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遥感技术在安徽省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史东方 晁玉珠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1998年第3期26-30,82,共6页
利用遥感资料对安徽省进行地质灾害调查,查明了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圈出灾害影响范围,为总结分析灾害发生、发展规律、进行灾害区划,预测灾害易发区段,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遥感 解译 地质灾害 灾害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庐江县泥河铁硫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步分析 被引量:46
2
作者 赵文广 吴明安 +5 位作者 张宜勇 王克友 范裕 汪龙云 魏国辉 车英丹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9-801,共13页
泥河铁硫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庐枞盆地的西北部,矿床中铁、硫储量均达到大型矿床规模,硬石膏储量达到中型规模,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近年来重大找矿突破之一,其发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勘探价值。泥河矿区内主要地层为砖桥组和... 泥河铁硫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庐枞盆地的西北部,矿床中铁、硫储量均达到大型矿床规模,硬石膏储量达到中型规模,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近年来重大找矿突破之一,其发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勘探价值。泥河矿区内主要地层为砖桥组和双庙组安山质火山熔岩和碎屑岩,侵入岩体主要为辉石闪长玢岩。磁铁矿体呈厚大的透镜状分布于闪长玢岩穹窿顶部,硫铁矿体和硬石膏矿体主要呈透镜状、似层状产于砖桥组地层中。矿床中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和黄铁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硬石膏、辉石和石英。矿石以磁铁矿-硬石膏-辉石组合为特征。矿石的结构构造主要为浸染状构造,块状构造,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交代假象结构和筛状结构等。矿区围岩蚀变强烈,自下往上划可分为深色蚀变带、叠加蚀变带和浅色蚀变带,主要蚀变类型包括硬石膏-辉石岩化,黄铁矿化、硅化和泥化等。泥河矿床的形成经历了热液期和四个成矿阶段,即磁铁矿-黄铁矿阶段、石英-碳酸盐-黄铁矿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和脉状碳酸盐硫酸盐阶段。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以及与宁芜盆地典型玢岩型铁矿床对比研究,本文认为泥河铁矿床的形成与辉石闪长玢岩关系密切,属于"陶村式"玢岩型铁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枞火山岩盆地 泥河铁矿床 辉石闪长玢岩 玢岩型铁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庐江县罗河式铁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 被引量:14
3
作者 吴礼彬 陈芳 +3 位作者 柳丙全 杜建国 许卫 杨道堃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99-904,共6页
安徽省庐江县罗河铁矿床为潜火山气液型铁矿,主要产于砖桥组火山岩与潜火山岩-闪长玢岩的接触带附近,矿体形态呈似层状、透镜状,主要为富磁铁矿。区内成矿作用复杂,围岩蚀变强烈,早期构造复合部位是控矿的重要标志;砖桥旋回的潜火山岩... 安徽省庐江县罗河铁矿床为潜火山气液型铁矿,主要产于砖桥组火山岩与潜火山岩-闪长玢岩的接触带附近,矿体形态呈似层状、透镜状,主要为富磁铁矿。区内成矿作用复杂,围岩蚀变强烈,早期构造复合部位是控矿的重要标志;砖桥旋回的潜火山岩及其接触带和火山穹窿是重要的控矿及储矿构造。文章在分析已有成果资料的基础上,总结罗河式铁矿床特征,建立了该类铁矿床的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庐枞地区 罗河式潜火山气液型铁矿 地质特征 成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大别山及邻区区域地质调查进展与问题讨论 被引量:17
4
作者 汤加富 钱存超 娄清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8-136,共9页
通过对覆盖安徽大别山及邻区的地质调查和深入研究,重建了区内各个地段的构造地层序列及其对比方案,阐明了区内3期构造变形特征、构造型式与形成时期;确定了大量新元古代碱性变质花岗岩的存在;对榴辉岩的成因、形成时代,以及区内... 通过对覆盖安徽大别山及邻区的地质调查和深入研究,重建了区内各个地段的构造地层序列及其对比方案,阐明了区内3期构造变形特征、构造型式与形成时期;确定了大量新元古代碱性变质花岗岩的存在;对榴辉岩的成因、形成时代,以及区内是否存在蓝片岩-黄片岩-榴辉岩的变质分带等提出了不同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大别造山带形成机理提出了非印支期碰撞造山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地层序列 新元古代变质花岗岩 蓝片岩 榴辉岩 非碰撞造山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吴跃东 向钒 马玲 《灾害学》 CSCD 2008年第4期25-29,35,共6页
根据安徽省地质灾害特点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从气象因素和地质灾害隐患入手,逐步深化研究降水和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发生的关系,由浅入深,在尝试和探索中开展安徽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研究。建立了安徽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模型... 根据安徽省地质灾害特点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从气象因素和地质灾害隐患入手,逐步深化研究降水和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发生的关系,由浅入深,在尝试和探索中开展安徽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研究。建立了安徽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模型及预报系统,提出了基于GIS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方法,为提高安徽省地质灾害的气象预报水平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通过对2004—2007年的地质灾害实例验证预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气象 预警预报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地质遗迹资源及保护对策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谷丰 鹿献章 杨则东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0-94,共5页
在安徽省地质遗迹调查评价与区划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安徽省地质遗迹特点、现状和保护对策的讨论,提出了安徽省地质遗迹具有地层剖面有显著代表性、构造形迹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古生物化石丰富、地貌景观奇特、古人类遗址广泛分布和有独... 在安徽省地质遗迹调查评价与区划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安徽省地质遗迹特点、现状和保护对策的讨论,提出了安徽省地质遗迹具有地层剖面有显著代表性、构造形迹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古生物化石丰富、地貌景观奇特、古人类遗址广泛分布和有独特医疗和保健作用的温泉分布等特点,并从安徽省180处左右地质遗迹点中归纳出安徽省18处主要地质遗迹,分析了安徽省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安徽省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特点 现状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全椒县范水洼金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吴明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39-1143,共5页
文章对安徽省全椒县范水洼金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矿床的赋矿围岩为上寒武统琅琊山组的泥质条带灰岩,矿区内主要构造有断裂和皱褶,主要蚀变矿化类型有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萤石化以及金矿化。对矿床的控矿条件进行分析... 文章对安徽省全椒县范水洼金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矿床的赋矿围岩为上寒武统琅琊山组的泥质条带灰岩,矿区内主要构造有断裂和皱褶,主要蚀变矿化类型有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萤石化以及金矿化。对矿床的控矿条件进行分析,认为地层层位和岩性、地质构造条件以及围岩蚀变是矿床主要的控矿因素,初步研究认为该矿床可能为卡林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水洼金矿床 卡林型金矿 低温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炭—二叠纪冰川型海平面变化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安徽省宣州区宝丰船山组为例
8
作者 徐锦龙 章诚诚 +2 位作者 张晋喆 汪雅菲 张利伟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40-1261,共22页
冈瓦纳冰川的扩张和消融导致了全球石炭纪—二叠纪高频率、大振幅的冰川型海平面变化。北半球冰川活动的直接证据相对较少,但保存有地层、古盐度、古水温和冰川型海平面变化的记录。本文在露头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基础上,对宣州区宝... 冈瓦纳冰川的扩张和消融导致了全球石炭纪—二叠纪高频率、大振幅的冰川型海平面变化。北半球冰川活动的直接证据相对较少,但保存有地层、古盐度、古水温和冰川型海平面变化的记录。本文在露头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基础上,对宣州区宝丰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船山组碳酸盐岩的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和碳、氧同位素的组分含量、特征比值等地球化学指标开展系统分析。研究表明:船山组底部和内部共识别出两次明显的暴露事件,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层序S1相当于Triticites带,时代为晚石炭世晚期,层序S2相当于Pseudoschwagerina带,时代为早二叠世早期,整体经历了两次快速上升和缓慢下降的海平面变化过程,是冰川驱动下的全球性海平面变化事件;碳酸盐岩受陆源物质的影响微弱,能较好地反映古海水的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的富集和分馏程度可能与沉积水体和核形石的选择性吸附有关;船山组整体为温暖湿润、富氧的浅水开阔台地—滩相环境,早二叠世早期较晚石炭世晚期沉积水体浅、水体变化频繁、盐度高、水温低,受早二叠世萨克马尔晚期冰期P1冰盖扩张的影响更为明显,至早二叠世中晚期冰盖扩张达到顶峰。本研究为深入了解北半球晚古生代冰期事件,特别是低纬度地区冰川型海平面变化与P1冰期、古气候变化和地质演化提供了层序地层沉积记录和地球化学指标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 冰川型海平面变化 石炭—二叠纪 碳酸盐岩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嘉山管店—全椒龙王尖断裂的厘定和构造岩透射电镜分析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黄德志 邱瑞龙 +2 位作者 刘德良 杨晓勇 徐祥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8-63,T001,共6页
嘉山管店—全椒龙王尖断裂表现为多条蚀变剪切带,镜下碎斑旋转变形明显,为“б”型,发育石英布丁构造。构造岩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该断裂的存在并具深断裂的特征。糜棱岩形成的差应力和应变速率及运动指向与郯庐断裂带内的糜... 嘉山管店—全椒龙王尖断裂表现为多条蚀变剪切带,镜下碎斑旋转变形明显,为“б”型,发育石英布丁构造。构造岩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该断裂的存在并具深断裂的特征。糜棱岩形成的差应力和应变速率及运动指向与郯庐断裂带内的糜棱岩相近。分析表明这条断裂是郯庐断裂带派生断裂,其形成与郯庐断裂左行平移有关。它控制燕山期花岗岩产出空间,指示郯庐断裂带左行平移可能发生在印支晚期。深断裂的属性使其成为金矿重要的区域控矿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店--龙王尖 断裂 糜棱岩 透射电镜 郯庐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扎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被引量:25
10
作者 钟华明 夏军 +3 位作者 童劲松 鲁如魁 李运怀 徐生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1-457,共7页
在拉康组中发现了早白垩世小型特化类型菊石生物群,为确定该组时代和喜马拉雅地层区划提供了依据。分析结果显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亚(钙)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火山岩和辉绿玢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大陆边缘裂谷型拉斑玄武岩相似,... 在拉康组中发现了早白垩世小型特化类型菊石生物群,为确定该组时代和喜马拉雅地层区划提供了依据。分析结果显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亚(钙)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火山岩和辉绿玢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大陆边缘裂谷型拉斑玄武岩相似,表明新特提斯洋在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期处于扩张阶段。初步确定晚白垩世宗卓组与下伏地层为不整合接触关系,为研究特提斯沉积盆地由被动陆缘盆地转变为“远缘前陆盆地”提供了依据,即沉积盆地性质转化的时间代表了新特提斯洋的闭合时代。在洛扎一带分布着以库拉抗日巨大岩基为代表的大量SP花岗岩,这些花岗岩是在喜马拉雅造山后碰撞作用阶段地壳快速隆升和大规模伸展拆离背景下地壳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白垩统拉康组 特提斯生物群 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 裂谷型拉斑玄武岩 角度不整合 盆-山转换 sP花岗岩 造山后碰撞作用 喜马拉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江淮流域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研究 被引量:126
11
作者 陈兴仁 陈富荣 +1 位作者 贾十军 陈永宁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2-310,共9页
基于安徽省江淮流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资料,统计获得了表层和深层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背景值及相应的地球化学参数,为研究区生态环境评价及相关学科研究提供了基础。研究表明,成土母质类型对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影响显著,... 基于安徽省江淮流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资料,统计获得了表层和深层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背景值及相应的地球化学参数,为研究区生态环境评价及相关学科研究提供了基础。研究表明,成土母质类型对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影响显著,表层土壤化学组成表现出既对深层土壤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又在表生作用下发生某些变化:表层土壤中迁移活动性强的元素和人为扰动污染的元素明显不同于深层土壤;随着地理空间位置的变化,同类成土母质形成环境、成因来源的差异导致其化学组成的空间变异,造成不同地区同类成土母质地球化学基准值有所不同。因此,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研究应更多地考虑地质背景、物质来源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 成土母质 空间分异 安徽省江淮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东源钨矿含矿斑岩中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0
12
作者 秦燕 王登红 +2 位作者 吴礼彬 王克友 梅玉萍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9-484,共6页
东源钨矿是皖南地区新发现的大型白钨矿矿床,是该地区目前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钨矿床。东源大型白钨矿的发现实现了皖南地区地质找矿的新突破,为该地区的矿床勘查工作指出了新方向。本文对东源钨矿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分析,... 东源钨矿是皖南地区新发现的大型白钨矿矿床,是该地区目前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钨矿床。东源大型白钨矿的发现实现了皖南地区地质找矿的新突破,为该地区的矿床勘查工作指出了新方向。本文对东源钨矿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分析,并运用锆石SHRIMP U-Pb法测定了含矿岩体的成岩时间,分析了矿床形成的区域构造背景和控矿因素并初步探讨了矿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与东源斑岩型钨矿化有关的花岗斑岩的成岩时代为148.6±1.8Ma,为晚侏罗世岩浆侵入活动晚期的产物,并认为燕山晚期的钨多金属成矿作用有可能从华南扩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SHRIMP U-PB年龄 钨矿 花岗斑岩 安徽 东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青阳百丈岩钨钼矿床成岩成矿年龄测定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2
13
作者 秦燕 王登红 +3 位作者 李延河 王克友 吴礼彬 梅玉萍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0-177,共8页
百丈岩钨钼矿床是在老矿点基础上新查明的中型层控夕卡岩型钨钼矿床。文中对含矿岩体和矿石进行了成岩成矿年龄测定,获得百丈岩细粒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30±1.5)Ma(n=14,MSWD=0.69),浸染状辉钼矿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 百丈岩钨钼矿床是在老矿点基础上新查明的中型层控夕卡岩型钨钼矿床。文中对含矿岩体和矿石进行了成岩成矿年龄测定,获得百丈岩细粒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30±1.5)Ma(n=14,MSWD=0.69),浸染状辉钼矿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36.3±2.6)Ma(n=5,MSWD=0.64),模式年龄为(133.5±1.9)~(135.6±2.0)Ma。综合区域最新获得的高精度测年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百丈岩钨钼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和与之有密切成因关系的花岗岩体成岩是同期的,属于燕山晚期陆壳重熔型花岗质岩浆侵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丈岩钨钼矿 SHRIMP U-PB RE-OS 锆石 辉钼矿 青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庐枞与滁州盆地火山岩岩石学特征与Fe-Cu成矿的关系 被引量:18
14
作者 邓晋福 刘翠 +9 位作者 冯艳芳 戴圣潜 杜建国 吴明安 童劲松 周肃 苏尚国 吴宗絮 姚孝德 吴雪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6-635,共10页
庐枞盆地与滁州盆地的火山岩岩石组合分别为钾玄岩-安粗岩-粗面岩组合和安粗岩-粗面岩组合,并分别与Fe,Cu矿有成生联系,形成于早白垩世,约130Ma。庐枞盆地与滁州盆地的火山岩组合,具明显不同的化学特征,他们分别为:①SiO2-ALK系统的碱... 庐枞盆地与滁州盆地的火山岩岩石组合分别为钾玄岩-安粗岩-粗面岩组合和安粗岩-粗面岩组合,并分别与Fe,Cu矿有成生联系,形成于早白垩世,约130Ma。庐枞盆地与滁州盆地的火山岩组合,具明显不同的化学特征,他们分别为:①SiO2-ALK系统的碱性和亚碱性,②Peacock’s碱钙系统的碱性(A,~50.8)和钙碱性(CA,~57),③SiO2-FeO*/MgO系统中的拉斑玄武质(TH,或Fe质)和钙碱性(CA,或Mg质)。庐枞盆地火山岩母岩浆源于上地幔软流圈,滁州盆地火山岩则源于俯冲的玄武质洋壳,优先富Fe的地幔和优先富Cu的玄武岩源在局部熔融时提供多量的Fe和Cu元素被萃取进入岩浆,致使两个盆地火山岩分别具有Fe与Cu成矿专属性。它们形成于与伊佐奈崎洋俯冲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的内带。火山岩组合成矿专属性的讨论为区域成矿潜力评价提供重要参考。谨以此文庆贺常印佛院士80华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枞与滁州盆地 火山岩岩石组合 化学特征 岩浆起源 成矿专属性 区域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验地质信息约束下的三维重磁反演建模研究--以安徽泥河铁矿为例 被引量:73
15
作者 祁光 吕庆田 +2 位作者 严加永 吴明安 刘彦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194-4206,共13页
安徽泥河铁(硫)矿床是近年发现的大深度隐伏矿床,它的发现再次引发了庐枞地区深部找矿的热潮.建立矿区的三维精细地质模型,对寻找深、边部隐伏矿体,深入认识深部成矿、控矿规律意义重大.本文以泥河矿区为实例,开展先验地质信息约束的三... 安徽泥河铁(硫)矿床是近年发现的大深度隐伏矿床,它的发现再次引发了庐枞地区深部找矿的热潮.建立矿区的三维精细地质模型,对寻找深、边部隐伏矿体,深入认识深部成矿、控矿规律意义重大.本文以泥河矿区为实例,开展先验地质信息约束的三维重磁建模研究,获得了矿区面积5.6km2(2.8km×2.0km)、深度1.2km内的三维地质模型.在三维可视化平台上对该模型进行了地质解释,全面分析了矿体、地层与次火山岩之间的空间分布及对应关系,发现铁矿主要赋存于闪长玢岩与砖桥组火山岩之间,且在玢岩穹窿地段矿体厚大,这对认识"玢岩型"铁矿的成矿模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三维模型的重磁正演响应基本拟合了实际重磁异常,说明在建模区域内已没有新的矿体;本文提出的三维地质建模流程可为其它地区开展类似工作提供借鉴,同时研究表明地质信息约束下的三维重磁建模研究在深、边部找矿和重磁异常的精细解剖等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铁矿 3D地质建模 交互反演 深部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东至兆吉口铅锌矿区岩浆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2
16
作者 徐晓春 刘雪 +5 位作者 张赞赞 何苗 刘晓燕 谢巧勤 范子良 何俊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31-455,共25页
通过对安徽省东至县兆吉口铅锌矿区岩浆岩的LA-ICP MS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矿区北部戴村花岗闪长岩体的年龄为145.5±177;1.3 Ma,花岗斑岩脉的年龄为143.5±177;4.3 Ma,细晶闪长岩脉的年龄为129.0±177;2.3 Ma和128.4±... 通过对安徽省东至县兆吉口铅锌矿区岩浆岩的LA-ICP MS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矿区北部戴村花岗闪长岩体的年龄为145.5±177;1.3 Ma,花岗斑岩脉的年龄为143.5±177;4.3 Ma,细晶闪长岩脉的年龄为129.0±177;2.3 Ma和128.4±177;2.7 Ma,前两者为同一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后者为赋矿岩石之一,铅锌矿化与该期岩浆作用关系密切.矿区所有中酸性侵入岩体和岩脉中均发育大量继承锆石,反映有大量成岩物质来源于古老地壳基底.继承锆石核的同位素年龄集中于890~ 740 Ma,揭示出该区晋宁期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构造—岩浆事件,少量大于1 000 Ma甚至2 500 Ma的锆石年龄数据反映该区可能存在早元古代甚至太古代古老陆壳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锆石 U-PB年龄 中酸性岩浆岩 兆吉口铅锌矿床 区域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和县香泉独立铊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8
17
作者 范裕 周涛发 +4 位作者 袁峰 张千明 吴明安 侯明金 胡清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7-608,共12页
安徽和县香泉铊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北侧的皖东地区,是目前为止发现的罕见独立铊矿床。和县地区位于扬子板块、华北板块和大别造山带之间的过渡带,区内无岩浆岩出露。矿床的赋矿围岩为奥陶系下统仑山组微晶灰岩、泥灰岩和泥岩,主... 安徽和县香泉铊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北侧的皖东地区,是目前为止发现的罕见独立铊矿床。和县地区位于扬子板块、华北板块和大别造山带之间的过渡带,区内无岩浆岩出露。矿床的赋矿围岩为奥陶系下统仑山组微晶灰岩、泥灰岩和泥岩,主要控矿构造为断裂和褶皱。矿床主要由一个矿体组成,矿体总体上为似层状和透镜状,分布与地层走向大体一致。矿床中铊高度富集,黄铁矿是铊的主要载体矿物,铊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替代铁进入黄铁矿晶格,其次以纳米级、次纳米级铊矿物颗粒形式产出。矿床的围岩主要蚀变类型有萤石化、重晶石化、硅化和碳酸盐化等。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铊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两个成矿期,即海底热水沉积成矿期和低温热液改造成矿期。奥陶纪海底热水形成含铊黄铁矿建造,早白垩纪低温成矿流体对黄铁矿建造进行叠加改造,并使铊进一步活化富集。香泉铊矿床的发现和研究表明,分散元素铊不仅可以富集形成伴生型多元素矿床,还可以形成单一元素的独立铊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黄铁矿 独立矿床 分散元素 和县香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铜陵矿集区区域成矿模式 被引量:16
18
作者 姚孝德 杜建国 +2 位作者 许卫 陈芳 谭德兴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65-976,共12页
安徽省铜陵矿集区矿床类型主要有矽卡岩型、沉积改造型、斑岩型、风化淋滤型。矽卡岩型是本区主要的矿床类型,根据其成矿特点可进一步分为:层控式、复合式、接触式、裂控式、角砾岩筒式。矿床(体)主要赋存在3个层位(C2h+C2P1c,P2+P3,T1)... 安徽省铜陵矿集区矿床类型主要有矽卡岩型、沉积改造型、斑岩型、风化淋滤型。矽卡岩型是本区主要的矿床类型,根据其成矿特点可进一步分为:层控式、复合式、接触式、裂控式、角砾岩筒式。矿床(体)主要赋存在3个层位(C2h+C2P1c,P2+P3,T1),"三位"结构特征明显。中酸性岩浆岩、层间滑脱构造、有利成矿的碳酸盐地层是本区重要的成矿条件。文章在总结前人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本区区域成矿模式,提出了含矿岩浆"螺旋(左旋)式"上升从而形成"多层楼"式矿床的理论,并据此预测位于深部的奥陶系碳酸盐地层成矿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陵矿集区 矿床类型 成矿模式 找矿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贵池地区含锰岩系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2
19
作者 谢建成 杜建国 +1 位作者 许卫 杨晓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6-408,共13页
安徽贵池地区沉积锰矿床赋存于二叠纪孤峰组,包括沉积作用形成的碳酸锰矿和经后期氧化作用形成的氧化锰矿。二叠纪含锰岩系一般为钙、泥、硅质岩石组合,主要处于二叠纪孤峰组下部,自东向西钙质增加、厚度变大。常量元素特征为Ca、Si低,M... 安徽贵池地区沉积锰矿床赋存于二叠纪孤峰组,包括沉积作用形成的碳酸锰矿和经后期氧化作用形成的氧化锰矿。二叠纪含锰岩系一般为钙、泥、硅质岩石组合,主要处于二叠纪孤峰组下部,自东向西钙质增加、厚度变大。常量元素特征为Ca、Si低,Mn、Fe、P相对富集。微量元素总体特征显示本区锰矿层及含锰岩系的物质来源具有多源性,Sr异常和Sr/Ba值以及Co/Ni值反映出当时含锰岩系处在高盐度的海相沉积环境。稀土元素属LREE富集型。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显示重稀土亏损特点,均为右倾斜、中等Eu、Ce负异常,利用海水的标准化值进行标准化的模式曲线,则出现明显的Ce正异常特征,反映区内沉积物具有相似的物质来源。氧、碳同位素具有比较大的变化范围,δ13CV-PDB=-4.1‰~5‰,δ18OV-PDB=-3.4‰^-9.9‰,表明碳的来源主要为早二叠纪海水的重碳酸盐。6个含锰灰岩样品δ18OSMOW值稳定在22‰~24‰,这些均一的氧同位素组成可能反映出它们有一个相似的海相源区。古海水温度比正常沉积要高,约49~71℃。综合地球化学各参数特征分析表明本区孤峰组含锰岩系的沉积是热水活动间歇式、多次活动的结果。含锰岩系和锰的物源既有热水成因的也有非热水成因的物质。结合沉积特征及地史演化分析,自栖霞期发生的海侵在茅口早期达最大,本区处于深水陆棚相—盆地相沉积环境,发生含锰地层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 含锰岩系 地球化学 安徽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金寨岩体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及LA-ICP-MS锆石U-Pb年龄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芳 彭智 +2 位作者 邱军强 董婷婷 柳丙全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79-895,共17页
安徽金寨岩体为一钾长花岗岩体,位于大别造山带北淮阳构造带,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岩体侵位年龄为129.7±1.5Ma,属早白垩世岩浆活动产物。岩体周边发现有数个铅锌多金属矿点,与区域岩浆作用及其矿化一致。岩体富硅(SiO_2=72.47... 安徽金寨岩体为一钾长花岗岩体,位于大别造山带北淮阳构造带,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岩体侵位年龄为129.7±1.5Ma,属早白垩世岩浆活动产物。岩体周边发现有数个铅锌多金属矿点,与区域岩浆作用及其矿化一致。岩体富硅(SiO_2=72.47%~77.80%)、富碱(K_2O+Na_2O=7.48%~8.16%)、贫钙(CaO=0.15%~1.47%);稀土配分曲线呈现"海鸥式"分布特征,显示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18~0.40);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具有较高的Ga(21.68×10^(-6)~24.12×10^(-6))、Zr(127.68×10^(-6)~196.75×10^(-6))、Nb(33.31×10^(-6)~60.53×10^(-6))和Y(14.57×10^(-6)~27.51×10^(-6))含量,较低的Sr(8.15×10^(-6)~138.52×10^(-6))、Ba(23.04×10^(-6)~332.63×10^(-6))含量,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显示明显的Ba、Sr、P、和Ti的负异常。以上特征表明金寨钾长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可能是下地壳源岩部分熔融的产物。金寨钾长花岗岩是形成于造山后伸展环境下的板内A1型花岗岩,不是形成于非造山大地构造背景下的碱性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 LA-ICP-MS锆石U-PB测年 构造环境 金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