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替代分析物的LC-MS/MS检测儿童末梢血中25-羟维生素D方法建立及评价
1
作者 刘菲 宋晶晶 +5 位作者 曹明鹏 祖琴琴 周曙光 张爱喜 王丽 李明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163-1171,共9页
目的:建立基于同位素替代分析物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检测儿童末梢血中25-羟维生素D(25(OH)D)。方法:采用同位素标记物25(OH)D2-d6、25(OH)D3-d3作为替代分析物,25(OH)D3-d6作为内标,通过蛋白沉淀处理后,应用LC-MS/MS方法... 目的:建立基于同位素替代分析物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检测儿童末梢血中25-羟维生素D(25(OH)D)。方法:采用同位素标记物25(OH)D2-d6、25(OH)D3-d3作为替代分析物,25(OH)D3-d6作为内标,通过蛋白沉淀处理后,应用LC-MS/MS方法同时检测换算得到实际标本中25(OH)D2和25(OH)D3的含量。评价该方法的相同浓度下响应值等效性、特异性、线性、检出限(LOD)、定量限(LOQ)、准确度、精密度、基质效应、携带污染和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结果:25(OH)D2和25(OH)D3的响应因子分别为1.46和1.04;线性相关系数均>0.995,LOD分别为0.16和0.33 ng/mL,LOQ分别为0.5和1ng/mL,替代分析物25(OH)D2-d6和25(OH)D3-d3相对回收率在96.05%~107.07%范围内,批内批间精密度均<10%,基质因子在0.882~1.121,无明显携带污染,样品可室温避光放置24 h,2~8℃下保存7 d。结论:建立了基于替代分析物的LC-MS/MS定量测定儿童末梢血中25(OH)D2和25(OH)D3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可靠,有望成为儿童或其他采血困难人群的候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法 串联质谱法 25-羟维生素D 末梢血 替代分析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OS基因多态性与早产儿主要并发症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李小燕 李冰 +4 位作者 汪家安 董娴 王慧琴 朱海娟 张彬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9-724,共6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脐带血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早产儿主要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早产儿(胎龄<37周)254例为研究对象,分娩时取脐带血测定eNOS基因3个位点rs61722009、rs2070744、rs1799983基因型和... 目的探讨早产儿脐带血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早产儿主要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早产儿(胎龄<37周)254例为研究对象,分娩时取脐带血测定eNOS基因3个位点rs61722009、rs2070744、rs1799983基因型和等位基因。记录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析eNOS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早产儿主要并发症的关系。结果①位点rs2070744 TC+CC基因型是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266(1.017~1.577)。②位点rs1799983 GT+TT基因型是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184(1.008~1.391)。③位点rs61722009 AB+AA基因型也是ROP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335(1.033~1.726)。④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和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发生无显著关系。结论eNOS基因多态性与早产儿BPD及ROP发生有关,脐带血测定早产儿eNOS基因多态性的评估有助于对部分严重并发症的预防及正确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基因多态性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早产儿视网膜病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乳库母乳喂养对早产儿影响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小燕(综述) 汪家安 +3 位作者 杨镇瑜 高前坤 朱海娟 郑明明(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5-1159,共5页
母乳库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及减少住院期间并发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开放,高龄产妇的增加,早产儿的发生率有所提高,其对应的并发症也逐渐增加。母乳不仅承载着丰富的营养供给,包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质... 母乳库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及减少住院期间并发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开放,高龄产妇的增加,早产儿的发生率有所提高,其对应的并发症也逐渐增加。母乳不仅承载着丰富的营养供给,包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质、糖类等以支持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还有众多的免疫球蛋白、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以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提升、神经系统发育完善,母乳库母乳喂养是提升早产儿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关于母乳库母乳运行现状、母乳的收集及影响因素、强化母乳的策略及其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并发症等影响进行较多研究。该文主要综述母乳及强化母乳喂养可有效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母乳库 母乳强化剂 捐乳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晚发型败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胎妊娠后再次妊娠的管理策略探讨
4
作者 钱警语 郑明明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09,共3页
死胎妊娠是指在妊娠20周后胎儿在宫内死亡,其是严重的不良妊娠结局之一,可对孕产妇及其家庭甚至社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及经济负担^([1])。对于死胎妊娠后再次妊娠的管理不同医疗机构、地域之间仍存在医疗资源及医务人员配置不均衡的问题,... 死胎妊娠是指在妊娠20周后胎儿在宫内死亡,其是严重的不良妊娠结局之一,可对孕产妇及其家庭甚至社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及经济负担^([1])。对于死胎妊娠后再次妊娠的管理不同医疗机构、地域之间仍存在医疗资源及医务人员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伴随而来的是死胎妊娠后再次妊娠诊疗流程的异质性和机构、地区间死胎妊娠发生率的明显差异。这提示,对于死胎妊娠后再次妊娠的管理还存在诸多需要改善的环节。因此,系统评估死胎妊娠的具体原因,制定可持续改进的再次妊娠的死胎预防方案,可以促进死胎妊娠后再次妊娠的同质化管理,改善再次妊娠结局。本文将对死胎妊娠后再次妊娠的管理策略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妊娠 医疗资源 不良妊娠结局 诊疗流程 妊娠发生率 系统评估 医疗机构 死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新生儿院际转运护理研究进展
5
作者 石珂 邓业芹 许业梅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0-104,共5页
全面梳理危重新生儿院际转运及护理研究进展,涵盖新生儿转运指征、转运协作模式、转运前护理(包括转运团队的调配、转运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准备、转运仪器/药物准备、转运出发前的护理)、转运中的护理(包括转运路途中及到达后的护理)、... 全面梳理危重新生儿院际转运及护理研究进展,涵盖新生儿转运指征、转运协作模式、转运前护理(包括转运团队的调配、转运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准备、转运仪器/药物准备、转运出发前的护理)、转运中的护理(包括转运路途中及到达后的护理)、转运护理风险(包括低体温、低血糖、低氧血症、非计划拔管等)控制、转运到达后做好记录及交接、转运后随访、转运护理质量评价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规范危重新生儿院际转运工作提供引导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高危新生儿 院际转运 转运护理 新生儿转运系统 儿科护理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与改良后子宫血管阻断术在胎盘植入性疾病患者再次剖宫产中的应用比较
6
作者 刘德红 陈先侠 +1 位作者 郑晨旻 刘书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822-1826,共5页
目的研究预置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与改良后子宫血管阻断术在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性疾病再次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合肥市妇幼保健院行再次剖宫产手术治疗的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性疾病的瘢痕子宫患者97例。... 目的研究预置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与改良后子宫血管阻断术在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性疾病再次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合肥市妇幼保健院行再次剖宫产手术治疗的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性疾病的瘢痕子宫患者97例。术前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48例为对照组,术中行改良后子宫血管阻断术49例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数、人均住院费用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平均出血量、输注红细胞悬液量、子宫切除率、膀胱破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在完全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的再次剖宫产手术治疗中均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而使用改良后子宫血管阻断术,未出现血管介入手术并发症,无需X线暴露,母儿安全性高,同时降低了住院费用,具有临床推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植入性疾病 前置胎盘 子宫血管阻断术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ervix imaging displaying cervical elasticity characteristics of healthy adult nulliparous women at different age groups and different menstrual cycle stages
7
作者 XU Yunyan WANG Mingli +1 位作者 LYU Xiaoli LI Xuelei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08-1211,共4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ervical elasticity of healthy adult nulliparous women at different age groups and different stages of menstrual cycle with E-Cervix imaging technology.Methods A total of 218 healthy adult nul...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ervical elasticity of healthy adult nulliparous women at different age groups and different stages of menstrual cycle with E-Cervix imaging technology.Methods A total of 218 healthy adult nulliparous women who underwent transvaginal ultrasound examination for routine physical examina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enrolled,including 103 in follicular phase,78 in ovulation phase and 37 in luteal phase.Cervical canal length(CL)and E-Cervix elasticity parameters were compared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 and different stages of menstrual cycle,including elasticity contrast index(ECI),hardness ratio(HR),cervical internal and external orifice strain values(IOS and EOS)and IOS/EOS ratio.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CL nor cervical elasticity parameters was detected among healthy adult nulliparous women at different age groups(all P>0.05).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ECI,HR and IOS among different menstrual cycle stages(all P<0.05),among which women in follicular phase had higher ECI and IOS but lower HR than those in luteal phase(all P<0.05).Conclusion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cervical elasticity existed among healthy adult nulliparous women at different age groups.Meanwhile,cervical elasticity of healthy adult nulliparous women changed during menstrual cycle,in follicular phase had higher ECI and IOS but lower HR than in luteal ph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x uteri MENSTRUATION ULTRASONOGRAPHY elasticity imaging techniqu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