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公众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7
1
作者 木林 朱清 +1 位作者 马卫春 陈春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8期338-341,共4页
针对海量空间数据库,提出了以县级服务为基础的分布式服务聚合模型,设计了安徽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公众信息系统框架与功能模块。结合"天地图·安徽"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进行了系统开发,实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信息共享。
关键词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服务聚合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空间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光谱卫星影像的小麦种植分布遥感监测方法研究
2
作者 陈春晖 梁树能 李金超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196-202,共7页
基于Sentinel-2多光谱卫星数据对位于宿州市境内约440 km^(2)的试验区进行小麦种植分布遥感监测。通过建立NDVI时间序列,经S-G方法平滑后,利用U-Net模型进行小麦种植区域识别,并与光谱匹配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2种模型进行对比。结果显示,... 基于Sentinel-2多光谱卫星数据对位于宿州市境内约440 km^(2)的试验区进行小麦种植分布遥感监测。通过建立NDVI时间序列,经S-G方法平滑后,利用U-Net模型进行小麦种植区域识别,并与光谱匹配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2种模型进行对比。结果显示,3种模型分类准确性都达到80%的水平,U-Net模型漏判率最低,光谱匹配法误判率最低,总体精度U-Net模型达到83.15%,是同等条件下的最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 归一化植被指数 U-Net模型 光谱匹配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产HISEA-1 SAR与光学影像联合去云研究
3
作者 李金超 王迎春 +1 位作者 马卫春 刘慧珺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2,共7页
长期以来,光学影像中的云问题一直是阻碍遥感科学研究与应用的难题与挑战,尤其针对极端气候引发地表结构严重改变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开展遥感影像去云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遥感影像去云问题,立足于光学影像中云区的物理特... 长期以来,光学影像中的云问题一直是阻碍遥感科学研究与应用的难题与挑战,尤其针对极端气候引发地表结构严重改变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开展遥感影像去云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遥感影像去云问题,立足于光学影像中云区的物理特征,提出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频率直方图匹配联合方法对国产HISEA-1 SAR和GF-6多光谱影像联合去云研究,并对去云结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评价。结果表明,这种非同源影像的联合去云方法可行,达到了较为理想的去云效果,不仅有效恢复了云覆盖区域的地物信息,同时增强了地物的纹理结构特征,有效发挥了多源数据间隐含的优势,极大提升了影像的可判读能力,为卫星影像去云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也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一种强有力的保障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丝一号 主成分分析 高分六号 去云 应急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辅助的土地利用价值综合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侯恩兵 董斌 +1 位作者 张治凡 陈春晖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6-130,137,共6页
研究土地利用价值可以直观反映土地利用整体水平,对于研究区改进现有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凤台县为研究对象,根据获取的凤台县地理国情数据,利用Arc GIS10.3软件对现有2015年凤台县国情数据进行了重新按土地... 研究土地利用价值可以直观反映土地利用整体水平,对于研究区改进现有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凤台县为研究对象,根据获取的凤台县地理国情数据,利用Arc GIS10.3软件对现有2015年凤台县国情数据进行了重新按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再通过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土地利用价值综合指标体系,阐述了凤台县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土地利用价值各指标的计算方法,进而建立了土地利用价值综合评估模型并分析其评估结果,对凤台县现有土地利用方式所产生的土地利用价值作出了客观全面分析,最后针对分析结论为更好促进研究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靠性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理国情 生态价值 景观价值 社会价值 经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城市地表温度变化与下垫面关系 被引量:11
5
作者 魏雪梅 马卫春 孔丽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5-119,共5页
针对中小城市地表温度变化与下垫面的关系问题,以合肥市城区和六安市金安区为例,基于Landsat-8热红外卫星影像数据,采用大气校正法反演研究区地表温度。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利用密度分割技术分析研究区城市热场空间格局,以城市热岛比... 针对中小城市地表温度变化与下垫面的关系问题,以合肥市城区和六安市金安区为例,基于Landsat-8热红外卫星影像数据,采用大气校正法反演研究区地表温度。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利用密度分割技术分析研究区城市热场空间格局,以城市热岛比例指数评价了研究区热岛效应,得到热岛效应强度分布情况,并结合地理国情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和空间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在水体、植被、不透水面3种不同下垫地表覆盖面积比例与地表温度之间建立关联,进而得出城市下垫面布局对热环境的贡献。结果发现,对于中小城市而言,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若能保持区域内植被覆盖面积高占比,即使不透水面的面积占比有所增加,人类活动区域加大,也不一定会导致城市热岛现象的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红外遥感 中小城市 地表温度 大气校正法 下垫面 城市热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TIN法填挖方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杨友长 景妮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8-91,共4页
为了提高填挖方计算精度,采用构建不规则三角网法,构建设计模型与现实模型。通过一次构TIN进行填挖方计算时,在填挖分界处计算模型复杂,很难用计算机自动化实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用二次构TIN法,通过解算矢量三角形,使计算模型简单化... 为了提高填挖方计算精度,采用构建不规则三角网法,构建设计模型与现实模型。通过一次构TIN进行填挖方计算时,在填挖分界处计算模型复杂,很难用计算机自动化实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用二次构TIN法,通过解算矢量三角形,使计算模型简单化,以便于计算机自动化实现。阐述了二次构TIN实现填挖方计算的方法和具体步骤,给出了计算过程中所用到的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不规则三角网 填挖方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分水岭区农作物干旱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宝 胡阳 +2 位作者 汪光胜 刘玉婵 李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27-232,237,共7页
利用江淮分水岭区17个市、县气象台站1980—2009年降水数据,基于改进的无有效降水连续日数干旱评估指标,分析农作物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春播夏收型农作物在寿县、长丰、定远、明光一带以北地区易发生春旱;夏播秋收型农作物... 利用江淮分水岭区17个市、县气象台站1980—2009年降水数据,基于改进的无有效降水连续日数干旱评估指标,分析农作物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春播夏收型农作物在寿县、长丰、定远、明光一带以北地区易发生春旱;夏播秋收型农作物在寿县、淮南、长丰、定远、凤阳一线多形成夏秋旱,西南和东北地区也较易发生夏秋旱;春播秋收型农作物生长期内大部分地区秋旱多发,其中寿县、肥东东南部和全椒西南部部分为秋旱高发地区;越冬型作物在明光北部、来安北部、淮南西南部以及寿县北部等地多生秋冬春旱,其他地区也易发生秋冬春旱,且持续时间均较长。(2)从年际演变趋势看,夏播秋收型、越冬型农作物干旱范围和强度均略有增长,春播秋收型农作物干旱强度微增长、范围略减小;春播夏收型农作物干旱强度和范围均呈微减的趋势。总体上,研究区域干旱强度略有上升,且北部高于南部,越冬型作物高于其他类型农作物,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农业生产防旱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有效降水连续日数 农作物 干旱 时空特征 逐日干旱发生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市城市发展质量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任家锋 马卫春 任程程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6-130,共5页
针对如何综合运用地理国情普查与专题统计成果数据,开展城市发展质量评价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位置的计量分析评价方法。本文以安徽省合肥市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4个维度、15个二级指标... 针对如何综合运用地理国情普查与专题统计成果数据,开展城市发展质量评价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位置的计量分析评价方法。本文以安徽省合肥市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4个维度、15个二级指标、90个三级指标,构建了城市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分析、熵权和优劣解距离等方法,得出了合肥市的城市发展特点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本文方法的分析结果,与合肥市发展实际和趋势相一致,从经济发展、社会服务水平、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等维度,较为细致地对比分析了合肥市四区四县一市的发展质量,为城市未来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发展质量 空间计量分析 地理国情 合肥市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时空数据库联动增量更新方法 被引量:12
9
作者 魏雪梅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4-138,共5页
以安徽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数据资源体系为例,本文研究了多级结构的时空数据库组织形式,建立了多级时空数据库联动增量更新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了底层驱动与需求驱动相结合的联动更新机制,实现联动更新技术流程,并在安徽省地理信息公共... 以安徽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数据资源体系为例,本文研究了多级结构的时空数据库组织形式,建立了多级时空数据库联动增量更新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了底层驱动与需求驱动相结合的联动更新机制,实现联动更新技术流程,并在安徽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更新工作中进行了应用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 空间数据 时空数据库 增量更新 联动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土三调的林地资源分类与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卫春 孔丽 《安徽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9-13,共5页
本文以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总体要求为导向,研究林地资源专项分类体系与国土三调分类体系间的语义差异,通过拆分、转换、组合,建立不同分类体系间的映射关系,构建兼顾国土三调地类权威性和林业小班地类专业性的分类体系。在此基础... 本文以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总体要求为导向,研究林地资源专项分类体系与国土三调分类体系间的语义差异,通过拆分、转换、组合,建立不同分类体系间的映射关系,构建兼顾国土三调地类权威性和林业小班地类专业性的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反映林地资源现状、开发利用程度及潜力、资源承载力情况的林地资源评价体系,为自然资源部门与林业部门形成高效衔接、逻辑清晰、融合互通的数据应用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国土调查 林地资源 分类体系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M的遥感影像的分类 被引量:13
11
作者 胡自申 张迁 《遥感信息》 CSCD 2003年第2期14-18,T001,共6页
遥感图像的分类方法包括统计模式识别、句法模式识别、以及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等。本文分析了统计模式识别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使用SVM的方法进行遥感图像分类的设想,通过实验证明该方法是有效和稳健的。
关键词 SVM 遥感图像 统计模式识别 图像分类 统计学习 支持向量机 遥感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8影像的地温对森林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郝泷 张挺 +2 位作者 厉香蕴 徐良泉 谢天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1-41,共11页
【目的】森林地上生物量对评价全球碳平衡和气候变化有重要作用,以安徽省霍山县为研究区,Landsat OLI和TIRS影像为基础数据,研究地表温度对森林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效应。【方法】以Landsat OLI为遥感数据源,在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支持下,... 【目的】森林地上生物量对评价全球碳平衡和气候变化有重要作用,以安徽省霍山县为研究区,Landsat OLI和TIRS影像为基础数据,研究地表温度对森林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效应。【方法】以Landsat OLI为遥感数据源,在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支持下,提取覆盖研究区的遥感影像的纹理特征,并结合原始多光谱遥感影像和研究区的地形特征构建基于3种因子的森林蓄积量反演模型,并根据最优模型来推算研究区的森林地上生物量。根据Landsat TIRS数据对研究区的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并将森林地上生物量和地表温度反演数据结合,分析地表温度对森林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机制。【结果】1)本研究共构建3种模型对森林蓄积量进行反演研究,包括:基于光谱特征的森林蓄积量反演模型,基于纹理特征的森林蓄积量反演模型和基于多特征的森林蓄积量反演模型。2)对森林蓄积量反演模型的精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基于多特征的森林蓄积量反演模型精度最高,复相关系数达到0.7519,说明该模型可用于研究区的森林蓄积量反演研究,森林蓄积量反演结果可用于研究区的森林地上生物量推算。【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内海拔200 m以下和700 m以上的区域,地表温度对森林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效应不明显;在海拔200~400 m梯度范围内,森林地上生物量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逐渐增大;海拔400 m以上,森林地上生物量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与200~400 m范围内相比逐渐减小,但总体上,在400~700 m海拔梯度内,两者仍呈现出较强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地上生物量 地表温度 Landsat 8影像 霍山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1卫星SAR数据的2020年巢湖洪涝监测及灾情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璨阳 耿君 +3 位作者 李金超 徐立晨 徐杰铭 涂丽丽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17-1223,共7页
受持续降雨的影响,2020年6-8月巢湖流域水位超洪水设防的百年一遇标准,对巢湖流域的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文章采用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全覆盖优势的Sentinel-1卫星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影像数据,对比单... 受持续降雨的影响,2020年6-8月巢湖流域水位超洪水设防的百年一遇标准,对巢湖流域的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文章采用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全覆盖优势的Sentinel-1卫星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影像数据,对比单阈值法、哨兵-1双极化水体指数(Sentinel-1 dual-polarized water index,SDWI)阈值法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算法3种方法的精度,选择最优方法来提取巢湖水体,实现对淹没区域面积的动态监测;同时利用Landsat 8、Sentinel-2卫星中、高空间分辨率光学影像对灾前研究区进行地物分类,分析灾情期间各类地物的受灾程度。结果显示:采用单阈值法可有效提取洪水淹没范围,总体精度达到98.43%以上,淹没面积为424.10 km^(2);淹没土地类型包括农用地、建成区和裸地等,其中淹没情况最严重的是农用地,淹没面积达到278.95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监测 水体提取 Sentinel-1卫星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 巢湖 灾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