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尊和心理控制源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期望和自我感受负担间的中介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琎 潘爱红 陈永倩 《安徽医学》 2021年第3期323-327,共5页
目的探讨自尊和心理控制源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期望和自我感受负担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的14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Herth期望量表(HHI)、自我感受负... 目的探讨自尊和心理控制源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期望和自我感受负担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的14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Herth期望量表(HHI)、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自尊量表(SES)和多维度健康心理控制源量表(MHLC)进行调查。采用Spearman和多元回归方法分析自尊和心理控制源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期望和自我感受负担间的中介效应。结果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间患者HHI和SPB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14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HI得分与SES得分、MHLC得分均呈正相关(r=0.479、0.578,P均<0.05),SPBS评分与SES得分、MHLC得分均呈负相关(r=-0.462、-0.714,P均<0.05);自尊和心理控制源在治疗期望和自我感受负担之间起中介效应,中介效应为(0.620×-0.114)/-1.016=6.95%和(-0.114×1.215)/-1.016=13.63%。自尊和心理控制源可以通过影响治疗期望来作用于自我感受负担。结论在进行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管理时,不仅需要关注患者自尊水平,还应该促进积极心理控制源应对策略,提高治疗期望水平,从而减轻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老年患者 治疗期望 自我感受负担 自尊和心理控制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信随访路径二级预防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尹廷娟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8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微信随访路径二级预防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96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8月前收治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微信随访路径二级预防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96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8月前收治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方式随访,2016年8月及以后收治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微信二级预防随访。使用冠心病康复知识及二级预防行为评分量表评价两组二级预防知识及行为执行情况;采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SF-36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评价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水平、生活质量水平;记录并统计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的健康知识和预防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其自我效能的各项评分和总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3个月后观察组的评分均出现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SF-36各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干预后的观察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6.25%,远低于对照组的22.92%(P<0.05)。结论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后患者采用微信二级预防随访路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二级预防知识及行为执行情况、自我效能管理水平及生活质量水平等,显著降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随访 二级预防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自我效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