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大鼠肝损伤及其肠道菌群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何刘媛 张彬 +3 位作者 张和平 沈继龙 徐元宏 沈续航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4-829,共6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大鼠模型肝胆代谢特点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取孕10 d的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和ICP组(25只)。妊娠第10~14天给予ICP组大鼠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2.5 mg/kg)联合黄体酮(75 mg/kg),构建...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大鼠模型肝胆代谢特点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取孕10 d的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和ICP组(25只)。妊娠第10~14天给予ICP组大鼠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2.5 mg/kg)联合黄体酮(75 mg/kg),构建动物模型,同期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5 ml/kg)腹腔注射。用药后第6天分别检测两组大鼠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汁酸(TBA)水平,比较两组实验大鼠生化指标。取两组大鼠肝脏,病理切片及HE染色,观察ICP大鼠肝脏病理变化。同时收集ICP大鼠新鲜粪便进行16S rDNA测序。结果ICP组大鼠血清TBIL、ALT、AST、GGT、ALP和TB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ICP组大鼠肝细胞出现显著的脂肪变性,并伴有点状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部分可见胆栓形成。ICP大鼠肠道菌群出现紊乱,表现为真杆菌、狄氏副拟杆菌、单形拟杆菌等丰度显著下降(P<0.05),而普氏菌和梭杆菌等显著升高(P<0.05)。结论ICP大鼠出现肝组织和肝功能损伤,伴有胆汁酸代谢障碍,并导致母体肠道菌群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大鼠模型 肠道菌群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