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强T2⁃FLAIR序列在颅内转移瘤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丁亮 刘含秋 +1 位作者 陈亮亮 曹镭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对比增强T2⁃FLAIR序列及增强T1WI序列,探讨增强T2⁃FLAIR序列在脑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肿瘤、同时确诊或怀疑有脑转移的患者58例,患者在进行传统的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的... 目的:对比增强T2⁃FLAIR序列及增强T1WI序列,探讨增强T2⁃FLAIR序列在脑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肿瘤、同时确诊或怀疑有脑转移的患者58例,患者在进行传统的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的基础上,加做增强T2⁃FLAIR序列。观察2种增强序列图像上转移瘤的数量、大小、部位及转移瘤的强化显示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58例患者,增强T2⁃FLAIR序列显示的部分脑实质结节状转移及软脑膜转移的强化程度,显著高于增强T1WI序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实质结节转移的直径增强T2⁃FLAIR序列较增强T1WI序列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T2⁃FLAIR序列对于软脑膜的转移及皮质区的小结节状转移灶有很高的检出率,对常规的MRI增强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两者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脑转移瘤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转移瘤 T2⁃FLAIR 磁共振成像 增强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布啡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 被引量:42
2
作者 詹锐 张晓琴 +3 位作者 杨梅 汪越 彭丽君 李田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16-817,共2页
纳布啡是激动拮抗型吗啡类药物,是κ受体激动药,有镇痛镇静作用,仅有较轻的呼吸抑制作用[1],静注纳布啡2~3 min起效,维持镇痛3~6h[2]。丙泊酚以其作用时间短、苏醒快常用于门诊无痛人流术,但其镇痛欠佳,尤其无法抑制宫缩痛[3]。本研... 纳布啡是激动拮抗型吗啡类药物,是κ受体激动药,有镇痛镇静作用,仅有较轻的呼吸抑制作用[1],静注纳布啡2~3 min起效,维持镇痛3~6h[2]。丙泊酚以其作用时间短、苏醒快常用于门诊无痛人流术,但其镇痛欠佳,尤其无法抑制宫缩痛[3]。本研究将三种剂量纳布啡辅助丙泊酚行无痛人流术,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人流术 复合丙泊酚 纳布啡 受体激动药 呼吸抑制作用 吗啡类药物 镇静作用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能谱成像鉴别诊断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 被引量:28
3
作者 张军 邓克学 +1 位作者 刘志远 张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8-272,共5页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在鉴别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中的价值,提高术前鉴别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能谱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2例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组)和30例肿块型胰腺炎患者(胰腺炎组)的临床资料,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40~14...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在鉴别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中的价值,提高术前鉴别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能谱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2例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组)和30例肿块型胰腺炎患者(胰腺炎组)的临床资料,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40~140 ke V单能量下(间隔10 ke V),分别测量和比较两组病灶的平均CT值、碘浓度以及能谱曲线的差异。结果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40~140 ke V单能量下,胰腺炎组的平均CT值均大于胰腺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动脉期=-7.349^-4.810,P<0.05;t门静脉期=-6.760^-5.496,P<0.05)。胰腺炎组与胰腺癌组的能谱曲线有明显的差别,在40~70 ke V低能量之间差异明显。胰腺癌组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碘浓度均低于胰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动脉期=-28.577,P<0.05;t门静脉期=-28.451,P<0.05)。结论通过CT能谱成像技术测量不同单能量下CT值、能谱曲线以及碘浓度可以鉴别胰腺癌和肿块型胰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腺炎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盆部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CT及MRI表现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敏 周良平 +4 位作者 刘庆喜 陈海玲 陆志前 孙启飞 储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31-1634,共4页
目的探讨腹盆部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的CT及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腹(n=4)、盆部(n=1)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的CT、MRI表现。结果5例病理诊断均为透明血管型;单发肿块3例,单个较大肿块周围伴小子灶2例。CT平扫与肌... 目的探讨腹盆部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的CT及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腹(n=4)、盆部(n=1)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的CT、MRI表现。结果5例病理诊断均为透明血管型;单发肿块3例,单个较大肿块周围伴小子灶2例。CT平扫与肌肉相比呈等密度;MR平扫与肌肉相比T1WI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动态增强病变在动脉期和延迟扫描均持续高度强化,强化程度接近大动脉。3例肿块(直径≥4cm)增强扫描内部见结节状或裂隙状CT低密度区和MR低信号区。结论CT及MR能清晰显示腹盆部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的特征,熟悉这些特征对于提高诊断正确率、避免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 腹部 盆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学东 魏俊 +5 位作者 任君清 帅雪芬 程玲 吴东根 韦伟 孙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1066-1068,共3页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重度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常规给予吸氧、抗感染、化痰等治疗,并采用异丙托...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重度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常规给予吸氧、抗感染、化痰等治疗,并采用异丙托溴铵0.5mg/次、硫酸沙丁胺醇雾化溶液2.5mg/次,3次/d,20min/次雾化吸入,试验组给予布地奈德2mg/次,对照组布地奈德1mg/次,每8h一次雾化吸入,两组均连续治疗7d;测定治疗前后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变化,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PaO2、PaC0z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1、FEV1/FVC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6.67%,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ECOPD患者可以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进行治疗,短期较大剂量吸入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气及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布啡抑制无痛人工流产术后宫缩痛的半数有效剂量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晓琴 詹锐 +1 位作者 彭丽君 汪越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采用改良序贯法测定纳布啡抑制无痛人工流产术后宫缩痛的半数有效剂量(ED 50)。方法择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28例,年龄18~35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纳布啡初始剂量为0.1 mg/kg,静注完毕后3 min静注丙泊酚2 mg/kg... 目的采用改良序贯法测定纳布啡抑制无痛人工流产术后宫缩痛的半数有效剂量(ED 50)。方法择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28例,年龄18~35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纳布啡初始剂量为0.1 mg/kg,静注完毕后3 min静注丙泊酚2 mg/kg,待睫毛反射消失后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发生体动反应时,追加丙泊酚0.5 mg/kg。术后若宫缩痛阳性,则下一例增加纳布啡剂量;反之,则降低剂量,按0.01 mg/kg梯度增减。宫缩痛阳性标准:术后20 min内出现VAS疼痛评分>3分。在研究过程中,出现7个宫缩痛阳性转阴性拐点则终止研究。采用Probit法计算纳布啡抑制宫缩痛的ED_(50)、ED_(95)及相应95%可信区间(CI)。记录呼吸暂停、低氧血症、心动过缓、低血压及恶心呕吐等发生情况。结果纳布啡抑制无痛人工流产术后宫缩痛的ED 50及其95%CI为0.099(0.090~0.107)mg/kg,ED 95及其95%CI为0.117(0.108~0.173)mg/kg。所有患者未发生呼吸暂停、低氧血症及呕吐。1例发生头晕,1例轻度恶心。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时,纳布啡抑制无痛人工流产术宫缩痛的ED 50为0.099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布啡 无痛人工流产 宫缩痛 改良序贯法 半数有效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能确定恶性潜能的子宫平滑肌肿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牛多山 杨杰 +1 位作者 姚丰 陈海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12-1413,共2页
目的:探讨不能确定恶性潜能的子宫平滑肌肿瘤( smooth muscle tumor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 STUM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预后。方法观察2例STUM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分别为48、49岁;肿... 目的:探讨不能确定恶性潜能的子宫平滑肌肿瘤( smooth muscle tumor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 STUM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预后。方法观察2例STUM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分别为48、49岁;肿瘤边界清楚,质地细腻;镜检:肿瘤细胞呈梭形、无异型,编织状排列,核分裂象罕见(0-1个/10 HPF),灶性区存在凝固性肿瘤坏死;免疫表型:肿瘤细胞p16、p53均(+);随访:1例于术后6个月发现腹壁转移,1例术后随访2年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STUMP的病理学改变介于良性平滑肌瘤与恶性平滑肌肉瘤之间,依据一般应用的标准难以确定良恶性,其具有复发风险,术后需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不能确定恶性潜能的子宫平滑肌肿瘤 病理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血浆蛋白质Z和相关凝血因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奕农 胡仁平 +1 位作者 储照虎 马领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18-1420,共3页
目的:观察蛋白质Z(protein Z,PZ)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急性期内的变化,分析PZ与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等相关凝血指标在ACI患者中变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病例组选择发病... 目的:观察蛋白质Z(protein Z,PZ)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急性期内的变化,分析PZ与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等相关凝血指标在ACI患者中变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病例组选择发病在72h之内的ACI患者;对照组来自本院健康体检者。所有受检者均于入院即时及入院第14天抽取静脉血测定PZ和相关血凝因素等资料。结果:病例组发病3d内血浆PZ、DD、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入院第14天所测的血浆PZ、DD水平明显高于入院即时。结论:本研究证实了ACI急性期患者体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异常;PZ是脑梗死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通过对ACI急性期患者血浆PZ水平及其他血凝因素的检测,有助于对ACI的诊断和对病情做出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蛋白质Z 相关凝血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375%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的半数有效容量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晓琴 詹锐 +1 位作者 汪鑫 笪磊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99-602,共4页
目的采用序贯法测定0.375%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的半数有效容量(EV 50)。方法选择2020年1—9月择期行股骨近端手术患者25例,男9例,女16例,年龄≥65岁,BMI 18~24 kg/m^(2),ASAⅡ或Ⅲ级。在超... 目的采用序贯法测定0.375%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的半数有效容量(EV 50)。方法选择2020年1—9月择期行股骨近端手术患者25例,男9例,女16例,年龄≥65岁,BMI 18~24 kg/m^(2),ASAⅡ或Ⅲ级。在超声引导下行腹股沟韧带上FICB,定位成功后,间隙内注入0.375%罗哌卡因。采用序贯法测定半数有效容量,0.375%罗哌卡因初始给药容量为25 ml,相邻容量梯度变化为1.2 ml。注药后30 min内每5分钟采用针刺法评估大腿处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支配区的痛觉阻滞效果。上一例大腿处三根神经支配区的痛觉均完全阻滞视为阻滞有效,下一例患者采用低一级的剂量;反之,则采用高一级的剂量,获得7个上下交叉波形即停止试验。采用概率回归法计算0.375%罗哌卡因在腹股沟韧带上FICB中的EV 50、EV 95以及各自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0.375%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FICB的EV 50为23.10 ml(95%CI 22.37~23.80 ml)。0.375%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FICB的EV 95为24.50 ml(95%CI 23.78~28.00 ml)。结论0.375%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FICB的EV 50为23.10 ml(95%CI 22.37~23.80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数有效容量 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 序贯法 超声引导 罗哌卡因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何铁牛 刘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6-708,共3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急性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类型,是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在肺部的表现,各种原因导致的机体失控的炎症反应是其根本原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急性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类型,是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在肺部的表现,各种原因导致的机体失控的炎症反应是其根本原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与ARDS是连续的病理生理过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ARDS发病率每年59/10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连续性血液净化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 应用 急性呼吸衰竭 病理生理过程 流行病学调查 AR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脊索瘤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1
作者 牛多山 杨杰 +1 位作者 陈海玲 葛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1-493,共3页
目的探讨副脊索瘤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报道的3例副脊索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副脊索瘤好发于四肢深部软组织。大体呈分叶状或多结节状,瘤细胞圆形或多边形,呈条索状... 目的探讨副脊索瘤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报道的3例副脊索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副脊索瘤好发于四肢深部软组织。大体呈分叶状或多结节状,瘤细胞圆形或多边形,呈条索状或小巢状排列,胞质内含有空泡,间质富有黏液基质。免疫组化标记:CAM 5.2、EMA、S-100、SMA、ColⅣ阳性表达,CEA、CK19、Des阴性。结论副脊索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组织学形态特点是其诊断的主要依据,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诊断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脊索瘤 诊断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73-174,共2页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联合检测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安徽省宣城市人民医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中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视作观察组,另外选取100例处于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联合检测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安徽省宣城市人民医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中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视作观察组,另外选取100例处于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均进行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急性加重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期的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细菌感染患者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均高于非细菌感染患者(P<0.05)。结论联合检测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能够辅助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助于鉴别疾病阶段以及感染情况,指导临床正确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T前后血清MMP-2、9和NT-pro-BNP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镇 徐健 +3 位作者 苏浩 程久佩 邵名亮 方存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34-1136,共3页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前后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端脑钠肽(NT-pro-BNP)、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水平变化对评价CRT疗效的可行性。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MMP-2、9和NT-pro-BNP水平。结果表明,CRT组术后3、6...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前后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端脑钠肽(NT-pro-BNP)、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水平变化对评价CRT疗效的可行性。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MMP-2、9和NT-pro-BNP水平。结果表明,CRT组术后3、6个月血清MMP-2、9和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术前及对照组(P<0.05)。血清MMP-2、9和NT-pro-BNP可以作为评价CRT疗效的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N端脑钠肽 基质金属蛋白酶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菊形团样结构的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海玲 张仁亚 刘睿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0-121,共2页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红梅 宋蓉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660-2662,共3页
目的:观察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HIT在28例EMT患者(EMT组)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及28例单纯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FHIT主... 目的:观察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HIT在28例EMT患者(EMT组)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及28例单纯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FHIT主要表达在子宫内膜腺体上皮细胞的胞浆和胞膜中。FHIT在EMT患者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的阳性率分别为68%(19/28)和54%(15/28),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对照组的96%(2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T不同re-AFS分期的异位子宫内膜中,FHIT的表达情况不同,Ⅰ~Ⅱ期的阳性率较Ⅲ-Ⅳ期的阳性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HIT可能与EMT的发病有关,并对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降低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风险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龙 程久佩 冯其凡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1650-1652,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降低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风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2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降低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风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2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血管发生事件以及治疗前后的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心血管发生率分别为13.04%、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G、TC、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G、T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血清中TG、TC水平,升高HDL-C水平,对降低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事件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心肌梗死 心血管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右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248-250,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UCG)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对其右心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5—2016年宣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45例年龄相近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受试者均采用UCG检测右心系...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UCG)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对其右心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5—2016年宣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45例年龄相近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受试者均采用UCG检测右心系统结构指标〔右心房上下径(RA-D1)、右心房左右径(RA-D2)、右心房面积(RA-A)、右心室基底部左右径(RV-D)、右心室游离壁厚度(RV-FW)、右室流出道内径(RVOT)〕,右心室收缩功能指标〔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FAC)、右房室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房室瓣环侧壁收缩期组织速度(DTIS)、右心室侧壁基底断纵向应变(RV-strain)〕,右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右房室瓣环右心室侧壁舒张期组织多普勒e波峰值(DTIe)、右房室瓣环右心室侧壁舒张晚期组织多普勒a波峰值(DTIa)、右房室瓣舒张早期E波峰值(TVE)、右房室瓣舒张晚期A波峰值(TVA)、TVE/TVA〕,右心室整体功能指标〔右心室心肌作功指数(RV-MPI)〕并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RA-D1、RA-D2、RA-A、RV-D、RV-FW、RVOT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TAPSE、RV-strain、TVE/TVA均低于对照组,RV-MPI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UCG可应用于评估COPD患者右心功能指标,检测结果表现为右心腔扩大,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其中RV-strain、TAPSE、RV-MPI、TVE/TVA指标均可作为有效的评价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超声心动描记术 压力 右心功能 评估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0、CD15阳性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1例
18
作者 牛多山 扬杰 +1 位作者 姚丰 陈海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59-1160,共2页
患者男性,49岁,因“右侧上臂肿块1年”入院。病程中肿块逐渐增大,近1个月伴阵发性疼痛,无发热、盗汗、消瘦。查体:全身皮肤无皮疹;双侧颈部、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如黄豆大小,活动度可,无压痛;右侧上臂触及-4.0cm×3... 患者男性,49岁,因“右侧上臂肿块1年”入院。病程中肿块逐渐增大,近1个月伴阵发性疼痛,无发热、盗汗、消瘦。查体:全身皮肤无皮疹;双侧颈部、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如黄豆大小,活动度可,无压痛;右侧上臂触及-4.0cm×3.0cm大小肿块,质韧,活动度差,有压痛;无肝脾肿大。B超示右侧上臂实性肿块,淋巴结可能。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像无异常。临床考虑“淋巴瘤”,予右侧上臂肿块切除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淋巴瘤 免疫表型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恶性间质细胞瘤1例
19
作者 牛多山 杨杰 +1 位作者 姚丰 陈海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3-354,共2页
患者,73岁,因发现左侧睾丸肿块3个月入院。病程中肿块进行性增大,伴坠胀不适。查体:双侧乳腺肥大,外生殖器发育正常,左侧睾丸肿大,大小5.0cm×4.0cm。超声检查:左侧睾丸内见一低回声结节,边界不清。实验室检查:血清AFP... 患者,73岁,因发现左侧睾丸肿块3个月入院。病程中肿块进行性增大,伴坠胀不适。查体:双侧乳腺肥大,外生殖器发育正常,左侧睾丸肿大,大小5.0cm×4.0cm。超声检查:左侧睾丸内见一低回声结节,边界不清。实验室检查:血清AFP、β—HCG、睾酮及雌二醇水平正常。胸腹部cT示:两肺多发性结节灶,耻骨及坐骨多发性破坏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肿瘤 LEYDIG细胞瘤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的MRI诊断 被引量:14
20
作者 向以四 魏中强 李梅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探讨MRI诊断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FI)的价值。方法:将临床及MRI共同诊断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的患者作为IFI组,并分析其MRI图像特点。另选取34名无临床症状患者作为对照。测量两组坐骨股骨间隙(IFS)及股方肌间隙(QFS)。利用独立样本... 目的:探讨MRI诊断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FI)的价值。方法:将临床及MRI共同诊断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的患者作为IFI组,并分析其MRI图像特点。另选取34名无临床症状患者作为对照。测量两组坐骨股骨间隙(IFS)及股方肌间隙(QFS)。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IFS及QFS的差异,并用ROC确定IFS及QFS诊断界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的IFI患者的IFS和QFS的差异。结果:IFI组共计50名患者69例髋,其中50例表现为股方肌卡压伴水肿,9例表现为股方肌卡压伴部分撕裂,8例表现为单纯股方肌卡压和2例表现为单纯股方肌水肿。IFI患者的IFS和QFS分别为15.04±4.20mm和7.33±3.20mm,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1.76±4.92mm(t=-12.198,P<0.0001)及11.91±4.52mm(t=-12.058,P<0.0001)。IFS及QFS诊断界值分别是17mm和9mm,相对应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0.9%、70.2%、85.4%及0.928;97.1%,73.9%,84.7%及0.932。不同年龄组IFI患者的IFS及QFS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股方肌出现形态和(或)信号异常为MRI诊断IFI可靠征象,参考IFS及QFS的诊断界值对IFI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股骨撞击 坐骨股骨间隙 股方肌间隙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