面... 将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Dx208-FH12菌株所产磷脂酶A1进行菜籽油脱胶的性能研究。通过Plackett-Burman(PB)实验设计筛选出对脱胶影响较大的4个因素为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H和加酶量,再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及响应面分析。对于初始含磷量为254.30 mg/kg的菜籽油,得到一个能较好预测菌株Dx208-FH12所产磷脂酶A1脱胶效果的模型回归方程,并确定最优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3.0 h,反应温度52℃,pH 5.0,加酶量1.8 mL(50 g菜籽油)。在最优条件下,脱胶油含磷量最低可降至18.57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链霉菌 磷脂酶A1 油脂脱胶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对嗜酸乳杆菌生长及其产酶活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庆庆 李慧静 +3 位作者 曹乾升 赵爱兵 陈剑翔 金鑫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66-169,共4页
研究添加不同浓度的黄芪提取液对嗜酸乳杆菌生长及产酶能力的影响,对比在改良的MRS培养基中添加与未添加黄芪提取液对嗜酸乳杆菌的生物量和生长周期的影响,同时测定了嗜酸乳杆菌产β-半乳糖苷酶、葡萄糖氧化酶和淀粉酶的酶活,确定黄芪... 研究添加不同浓度的黄芪提取液对嗜酸乳杆菌生长及产酶能力的影响,对比在改良的MRS培养基中添加与未添加黄芪提取液对嗜酸乳杆菌的生物量和生长周期的影响,同时测定了嗜酸乳杆菌产β-半乳糖苷酶、葡萄糖氧化酶和淀粉酶的酶活,确定黄芪提取液的最佳添加浓度。结果表明:当添加黄芪提取液浓度为0.032mg/mL时对嗜酸乳杆菌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在此浓度下pH达最低值3.88;当添加黄芪提取液浓度为0.016g/mL时,嗜酸乳杆菌产β-半乳糖苷酶、葡萄糖氧化酶和淀粉酶的酶活达到最高值,分别为387.56、14.42、4.4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嗜酸乳杆菌 Β-半乳糖苷酶 葡萄糖氧化酶 Α-淀粉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测定水中的毒死蜱含量
9
作者 陶玉贵 王其进 +2 位作者 黄晓东 谷浩 倪正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88-1792,共5页
利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KC)建立了测定水中毒死蜱含量的方法,研究了检测波长、运行缓冲液的种类、浓度以及pH、有机添加剂、脱氧胆酸钠(NaDCh)的浓度和分离电压等实验条件对毒死蜱测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25 mmol.L-1硼砂(pH 9.0,... 利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KC)建立了测定水中毒死蜱含量的方法,研究了检测波长、运行缓冲液的种类、浓度以及pH、有机添加剂、脱氧胆酸钠(NaDCh)的浓度和分离电压等实验条件对毒死蜱测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25 mmol.L-1硼砂(pH 9.0,含20%(V/V)乙腈和50 mmol.L-1NaDCh)作为缓冲溶液,毒死蜱能在15 min内实现很好的基线分离,线性范围为15.63—500 mg·L-1,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检出限(以信噪比(S/N=3)计)为0.135 mg·L-1,加标回收率为98.91%—100.9%.精密度和稳定性实验中,峰面积和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表明重复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毒死蜱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