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祁门红茶初制加工过程香气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
12
1
作者
舒庆龄
赵和涛
汪有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89年第1期91-94,共4页
祁门红茶是我国著名的工夫红茶。它以优异而独特的浓郁玫瑰香型的高香特色闻名于国内外市场。关于红茶的香气成分,国外学者分析,初步已知有300多种。竹尾博士分析包括祁门红茶在内的我国几种红茶的20多种香气成分组成,证实了祁门红茶的...
祁门红茶是我国著名的工夫红茶。它以优异而独特的浓郁玫瑰香型的高香特色闻名于国内外市场。关于红茶的香气成分,国外学者分析,初步已知有300多种。竹尾博士分析包括祁门红茶在内的我国几种红茶的20多种香气成分组成,证实了祁门红茶的香叶醇(牻牛儿醇)含量最高,因而祁红具有浓郁的“玫瑰花香”。国内对祁门红茶香气分析,以往未能开展。近年来,我所与有关单位合作,初步揭示了祁门红茶不同产地香气成分的异同,同时对初制加工过程香气成分变化也初步进行了研究。本文就此作一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加工
香气成分
祁门红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祁门红茶加工中主要化学变化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赵和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11-13,共3页
祁门红茶是我国名茶,被誉为红茶中珍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为了探讨构成祁红品质的生化机制以及在加工中主要化学变化,特开展本项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祁门红茶
红茶
加工
化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保鲜方式对绿茶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汪有钿
赵和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6-48,共3页
绿茶的特点是“三绿”,即外形翠绿,汤色绿亮,叶底绿匀,否则就失去了其品质价值。
关键词
绿茶
品质
保鲜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充氮包装在红茶保鲜中优势的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汪有钿
赵和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0年第3期262-264,共3页
本试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红茶保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以抽氧充氮法保鲜红茶效果最好.家庭常用的铁听包装茶叶,短期内也有一定效果.
关键词
红茶
保鲜技术
充氮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七五”和“八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茶叶项目分析
被引量:
2
5
作者
赵和涛
《茶叶》
1995年第4期6-8,共3页
本文对我国“七五”和“八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茶叶研究项目的19个课题进行了分类分析,并就“九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先资助的农业项目情况进行了简介。
关键词
科学基金
茶叶研究
九五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祁红发酵中主要化学变化研究
6
作者
舒庆龄
赵和涛
《茶叶》
1990年第4期37-38,共2页
红茶发酵是在酶促作用下,以多酚类化合物为主体的一系列化学变化的过程,因此发酵是红茶色、香、味形成的主要工序。为探讨祁红发酵过程中主要化学变化以及对品质形成的影响,开展了本项研究,现将初试结果报导如下。
关键词
红茶
祁红
发酵
化学成分
制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新技术在国外茶叶加工上的运用
7
作者
赵和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9-11,共3页
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日本、印度、苏联等产茶国,为了提高本国茶叶品质,争夺国际市场,纷纷将高新技术运用到茶叶加工中,并取得了显著效益,本文综合有关报导,介绍如下.
关键词
茶叶加工
高新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内外利用天然外源物优化茶叶品质技术
8
作者
赵和涛
《中国茶叶加工》
1994年第4期34-36,共3页
目前,国内外有关单位,为了生产出色、香、味俱全的优质茶叶,一方面改进现行的制茶工艺,努力提高茶叶品质;另一方面在茶叶加工中添加一定量的天然外源物来优化茶叶品质。实践表明,利用天然外源物优化茶叶品质技术,具有投资少,经济效益高...
目前,国内外有关单位,为了生产出色、香、味俱全的优质茶叶,一方面改进现行的制茶工艺,努力提高茶叶品质;另一方面在茶叶加工中添加一定量的天然外源物来优化茶叶品质。实践表明,利用天然外源物优化茶叶品质技术,具有投资少,经济效益高,应用前景广阔等优点,尤其对增进中低档茶叶品质效果更为显著。本文综合有关报道,作一介述。 一、提高速溶茶袋泡茶品质技术 1.利用添加生物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外源物
优化
茶叶品质
茶叶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茶叶专利新产品发展类型及其加工技术
9
作者
赵和涛
《中国茶叶加工》
1995年第3期20-23,共4页
随着我国茶叶加工技术飞速发展,新研制开发的茶叶产品不断涌现,在这些新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已审报并且获得了国家专利。从我国专利茶叶新产品发展趋向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由营养食用植物与茶叶混合加工的食用营养型产品;...
随着我国茶叶加工技术飞速发展,新研制开发的茶叶产品不断涌现,在这些新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已审报并且获得了国家专利。从我国专利茶叶新产品发展趋向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由营养食用植物与茶叶混合加工的食用营养型产品;二类是由茶叶与某些中草药复合加工的医用保健型产品;三类是将特殊物质添加到茶叶中,使其成为特殊作用型产品。现分类简述如下。 一、食用营养型专利产品 1.果肉茶。吴跃琼等研制成功的,其加工方法是:以大宗成品茶为基本原料,传统食用的水果果肉为辅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专利产品
发展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茶小绿叶蝉第一高峰始期的微机分析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
6
10
作者
程鸣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4年第2期181-183,共3页
本文根据九年观察的茶小绿叶蝉虫口第一高峰始期和有关气象资料数据,用BASIC语言进行微机分析,筛选出相关程度达极密切水准的因子,建立回归预测式,并以其中第8组因子数据为例,采用循环语句,为用户提供置信度为95%范围的...
本文根据九年观察的茶小绿叶蝉虫口第一高峰始期和有关气象资料数据,用BASIC语言进行微机分析,筛选出相关程度达极密切水准的因子,建立回归预测式,并以其中第8组因子数据为例,采用循环语句,为用户提供置信度为95%范围的预报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
一峰始期
微机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茶叶农药残留量谈茶树害虫防治
被引量:
3
11
作者
程鸣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80年第4期83-95,共13页
近年来,国际市场上对茶叶中的农药允许残留量有了严格的规定.可是,一些产茶国家,茶叶的品质,有的还没能完全达到国际上的规定标准.我国主要产茶区,经有关部门检验分析,茶叶中的农药(主要是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有不少分析样品都超过了...
近年来,国际市场上对茶叶中的农药允许残留量有了严格的规定.可是,一些产茶国家,茶叶的品质,有的还没能完全达到国际上的规定标准.我国主要产茶区,经有关部门检验分析,茶叶中的农药(主要是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有不少分析样品都超过了我国和世界有关国家及组织规定的农药允许残留标准,这是当前茶叶生产上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我省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茶园
茶叶斑蛾
茶柄脉锦斑蛾
茶小绿叶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提高陈化绿茶品质复火加工工艺
被引量:
10
12
作者
赵和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3-25,共3页
概述了陈化绿茶在高温复火过程中,儿茶素、氨基酸、糖类、芳香物质等主要化学物质的变化,以及提高品质的机理。介绍了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等两类陈化绿茶的复火加工工艺。
关键词
陈化绿茶
复火
工艺
品质
绿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分析红茶香气
被引量:
6
13
作者
赵和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13-15,共3页
利用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新技术,分析测定世界3大高香红茶之一祁门红茶中主要苦香物质的含量与组成,为科学地分析茶叶香气。
关键词
计算机
联用分析
红茶
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茶加工中醇类芳香物质转化产物及形成途径
被引量:
11
14
作者
赵和涛
《食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5,共3页
通过研究醇类芳香物质在红茶加工中变化动态状况,可知大多数醇类芳香化合物是由氧化反应和酸代谢作用,在揉捻、发酵、干燥等3大工序中转化产生的。其主要形成途径可依据脂肪醇、萜烯醇、芳香醇3大气化反应来予以证实。
关键词
醇类芳香物质
转化产物
氧化反应
红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日本制茶新技术及新产品
被引量:
4
15
作者
赵和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3-36,共4页
日本制茶新技术主要是:(1)利用冷冻→减压→高频干燥新工艺制作速溶茶。(2)利用远红外加温萎凋及调整pH值和充氮技术提高乌龙茶与乌龙茶罐装茶水质量。(3)添加天然植物芳香物质提高茶叶香气。(4)应用“半透膜”浸透技术加工冰茶以及冷...
日本制茶新技术主要是:(1)利用冷冻→减压→高频干燥新工艺制作速溶茶。(2)利用远红外加温萎凋及调整pH值和充氮技术提高乌龙茶与乌龙茶罐装茶水质量。(3)添加天然植物芳香物质提高茶叶香气。(4)应用“半透膜”浸透技术加工冰茶以及冷冻真空干燥新工艺制作绿茶。目前开发的茶叶新产品有:(1)茶藻保健茶及其液态饮料。(2)粉末红茶与速溶红茶。(3)富钙高维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技术
新产品
制茶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茶园施肥与Owuor香气指数关系
被引量:
3
16
作者
赵和涛
《茶叶》
1997年第2期28-32,共5页
本项研究表明,在常施尿素菜园采制的祁门红茶中,己醛、戊烯-2-醇等9种第一组化合物含量高。而在常施人粪尿茶园中采制的祁红、沉香醇及氧化物、苯甲醛、香叶酸等12种第二组芳香化合物有8种的含量高。正是由于菜园施肥对红茶中Owuor香...
本项研究表明,在常施尿素菜园采制的祁门红茶中,己醛、戊烯-2-醇等9种第一组化合物含量高。而在常施人粪尿茶园中采制的祁红、沉香醇及氧化物、苯甲醛、香叶酸等12种第二组芳香化合物有8种的含量高。正是由于菜园施肥对红茶中Owuor香气指数的影响,才导致其突感香气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无机肥
香气指数
茶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国茶树良种审定方法之浅见
17
作者
王文杰
《茶叶》
1995年第4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茶树
良种
审定
定量化法
加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有精制茶厂亏损原因的浅析及对策
18
作者
刘义鹃
苏岳静
《中国茶叶加工》
1998年第1期3-7,共5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创建的不少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上出现了许多问题,而国有茶叶企业势态尤为严重。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全国茶叶加工企业(精制厂)亏损面高达80%。特别是近年来国际茶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创建的不少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上出现了许多问题,而国有茶叶企业势态尤为严重。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全国茶叶加工企业(精制厂)亏损面高达80%。特别是近年来国际茶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出口需求量严重减少,其它饮品的大量涌现,更使全国茶叶行业疲软,茶叶销售走向低谷,使基本依赖国际茶叶市场的茶叶加工企业精制茶厂走入困境。严重影响了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的地区经济的发展。因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探讨如何为茶叶加工企业营造一个成熟、公平、平等的市场环境以及茶叶加工企业自身如何顺应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加工企业
经营管理
调查分析
亏损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祁门红茶初制加工过程香气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
12
1
作者
舒庆龄
赵和涛
汪有钿
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89年第1期91-94,共4页
文摘
祁门红茶是我国著名的工夫红茶。它以优异而独特的浓郁玫瑰香型的高香特色闻名于国内外市场。关于红茶的香气成分,国外学者分析,初步已知有300多种。竹尾博士分析包括祁门红茶在内的我国几种红茶的20多种香气成分组成,证实了祁门红茶的香叶醇(牻牛儿醇)含量最高,因而祁红具有浓郁的“玫瑰花香”。国内对祁门红茶香气分析,以往未能开展。近年来,我所与有关单位合作,初步揭示了祁门红茶不同产地香气成分的异同,同时对初制加工过程香气成分变化也初步进行了研究。本文就此作一报道。
关键词
红茶
加工
香气成分
祁门红茶
分类号
TS272.5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祁门红茶加工中主要化学变化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赵和涛
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11-13,共3页
文摘
祁门红茶是我国名茶,被誉为红茶中珍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为了探讨构成祁红品质的生化机制以及在加工中主要化学变化,特开展本项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祁门红茶
红茶
加工
化学变化
分类号
TS272.5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保鲜方式对绿茶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汪有钿
赵和涛
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6-48,共3页
文摘
绿茶的特点是“三绿”,即外形翠绿,汤色绿亮,叶底绿匀,否则就失去了其品质价值。
关键词
绿茶
品质
保鲜方式
分类号
TS272.5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充氮包装在红茶保鲜中优势的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汪有钿
赵和涛
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0年第3期262-264,共3页
文摘
本试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红茶保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以抽氧充氮法保鲜红茶效果最好.家庭常用的铁听包装茶叶,短期内也有一定效果.
关键词
红茶
保鲜技术
充氮包装
分类号
TS272.5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七五”和“八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茶叶项目分析
被引量:
2
5
作者
赵和涛
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
出处
《茶叶》
1995年第4期6-8,共3页
文摘
本文对我国“七五”和“八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茶叶研究项目的19个课题进行了分类分析,并就“九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先资助的农业项目情况进行了简介。
关键词
科学基金
茶叶研究
九五展望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祁红发酵中主要化学变化研究
6
作者
舒庆龄
赵和涛
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
出处
《茶叶》
1990年第4期37-38,共2页
文摘
红茶发酵是在酶促作用下,以多酚类化合物为主体的一系列化学变化的过程,因此发酵是红茶色、香、味形成的主要工序。为探讨祁红发酵过程中主要化学变化以及对品质形成的影响,开展了本项研究,现将初试结果报导如下。
关键词
红茶
祁红
发酵
化学成分
制茶
分类号
TS272.5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新技术在国外茶叶加工上的运用
7
作者
赵和涛
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9-11,共3页
文摘
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日本、印度、苏联等产茶国,为了提高本国茶叶品质,争夺国际市场,纷纷将高新技术运用到茶叶加工中,并取得了显著效益,本文综合有关报导,介绍如下.
关键词
茶叶加工
高新技术
应用
分类号
TS272.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内外利用天然外源物优化茶叶品质技术
8
作者
赵和涛
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
出处
《中国茶叶加工》
1994年第4期34-36,共3页
文摘
目前,国内外有关单位,为了生产出色、香、味俱全的优质茶叶,一方面改进现行的制茶工艺,努力提高茶叶品质;另一方面在茶叶加工中添加一定量的天然外源物来优化茶叶品质。实践表明,利用天然外源物优化茶叶品质技术,具有投资少,经济效益高,应用前景广阔等优点,尤其对增进中低档茶叶品质效果更为显著。本文综合有关报道,作一介述。 一、提高速溶茶袋泡茶品质技术 1.利用添加生物酶。
关键词
天然外源物
优化
茶叶品质
茶叶加工
分类号
TS272.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茶叶专利新产品发展类型及其加工技术
9
作者
赵和涛
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
出处
《中国茶叶加工》
1995年第3期20-23,共4页
文摘
随着我国茶叶加工技术飞速发展,新研制开发的茶叶产品不断涌现,在这些新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已审报并且获得了国家专利。从我国专利茶叶新产品发展趋向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由营养食用植物与茶叶混合加工的食用营养型产品;二类是由茶叶与某些中草药复合加工的医用保健型产品;三类是将特殊物质添加到茶叶中,使其成为特殊作用型产品。现分类简述如下。 一、食用营养型专利产品 1.果肉茶。吴跃琼等研制成功的,其加工方法是:以大宗成品茶为基本原料,传统食用的水果果肉为辅料。
关键词
茶叶
专利产品
发展
工艺
分类号
TS272.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小绿叶蝉第一高峰始期的微机分析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
6
10
作者
程鸣珂
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4年第2期181-183,共3页
文摘
本文根据九年观察的茶小绿叶蝉虫口第一高峰始期和有关气象资料数据,用BASIC语言进行微机分析,筛选出相关程度达极密切水准的因子,建立回归预测式,并以其中第8组因子数据为例,采用循环语句,为用户提供置信度为95%范围的预报值。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
一峰始期
微机
分析
分类号
S435.7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茶叶农药残留量谈茶树害虫防治
被引量:
3
11
作者
程鸣珂
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80年第4期83-95,共13页
文摘
近年来,国际市场上对茶叶中的农药允许残留量有了严格的规定.可是,一些产茶国家,茶叶的品质,有的还没能完全达到国际上的规定标准.我国主要产茶区,经有关部门检验分析,茶叶中的农药(主要是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有不少分析样品都超过了我国和世界有关国家及组织规定的农药允许残留标准,这是当前茶叶生产上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我省红。
关键词
山地茶园
茶叶斑蛾
茶柄脉锦斑蛾
茶小绿叶蝉
分类号
S4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提高陈化绿茶品质复火加工工艺
被引量:
10
12
作者
赵和涛
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3-25,共3页
文摘
概述了陈化绿茶在高温复火过程中,儿茶素、氨基酸、糖类、芳香物质等主要化学物质的变化,以及提高品质的机理。介绍了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等两类陈化绿茶的复火加工工艺。
关键词
陈化绿茶
复火
工艺
品质
绿茶
分类号
TS272.5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分析红茶香气
被引量:
6
13
作者
赵和涛
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13-15,共3页
文摘
利用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新技术,分析测定世界3大高香红茶之一祁门红茶中主要苦香物质的含量与组成,为科学地分析茶叶香气。
关键词
计算机
联用分析
红茶
香气
分类号
TS272.5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茶加工中醇类芳香物质转化产物及形成途径
被引量:
11
14
作者
赵和涛
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
出处
《食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5,共3页
文摘
通过研究醇类芳香物质在红茶加工中变化动态状况,可知大多数醇类芳香化合物是由氧化反应和酸代谢作用,在揉捻、发酵、干燥等3大工序中转化产生的。其主要形成途径可依据脂肪醇、萜烯醇、芳香醇3大气化反应来予以证实。
关键词
醇类芳香物质
转化产物
氧化反应
红茶
分类号
TS272.5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日本制茶新技术及新产品
被引量:
4
15
作者
赵和涛
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3-36,共4页
文摘
日本制茶新技术主要是:(1)利用冷冻→减压→高频干燥新工艺制作速溶茶。(2)利用远红外加温萎凋及调整pH值和充氮技术提高乌龙茶与乌龙茶罐装茶水质量。(3)添加天然植物芳香物质提高茶叶香气。(4)应用“半透膜”浸透技术加工冰茶以及冷冻真空干燥新工艺制作绿茶。目前开发的茶叶新产品有:(1)茶藻保健茶及其液态饮料。(2)粉末红茶与速溶红茶。(3)富钙高维茶等。
关键词
工艺技术
新产品
制茶
日本
Keywords
Tea Manufacture in Japan Technology and Process New Product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园施肥与Owuor香气指数关系
被引量:
3
16
作者
赵和涛
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
出处
《茶叶》
1997年第2期28-32,共5页
基金
茶叶化学工程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资助
文摘
本项研究表明,在常施尿素菜园采制的祁门红茶中,己醛、戊烯-2-醇等9种第一组化合物含量高。而在常施人粪尿茶园中采制的祁红、沉香醇及氧化物、苯甲醛、香叶酸等12种第二组芳香化合物有8种的含量高。正是由于菜园施肥对红茶中Owuor香气指数的影响,才导致其突感香气的差异。
关键词
有机肥
无机肥
香气指数
茶树
分类号
S571.106.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国茶树良种审定方法之浅见
17
作者
王文杰
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
出处
《茶叶》
1995年第4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茶树
良种
审定
定量化法
加权法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S339.31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有精制茶厂亏损原因的浅析及对策
18
作者
刘义鹃
苏岳静
机构
安徽
农业大学
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
出处
《中国茶叶加工》
1998年第1期3-7,共5页
文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创建的不少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上出现了许多问题,而国有茶叶企业势态尤为严重。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全国茶叶加工企业(精制厂)亏损面高达80%。特别是近年来国际茶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出口需求量严重减少,其它饮品的大量涌现,更使全国茶叶行业疲软,茶叶销售走向低谷,使基本依赖国际茶叶市场的茶叶加工企业精制茶厂走入困境。严重影响了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的地区经济的发展。因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探讨如何为茶叶加工企业营造一个成熟、公平、平等的市场环境以及茶叶加工企业自身如何顺应市场。
关键词
茶叶加工企业
经营管理
调查分析
亏损原因
分类号
F426.8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祁门红茶初制加工过程香气成分的研究
舒庆龄
赵和涛
汪有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89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祁门红茶加工中主要化学变化研究
赵和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保鲜方式对绿茶品质影响的研究
汪有钿
赵和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充氮包装在红茶保鲜中优势的研究
汪有钿
赵和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七五”和“八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茶叶项目分析
赵和涛
《茶叶》
199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祁红发酵中主要化学变化研究
舒庆龄
赵和涛
《茶叶》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高新技术在国外茶叶加工上的运用
赵和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国内外利用天然外源物优化茶叶品质技术
赵和涛
《中国茶叶加工》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我国茶叶专利新产品发展类型及其加工技术
赵和涛
《中国茶叶加工》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茶小绿叶蝉第一高峰始期的微机分析及预测研究
程鸣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从茶叶农药残留量谈茶树害虫防治
程鸣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8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提高陈化绿茶品质复火加工工艺
赵和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利用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分析红茶香气
赵和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红茶加工中醇类芳香物质转化产物及形成途径
赵和涛
《食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日本制茶新技术及新产品
赵和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茶园施肥与Owuor香气指数关系
赵和涛
《茶叶》
199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全国茶树良种审定方法之浅见
王文杰
《茶叶》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国有精制茶厂亏损原因的浅析及对策
刘义鹃
苏岳静
《中国茶叶加工》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