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贵池土壤硒地球化学特征与开发潜力
1
作者 侯克斌 徐利强 +2 位作者 刘超 许斌 王永香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6期62-68,84,共8页
基于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成果,对贵池地区土壤硒含量与分布特征、富硒土壤资源与农产品开发潜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平均值0.51 mg/kg,达到富硒土壤标准的土壤总面积为1376.65 km^(2),占行政区划总面积的54.22%... 基于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成果,对贵池地区土壤硒含量与分布特征、富硒土壤资源与农产品开发潜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平均值0.51 mg/kg,达到富硒土壤标准的土壤总面积为1376.65 km^(2),占行政区划总面积的54.22%;富硒土壤成因主要与晚古生代二叠纪、三叠纪地层以及燕山期花岗岩等成土母岩有关;304件农产品中达到富硒标准的共203件,总富硒率66.78%,水稻、小麦、油菜、黄精、木耳等可作为富硒农产品规模化种植的主要品种考虑;研究区可被作物直接吸收的土壤有效硒含量0.002~2.372 mg/kg,占总硒含量的23.88%~99.63%,土壤Se主要以残渣态、强有机结合态、腐殖酸结合态形态赋存,三者合计占比达94.89~96.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质量 土壤硒 地球化学特征 富硒土壤 富硒农产品 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庐枞盆地泥河玢岩型铁矿床地质-原生晕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被引量:5
2
作者 张赞赞 张舒 +3 位作者 吴明安 写熹 吕博 魏国辉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5-325,共21页
开展长江中下游地区玢岩型铁矿床轴向原生晕地球化学分析及建模,可弥补地球物理勘探结果的多解性及探测精度的局限性,对定位和评价深部盲矿体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庐枞盆地泥河玢岩型铁矿床钻孔原生晕的研... 开展长江中下游地区玢岩型铁矿床轴向原生晕地球化学分析及建模,可弥补地球物理勘探结果的多解性及探测精度的局限性,对定位和评价深部盲矿体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庐枞盆地泥河玢岩型铁矿床钻孔原生晕的研究工作,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查明了主要成矿指示元素在不同地质体中的富集和亏损,确定了磁铁矿、硫铁矿和硬石膏矿体的矿中、近矿及远矿指示元素组合,结合矿床成因模型,建立了泥河玢岩型铁矿床地质-原生晕地球化学找矿模型,通过罗河和小包庄玢岩型铁矿床的佐证,认为该模型可以应用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玢岩型铁矿床的勘探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原生晕地球化学 找矿模型 玢岩型铁矿 泥河铁矿床 庐枞盆地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南陵地区土壤养分丰缺状况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正 梁红霞 +3 位作者 陈富荣 李明辉 李杨 刘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22期92-96,共5页
以安徽南陵地区土壤大量养分元素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内土壤样品的采集与测试,统计分析土壤氮、碱解氮、磷、有效磷、氧化钾、速效钾等的含量特征,并对其分布特征加以研究,最终开展研究区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综合等级评价。结果表明,... 以安徽南陵地区土壤大量养分元素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内土壤样品的采集与测试,统计分析土壤氮、碱解氮、磷、有效磷、氧化钾、速效钾等的含量特征,并对其分布特征加以研究,最终开展研究区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综合等级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氮和碱解氮在研究区内以丰富为主,且两者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高达0.85,可能与土地利用类型有关;磷及有效磷在区内主要表现为较缺乏-缺乏,两者相关性较差,可能与磷在土壤中的存在形式及人为活动有关;氧化钾在区内分布主要表现为较丰富-中等-较缺乏3种,呈正态分布,孤峰河两侧分布差异明显,速效钾在区内零星分布,特征不明显;区内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综合评价结果以三级(中等)土壤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8.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大量养分元素 含量特征 分布特征 地球化学 安徽南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铜陵矿集区中生代侵入岩体年代学研究及其成矿指示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施珂 杜建国 +6 位作者 万秋 陈芳 蔡杨 曹荆亚 吴礼彬 王利民 谭德兴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96-1112,共17页
基于前人在铜陵矿集区获得的大量高精度同位素定年数据,本文补充测定了研究程度相对较低的棋子坑、瑶山、荷花塘等11个小型侵入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年龄分布在147~131 Ma之间。通过对区内成岩-成矿时代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该区... 基于前人在铜陵矿集区获得的大量高精度同位素定年数据,本文补充测定了研究程度相对较低的棋子坑、瑶山、荷花塘等11个小型侵入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年龄分布在147~131 Ma之间。通过对区内成岩-成矿时代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该区为一燕山期陆内"瞬时大规模成矿作用"形成的大型矿集区。区内燕山期成矿岩体主要包括花岗闪长岩类、石英(二长)闪长岩类和辉石(二长)闪长岩类等3类中酸性侵入岩,其成岩时代主要集中在152~130Ma之间,其中,花岗闪长岩集中在148~137 Ma、石英(二长)闪长岩在152~130 Ma、辉石(二长)闪长岩在150~134 Ma,区内主要矿床中获得的辉钼矿Re-Os成矿年龄分布在141~137Ma,成岩与成矿时代相差约10Ma以内,且成矿年龄具有自东向西逐渐变新的特征,区内相邻矿田成矿时代相差2Ma左右。铜陵矿集区在141~137 Ma的短时限内三次幕式大规模成矿作用为全球陆内岩浆成矿作用中所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陵矿集区 中酸性侵入岩类 成岩-成矿时代 瞬时大规模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池州地区富锌土壤资源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梁红霞 侯克斌 陈富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9期59-64,共6页
利用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和池州市富硒土壤资源地球化学调查资料,对该地区富锌土壤资源分布及来源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池州地区表层土壤锌含量平均值93.6 mg/kg,达到富锌标准的土壤面积为4 251km^(2),占该地区总面积的50.61%。该地... 利用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和池州市富硒土壤资源地球化学调查资料,对该地区富锌土壤资源分布及来源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池州地区表层土壤锌含量平均值93.6 mg/kg,达到富锌标准的土壤面积为4 251km^(2),占该地区总面积的50.61%。该地区的富锌土壤主要分布于石台县、贵池区、酉华—青阳县—童埠—丁桥等地,地域分布明显受成土母质、土壤类型、pH、海拔的影响。土壤锌含量受土壤类型和土壤母质共同影响,尤其红壤、紫色土,碳酸盐岩(128.8 mg/kg)与红色碎屑岩(69.1 mg/kg)发育的红壤锌含量相差近2倍;强酸或者强碱均会降低土壤锌的活性;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锌含量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锌土壤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分析 池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铜陵杨冲里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与成矿模式探讨 被引量:8
6
作者 施珂 杨晓勇 +3 位作者 杜建国 万秋 蔡杨 陈林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734-3748,共15页
杨冲里金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内舒家店矿区新发现的新类型金矿床(破碎带蚀变岩型),矿体主要赋存于二长闪长岩与志留纪地层接触带外围的碎裂岩中。流体包裹体测温显示该矿床均一温度范围在220.1~445.3℃(平均值为328.3℃),... 杨冲里金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内舒家店矿区新发现的新类型金矿床(破碎带蚀变岩型),矿体主要赋存于二长闪长岩与志留纪地层接触带外围的碎裂岩中。流体包裹体测温显示该矿床均一温度范围在220.1~445.3℃(平均值为328.3℃),盐度介于0.18%~8.00%NaCleqv之间(平均值为2.52%NaCleqv),属于中高温-低盐度-低密度成矿流体。激光拉曼包裹体成分分析显示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O2和H2O,而液相成分主要为H2O,可能含极少量的CO2。H、O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成矿流体的δD值为-85‰^-50‰,δ18O水值为0.76‰~3.76‰,落于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之间,受大气降水作用影响明显。矿区内出露两个侵入岩体,岩性分别为辉石闪长岩与二长闪长岩,前人的年代学研究及两者之间的穿插关系表明,辉石闪长岩的侵位时间略早于二长闪长岩;区内两个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显示,杨冲里金矿与舒家店铜矿的流体包裹体具备相似的温度,但盐度相对较低,根据不混溶流体成矿机制,杨冲里金矿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是成矿物质淀积的主要形成因素。结合前人对于矿区内S、Pb等同位素的研究,我们认为杨冲里金矿与舒家店铜矿为同一区域的两次成矿事件,杨冲里金矿为该成矿系统的末端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杨冲里金矿 铜陵矿集区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江经济带湿地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
作者 柳丙全 沈华 宁磊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3期190-191,共2页
安徽湿地资源丰富,皖江地区尤其集中。湿地保护面临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地质环境破坏压力。本文概述了皖江经济带湿地的自然状况及特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以期为湿地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 皖江经济带 湿地 地质环境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江经济带耕地土壤养分丰缺地球化学评价及科学施肥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杜国强 陈富荣 +5 位作者 邢润华 梁红霞 陶春军 李明辉 史春鸿 严明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7期150-154,183,共6页
利用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获取的9632个耕地表层土壤(0~20 cm)数据,系统分析评价皖江经济带耕地土壤养分含量、丰缺状况及空间分布,探讨科学施肥方法。结果表明,皖江经济带耕地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21.0... 利用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获取的9632个耕地表层土壤(0~20 cm)数据,系统分析评价皖江经济带耕地土壤养分含量、丰缺状况及空间分布,探讨科学施肥方法。结果表明,皖江经济带耕地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21.07、1.21、0.59、16.47 g/kg;不同耕地类型养分含量差异明显,有机质、全氮含量为水田>旱地>水浇地,全磷、全钾含量为水浇地>旱地>水田;耕地有机质处于中等—较缺乏水平,全氮以中等水平为主,全磷处于较缺乏水平,全钾处于中等—较缺乏水平;耕地土壤养分综合等级以中等等级(14632 km^(2)、占比51.52%)为主,较缺乏等级(11430 km^(2)、占比40.24%)次之,不同耕地类型土壤养分综合等级差异显著;建议根据养分评价结果结合农作物种植现状,在合肥、滁州西部、六安东部等养分缺乏区适当增加相应缺肥比例。该研究结果可为皖江经济带耕地科学管护及合理施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经济带 耕地 土壤养分丰缺 地球化学评价 科学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退水条件下典型圩区稻田-沟-塘系统氮磷浓度时空变化特征
9
作者 秦先燕 郑涛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8期63-70,共8页
采用定点监测法,分析巢湖流域典型圩区稻田-沟-塘系统氮磷浓度时空变化。结果表明:降雨、灌溉退水时9个稻田退水采样点TN和NH 4+-N浓度具有很大的时空异质性,但随着生育期的增加,各个采样点相应浓度整体呈现降低趋势;下游三级沟TN浓度... 采用定点监测法,分析巢湖流域典型圩区稻田-沟-塘系统氮磷浓度时空变化。结果表明:降雨、灌溉退水时9个稻田退水采样点TN和NH 4+-N浓度具有很大的时空异质性,但随着生育期的增加,各个采样点相应浓度整体呈现降低趋势;下游三级沟TN浓度受到稻田退水输入的TN浓度的影响,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2种退水条件下,稻田退水中磷素浓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就形态来说,降雨退水条件下,稻田退水中颗粒态磷(PP)是TP的主要形态(占比69.28%~85.43%),灌溉退水条件下PP占TP的比重则较低(50.05%)。圩区各级沟对TN、TP浓度具有一定的截留作用,且截留TN的能力较大。可见,降雨、灌溉退水条件下,沟-塘系统对稻田退水氮磷的响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沟-塘系统 降雨退水 灌溉退水 氮磷浓度 时空变化特征 巢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矿集区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舒 张赞赞 +4 位作者 胡召齐 施立胜 周涛发 吴明安 杜建国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35-1448,共14页
安徽庐枞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也是华南铀成矿省内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成矿区,系统开展铀矿床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研究,对于完善区域成矿理论、指导铀矿找矿勘探具有基础性意义。庐枞矿集区铀矿床主要分布在庐枞... 安徽庐枞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也是华南铀成矿省内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成矿区,系统开展铀矿床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研究,对于完善区域成矿理论、指导铀矿找矿勘探具有基础性意义。庐枞矿集区铀矿床主要分布在庐枞火山岩盆地东南侧的A型花岗岩带上,但近年深部探测科学钻孔揭示火山岩盆地内隐伏正长岩中也存在铀矿化线索。与A型花岗岩有关的铀矿床呈NE向分布,矿体产出于石英正长岩与围岩接触带,受到侵入接触构造、断裂构造及层间构造的控制,具有典型热液充填成矿的特征,成矿年龄集中在114~108 Ma;赋矿岩体为多期次侵位的复式岩体,主体年龄为127~123 Ma,末阶段碱性长石花岗岩株年龄为115~110 Ma,岩石属于A1型花岗岩,形成于伸展的构造背景下;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赋矿岩体及围岩地层,成矿流体具有深循环大气降水与岩浆流体混合的特征。火山岩盆地内的铀矿化产出于火山岩盖层之下的隐伏正长岩中,具有热液充填成矿的特点,成矿年龄为131~129 Ma;赋矿正长岩成岩年龄为131 Ma,属于橄榄安粗质岩石,形成于挤压向拉张转换的构造背景下;岩浆阶段末期分异的高温富B、F的富铀热液在开放体系下沉淀成矿。盆地内隐伏正长岩中的铀矿化为矿集区中高温铀矿化的代表,与A型花岗岩有关的铀矿床则为晚期中低温铀矿化。综合来看,产铀岩体判别标志、精确的铀成矿年龄以及幔源物质与铀成矿之间的关系应是本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枞矿集区 花岗岩型铀矿床 铀成矿作用 A型花岗岩 成岩成矿时代 成矿物质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探找水方法进展
11
作者 汪雅菲 薛国强 +12 位作者 韩江涛 罗先中 王帮兵 葛粲 徐浩 管后春 汪青松 张凯 王朝 张笑蓉 陶威 张晋喆 刘向红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5-1351,共27页
【研究目的】地下水资源是中国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干旱缺水地区,通过找水打井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是一项关键的民生工程。本文总结物探找水方法,提高找水打井效率和成功率,以期为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提供有效方法。【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地下水资源是中国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干旱缺水地区,通过找水打井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是一项关键的民生工程。本文总结物探找水方法,提高找水打井效率和成功率,以期为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提供有效方法。【研究方法】基于水文地质特征和地球物理学理论,通过查阅文献结合作者找水经验,系统梳理了直流电法、电磁法、放射法、地震波法、核磁共振法等五类物探找水方法的基本原理及系列找水案例,分析了找水勘查物探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条件,归纳分析了不同地质条件下有针对性的物探找水方法。【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物探找水的基本思路,并针对岩溶发育区、花岗岩层分布区、沉积碎屑岩分布区、红层区和第四系松散层分布区等五类地质条件区,总结了有效的物探找水方法。这些成果对于指导全国地下水资源调查与找水打井工作具有参考价值。【结论】物探找水应结合勘查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和场地条件来合理选择物探方法。大量应用案例表明,电阻率法、激电多参数法和地震勘探方法都是有效的找水方法,重力、磁力和放射性方法可作为有效补充。综合物探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找水成功率。横向电阻法在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中具有发展潜力。为适应山区、城镇区、厚覆盖区等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区和提高找水效率的需要,物探找水技术方法还需不断创新。正在快速发展的多参数半航空电磁法和地面全息电磁法等新技术将是未来物探找水应用研究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勘查工程 地质调查工程 地球物理方法 找水基本思路 应用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覆盖区类型及覆盖区找矿技术方法现状与发展趋势
12
作者 汪青松 颜廷杰 汪雅菲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221-3240,共20页
覆盖区是新一轮找矿突破的重要勘查区域。覆盖层具有屏蔽物化探异常的作用,存在勘查选区、找矿靶区圈定和深部矿体定位等难题。本文分析了覆盖层的物性特征和找矿的难点,并结合案例系统梳理总结了物化探技术方法在覆盖区找矿应用中的现... 覆盖区是新一轮找矿突破的重要勘查区域。覆盖层具有屏蔽物化探异常的作用,存在勘查选区、找矿靶区圈定和深部矿体定位等难题。本文分析了覆盖层的物性特征和找矿的难点,并结合案例系统梳理总结了物化探技术方法在覆盖区找矿应用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参考。研究表明,覆盖区找矿难度不仅与覆盖层的厚度有关,还与覆盖层的物性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密切相关。据此,将覆盖区划分为八种类型:低阻薄层覆盖区、低阻厚层覆盖区、富水低阻厚层覆盖区、低阻超厚层覆盖区、戈壁荒漠覆盖区、火山岩覆盖区、推覆构造覆盖区和复合型覆盖区。其中,低阻厚层覆盖区、富水低阻厚层覆盖区、低阻超厚层覆盖区的找矿难度较大。研究显示,中国在薄层覆盖区广泛试验和应用了物化探技术,找矿效果显著,在厚覆盖区找矿也积累了一定经验,初步构建了多个不同覆盖区不同矿种的勘查技术体系,但找矿靶区圈定和深部矿体探测定位难题仍未解决。展望未来,穿透厚覆盖层的精准探测技术研究将是重点发展方向,地球物理电磁法及激发电场/磁场探测技术等将快速发展;地质信息采集方式空、地、井平台多元化和综合信息处理与成矿预测人工智能化将成为必然趋势;地质与物探融合研究覆盖区控矿构造与成矿模式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区找矿 覆盖区分类 找矿方法 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4
13
作者 柳丙全 黄旭 +1 位作者 王宁 高昕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6期185-188,共4页
依据相关文件要求,对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规范、专业、针对性地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对各类有机物、无机物指标检出及超标情况进行了统计,以期为地块环境管理、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客观、可行的参考。
关键词 企业用地 土壤污染 地下水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first discovery of non-avian dinosaur egg and bone fossils in the Hefei Basin
14
作者 WANG Qiang DONG Zhe +4 位作者 MAO Lei ZHU Xu-Feng CHEN Yan-Bin HUANG Jian-Dong DING Hai-Dong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8-252,共5页
This report is about the first record of non-avian dinosaur eggs in the Hefei Basin,Anhui Province,China.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elongated egg body,linear ridges on the outer surface and two structure layer,the eg... This report is about the first record of non-avian dinosaur eggs in the Hefei Basin,Anhui Province,China.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elongated egg body,linear ridges on the outer surface and two structure layer,the eggs can be referred to Elongatoolithidae.The gradual boundary between the cone and the column layers as well as the relative thin eggshell(less than 1 mm)indicates its affinity within Elongatoolithus.The eggs are identified as Elongatoolithus oosp.,as they were severely compressed and experienced erosion on both inner and outer surfaces.The discovery of egg fossil in the Hefei Basin offers evidence for stratum comparison in this region and supplements the diversity of egg fossils in Anhui.Meanwhile,this discovery also enriches the paleo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elongatoolith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fei Basin Upper Cretaceous Zhangqiao Formation egg fossil Elongatoolithida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东苏家湾地区三里陈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雷丁尔 张赞赞 +2 位作者 蔡晓兵 夏立元 王松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9年第4期79-89,共11页
三里陈岩体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滁县-庐江铜金成矿亚带中部,岩性主要为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得闪长岩年龄为126.9±1.8Ma,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26.0±1.0Ma,两者均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 三里陈岩体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滁县-庐江铜金成矿亚带中部,岩性主要为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得闪长岩年龄为126.9±1.8Ma,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26.0±1.0Ma,两者均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闪长岩中存在的大量继承锆石的年龄分布在2.5~1.9Ga之间,峰值为2.0Ga,暗示其岩浆源区主要为华南板块,可能混有华北板块源区的物质。结合滁县-庐江铜金成矿亚带成岩时代及矿化特征,发现三里陈岩体与铜金矿床(点)成矿岩体的形成时代相近,岩性一致,与围岩接触带发育的蚀变和矿化特征相似,认为这些侵入岩体均为同一构造-岩浆-成矿事件的产物,三里陈岩体及其外围地区具有寻找一定规模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长岩 LA-ICP-MS锆石U-PB定年 皖东苏家湾地区 三里陈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六号遥感数据的中草药信息提取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煜 《南方农业》 2019年第20期111-113,共3页
遥感的定量分析是遥感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对于光谱曲线相似的植物难以区分。中草药和冬小麦光谱曲线较为相似,通过对中草药和冬小麦生长周期的研究,寻找冬小麦生长周期中的特殊阶段,计算该阶段与中草药光谱曲线的微小差异并加以放大... 遥感的定量分析是遥感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对于光谱曲线相似的植物难以区分。中草药和冬小麦光谱曲线较为相似,通过对中草药和冬小麦生长周期的研究,寻找冬小麦生长周期中的特殊阶段,计算该阶段与中草药光谱曲线的微小差异并加以放大,从而提取中草药的种植区域,可为今后中草药遥感定量分析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六号影像 中草药 红边光谱特征差异 光谱判定指数 遥感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伏岭A型花岗岩的成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及Lu—Hf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伟 陈天虎 +3 位作者 杜建国 陈芳 丁宁 张舒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206,共18页
伏岭花岗岩体,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的皖浙相邻区,岩浆岩沿着近北东向的宁国—绩溪深大断裂断分布。笔者等对伏岭岩体鱼龙川(γ_(5)^(3-2))单元花岗岩开展了系统的全岩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和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地... 伏岭花岗岩体,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的皖浙相邻区,岩浆岩沿着近北东向的宁国—绩溪深大断裂断分布。笔者等对伏岭岩体鱼龙川(γ_(5)^(3-2))单元花岗岩开展了系统的全岩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和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131.8±0.9 Ma,富硅、富碱、贫钙、贫铁,具有较高的Rb、Th、U、Ga、Zr和Y含量,较低的Sr、Ba和Nb含量,稀土配分曲线呈现典型的“海鸥式”分布特征,显示强烈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显示明显的Ba、Sr、Nb的负异常。其高SiO_(2)含量和Rb/Sr值、低Ba、Sr含量具备江南造山带东段皖南地区A型花岗岩的典型特征。岩体具有同源岩浆演化特征,源区可能存在磷灰石、钛铁矿的分离结晶作用,而辉石类的分离较少。伏岭岩体主要来源于地壳中镁铁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其地球化学特征继承于源岩。锆石ε_(Hf)(t)变化范围较小,均在-7.0~-4.6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478~1630 Ma,伏岭花岗岩可能由中元古代古老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伏岭岩体的形成可能受到碰撞作用的影响,岩体形成于后碰撞期,中元古代的基底岩石被大范围的熔融,从而产生了伏岭A型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岭 A型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Lu—Hf同位素 构造环境 江南造山带 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多年动态变化及监测统测评估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赫生 龚建师 +9 位作者 陶小虎 赵贵章 郭鹏哲 周锴锷 焦团理 檀梦皎 朱春芳 许乃政 李亮 叶永红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78-1791,共14页
【研究目的】变化环境下地下水时空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和区域水资源安全保障。【研究方法】本文基于淮北平原区典型气象站1953—2019年月降雨数据,采用小波分析及M-K检验法,研究多年尺度降雨周期性变化及趋势规律;结合39... 【研究目的】变化环境下地下水时空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和区域水资源安全保障。【研究方法】本文基于淮北平原区典型气象站1953—2019年月降雨数据,采用小波分析及M-K检验法,研究多年尺度降雨周期性变化及趋势规律;结合395个国家级监测井及地下水统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监测井优化评价。【研究结果】淮北平原多年降雨量呈现多时空尺度变化特征,南部地区主周期较北部地区偏小,但周期尺度较多,变化更为复杂;西北部的浅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其余区域水位处于有升有降的波动状态;南部区域浅层地下水水位在1970年、2003年及2019年3个时段呈现出先降低再恢复,北部部分区域地下水水位则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特征,研究区水位总体存在下降趋势,但2000年以来水位总体有所回升;经主成分分析优化后的277个监测井(221个水利井和56个自然资源井)能代表395个原国家监测井的总体水位变化情况。【结论】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长序列监测数据能够很好地服务于流域尺度水资源评价及管理,但省市级尺度或重点区域还需要进行优化和加密,地下水位统测可有效填补,该工作应在重要河湖两侧、淮河北岸一带、东北部山前平原等高水力梯度区域进行加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位动态 地下水监测 小波分析 M-K检验 主成分分析 土地利用 地下水调查工程 淮北平原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体积法的二维大地电磁各向异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宁 汤井田 +2 位作者 任政勇 肖晓 皇祥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912-3922,共11页
为了计算带任意地形的各向异性介质中二维大地电磁响应,本文在非结构化网格的基础上,采用有限体积法,开发了二维大地电磁各向异性正演模拟的新算法.首先,从Maxwell方程出发,推导二维各向异性介质中大地电磁场的边值问题;然后,采用三角... 为了计算带任意地形的各向异性介质中二维大地电磁响应,本文在非结构化网格的基础上,采用有限体积法,开发了二维大地电磁各向异性正演模拟的新算法.首先,从Maxwell方程出发,推导二维各向异性介质中大地电磁场的边值问题;然后,采用三角网格自动生成技术对求解区域进行非结构化网格剖分,进而构建节点中心控制体积单元,利用有限体积方法,得到求解边值问题的大型稀疏线性方程组;最后,利用Pardiso精确地计算了大地电磁响应值.三个各向异性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本文开发的有限体积算法,不仅能够高精度求解带任意地形的大地电磁电导率各向异性问题,而且对于同一模型,该方法的计算消耗和精度都与有限单元法相当.因此,有限体积法是处理电磁法各向异性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 有限体积法 电导率各向异性 非结构化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性含碳质围岩在斑岩铜矿成矿中的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延河 段超 +5 位作者 曾普胜 简伟 万秋 胡古月 赵晓燕 武晓珮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37-650,共14页
斑岩铜矿是最重要的铜矿资源类型,高氧逸度岩浆是公认的评价斑岩成矿的有效指标。硫在成矿岩浆中主要以硫酸盐形式存在,在矿石中则以硫化物为主。什么触发了高氧化性成矿岩浆热液的还原与成矿?这是关系斑岩铜矿形成机制和高效评价的重... 斑岩铜矿是最重要的铜矿资源类型,高氧逸度岩浆是公认的评价斑岩成矿的有效指标。硫在成矿岩浆中主要以硫酸盐形式存在,在矿石中则以硫化物为主。什么触发了高氧化性成矿岩浆热液的还原与成矿?这是关系斑岩铜矿形成机制和高效评价的重大科学谜题。前人关注的焦点是成矿母岩浆的起源与演化,还原性围岩在成矿中作用长期被忽视。还原性围岩主要有两种:富碳质围岩和富亚铁围岩。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以甲玛、德兴、普朗等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为例,研究了斑岩铜矿的空间分布与含碳质围岩之间的关系,发现斑岩铜矿围岩中普遍发育黑色含碳质地层,并在成矿过程中普遍发生褪色蚀变;发现蚀变围岩和矿床中方解石和矿石矿物流体包裹体的δ^13CV-PDB值普遍较低,与沉积碳酸盐围岩的值显著不同。首次提出并论证了含碳质围岩中甲烷等还原性气体组分的加入可能是引发斑岩成矿系统氧化-还原转换和矿质沉淀的关键。CH4沿构造裂隙扩散进入斑岩成矿系统,无需成矿斑岩与围岩直接接触即可将成矿溶液中SO2–4还原,解决了困扰矿床学家多年的一道难题。围岩中碳质含量高,产生的甲烷数量大,可将成矿热液中SO4^2-在斑岩体内全部还原,形成金属硫化物沉淀,则矿体主要产在斑岩体之内;围岩中碳质含量低,产生的甲烷数量不足,则矿体主要赋存于斑岩体与围岩的内外接触带。含碳质围岩中还原组分即可在岩浆阶段加入,也可在热液阶段加入。在岩浆阶段加入将造成岩浆还原,形成“还原型斑岩”,易导致成矿物质分散,不利于形成大矿富矿;在热液阶段加入,对成矿更有利。“高氧化性斑岩+还原性富碳质地层/富铁火山岩”是高效评价斑岩成矿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高氧逸度 含碳质围岩 甲烷还原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