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尿激酶静脉溶栓后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57
1
作者
刘彬
王荣
+4 位作者
屈洪党
张宏
张万龙
张树叶
董晓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653-2658,共6页
背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老年患者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致残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应用尿激酶溶栓后临床疗效不确切,易反复。寻求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至关重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
背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老年患者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致残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应用尿激酶溶栓后临床疗效不确切,易反复。寻求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至关重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后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因素,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分为试验组(即采用尿激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和对照组(即单用尿激酶治疗)。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心房颤动患病率、入院时血糖、脑卒中发病至治疗的时间(OTT)、入院时及入院第7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7 d内发生出血、系统性出血、出血性脑梗死1型(HI-1)、出血性脑梗死2型(HI-2)、脑实质出血1型(PH-1)、脑实质出血2型(PH-2)的例数,入院3个月内死亡例数,以及治疗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以治疗3个月时mRS评分进行预后判定,≤1分为预后良好,≥2分为预后不良。整个研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控制混杂因素。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PSM前,对照组57例,试验组32例。PSM后,对照组26例,试验组26例。两组患者PSM后性别、年龄、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心房颤动患病率、入院时血糖、OTT、入院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采用PSM后资料进行进一步分析。试验组患者入院第7天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Z=-2.754,P=0.006)。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入院第7天NIHS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321、-4.121,P均<0.05)。两组患者入院7 d内出血、系统性出血、HI-2、PH-2发生率及入院3个月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7 d内均无HI-1、PH-1发生。试验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时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20,95%CI(0.848,1.000),P=0.049〕、入院时NIHSS评分〔OR=0.538,95%CI(0.362,0.798),P=0.002〕、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注射液〔OR=11.271,95%CI(1.833,69.317),P=0.009〕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后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注射液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早期神经功能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替罗非班
药物不良反应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尿激酶静脉溶栓后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57
1
作者
刘彬
王荣
屈洪党
张宏
张万龙
张树叶
董晓婉
机构
安徽省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蚌埠医学院
第一
附属
医院
神经
内科
出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653-2658,共6页
基金
宿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SZ2017GG48)。
文摘
背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老年患者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致残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应用尿激酶溶栓后临床疗效不确切,易反复。寻求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至关重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后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因素,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分为试验组(即采用尿激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和对照组(即单用尿激酶治疗)。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心房颤动患病率、入院时血糖、脑卒中发病至治疗的时间(OTT)、入院时及入院第7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7 d内发生出血、系统性出血、出血性脑梗死1型(HI-1)、出血性脑梗死2型(HI-2)、脑实质出血1型(PH-1)、脑实质出血2型(PH-2)的例数,入院3个月内死亡例数,以及治疗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以治疗3个月时mRS评分进行预后判定,≤1分为预后良好,≥2分为预后不良。整个研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控制混杂因素。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PSM前,对照组57例,试验组32例。PSM后,对照组26例,试验组26例。两组患者PSM后性别、年龄、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心房颤动患病率、入院时血糖、OTT、入院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采用PSM后资料进行进一步分析。试验组患者入院第7天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Z=-2.754,P=0.006)。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入院第7天NIHS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321、-4.121,P均<0.05)。两组患者入院7 d内出血、系统性出血、HI-2、PH-2发生率及入院3个月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7 d内均无HI-1、PH-1发生。试验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时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20,95%CI(0.848,1.000),P=0.049〕、入院时NIHSS评分〔OR=0.538,95%CI(0.362,0.798),P=0.002〕、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注射液〔OR=11.271,95%CI(1.833,69.317),P=0.009〕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后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注射液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早期神经功能及预后。
关键词
卒中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替罗非班
药物不良反应
预后
Keywords
Stroke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irofiban
Adverse drug reaction
Prognosis
分类号
R74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尿激酶静脉溶栓后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刘彬
王荣
屈洪党
张宏
张万龙
张树叶
董晓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
5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