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农业外贸竞争优势的挖潜与培育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曾凡银 秦连明 《华东经济管理》 2003年第1期7-11,共5页
安徽农业产品出口增长较快,但目前面临着部分农产品出口下降,出口产品层次低、品种结构单一,出口市场较为集中等不利局面;农业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低,农业标准化程度低,缺乏大型生产、贸易企业和... 安徽农业产品出口增长较快,但目前面临着部分农产品出口下降,出口产品层次低、品种结构单一,出口市场较为集中等不利局面;农业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低,农业标准化程度低,缺乏大型生产、贸易企业和国际品牌等因素制约了安徽农业的竞争优势。调整结构,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强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塑造大型种植、加工、贸易型企业集团,铸造国际品牌,完善农业支持系统,才能培育安徽农产品的外贸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农业 对外贸易 竞争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浙非公经济发展再比较:路径依赖下的变迁差别 被引量:1
2
作者 周焱 李昌龙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47,共5页
当代中国,非公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及制度变迁是相通的。安徽在相当一个时期非公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其深层机理在于既定制度格局下的路径依赖。本文分析了原有制度格局影响安徽非公经济发展的机制和过程,以期对加快非公经济发展提供理论... 当代中国,非公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及制度变迁是相通的。安徽在相当一个时期非公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其深层机理在于既定制度格局下的路径依赖。本文分析了原有制度格局影响安徽非公经济发展的机制和过程,以期对加快非公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和政策方面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公经济 欠发达地区 制度变迁 经济发展 路径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中的腹地融入机制——以安徽东向发展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泽强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8-72,共5页
安徽实施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的发展战略,主要是基于区域经济发展中腹地与中心地区间所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而考虑的。在"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格局日趋明朗的背景下,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加快融入长三角,对加快安徽经济发展,... 安徽实施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的发展战略,主要是基于区域经济发展中腹地与中心地区间所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而考虑的。在"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格局日趋明朗的背景下,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加快融入长三角,对加快安徽经济发展,增进区域经济的协调互动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长三角 区域合作 东向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育安徽工业外贸的竞争优势
4
作者 曾凡银 《江淮论坛》 CSSCI 2003年第2期45-48,共4页
安徽工业外贸产品出口呈现较快增长的局面,但在经济规模、产业组织、产品品牌和技术水平等方面仍然存在制约其竞争优势的因素。强化特色、铸造品牌、拓展市场才能巩固传统产品的竞争优势;引导产业集聚,发挥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技术外... 安徽工业外贸产品出口呈现较快增长的局面,但在经济规模、产业组织、产品品牌和技术水平等方面仍然存在制约其竞争优势的因素。强化特色、铸造品牌、拓展市场才能巩固传统产品的竞争优势;引导产业集聚,发挥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技术外溢等效应,才能培育区域工业竞争优势;引导大型生产、贸易企业联合、改组、兼并,才能培育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跨国性企业集团;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工业品出口的技术含量,才能强化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 外贸 竞争优势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城人口迁移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基于“年龄—迁移率”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泽强 《西部论坛》 2011年第6期27-33,共7页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中,农村青壮年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其结果会对农村人口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根据"年龄—迁移率"理论,利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005年的1%人口抽查和《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9)》等数据,...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中,农村青壮年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其结果会对农村人口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根据"年龄—迁移率"理论,利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005年的1%人口抽查和《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9)》等数据,对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乡—城人口迁移对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及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程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乡—城人口迁移加深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这将对农村传统养老制度产生巨大的冲击,进而将会引起农村养老资源供求失衡。应加快推进农村养老制度变革,提高农村社会养老资源供给能力,以弥补农村传统家庭养老资源的流失和供给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城人口迁移 年龄-迁移率 人口年龄结构 农村人口老龄化 农村养老制度 农村养老资源 家庭养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城人口迁移与农村老龄化——基于农村迁移人口生育率变动的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泽强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2-76,共5页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乡-城人口迁移规模也越来越大,并且由于农村青壮年人口的迁移倾向远大于老年人口,我国乡-城人口迁移从总体上看主要表现为农村青壮年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迁移流动。乡-城人口迁移会对农村人口年...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乡-城人口迁移规模也越来越大,并且由于农村青壮年人口的迁移倾向远大于老年人口,我国乡-城人口迁移从总体上看主要表现为农村青壮年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迁移流动。乡-城人口迁移会对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及老龄化演进产生较大影响,其影响既包括农村迁移人口的年龄结构差异所产生的影响,也包括农村青壮年迁移人口生育率变动而产生的影响。那么,基于农村迁移人口生育率变动的分析,则是揭示乡-城人口迁移下的农村老龄化演进机理的一个重要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城人口迁移 农村老龄化 生育率变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创新视角的产业集群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泽强 《技术经济》 2006年第9期6-9,12,共5页
产业集群提高了集群内企业的创新能力,而使其成为区域创新的发源地。产业集群所产生的集群效应可以充分发挥区域内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力,产生持续的区域创新优势。通过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培育区域创新优势,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 区域创新 产业集群 竞争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宏观调控与统筹发展的障碍及解决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泽强 《技术经济》 2007年第5期26-28,122,共4页
统筹区域发展,加强区域宏观调控,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目前,在我国区域宏观调控与统筹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障碍与问题,非常不利于统筹区域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必须高度重视并解决。本文在分析我国区域宏观调控与统筹发展中所存... 统筹区域发展,加强区域宏观调控,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目前,在我国区域宏观调控与统筹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障碍与问题,非常不利于统筹区域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必须高度重视并解决。本文在分析我国区域宏观调控与统筹发展中所存在的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关的解决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调控 统筹发展 区域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集群发展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
9
作者 王泽强 《技术经济》 2007年第1期18-21,共4页
产业集群是保持区域竞争优势的有效空间组织形式,而发展产业集群战略则也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地方政府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中所采取的角色扮演及其角色的正确定位进行了... 产业集群是保持区域竞争优势的有效空间组织形式,而发展产业集群战略则也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地方政府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中所采取的角色扮演及其角色的正确定位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并提出相关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竞争优势 政府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创新网络透视
10
作者 刘健 李国平 《经济前沿》 2005年第12期16-18,共3页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十一五”规划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创新发展模式”的题中应有之义。那么,通过一种什么途径才能够使“东部领飞、西部跟进、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的四大方略既分别实现、又不失偏颇;既分别发展、又有机协调...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十一五”规划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创新发展模式”的题中应有之义。那么,通过一种什么途径才能够使“东部领飞、西部跟进、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的四大方略既分别实现、又不失偏颇;既分别发展、又有机协调,进而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呢?笔者认为,区域创新网络正是这样的崭新途径。本文在对区域创新网络的内涵、特点及功能进行简要概述的基础上,对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路径做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网络 区域协调发展 创新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沈阳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陆晓璇 裴晓鹏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0-84,共5页
沈阳要实现转型升级和新一轮振兴发展,须重视和发挥金融融通和服务功能,提高融通和服务水平,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并把金融培育成新的经济内生增长点。沈阳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尽管面临一些不足和挑战,但自身优势十分明显,要抓住机遇... 沈阳要实现转型升级和新一轮振兴发展,须重视和发挥金融融通和服务功能,提高融通和服务水平,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并把金融培育成新的经济内生增长点。沈阳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尽管面临一些不足和挑战,但自身优势十分明显,要抓住机遇,正视差距和短板,从提高认识、优化结构、完善功能、着眼民生、开放发展、加强监管、引育人才等方面着手综合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金融 振兴发展 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