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沿江棉区夏棉适宜性研究
1
作者 易成新 李文才 唐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3年第4期332-334,共3页
通过夏棉直播与春棉移栽的比较研究,探讨了我省沿江棉区发展夏棉的适宜性。结果表明,夏棉在我省沿江棉区能够实现最佳开花结铃期与当地高温富照期同步,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和不亚于移栽春棉的产量潜力;夏棉直播霜前皮棉和霜前花率高于... 通过夏棉直播与春棉移栽的比较研究,探讨了我省沿江棉区发展夏棉的适宜性。结果表明,夏棉在我省沿江棉区能够实现最佳开花结铃期与当地高温富照期同步,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和不亚于移栽春棉的产量潜力;夏棉直播霜前皮棉和霜前花率高于移栽春棉,早熟性优于移栽春棉;且夏棉直播省工节本,棉田综合经济效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棉直播 适宜性 沿江棉区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不同施氮量对纤维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唐胜 李文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1年第1期33-36,共4页
棉花施氮量的多少,对纤维品质有一定的影响.麦克隆值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呈负相关;比强度的均值与氮肥用量呈二次抛物线性关系;氮肥对2.5%跨长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棉花 施氮量 纤维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施氮效应及其经济效益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文才 唐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89年第1期31-33,共3页
近几年来,人们对棉田的氮肥投入越来越多,出现了增氮不增产,或者虽然能增产但棉纤维品质下降,即施氮效益降低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氮素用量对棉花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探求棉花最佳经济施氮量,... 近几年来,人们对棉田的氮肥投入越来越多,出现了增氮不增产,或者虽然能增产但棉纤维品质下降,即施氮效益降低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氮素用量对棉花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探求棉花最佳经济施氮量,为棉花优质、高产、低耗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一、材料和方法试验在安庆本所内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施肥 氮肥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发展短季棉生产的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产焰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1年第1期29-32,共4页
发展短季棉生产可以实现麦(油) 棉连作两熟,综合经济效益显著.本文从气候条件、生产实际出发,论证了我省发展短季棉生产的可行性.对我省短季棉生产的合理布局、品种搭配、栽培理论进行了探讨.提出我省发展短季棉生产的重点在淮北棉区和... 发展短季棉生产可以实现麦(油) 棉连作两熟,综合经济效益显著.本文从气候条件、生产实际出发,论证了我省发展短季棉生产的可行性.对我省短季棉生产的合理布局、品种搭配、栽培理论进行了探讨.提出我省发展短季棉生产的重点在淮北棉区和江淮丘陵棉区.选用耐迟播、早熟、高产的短季棉品种,如皖夏棉1号、中14、中375等,以及"密矮早"栽培模式.一般亩产小麦250~350公斤,皮棉60~70公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季棉 麦棉连作两熟 综合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发展杂交棉生产的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路曦结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3年第2期162-165,共4页
人工制种发展杂交棉,在生产上可利用到后代,使杂种优势的利用面积比只利用F_1代扩大了50倍,大大节省制种用工,使杂交棉大面积应用成为可能。本文分析了省内外杂交棉发展现状以及人工制种发展杂交棉的优越性;展望了我省发展杂交棉在不增... 人工制种发展杂交棉,在生产上可利用到后代,使杂种优势的利用面积比只利用F_1代扩大了50倍,大大节省制种用工,使杂交棉大面积应用成为可能。本文分析了省内外杂交棉发展现状以及人工制种发展杂交棉的优越性;展望了我省发展杂交棉在不增加棉田面积的情况下,迅速提高总产的前景;并对杂交棉亲本选配、亲本保纯、人工制种技术、建立杂交棉生产体制及良种良法配套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走自选、自制、自用的路子。沿江棉区宜选抗逆性强、耐水肥的中熟杂交棉为主;淮北棉区为满足午季接茬的需要,宜选早熟杂交棉为主;枯、黄萎病区,宜选抗病杂交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棉 制种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因子对棉花烂铃影响的数学模型研究
6
作者 姚大瑞 杨可胜 +1 位作者 程福如 任德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4年第2期162-165,175,共5页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安徽沿江棉区棉花的移栽密度、施氮量、施磷钾肥量、去除早蕾数及喷缩节胺量与棉花烂铃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定量的研究。建立了棉花烂铃率和烂铃指数对五项栽培因子反应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和解析...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安徽沿江棉区棉花的移栽密度、施氮量、施磷钾肥量、去除早蕾数及喷缩节胺量与棉花烂铃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定量的研究。建立了棉花烂铃率和烂铃指数对五项栽培因子反应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和解析。结果表明:模型极显著,与实际相吻合,五项栽培因子对棉花烂铃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同时因子间存在着互作效应。此模型可作为近似气候年份棉花烂铃的预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烂铃率 烂铃指数 模型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江棉区棉花高产综合农艺措施产量数学模型及优化方案的研究
7
作者 唐胜 李文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2年第2期142-146,共5页
以氮、磷、钾、密度及果枝数五项农艺措施为决策变量,采取五因素二次回归旋转设计方案,经田间试验后进行计算机处理,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本文对因素效应和不同产量等级筛选出的优化方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棉区以密度和钾肥对产... 以氮、磷、钾、密度及果枝数五项农艺措施为决策变量,采取五因素二次回归旋转设计方案,经田间试验后进行计算机处理,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本文对因素效应和不同产量等级筛选出的优化方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棉区以密度和钾肥对产量影响最显著。≥75公斤/亩产量的优化方案为N10.45~11.05公斤/亩,P_2O_53.92~4.10公斤/亩,K_2O10.65~11.20公斤/亩,密度3410~3510株/亩,果枝数16.06~16.30台/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 优化方案 数学模型 高产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棉87比2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8
作者 吴德祥 易成新 +1 位作者 陈海亮 张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4年第1期56-57,共2页
统棉87比2,在沿江棉区的适宜栽培密度为3000株/亩左右,亩产皮棉可达109.45kg;稀植和密植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皮棉亩产亦可达到100kg以上,皖棉87比2是一个丰产稳产的品种。中后期需肥量大,早熟不早衰,后... 统棉87比2,在沿江棉区的适宜栽培密度为3000株/亩左右,亩产皮棉可达109.45kg;稀植和密植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皮棉亩产亦可达到100kg以上,皖棉87比2是一个丰产稳产的品种。中后期需肥量大,早熟不早衰,后劲大,在肥水条件好的田块易取得高产、稳产、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棉87比2 密度 高产栽培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值得沿江棉区推广的棉花大棵稀植
9
作者 吴德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2年第2期147-149,共3页
大棵稀植棉花每亩1500—2000株,比常规密度单株结龄数增加14.8个,烂龄数减少5.7个,烂龄率降低15.96%,产量增加25%—35%,品级提高1—2级;每亩可节约用工10—15个,农药费降低4—6元,直播节约棉种4—5公斤,制营养钵节约棉种0.5—1公斤,亩... 大棵稀植棉花每亩1500—2000株,比常规密度单株结龄数增加14.8个,烂龄数减少5.7个,烂龄率降低15.96%,产量增加25%—35%,品级提高1—2级;每亩可节约用工10—15个,农药费降低4—6元,直播节约棉种4—5公斤,制营养钵节约棉种0.5—1公斤,亩降低成本25—40元;间种早熟黄豆,每亩可收青豆角75—100公斤,价值60—80元。是一种提高植棉经济效益的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栽培 产量 大棵稀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庆地区平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10
作者 刘方志 《食用菌》 1998年第3期29-29,共1页
平菇栽培的材料广泛,如麦秸、玉米秸、棉子壳、稻草等都可用来栽培,是农民尽快致富奔小康的好项目之一.但多年来,我地菇农由于经验不足,栽培水平低,产量不高,菇质也差,经济效益不明显.为此,我们自1993~1996年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一套适... 平菇栽培的材料广泛,如麦秸、玉米秸、棉子壳、稻草等都可用来栽培,是农民尽快致富奔小康的好项目之一.但多年来,我地菇农由于经验不足,栽培水平低,产量不高,菇质也差,经济效益不明显.为此,我们自1993~1996年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应性广、方法简便的栽培方法,现简介如下:1 菌株选用 菌株应根据出菇季节温度进行选用.2月、8月份投料,应选广温型品种,如珞珈1号、江都792等,10月下旬投料,选用低温型品种,如糙皮侧耳;4月份投料,选高温型品种,如侧5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茹 栽培 高产优质 安庆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棉强优势组合筛选初报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海亮 金秀菊 +2 位作者 路曦结 张俊业 李国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3年第4期335-336,共2页
自1990年以来,我省配制了大量的棉花杂交组合,从第一批测试的24个组合中,产量超过对照10%以上的有14个,占58.33%;产量超过对照15%以上的有11个,占45.83%;还有一些好的抗枯黄萎病的组合。
关键词 杂交 棉花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特性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德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1年第2期150-152,共3页
本文分析表明,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细度和成熟度间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000;强力与成熟度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909;断裂长度与强力间相关系数为0.7530,达2.5%水平显著正相关.品质性状在不同生态地区的变异系... 本文分析表明,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细度和成熟度间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000;强力与成熟度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909;断裂长度与强力间相关系数为0.7530,达2.5%水平显著正相关.品质性状在不同生态地区的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强力>成熟度>细度>断裂长度>光电仪长度;不同的品质性状适应的生态地区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纤维 品质性状 相关性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优势及其配合力的测定
13
作者 张翼 易成新 +1 位作者 产焰坤 路曦结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4年第1期58-60,共3页
就22个杂交组合的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等,测定了平均优势和对照优势。22个组合F;单株皮棉产量平均优势有21个组合为正向优势,对照优势有19个为正向优势,其中中棉117×泗棉2号和中棉12×鲁3389平均优势为... 就22个杂交组合的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等,测定了平均优势和对照优势。22个组合F;单株皮棉产量平均优势有21个组合为正向优势,对照优势有19个为正向优势,其中中棉117×泗棉2号和中棉12×鲁3389平均优势为50.23%和39.77%,对照优势为37.19%和35.54%,达到极显著水平。根据单株皮棉产量测定了11个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22个组合的特殊配合力。11个亲本一般配合力为正向效应的有5个,其中较高的有中棉12、鲁3389和徐州184,依次为1.435、1.340和1.295。22个组合中有12个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为正向效应,其中较高的有中棉378×豫棉4号、中棉117×泗棉2号和中棉378×华农8407,依次为3.109、2.903和2.5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杂种优势 配合力 测定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棉强优势组合试验总结报告
14
作者 陈海亮 金秀菊 +2 位作者 路曦结 张俊业 李国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4年第4期340-342,共3页
人工制种利用一、二代杂种优势利用技术,在棉花生产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筛选强优势杂交组合,鉴定出统杂13、皖杂16两个达标新组合,提供生产应用。
关键词 杂交组合 强优势 显著性 病情指数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常酚棉与低酚棉品种间杂种F_1代优势初探
15
作者 路曦结 陈海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0年第3期243-246,共4页
本文从平均优势、超亲优势和优势指数等方面研究了12个陆地常酚棉与低酚棉品种间杂交组合8个经济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 F_1代单株结铃、单铃重、衣分、子指和霜前皮棉产量总是大多数组合优势较强,纤维的2.5%跨长和强度多数组合也有... 本文从平均优势、超亲优势和优势指数等方面研究了12个陆地常酚棉与低酚棉品种间杂交组合8个经济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 F_1代单株结铃、单铃重、衣分、子指和霜前皮棉产量总是大多数组合优势较强,纤维的2.5%跨长和强度多数组合也有优势,麦克隆值多数却趋向低亲.在12个组合中,霜前皮棉产量表现正向优势的有10个组合(占83.33%),其中有9个组合平均优势超过36%,说明F_1代增产潜力大;纤维的2.5%跨长和强度均有8个组合表现正向优势;麦克隆仅有4个组合表现正向优势,且有些优势不明显.鄂棉1号×皖无855等组合的纤维产量及品质都同时得到了提高;有些组合产量性状优势较强,但品质性状却未得到改善,需要筛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常酚棉 陆地低酚棉 品种 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基施硼肥配合施用氮、磷肥防病增产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厚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89年第4期66-69,共4页
近年来,我省油菜缺硼花而不实症日益突出。有关油菜基施硼肥的防病增产效果虽早有报道;但配合施用氮、磷肥的效果如何,尚少研究。油菜是我省沿江棉区主要接茬作物,植种面积很大。以原安庆地区为例,1987年油菜种植面积303761亩,占棉茬面... 近年来,我省油菜缺硼花而不实症日益突出。有关油菜基施硼肥的防病增产效果虽早有报道;但配合施用氮、磷肥的效果如何,尚少研究。油菜是我省沿江棉区主要接茬作物,植种面积很大。以原安庆地区为例,1987年油菜种植面积303761亩,占棉茬面积46.93%。故油菜生产好坏左右棉农全年的经济收益。目前,棉区油菜基施硼肥的面积虽然增长很快,但对氮、磷肥配合施用的防病增产效果如何及氮、磷肥经济合理用量,却缺乏了解。这些都是棉农最为关心,也是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于1987—1988年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地情况试验在池州地区东至县大渡口棉区镇联村及镇西村两个点上进行。试验地为砂质土,土壤营养诊断为缺硼,热水溶性硼为0.4ppm。土壤农化性状见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硼肥 氮肥 磷肥 抗病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荷新品种80—A—53的引种及其栽培技术
17
作者 郭亚民 产焰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3年第4期356-360,共5页
通过薄荷新品种80—A—53的引种及栽培试验表明,该品种产量高、品质好,适于我省推广种植,以取代老品种73—8;薄荷的落叶、倒伏除与不良环境因素有关外,更主要的是施肥技术问题。
关键词 薄荷 引种 栽培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