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宿松变质杂岩岩石学特征和锆石U-Pb年龄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石永红 王次松 +2 位作者 康涛 徐旭峰 林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389-3402,共14页
宿松变质杂岩的变质程度和变质年龄一致为人们所关注,且争论较多。为此,本次研究选择了宿松变质杂岩中3个石榴云母片岩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岩相学分析显示,该杂岩至少经历了3期变质事件,峰期变质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白云母+黑云母+斜长石+... 宿松变质杂岩的变质程度和变质年龄一致为人们所关注,且争论较多。为此,本次研究选择了宿松变质杂岩中3个石榴云母片岩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岩相学分析显示,该杂岩至少经历了3期变质事件,峰期变质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白云母+黑云母+斜长石+石英+帘石+金红石+方解石+磷灰石,没有任何超高压或蓝片岩相变质特征的印迹。温压评价表明,宿松变质杂岩峰期变质条件为T=460~540℃和P=0.85~1.10GPa,属于绿帘角闪岩相变质范畴。对这3个岩石标本的锆石U-Pb测年研究则表明,宿松变质杂岩具有4组年龄,其中来自锆石核部的年龄有3组,年龄分别为2.38~2.56Ga、1.97~2.19Ga和0.78~0.9Ga,均为碎屑锆石年龄,反映了该杂岩的物源的构成复杂性。来自锆石边部的年龄范围为248~255Ma,其Th/U比值为0.01~0.05,均<0.1,CL图显示边部锆石为片状和云雾状,为典型的变质增生锆石。根据矿物包裹体的拉曼光谱和岩相学分析,这些变质增生锆石为峰期变质阶段形成的,其加权平均年龄251±4Ma应为宿松变质杂岩的峰期变质时间。结合前人岩石学、年代学和构造背景的分析,宿松变质杂岩的北界应位于柳林-麻石沟-山龙一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松变质杂岩 石榴云母片岩 绿帘角闪岩相 拉曼光谱分析 峰期变质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黄山地区侏罗纪—白垩纪层序地层学特征 被引量:15
2
作者 余心起 王德恩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7-34,共8页
通过 1∶ 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屯溪—休宁盆地、歙县洪琴盆地、绩溪华阳盆地、祁门盆地各类陆相沉积建造的沉积环境、沉积相、陆相沉积体系域进行了分析描述 ,将侏罗纪—白垩纪地层划分为四级地层层序 ,在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基础上 。
关键词 侏罗纪 白垩纪 陆相沉积体系域 层序地层学 沉积环境 地层格架 黄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滁县琅琊山一带燕山期岩浆岩成因及区域找矿方向 被引量:10
3
作者 段留安 杨晓勇 +3 位作者 孙卫东 孙健 洪长春 胡俊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9-273,共15页
滁县琅琊山铜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北东段滁县-庐江铜金成矿带的一部分,为安徽东部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的铜及伴生金矿床。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滁县岩体,长期以来前人鲜有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系统采集了一套滁... 滁县琅琊山铜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北东段滁县-庐江铜金成矿带的一部分,为安徽东部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的铜及伴生金矿床。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滁县岩体,长期以来前人鲜有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系统采集了一套滁县岩体样品,发现其地球化学特征与典型的埃达克岩基本一致:具有SiO2>56%,Al2O3≥15%,富Sr、Ba和Cr、Ni,具有高的Sr/Y和(La/Yb)N值,但Y和Yb含量低,无明显Eu异常,另外岩石具有较高的MgO、Mg#及Sr/La值,显示海水蚀变MORB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该区燕山期岩浆岩为洋壳俯冲产物,属比较典型的和成矿有关的埃达克岩,伴随着该期侵入岩的上侵,富含Cu、Au的成矿物质随着温度、压力或者氧逸度的降低,在合适的部位富集成矿。对比分析了上腰铺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它和滁县岩体特征基本一致,应该有着相似的成岩成矿背景。同时在滁县岩体西南段发现一条含微细粒黄铁矿碎裂状白云岩质硅化带,在上腰铺岩体周边发现一条多金属矿化硅质脉,并对琅琊山含铜矿化矽卡岩及上述白云岩质硅化带和多金属矿化硅质脉进行了地质分析和痕量元素测试,认为它们与燕山期侵入岩有着密切的关系,上腰铺岩体周边可以作为下步铜及伴生金矿床勘查的新的远景地区,同时指出该区找矿不能只盯着矽卡岩型铜金矿而忽视多金属矿化硅质脉新类型矿的寻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县琅琊山 燕山期岩浆岩 岩石化学特征 岩石成因 找矿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达克岩与铜金成矿作用——以安徽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为例
4
作者 余良范 杨晓勇 +3 位作者 何孝海 唐敏惠 吴文龙 张千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145-1146,共2页
本文系统论述了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环境判别,在此基础上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铜金矿床岩石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进行了处理,提出沙溪地区铜金矿床成因与埃达克岩关系密切,其形成是燕山晚期西太平洋板块俯冲至扬子地块深部所导致的... 本文系统论述了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环境判别,在此基础上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铜金矿床岩石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进行了处理,提出沙溪地区铜金矿床成因与埃达克岩关系密切,其形成是燕山晚期西太平洋板块俯冲至扬子地块深部所导致的洋壳板片熔融作用有关,进而对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的主要成因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1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埃达克岩最初是用来定义那些富硅,高Sr/Y和La/Yb的源于俯冲带玄武质洋壳部分熔融形成的火山岩或侵入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岩 斑岩型铜金矿床 地球化学特征 长江中下游地区 安徽沙溪 同位素地球化学 燕山晚期 俯冲带 扬子地块 金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东至中畈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世宏 段留安 杨晓勇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839-,共1页
中畈金矿区域上位于扬子地台东南缘的江南古陆北部边缘,七都复式背斜北翼三岗尖—杨田背斜西端核部,东至—石门街断裂西侧,江南深大断裂南侧。沿黄栗树—东至一线以北地区主要出露古生代地层,以南主要为震旦系和中元古代地层(陈寿椅等,2... 中畈金矿区域上位于扬子地台东南缘的江南古陆北部边缘,七都复式背斜北翼三岗尖—杨田背斜西端核部,东至—石门街断裂西侧,江南深大断裂南侧。沿黄栗树—东至一线以北地区主要出露古生代地层,以南主要为震旦系和中元古代地层(陈寿椅等,2012)。地层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南东,由南向北地层自老而新。区域上构造复杂、多期,主要表现为褶皱及断裂构造。主要褶皱有中畈—东至背斜、高村—戴村向斜、许村背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至 背斜 金矿地质特征 江南古陆 七都 找矿前景 中元古代 震旦系 断裂构造 深大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华北克拉通南缘霍邱群变质作用、形成时代及霍邱BIF铁矿成矿机制 被引量:44
6
作者 杨晓勇 王波华 +5 位作者 杜贞保 王启才 王玉贤 涂政标 张文利 孙卫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476-3496,共21页
安徽霍邱铁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是一个大型BIF铁矿田,矿体均赋存于一套新太古代中高级变质作用的含铁建造中,自下而上可分为A+B矿带和D矿带:前者为变粒岩-片岩-磁铁石英岩建造;后者为片岩-大理岩-赤铁(镜)铁石英岩建造。本文利用现有... 安徽霍邱铁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是一个大型BIF铁矿田,矿体均赋存于一套新太古代中高级变质作用的含铁建造中,自下而上可分为A+B矿带和D矿带:前者为变粒岩-片岩-磁铁石英岩建造;后者为片岩-大理岩-赤铁(镜)铁石英岩建造。本文利用现有的矿床勘查、物化探和地质科研资料,对该矿田的地质背景、矿体赋存条件、构造型式进行深入剖析,推断矿区周边及深部构造格局与控矿因素,研究分析霍邱铁矿含铁岩系特征,进行含矿层位的准确划分、厘定和对比,深入研究含铁岩系的平面分布范围和延深,对矿田控矿构造进行综合分析。运用LA-ICP-MS技术获得霍邱群斜长角闪岩最老年龄为2.8Ga左右,代表原岩形成年代。同时获得晚期混合花岗岩的侵入年龄为1.8Ga左右。通过Hf同位素测定,获得各变质岩系锆石的Hf同位素组成,表明最老的锆石Hf模式年龄可达3.5Ga前后。根据区域年代学资料和霍邱铁矿含铁岩系特征,本文正式提出"霍颍运动"这一概念,作为皖西北新太古代2.7Ga前后在霍邱-颍上-寿县-蒙城一带发生的构造事件和成矿作用,以区别于以往沿用蚌埠运动描述本区霍邱群变质作用和成矿事件的提法。最后结合本区含铁建造特征,初步判定霍邱铁矿为一种介于阿尔戈玛和苏必利尔型之间的过渡类型铁建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F建造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霍邱铁矿田 过渡类型铁建造 霍颍运动 皖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邓家钨钼矿岩石学及成矿地球化学研究
7
作者 杨晓勇 李双 +3 位作者 孙卫东 孙健 洪长春 汪应庚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15-316,共2页
近年来在皖南的地质找矿中,取得比较大的突破的就是钨钼金矿种,邓家坞钼矿是其中之一。邢凤鸣等(1991)在皖南确定了一条晋宁早期花岗闪长岩带,它们近东西向的祁门-歙县-三阳坑断裂带分布,大小有11个岩体。邓家坞岩体就是其中之一。本次... 近年来在皖南的地质找矿中,取得比较大的突破的就是钨钼金矿种,邓家坞钼矿是其中之一。邢凤鸣等(1991)在皖南确定了一条晋宁早期花岗闪长岩带,它们近东西向的祁门-歙县-三阳坑断裂带分布,大小有11个岩体。邓家坞岩体就是其中之一。本次通过地球化学示踪,判断成矿岩体为陆壳成因,并对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环境 皖南 成矿岩体 花岗闪长岩 地球化学示踪 成因 微量元素 样品采集 地质找矿 晋宁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东南缘霍邱地区早前寒武纪基底与BIF找矿前景
8
作者 杨晓勇 刘磊 +3 位作者 王波华 杜贞保 王启才 王玉贤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49-150,共2页
霍邱杂岩位于华北克拉通的东南缘,其中,以发型的大规模BIF较为知名,目前,勘探的储量已经超过23亿吨,是我国华东地区最大的铁矿田。铁矿赋存于一套新太古代中高级变质作用的含铁建造中,目前已经相继探明了周集、张庄、李老庄、周油坊、... 霍邱杂岩位于华北克拉通的东南缘,其中,以发型的大规模BIF较为知名,目前,勘探的储量已经超过23亿吨,是我国华东地区最大的铁矿田。铁矿赋存于一套新太古代中高级变质作用的含铁建造中,目前已经相继探明了周集、张庄、李老庄、周油坊、范桥、吴集、李楼等大型矿床十余处。前人对该铁矿田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但对霍邱群基底岩石研究较少。而且,对霍邱铁矿的类型、成矿环境和构造背景长期以来存在着争议,如阿尔戈马型与苏必利尔型之争。霍邱群底部主要以中性灰色片麻岩和基性角闪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邱 构造背景 BIF 找矿前景 东南缘 克拉通 稳定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池铜铃坡岩体地球化学研究及对区域Cu-Au成矿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古黄玲 杨晓勇 +2 位作者 邓江洪 段留安 陈林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5-224,共20页
长江中下游贵池矿集区是我国铜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矿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铜铃坡地区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该区含矿石英闪长玢岩锆石原位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148.4±1.0Ma。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显示铜铃坡石英闪长玢岩SiO ... 长江中下游贵池矿集区是我国铜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矿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铜铃坡地区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该区含矿石英闪长玢岩锆石原位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148.4±1.0Ma。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显示铜铃坡石英闪长玢岩SiO 2含量为58.5%~62.8%,具有高Al2O3(>15.8%)、相对高MgO含量(2.66%)、高Ba(>1000×10^-6)和Sr含量(>500×10^-6)、高Sr/Y(>42)和(La/Yb)N(>8.8)比值、低Yb和Y含量、低K2O/Na2O(0.55~0.82)比值,显示埃达克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锆石的εHf(t)值变化于-18.5~12.4,两阶段模式年龄t DM2=1.0~2.6Ga。少量的正εHf(t)值,指示源区可能有亏损地幔物质的贡献。部分较老的继承锆石(2095Ma)指示了古元古代基底物质的存在。铜铃坡含矿石英闪长玢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长江中下游中生代埃达克质岩相似,来源于有限俯冲沉积物贡献的俯冲洋壳部分熔融,在上升过程中不仅与富集地幔发生相互作用,同时混染了古老地壳物质。锆石氧逸度的研究表明,铜铃坡岩浆岩具有很高的氧逸度。石英闪长玢岩中磷灰石结晶时流体中HF、HCl的活度分别为0.00049mol/L和0.018mol/L,表明岩浆结晶早期分异的初始岩浆流体中HF和HCl的含量特征,暗示铜铃坡花岗质岩浆分异的初始岩浆流体富含挥发性组分Cl,能与成矿元素Cu形成稳定络合物,从而有利于Cu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质岩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板块俯冲 氧逸度 铜铃坡地区 长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