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被引量:8
1
作者 魏路 刘建奎 +2 位作者 肖永红 刘桂建 康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2-107,共6页
通过分析安徽省地质环境特点,选取其中8个地质环境因子建立了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安徽省地质环境承载能力总体较强;仅大别山区、黄山市、池州市-铜陵... 通过分析安徽省地质环境特点,选取其中8个地质环境因子建立了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安徽省地质环境承载能力总体较强;仅大别山区、黄山市、池州市-铜陵市-芜湖市等矿山集中开采区承载能力较弱,面积占比4.78%。根据安徽省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特征,提出了针对对大别山区、皖南山区开展地质环境保护和针对安徽省地下水超采区进行修复的建议,为国土空间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地质环境 承载能力 指标体系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台风诱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厉达垚 李超 +2 位作者 李牧欣 朱平 钟凯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6-521,共6页
文章基于对安徽省历年来台风诱发地质灾害的调查统计,分析台风在安徽省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特征,总结安徽省台风诱发地质灾害的地理空间分布规律、高程分布规律、地层岩性及构造分布规律,归纳台风路径相对位置的分布规律。对比分析地质... 文章基于对安徽省历年来台风诱发地质灾害的调查统计,分析台风在安徽省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特征,总结安徽省台风诱发地质灾害的地理空间分布规律、高程分布规律、地层岩性及构造分布规律,归纳台风路径相对位置的分布规律。对比分析地质灾害与台风的发生时间,指出台风诱发地质灾害与台风作用的时间基本一致,无明显的滞后现象。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降雨 地质灾害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农业地质环境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彭玉怀 戴先宜 +2 位作者 刘保立 陈高兴 陶慧 《中国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5-28,共4页
一、概况 安徽省农业地质环境评价是安徽省地矿局根据原地质矿产部关于加强农业地质工作的部署,于1990年所立的地质勘查项目。由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安徽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关键词 农业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评价 地质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农业地质环境基本类型与适宜利用方式 被引量:2
4
作者 彭玉怀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0-13,共4页
按照成土母质(母岩)与地貌的组合,划分农业地质环境类型。考虑地质环境与气候的结合,评价其适宜利用方式。
关键词 农业地质环境 适宜利用方式 地质类型 划分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凤阳山地质公园地学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邱志勇 张明全 +1 位作者 郭庆 陈炎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54-1559,共6页
凤阳山地质公园位于华北地台的东南缘,规划占地面积61km2。该地质公园及其周边附近古元古代、新元古代及早古生代的寒武纪地层发育齐全、化石丰富、出露良好,是研究我国前寒武纪和解决我国南、北方新元古代地层衔接及对比问题的重要地... 凤阳山地质公园位于华北地台的东南缘,规划占地面积61km2。该地质公园及其周边附近古元古代、新元古代及早古生代的寒武纪地层发育齐全、化石丰富、出露良好,是研究我国前寒武纪和解决我国南、北方新元古代地层衔接及对比问题的重要地区之一。其特有的地质条件造就了该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丰富,地质遗迹景观奇特,山水风景迷人。根据该地的地质背景条件深入挖掘其地学资源利用潜力,为凤阳山地质公园的今后发展提出规划建议,以利于保护与开发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阳山 地质公园 地学资源 地质遗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地质灾害分类及统计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沈艳杰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3-86,共4页
根据多年来的地质灾害调查成果 ,对安徽省的地质灾害进行了分类 ;利用计算机数据库的查询、统计和绘制图表的功能 ,对安徽省地质灾害在时空上的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 ,重点统计了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情况 ,对累进性地质灾害的分布及发育... 根据多年来的地质灾害调查成果 ,对安徽省的地质灾害进行了分类 ;利用计算机数据库的查询、统计和绘制图表的功能 ,对安徽省地质灾害在时空上的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 ,重点统计了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情况 ,对累进性地质灾害的分布及发育情况进行了概略评述 ;归纳总结了安徽省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 ,以期为安徽省地质灾害的进一步研究、预测预报以及制定减灾防灾方案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地质灾害 分类 统计分析 发育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定远县地质灾害成因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朱省峰 肖永红 魏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9期89-90,130,共3页
对定远县地质灾害类型与分布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对该区域地质灾害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县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与岩土体结构、地质构造、人类工程活动、降水等因素有关,其中人类工程活动与采空地面塌陷、崩塌均密切相... 对定远县地质灾害类型与分布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对该区域地质灾害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县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与岩土体结构、地质构造、人类工程活动、降水等因素有关,其中人类工程活动与采空地面塌陷、崩塌均密切相关,为主要致灾因子。最后,根据该县地质灾害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成因 人类工程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东南部江淮平原区农业土壤的重金属含量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蒋金柱 吴媛媛 蒋艳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2期49-51,59,共4页
为了解安徽省东南部长江北岸的江淮平原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污染程度及来源,采集研究区44个土壤样品,测定Cr、Co、Ni、Cu、Zn、Cd、Pb、As、Hg、Se含量,应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土壤的污染状况,结合地累积指数法和相关性分析初步判断重... 为了解安徽省东南部长江北岸的江淮平原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污染程度及来源,采集研究区44个土壤样品,测定Cr、Co、Ni、Cu、Zn、Cd、Pb、As、Hg、Se含量,应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土壤的污染状况,结合地累积指数法和相关性分析初步判断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Cr、Co、Ni、Cu、Zn、Cd、Pb在土壤中有一定的积累,而As、Hg、Se 3种元素含量低于背景值,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r、Co、Ni、Cu、Cd属于轻微污染,Zn、Pb、As、Hg、Se属于清洁无污染;由地累积指数法和相关性分析可知,Ni、Cr、Cu 3种元素以人为污染源为主,Cr与Co、Ni、Cu、Zn之间,Co与Ni、Cu、Zn之间,Ni与Cu、Zn之间,Cu与Zn之间,Zn与Cd之间,Cd与Hg、Se之间,Pb与Se之间,Hg与Se之间同源性很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单因子指数法 地累积指数法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降雨强度-历时评价边坡稳定性--以安徽省3个边坡为例 被引量:10
9
作者 钟凯 谭晓慧 +3 位作者 牛漫兰 许龙 孙健 王夺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80-1388,共9页
为了探究降雨条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确定降雨阈值曲线,利用FLAC 2D 7.0数值模拟软件对安徽省3个小型边坡进行饱和-非饱和渗流及稳定性分析,获取了边坡安全系数随降雨强度和历时的变化趋势。边坡监测位置处孔隙水压力与饱和度的变化结... 为了探究降雨条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确定降雨阈值曲线,利用FLAC 2D 7.0数值模拟软件对安徽省3个小型边坡进行饱和-非饱和渗流及稳定性分析,获取了边坡安全系数随降雨强度和历时的变化趋势。边坡监测位置处孔隙水压力与饱和度的变化结果显示:降雨对边坡的影响是有限的,降雨历时越长,极限降雨强度越小并趋于稳定,边坡趋于饱和,此时安全系数达到最小值,后续降雨对边坡安全系数影响很小;为确保安全,假设临界安全系数为1.15,对应降雨强度为临界降雨强度,降雨历时越长,临界降雨强度越小并趋于稳定,3个边坡临界降雨强度趋于稳定时分别为13、12和16 mm·d-1,对应的降雨历时分别为5、9和12 d,表明前期降雨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很大。利用这3个边坡的临界降雨强度数据进行降雨阈值曲线拟合,并以435组安徽省2008~2022年历史灾害降雨数据验证该降雨阈值曲线。结果表明:95%以上的灾害数据点可以被该降雨阈值曲线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灾害 降雨入渗 数值模拟 降雨强度 降雨阈值曲线 安全系数 渗流分析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L模型的地面沉降对地下水位响应时间滞后规律研究
10
作者 刘建奎 唐军 +2 位作者 魏路 孙何凌 张震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2-290,共9页
地面沉降对地下水位的响应时间滞后规律是研究地面沉降机理的关键,而InSAR获取的地面沉降数据往往夹杂着多种噪声信号,难以有效进行周期规律分析。基于Sentinel-1数据,利用SBAS-InSAR方法获取安徽省砀山县2018—2023年地面沉降时序数据... 地面沉降对地下水位的响应时间滞后规律是研究地面沉降机理的关键,而InSAR获取的地面沉降数据往往夹杂着多种噪声信号,难以有效进行周期规律分析。基于Sentinel-1数据,利用SBAS-InSAR方法获取安徽省砀山县2018—2023年地面沉降时序数据,采用季节时序分解(STL)模型分析地面沉降漏斗区的形变季节周期特征,并结合时间滞后交叉相关性方法,研究季节性地面沉降对地下水位的响应时间滞后规律。结果表明,砀山县城区、县经济开发区和县高铁新区一带有明显的地面沉降现象。沉降漏斗区年周期季节信号明显,最大回弹值出现在2月中旬或5月中旬。观测站点JC01和JC02处的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变化序列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地面沉降对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响应时间分别为2个月和3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地下水 季节时序分解模型 滞后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环境承载协调理论与评价方法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瑞敏 殷志强 +9 位作者 李小磊 刘琼 孟晖 黄道袤 王轶 王龙平 王欣宝 刘建奎 孙超 赵德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0-87,共8页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进行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的基础性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实践中,以自然资源环境系统及其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创新性提出了"资源环境承载协调理论",并基...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进行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的基础性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实践中,以自然资源环境系统及其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创新性提出了"资源环境承载协调理论",并基于此理论初步建立了不同空间尺度的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技术方法,构建了地质环境、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等不同资源环境要素的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承载本底评价指标和承载状态评价指标。规范了不同尺度的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流程,为有序推动全国、区域及市县尺度的自然单元和行政单元的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 环境 承载协调理论 评价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山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29
12
作者 孙健 陶慧 +2 位作者 杨世伟 耿夏莲 魏永霞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8-101,共4页
皖南山区山高坡陡,是安徽省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多发、频发、易发地区,也是安徽省地质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地区。研究结果表明,脆弱的地质环境是该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的基础,强降雨是主要诱因,人类工程活动是加剧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每... 皖南山区山高坡陡,是安徽省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多发、频发、易发地区,也是安徽省地质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地区。研究结果表明,脆弱的地质环境是该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的基础,强降雨是主要诱因,人类工程活动是加剧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每年的六、七月份,在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区,尤其是砂页岩和千枚岩分布地区,地质灾害呈集中、群发态势。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精度、减缓人类工程破坏强度、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将是该地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山区 地质灾害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山矿田南部浯漳花岗斑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龙 张树明 +4 位作者 阮小语 张鑫 欧阳军勇 夏寅初 吴志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69-1786,共18页
相山矿田的铀矿床集中分布于相山北部和西部两个铀成矿带,其中北部花岗斑岩型铀矿床占资源总量的36.55%。前人从年代学、地球化学、控矿因素与成矿模式等多方面对相山北部花岗斑岩做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对于南部具有相同地质特征的花岗... 相山矿田的铀矿床集中分布于相山北部和西部两个铀成矿带,其中北部花岗斑岩型铀矿床占资源总量的36.55%。前人从年代学、地球化学、控矿因素与成矿模式等多方面对相山北部花岗斑岩做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对于南部具有相同地质特征的花岗斑岩研究较为薄弱。近年来在相山南部相继发现浯漳、刁元、上南等众多铀矿点且见有一百多米的矿化段,表明其具有较大找矿前景。本文选择相山南部浯漳花岗斑岩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地球化学特征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等的系统研究,在厘定地质特征和成岩年代的基础上,探讨其岩石类型、构造环境及物质来源。研究结果如下:(1)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35.6±1.6Ma(MSWD=0.67,n=17)、135.2±1.5Ma(MSWD=0.95,n=19),集中在134~136Ma之间,属于早白垩世时期;(2)花岗斑岩Sr含量为154×10^-6~261×10^-6,Yb含量为2.65×10^-6~3.62×10^-6,具有低Sr高Yb特征,属浙闽型(S型)花岗岩;(3)花岗斑岩属于燕山晚期后造山伸展拉张构造环境的产物;(4)花岗斑岩来自中元古代上地壳部分熔融,未有明显地幔物质参与;(5)对比相山北部产铀花岗斑岩规模、岩相、年代学、地球化学等特征,浯漳花岗斑岩具有产铀可能性,相山南部地区至今找矿未有突破,可能是缺乏深部勘查工程,从而导致隐伏矿体未被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斑岩 锆石U-PB定年 早白垩世 浙闽型(S型) 相山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长江经济带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及潜力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龙平 魏永霞 +2 位作者 程宏超 康佳 廖安然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65-1777,共13页
【研究目的】安徽长江经济带地热资源储量丰富,未来开发利用前景好,对该区域进行地热资源评价可为安徽省能源结构优化及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在分析研究区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热流体水化学类型等地质与... 【研究目的】安徽长江经济带地热资源储量丰富,未来开发利用前景好,对该区域进行地热资源评价可为安徽省能源结构优化及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在分析研究区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热流体水化学类型等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揭示了安徽长江经济带地热资源概况及分布特征,探讨了隆起山地对流型和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资源的赋存特征,并对其储量及开发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安徽长江经济带地热资源热储主要赋存在巢湖—和县基岩隆起区、大别山隆起区、沿江基岩隆起区、江南隆起等隆起山地及定远断陷盆地、肥东断陷盆地、霍山—九井盆地、庐枞断陷盆地、安庆断陷盆地、宣城断陷盆地等沉积盆地。前者隆起区热储类型为带状,岩性以断裂破碎带中花岗岩为主,后者断陷盆地热储类型为层状及层状兼带状,岩性以砂岩和碳酸盐岩为主。带内热储主要为偏硅酸·氟热矿水,隆起山地型地热流体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_(4)、HCO_(3)型水,沉积盆地型地热流体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型水。通过潜力评价可知,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潜力较小,且处于开发利用状态的地热田基本处于超采状态;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潜力相对较大,其中潜力大、中和小的盆地分别有4处、6处和10处。【结论】安徽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地热资源潜力分布不均,地热资源需要分区规划利用,并且需要考虑高氟、高矿化度热矿水利用造成的地表水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赋存特征 潜力评价 安徽 长江经济带 地热资源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齐云山恐龙蛋化石的显微结构和拉曼光谱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情 姜琴 +3 位作者 邢立达 安燕飞 侯捷 胡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143-2148,共6页
安徽齐云山恐龙蛋化石为最新发现,为研究恐龙蛋壳形成方式的多样性提供了新的资料。利用偏光显微镜和激光拉曼光谱仪分析了齐云山恐龙蛋蛋壳的内部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齐云山恐龙蛋壳的主要组成为方解石和有机基质,其次还包括... 安徽齐云山恐龙蛋化石为最新发现,为研究恐龙蛋壳形成方式的多样性提供了新的资料。利用偏光显微镜和激光拉曼光谱仪分析了齐云山恐龙蛋蛋壳的内部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齐云山恐龙蛋壳的主要组成为方解石和有机基质,其次还包括少量的石英、蛋白石、白云母、白云石、海绿石和针铁矿,成因归属于矿质填充作用和碳化作用。偏光显微结构特征显示,原生方解石和次生方解石呈明暗交替的文象结构。原生方解石结晶较差,为蛋壳成岩石化的产物,次生方解石结晶较好,其中可见少量的石英。拉曼测试原生方解石和次生方解石的主要特征峰均位于1 087,282,713和155cm^(-1)附近,但次生方解石比原生方解石的特征拉曼峰散射强度更强,结晶程度更高,颗粒更粗大,与镜下观察结果一致。有机基质微晶振动和晶面内C—C伸缩振动的拉曼峰分别位于1 360和1 600cm^(-1)附近。466,209,130,357和404cm^(-1)附近的拉曼峰为石英的特征峰。此外,898,629,1 458,654和481cm^(-1)附近的特征峰分别代表蛋白石、白云母、白云石、海绿石和针铁矿,表明围岩中的矿物质已通过蛋壳气孔或裂隙进入其内部。该结论为研究恐龙蛋壳化石的矿物成因和赋存层位的沉积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结构 拉曼光谱 恐龙蛋 安徽齐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宋晓猛 杨淼 +1 位作者 刘勇 相国瑞 《洁净煤技术》 CAS 2010年第2期97-100,共4页
矿区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是矿区地下水保护的重要内容,是合理利用、保护水资源的科学依据,同时水环境质量也成为影响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针对刘桥矿区几个地下含水层的部分水质指标,采用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对其监测数据进... 矿区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是矿区地下水保护的重要内容,是合理利用、保护水资源的科学依据,同时水环境质量也成为影响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针对刘桥矿区几个地下含水层的部分水质指标,采用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对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矿井水环境质量等级,结果表明矿区地下水环境质量受矿区开采影响严重。其评价结果为今后的矿区水资源保护以及水资源循环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环境质量评价 地下水 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州市地质灾害区划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邱志勇 陈贵伦 +3 位作者 刘学全 胡奋春 陈炎 童彬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7-29,共3页
通过研究滁州市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采用单元格信息叠加法,将滁州市地质灾害分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1个、中易发区2个、低易发区9个、非易发区3个。根据上述分区结果,建议根据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规划,按照灾害危害的... 通过研究滁州市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采用单元格信息叠加法,将滁州市地质灾害分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1个、中易发区2个、低易发区9个、非易发区3个。根据上述分区结果,建议根据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规划,按照灾害危害的轻重缓急,分期分批、有计划地实施防治工程,还提出了制定应急机制、完善监测预警系统等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分布规律 地质灾害分区 防治对策 滁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地下水环境演化的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晓猛 杨淼 +1 位作者 刘勇 相国瑞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9-161,165,共4页
以皖北矿区恒源煤矿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室内模拟淋滤试验,检测淋滤液中的Na+,SO42-,F-,Fe,总溶解固体,总硬度等污染组分的质量浓度以及pH,电导率,分析研究岩样在淋滤作用下的污染组分的溶出规律以及其随淋滤量增加而衰减的拟合衰减幂数... 以皖北矿区恒源煤矿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室内模拟淋滤试验,检测淋滤液中的Na+,SO42-,F-,Fe,总溶解固体,总硬度等污染组分的质量浓度以及pH,电导率,分析研究岩样在淋滤作用下的污染组分的溶出规律以及其随淋滤量增加而衰减的拟合衰减幂数曲线。结果表明,淋滤液中pH值变化不明显,呈中性偏弱酸性,SO42-,F-,Mn等组分超标,其他重金属Cr,Cu,Pb,Cd等未检出;在淋滤试验前期,部分污染组分浓度很高,如Na+,总溶解固体和总硬度等,后期随着淋滤量的增加而呈现衰减趋势,并趋于稳定,其衰减方程基本符合幂数关系。表明在淋滤作用下岩样污染组分对地下水水质存在影响,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下水环境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淋滤试验 矿区 环境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DInSAR与SBAS InSAR的淮南丁集煤矿地面沉降监测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树衡 赵萍 +5 位作者 王宁 赵思逸 李湘凌 宋仁亮 赵卫东 马雷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21-1534,共14页
矿区地面沉降具有“快速”位移和高度非线性的特点,常用的DInSAR和SBAS InSAR均无法获得连续高精度的地面沉降监测结果。本文基于覆盖淮南丁集煤矿的17景Sentinel-1 SAR影像分别进行累积DInSAR和SBAS InSAR处理,利用Kriging插值对两种... 矿区地面沉降具有“快速”位移和高度非线性的特点,常用的DInSAR和SBAS InSAR均无法获得连续高精度的地面沉降监测结果。本文基于覆盖淮南丁集煤矿的17景Sentinel-1 SAR影像分别进行累积DInSAR和SBAS InSAR处理,利用Kriging插值对两种差分干涉技术得到的结果进行集成,获取2020年10月17日~2021年4月17日期间的矿区地面沉降信息,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丁集煤矿开采沉降现象严重,监测时段内丁集煤矿共有4个沉降漏斗,DInSAR和SBAS InSAR监测到的沉降位置、范围和变化趋势基本吻合,但两者所得的沉降量差异较大。而基于Kriging插值的DInSAR和SBAS InSAR集成结果,在沉降漏斗边缘区域很好地保持了SBAS InSAR的监测精度,并且有效地解决了SBAS InSAR在沉降漏斗区无法获取高相干像元产生空洞的问题,得到了连续高精度的矿区地面沉降结果,为矿区沉降监测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NSAR SBAS KRIGING 淮南煤矿 地面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歙县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及易发区划分 被引量:4
20
作者 沈艳杰 蒋金柱 +2 位作者 魏坤 赵成玉 陈学锋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3年第1期36-41,共6页
歙县是安徽省地质灾害多发的山区县 ,本文根据调查资料 ,概括歙县地质灾害的发育状况及分布特征 ,综合分析影响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地质条件及人类经济活动等因素 ,结合现状地质灾害发育情况 ,判定地质灾害易发程度 ,将全县划分为地质灾... 歙县是安徽省地质灾害多发的山区县 ,本文根据调查资料 ,概括歙县地质灾害的发育状况及分布特征 ,综合分析影响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地质条件及人类经济活动等因素 ,结合现状地质灾害发育情况 ,判定地质灾害易发程度 ,将全县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等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四个区 ,从而明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区域、重点地段和重要隐患点 ,使地质灾害的减灾防灾工作有所侧重 ,有的放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歙县 地质灾害 分布 易发区划分 防治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