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宫颈癌病理分级和分期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曼曼 哈传传 +2 位作者 谢玉海 范军坤 马芳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9期1551-1554,共4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评估宫颈癌病理分级和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32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均行MRI平扫、T1mapping及DCE-MRI检查,以术后病理分级及分期进行分组。观察指标包括:表观扩散系数(ADC)、T_(1)值、容积转运...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评估宫颈癌病理分级和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32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均行MRI平扫、T1mapping及DCE-MRI检查,以术后病理分级及分期进行分组。观察指标包括:表观扩散系数(ADC)、T_(1)值、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和速率常数(K_(ep)),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参数诊断效能。结果早期宫颈癌的T_(1)值高、容积转运常数值低,有利于磁共振对宫颈癌分期的判断;T_(1)、ADC及容积转运常数值诊断宫颈癌病理分级的AUC值分别为0.83、0.74和0.79,三者联合的AUC值为0.91。结论术前采用多模态磁共振可以初步判断宫颈癌的病理分级和分期,T_(1)值、ADC及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宫颈癌 病理分级 肿瘤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对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赵耀 谢玉海 +2 位作者 高续 胡东 顾晓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8期1486-1489,共4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对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24例肺结节患者,其中良性肺结节64例(良性组),恶性肺结节患者60例(恶性组),均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均予以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检查(comouter-aided diagnosis,CAD),分析...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对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24例肺结节患者,其中良性肺结节64例(良性组),恶性肺结节患者60例(恶性组),均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均予以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检查(comouter-aided diagnosis,CAD),分析计算机辅助对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及影响因素。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CAD检查对于良性组、恶性组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88%、1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的结节最大径、倍增时间、恶性概率分别为(1.26±0.31)cm、(1176.35±260.27)天、(29.89±3.45)%,恶性组的结节最大径、倍增时间、恶性概率分别为(0.98±0.12)cm,(536.28±179.57)天、(86.57±8.34)%,良性组的结节最大径、倍增时间均高于恶性组,而恶性概率低于恶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肺结节非浸润者的结节最大径、恶性概率均低于恶性肺结节浸润者,而倍增时间高于恶性肺结节浸润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D检查肺结节的影响因素包括结节最大径、倍增时间、恶性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节的性质应用(AI),可获得肺结节的倍增时间和恶性概率,同时可对肿瘤浸润情况予以评估,具有高效性及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浸润程度 倍增时间 恶性概率 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AFP联合能谱CT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吴瑞 顾金凤 +3 位作者 陈芳云 王小雷 张传敏 石士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2020-2025,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甲胎蛋白(AFP)联合能谱CT预测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28例HC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病理分为MVI组53例和无MVI组75例,比较两组术前血AFP水平及能谱CT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 目的探讨术前甲胎蛋白(AFP)联合能谱CT预测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28例HC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病理分为MVI组53例和无MVI组75例,比较两组术前血AFP水平及能谱CT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各指标对MVI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MVI组患者低分化的比例、术前AFP水平、NIC动脉期、NWC门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门静脉期等能谱CT参数均显著高于无MV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分化、术前AFP、NIC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门静脉期是患者MVI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低分化、术前AFP、NIC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门静脉期均有中等的预测价值(AUC为0.7~0.9),且术前AFP与能谱参数联合应用能进一步提高预测价值。结论HCC患者术前血AFP水平与能谱CT参数均能有效预测MVI的发生,两者联合能提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侵犯 甲胎蛋白 肝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对侧卧位不同入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预后及并发症的评估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德洋 张宏伟 高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5期919-923,共5页
目的探讨CT对在侧卧体位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和直接外侧入路(direct lateral approach,DLA)全髋关节置换术预后评估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行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通过简单随机方法将其... 目的探讨CT对在侧卧体位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和直接外侧入路(direct lateral approach,DLA)全髋关节置换术预后评估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行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通过简单随机方法将其分为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AA组)和直接外侧入路(DLA组)每组各40例。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随访1年,评价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Harris),对术后出现不适症状的患者采用CT检查,评估假体位置、关节囊、假体-骨假界面、关节周围软组织、病理组织特点。结果DA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DLA组,住院时间短于DLA组(P<0.05),DAA组患者在术后各个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DLA组(P<0.05),DAA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高于DL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显示两组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骨溶解、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感染、假体周围骨折、假瘤并发症的CT征象均较为明显。结论在侧卧位下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髋关节功能优于直接外侧入路患者,通过CT检查评估,两组并发症CT征象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