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考化学试卷结构分析及思考——基于2010〜2019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泓 汪国华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7-82,共6页
基于2010~2019年十年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主要从考试内容分布、难度和区分度、试卷长度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就“两考合一”要求下如何构建合理的中考化学试卷结构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中考化学 试卷结构 考试命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探究式教学实践——以“探究稀盐酸敞口久置后浓度变化”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徐泓 朱成东 +1 位作者 姚季 孙影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47,共5页
利用“稀盐酸敞口久置或者煮沸后浓度变化”创设真实的实验探究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从问题和假设出发到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再到多角度获取证据并形成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在“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指导下设计教学和评价活动,通过收集学... 利用“稀盐酸敞口久置或者煮沸后浓度变化”创设真实的实验探究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从问题和假设出发到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再到多角度获取证据并形成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在“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指导下设计教学和评价活动,通过收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作为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素养的评估证据,将评价融入教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评”一体化 科学探究 科学思维 稀盐酸 浓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释对弱酸弱碱盐水解平衡影响的探讨
3
作者 朱成东 杨涛 +1 位作者 谌祥波 徐泓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3-97,共5页
从实验事实、理论计算、分布系数三个维度说明常用的“越稀越水解”规律并不适合像苯甲酸铵这一类盐的双水解,这类盐加水稀释过程可能抑制其离子水解,水解平衡也可能不移动。依据对盐水解本质的理解和理论计算,通过数据分析和分布系数,... 从实验事实、理论计算、分布系数三个维度说明常用的“越稀越水解”规律并不适合像苯甲酸铵这一类盐的双水解,这类盐加水稀释过程可能抑制其离子水解,水解平衡也可能不移动。依据对盐水解本质的理解和理论计算,通过数据分析和分布系数,明确在一定温度下,盐的水解百分率主要决定于溶液中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浓度。运用这一观点解释了对醋酸铵加水稀释过程中其离子水解平衡不移动的事实,并成功预测碳酸氢铵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各离子水解、电离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 平衡移动 理论计算 勒夏特列原理 电离平衡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粉吸氧腐蚀系列实验的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徐泓 朱敏 魏明贵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3-66,共4页
依据铁的吸氧腐蚀原理,使用铁粉、碳粉、食盐水等试剂和常规玻璃仪器以及数字实验技术,开发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铁氧化过程的能量变化、铁粉的吸氧腐蚀、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等系列实验设计,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可充分发挥吸氧腐蚀... 依据铁的吸氧腐蚀原理,使用铁粉、碳粉、食盐水等试剂和常规玻璃仪器以及数字实验技术,开发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铁氧化过程的能量变化、铁粉的吸氧腐蚀、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等系列实验设计,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可充分发挥吸氧腐蚀的教育价值及其教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粉 吸氧腐蚀 系列设计 实验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验异常现象的生成性教学实践研究——以“海带中碘含量的测定”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成东 孙永兴 +1 位作者 徐泓 孙影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7-43,66,共8页
以海带中碘含量测定过程中待测液反复变蓝的实验异常现象作为课堂生成性资源,通过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猜想、假设和验证组织课堂教学,从而在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中,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中学化学 生成性教学 异常现象 碘含量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