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安庆混作稻区稻纵卷叶螟第三、四代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齐国君 秦冉冉 +5 位作者 肖满开 郑兆阳 江潮 程遐年 张孝羲 翟保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3-518,共6页
对2007年安徽安庆单双混作稻区第3、4代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的系统研究表明,第3、4代稻纵卷叶螟在安庆混作稻区有两个发生高峰期,单季早中稻在7月下旬至8月初,双季晚稻在8月下旬末至9月上旬。结合雌蛾卵巢解剖和灯诱数据,进行世代性质分... 对2007年安徽安庆单双混作稻区第3、4代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的系统研究表明,第3、4代稻纵卷叶螟在安庆混作稻区有两个发生高峰期,单季早中稻在7月下旬至8月初,双季晚稻在8月下旬末至9月上旬。结合雌蛾卵巢解剖和灯诱数据,进行世代性质分析。结果表明,早中稻田第3代以本地繁殖世代为主,有部分迁入;第4代为本地虫源,大部分迁出,少部分滞留为害。对比两种不同类型稻田的第4代稻纵卷叶螟雌蛾卵巢解剖数据,发现安庆稻区单季早中稻稻纵卷叶螟第4代以迁出型为主,双季晚稻田为居留型,早中稻田稻纵卷叶螟除远距离迁飞外,也可直接转移扩散到附近晚稻田中滞留为害。滞留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近年来暖秋(9月份)频率增大;二是安庆单双混作稻区的栽培制度和水稻品种的变革,使得单季稻比例上升,水稻在生长季节中不间断地种植,为稻纵卷叶螟的栖居、繁殖和秋季滞留为害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混作稻区 卵巢发育 种群特征 全球变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安庆市晚稻褐飞虱大发生特点、原因及防治对策
2
作者 杨改萍 戴庆怀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9S期85-86,共2页
通过对2005年安庆市晚稻褐飞虱大发生特点及原因调查研究,提出了“压前控后,狠治当代”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褐飞虱 大发生特点 大发生原因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庆市稻瘟病流行原因及综合防治研究
3
作者 杨改萍 戴庆怀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9S期72-73,共2页
皖西南稻瘟病的流行具有周期性、区域性、流行型及为害性的特点。大流行原因是品种种植年限长、抗性丧失、氮肥施用量偏高、追肥过迟、区域性环境小气候有利及特殊的气候与感病生育期吻合。针对发病原因,提出综合防止对策。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防治对策 安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安庆市宜秀区迟单晚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
4
作者 潘孝健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3期165-165,167,共2页
阐述了2014年安庆市宜秀区稻瘟病在迟单晚稻上的发生特点,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迟单晚稻 稻瘟病 发生特点 原因分析 防治措施 安徽安庆 宜秀区 2014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庆市宜秀区病虫测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5
作者 胡伯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0期135-135,141,共2页
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是植保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该文分析了安庆市宜秀区病虫测报工作中存在的测报队伍不稳定、测报人员工作待遇差及知识老化等问题,提出强化体系建设、稳定测报队伍、争取测报项目支持、改善测报设施条件等解决方法。
关键词 农作物病虫测报 问题 解决办法 安徽安庆 宜秀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年安庆市宜秀区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原因分析
6
作者 汪浩涛 王俊 +1 位作者 江启菪 蒋玉娣 《农技服务》 2007年第12期-,共2页
阐述了2007年稻纵卷叶螟在安庆市宜秀区水稻上的发生危害特点,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危害特点 原因分析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庆地区稻瘟病流行规律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2
7
作者 肖满开 杨厚南 +4 位作者 徐劲峰 吴彩玲 江潮 孙旺应 王开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9年第1期42-43,65,共3页
对安庆市近20a的稻瘟病历史资料进行解析,提出了稻瘟病流行周期、发生生态型等概念。从历史观、生态观、系统凤、辩证观出发,对上述概念进行了论证,并阐述了建立上述概念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稻瘟病 流行规律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栽稻区桥梁田褐飞虱主害代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惠芬 肖满开 +1 位作者 吴彩玲 徐劲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6年第S2期90-91,94,共3页
混栽稻区桥梁田褐飞虱主要代即5(3)代发生具有以下特点:(1)田间发生量与灯下成虫迁入期迟早无明显依赖关系;(2)灯诱虫量与田间主害代发生程度无直接关系;(3)灯下成虫发生期与田间若虫发生期不存在稳定的期距关系。本文... 混栽稻区桥梁田褐飞虱主要代即5(3)代发生具有以下特点:(1)田间发生量与灯下成虫迁入期迟早无明显依赖关系;(2)灯诱虫量与田间主害代发生程度无直接关系;(3)灯下成虫发生期与田间若虫发生期不存在稳定的期距关系。本文对上述特点进行了原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栽稻区 褐飞虱 主害代 发生特点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农业中棉花害虫管理的技术对策 被引量:2
9
作者 章炳旺 唐学友 邹运鼎 《中国棉花》 2000年第6期4-6,共3页
棉花害虫管理在可持续农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害虫防治有四种对策 ,即综合治理对策、全种群治理对策、大面积种群治理对策和合理害虫治理对策。棉花害虫管理对策必须服从可持续农业生产的需要 ,具体实施可从农田生态的调整 ,利用棉... 棉花害虫管理在可持续农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害虫防治有四种对策 ,即综合治理对策、全种群治理对策、大面积种群治理对策和合理害虫治理对策。棉花害虫管理对策必须服从可持续农业生产的需要 ,具体实施可从农田生态的调整 ,利用棉花的耐害性和补偿能力 ,充分发挥天敌昆虫和微生物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合理使用农药等方面来进行。棉虫治理对策是按一定农田生态条件为基础来进行设计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害虫 综合治理 全种群治理 大面积种群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减量综合技术的KAP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淑 肖满开 +2 位作者 沈迎春 朱春雨 袁会珠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6年第10期16-20,共5页
农药减量综合技术是指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中,除了采用化学防治技术外,再协同采用机械耕作、肥水科学管理、抗性品种种植、合理栽培等综合技术,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减少农药用量的技术集成,是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重要途径。为了... 农药减量综合技术是指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中,除了采用化学防治技术外,再协同采用机械耕作、肥水科学管理、抗性品种种植、合理栽培等综合技术,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减少农药用量的技术集成,是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重要途径。为了解农户对农药减量综合技术的认知与执行情况,本研究把国际上技术产品推广中的重要研究方法KAP(即knowledge,altitude,practice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研究方法引入农药减量综合技术的调查研究中,在全国各地选择常规农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50名农民进行KAP问卷调查。结果说明:只有38.8%的农户知道"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42.3%的农户在防治病虫害时,除了化学防治,并不了解植保综合技术,39.6%的农户认为该项技术较复杂,效果差且各种机械太贵,不愿意采用;只有20%的农户愿意使用植保综合技术。农户植保知识缺乏、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等均严重等影响农户对农药减量综合技术的行为和态度,只有加强农业科学知识的科普宣传,才能有效推动农药减量综合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减量 综合技术 KAP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农业中棉花害虫管理的技术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章炳旺 唐学友 +1 位作者 潘泽义 邹运鼎 《安徽农学通报》 2000年第3期41-43,共3页
棉花害虫管理在可持续农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害虫防治有四种对策 ,即综合治理对策、全种群治理对策、大面积种群治理对策和合理害虫治理对策。棉花害虫管理对策必须服从可持续农业生产的需要 ,具体实施可从农田生态的调整 ,利用棉... 棉花害虫管理在可持续农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害虫防治有四种对策 ,即综合治理对策、全种群治理对策、大面积种群治理对策和合理害虫治理对策。棉花害虫管理对策必须服从可持续农业生产的需要 ,具体实施可从农田生态的调整 ,利用棉花的耐害性和补偿能力 ,充分发挥天敌昆虫和微生物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合理使用农药等方面来进行。棉虫治理对策是按一定农田生态条件为基础来进行设计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农业 棉花 害虫管理 技术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城市油菜田草情及其演变
12
作者 方向群 方海维 +3 位作者 章炳旺 严宏富 李青林 余宏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8-39,共2页
根据不同生态、耕作制度 ,选择有代表性油菜田 ,按“倒W九点取样”法 ,进行杂草普查 ,明确桐城市油菜田杂草共 16种 ,属 10科 15属。草相及优势种较 15年前普查发生变化 ,现油菜田杂草优势种为看麦娘、猪殃殃、稻槎菜、雀舌草等。
关键词 油菜 杂草种类 草情 除草 化学除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锐劲特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与体会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满开 《安徽农学通报》 2005年第10期19-19,共1页
笔者从1998年-2004年间,先后14次对锐劲特防治水稻各类害虫进行试验研究,其中4次为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试验。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现将有关情况整理报道如下。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锐劲特 防治 试验研究 大面积推广 田间试验 害虫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制种稻粒黑粉病发病原因与综合防治对策
14
作者 唐学友 《安徽农学通报》 1996年第1期48-48,共1页
杂交水稻制种稻粒黑粉病发病原因与综合防治对策唐学友(安徽省安庆市植保站,安庆246001)水稻稻粒黑粉病俗称马谷、黑穗病,由稻粒黑粉病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近些年随着生产水平提高,杂交稻大面积推广,制种田不断扩大,加... 杂交水稻制种稻粒黑粉病发病原因与综合防治对策唐学友(安徽省安庆市植保站,安庆246001)水稻稻粒黑粉病俗称马谷、黑穗病,由稻粒黑粉病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近些年随着生产水平提高,杂交稻大面积推广,制种田不断扩大,加之调种频繁,该病有上升趋势,重病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粒黑粉病 杂交水稻制种 综合防治对策 发病原因 病粒率 花期相遇 初侵染源 父母本 土壤带菌 厚垣孢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那氏齐齐发在莴笋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小平 肖满开 江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936-1936,共1页
研究了那氏齐齐发在莴笋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那氏齐齐发明显促进莴笋的生长,灌根和喷雾处理使得莴笋增产、增收作用明显,而且以那氏齐齐发2500倍液灌根效果较好。
关键词 那氏齐齐发 莴笋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田杂草发生规律与化学防除技术 被引量:8
16
作者 储全元 余龙生 +2 位作者 肖满开 汪泉 朱再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4025-4025,4076,共2页
阐述了油菜田杂草发生特点和演替规律,介绍了防除技术内容与配套措施,分析了油菜田杂草化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油菜 杂草 发生 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江棉区棉铃虫生态控制与防治决策的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言超 陈荣海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18-19,共2页
棉铃虫在沿江棉区为偶发性害虫,常年可充分利用生态控制。40年中出现5次大范围暴发,均因异常干旱所致,局部地区重发,多属施药不当,使天敌控制作用受到破坏。沿江棉区一旦出现“梅天不梅”的反常气候,选择对天敌安全的农药,仍... 棉铃虫在沿江棉区为偶发性害虫,常年可充分利用生态控制。40年中出现5次大范围暴发,均因异常干旱所致,局部地区重发,多属施药不当,使天敌控制作用受到破坏。沿江棉区一旦出现“梅天不梅”的反常气候,选择对天敌安全的农药,仍是对付暴发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棉铃虫 天敌 农药 防治 沿江棉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小平 肖满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2-102,共1页
试验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和溴氰菊酯乳油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以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的防效更理想。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600 ml/hm2,药后7 d,保叶效果和防治效果分别达95.42%和100%;药后10 d,保叶效果和防治效... 试验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和溴氰菊酯乳油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以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的防效更理想。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600 ml/hm2,药后7 d,保叶效果和防治效果分别达95.42%和100%;药后10 d,保叶效果和防治效果分别达95.93%和97.10%。讨论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用于稻田的有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除虫菊酯 稻纵卷叶螟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单季晚稻菌核秆腐病暴发原因及综合防治对策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改萍 戴庆怀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9S期86-86,共1页
通过对2005年稻菌核秆腐病暴发特点及原因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更换品种、清除菌源、合理施肥管水、治虫防病及加强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对策。
关键词 稻菌核秆腐病 为害特点 发生原因 综合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豇豆荚螟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初探 被引量:6
20
作者 江启荣 王俊 曹月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9-409,468,共2页
通过 3年的田间调查 ,室内饲养 ,以及灯光诱蛾 ,明确了豇豆荚螟在安庆 1年发生 6代 ,掌握了成虫产卵习性 ,提出了防治方法。
关键词 豇豆荚螟 发生规律 防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