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祁门红茶初制加工过程香气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舒庆龄 赵和涛 汪有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89年第1期91-94,共4页
祁门红茶是我国著名的工夫红茶。它以优异而独特的浓郁玫瑰香型的高香特色闻名于国内外市场。关于红茶的香气成分,国外学者分析,初步已知有300多种。竹尾博士分析包括祁门红茶在内的我国几种红茶的20多种香气成分组成,证实了祁门红茶的... 祁门红茶是我国著名的工夫红茶。它以优异而独特的浓郁玫瑰香型的高香特色闻名于国内外市场。关于红茶的香气成分,国外学者分析,初步已知有300多种。竹尾博士分析包括祁门红茶在内的我国几种红茶的20多种香气成分组成,证实了祁门红茶的香叶醇(牻牛儿醇)含量最高,因而祁红具有浓郁的“玫瑰花香”。国内对祁门红茶香气分析,以往未能开展。近年来,我所与有关单位合作,初步揭示了祁门红茶不同产地香气成分的异同,同时对初制加工过程香气成分变化也初步进行了研究。本文就此作一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加工 香气成分 祁门红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门红茶加工中主要化学变化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赵和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11-13,共3页
祁门红茶是我国名茶,被誉为红茶中珍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为了探讨构成祁红品质的生化机制以及在加工中主要化学变化,特开展本项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祁门红茶 红茶 加工 化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红绿茶中主要生化成分构成特点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和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1年第1期59-63,共5页
通过对安徽红茶(祁红)绿茶(屯绿)主要产地的成茶中生化成分测定分析,探明了其内含化学成分的构成特点以及形成优良品质的生化机制.
关键词 红茶 绿茶 生化成分 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天然化学物质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4
作者 赵和涛 《广东茶叶》 1996年第2期6-8,16,共4页
国内外都研究证实,茶叶的特殊保健作用是由内含天然化学物质所致,为此自80年代以来各国都非常重视茶叶中特殊天然物质提取技术的研究。近几年来,我国在这方面研究不断深入,现已探索出多种提取茶多酚、咖啡碱、茶色素,茶皂素、抗氧化剂... 国内外都研究证实,茶叶的特殊保健作用是由内含天然化学物质所致,为此自80年代以来各国都非常重视茶叶中特殊天然物质提取技术的研究。近几年来,我国在这方面研究不断深入,现已探索出多种提取茶多酚、咖啡碱、茶色素,茶皂素、抗氧化剂、茶多糖等化学物质的新技术。实践表明,这些提取技术大都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效益高的优点,许多提取技术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本文综合有关报道,就近期一些进展情况作一综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天然化学物质 提取技术 茶多酚 咖啡碱 茶皂素 茶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提高茶叶品质研究概况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建琴 《茶叶科学技术》 1995年第2期7-10,共4页
关键词 茶叶 品质 加工技术 添加剂 高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保鲜方式对绿茶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汪有钿 赵和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6-48,共3页
绿茶的特点是“三绿”,即外形翠绿,汤色绿亮,叶底绿匀,否则就失去了其品质价值。
关键词 绿茶 品质 保鲜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氮包装在红茶保鲜中优势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汪有钿 赵和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0年第3期262-264,共3页
本试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红茶保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以抽氧充氮法保鲜红茶效果最好.家庭常用的铁听包装茶叶,短期内也有一定效果.
关键词 红茶 保鲜技术 充氮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与健康研究新动向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和涛 《农业考古》 1992年第4期183-185,共3页
随着现代医学发展,饮茶的保健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为了进一步研讨茶对人体健康的特殊作用,91年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于1991年4月25-26日在杭州召开了“茶与人体健康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收到中外茶学家、医学家、药学家、史... 随着现代医学发展,饮茶的保健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为了进一步研讨茶对人体健康的特殊作用,91年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于1991年4月25-26日在杭州召开了“茶与人体健康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收到中外茶学家、医学家、药学家、史学家和文学家的研究论文30多篇。这些研究论文,基本展现了近二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茶与健康研究的新成果和新动向,现摘编如下。一、关于茶叶抗衰延寿功能研究 1、各类茶叶抗衰延寿功能:浙江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为了探讨各类茶叶的抗衰延寿功能,开展了红茶、龙井茶、炒青绿茶等三种茶叶对果蝇寿命影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抗衰延寿 健康研究 新动向 乌龙茶 人体健康 保健作用 新成果 龙井茶 研究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生物圈中铝的生物学效应及其研究展望 被引量:29
9
作者 廖万有 《福建茶叶》 1995年第4期13-17,共5页
本文从茶树体内铝含量的生物学特性、茶树吸铝机制、铝对茶树生育及品质的效应、铝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茶园土壤酸化的影响等四个方面简要综述了近三十年来茶生物圈中铝的研究结果和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趋向。
关键词 生物圈 生物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茶加工中有机酸代谢及对茶叶香气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赵和涛 《茶叶通讯》 1993年第1期25-27,共3页
现已研究表明,红茶香气的形成可能途径主要有:醇类的氧化,氨基酸的降解,醇、酸类的酯化,羟基酸的脱水,类胡萝卜素的降解,芳香物质的异构化作用,脂肪酸的转化,糖及其与氨基酸的热化反应等。但是,在红茶加工过程中,产生多种有机酸,这些有... 现已研究表明,红茶香气的形成可能途径主要有:醇类的氧化,氨基酸的降解,醇、酸类的酯化,羟基酸的脱水,类胡萝卜素的降解,芳香物质的异构化作用,脂肪酸的转化,糖及其与氨基酸的热化反应等。但是,在红茶加工过程中,产生多种有机酸,这些有机酸不仅参与了红茶滋味和色泽的形成,而且对其香气转化与发挥也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加工 红茶 有机酸代谢 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五”和“八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茶叶项目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和涛 《茶叶》 1995年第4期6-8,共3页
本文对我国“七五”和“八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茶叶研究项目的19个课题进行了分类分析,并就“九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先资助的农业项目情况进行了简介。
关键词 科学基金 茶叶研究 九五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氧化酶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和涛 《茶叶科学技术》 1996年第1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茶树 茶多酚氧化酶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茶加工中芳香物质增变动态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和涛 《福建茶叶》 1991年第4期9-12,共4页
本文测定红茶初制过程中主要芳香物质增变动态。经过萎凋,芳香物质开始增多,而大部分芳香化合物均形成于揉捻、发酵、干燥工序。构成红茶香气的香叶醇、苯甲醇、苯乙醇、十六酸、水杨酸甲酯等主体芳香物质,均表现成倍增多态势。
关键词 红茶 加工 芳香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显微解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和涛 《茶叶科学技术》 1993年第1期16-18,共3页
本文综述了我国茶树显微解剖学,在茶树叶片及茸毛结构、各种因素对茶树叶片解剖结构影响、茶树花粉结构、胚胎发育及受精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茶树显微解剖学是研究茶树微观结构的一门新科学,随着超显微、光学显微、电子显微等高新技... 本文综述了我国茶树显微解剖学,在茶树叶片及茸毛结构、各种因素对茶树叶片解剖结构影响、茶树花粉结构、胚胎发育及受精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茶树显微解剖学是研究茶树微观结构的一门新科学,随着超显微、光学显微、电子显微等高新技术广泛应用,近些年来我国茶业界在此领域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大量成果。本文综合有关报导,就其最新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良种 茶树叶片 显微解剖学 大叶云峰 叶片解剖结构 胚胎发育 云南大叶种 茶业界 受精作用 海绵组织
全文增补中
酶技术在茶叶加工中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和涛 《农牧产品开发》 1996年第2期3-4,共2页
酶技术在茶叶加工中应用赵和涛(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随着生物技术发展,目前国内外已将酶技术广泛地应用到茶叶加工中并取得良好效益。1.利用单宁酶优化绿茶品质在绿茶加工的揉抢工序,将单宁酶液均匀地洒入揉捻叶中进行揉... 酶技术在茶叶加工中应用赵和涛(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随着生物技术发展,目前国内外已将酶技术广泛地应用到茶叶加工中并取得良好效益。1.利用单宁酶优化绿茶品质在绿茶加工的揉抢工序,将单宁酶液均匀地洒入揉捻叶中进行揉捻,至于其它制作工艺仍按绿茶常规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加工 生物工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光合作用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和涛 《茶叶科学简报》 1994年第3期1-3,共3页
关键词 茶树 光合作用 作用机理 测定 取样方法 品种 遮阴处理 间作 硫元素
全文增补中
日本茶叶新产品及茶食品研制动态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和涛 《蚕桑茶叶通讯》 1994年第1期5-7,共3页
日本茶叶新产品及茶食品研制动态赵和涛(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自80年代以来,日本为了使其茶叶产品更适合现代生活方式需求以及提高经济效益,陆续研制开发了一些深受消费者欢迎的新型茶叶产品及茶食品。这些新产品,投放市... 日本茶叶新产品及茶食品研制动态赵和涛(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自80年代以来,日本为了使其茶叶产品更适合现代生活方式需求以及提高经济效益,陆续研制开发了一些深受消费者欢迎的新型茶叶产品及茶食品。这些新产品,投放市场后不仅十分畅销,而且还给日本的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产品 食品 研制 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红发酵中主要化学变化研究
18
作者 舒庆龄 赵和涛 《茶叶》 1990年第4期37-38,共2页
红茶发酵是在酶促作用下,以多酚类化合物为主体的一系列化学变化的过程,因此发酵是红茶色、香、味形成的主要工序。为探讨祁红发酵过程中主要化学变化以及对品质形成的影响,开展了本项研究,现将初试结果报导如下。
关键词 红茶 祁红 发酵 化学成分 制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新技术在国外茶叶加工上的运用
19
作者 赵和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9-11,共3页
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日本、印度、苏联等产茶国,为了提高本国茶叶品质,争夺国际市场,纷纷将高新技术运用到茶叶加工中,并取得了显著效益,本文综合有关报导,介绍如下.
关键词 茶叶加工 高新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茶区水土流失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20
作者 赵和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2-45,共4页
作者通过调查研究认为茶区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土壤质地、茶树种植方式和日降雨量等是影响茶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并根据上述影响因子,提出了重视茶园水土保持工作,保护茶区生态环境,加强治理措施,实行立体复合间作等综合防治对策。
关键词 水土流失 茶园 生态环境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