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1988年高温天气对杂交早中稻结实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敏华 黄仲青 +2 位作者 张泽生 翁霞珍 赵成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89年第3期16-20,共5页
安徽省1988年7月上、中旬出现了历史同期罕见的持续高温酷暑天气,使正在孕穗开花的早中稻遭受严重危害,结实率比常年下降20—30%。为研究这一高温天气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定点观测和大面积调查。观测点定于合肥安徽农学院试... 安徽省1988年7月上、中旬出现了历史同期罕见的持续高温酷暑天气,使正在孕穗开花的早中稻遭受严重危害,结实率比常年下降20—30%。为研究这一高温天气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定点观测和大面积调查。观测点定于合肥安徽农学院试验农场协优64分期播种试验田。播种期为3月26日至4月15日,每期相隔5天。7月8日至22日抽穗,正遇高温。每天挂牌标记当天抽的12穗,累计共挂180穗。收获后逐穗考种、采用指按与清水漂沉法鉴定,分别统计结实率、空壳率与秕粒率。大面积调查于收获前在亩间取样。按上法考种。然后结合有关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稳 结实率 高温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几个杂交油菜新组合丰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成 杨选之 +3 位作者 马道卓 陈凤祥 胡宝成 李强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7年第2期106-108,113,共4页
对安徽省1994~1996年度杂交油菜区试资料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表明:C022、5C21丰产、稳产性强,地区适应性广,明显优于对照秦油2号。C022特别适应于生产力水平高的地区,在2328kg/hm2生产力水平以... 对安徽省1994~1996年度杂交油菜区试资料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表明:C022、5C21丰产、稳产性强,地区适应性广,明显优于对照秦油2号。C022特别适应于生产力水平高的地区,在2328kg/hm2生产力水平以上地区推广,更能发挥其增产潜力,宜重点在安徽省长江以北油菜高产地区推广。5C21特别适应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地区,尤其是油菜重病区,在2328kg/hm2生产力水平以下地区增产突出,宜在安徽省沿江及江南油菜重病低产区推广。C022和5C21适应地区正好具有互补性,有利于品种合理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油菜 丰产性 稳产性 适应性 品种试验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大豆蛋白资源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戴瓯和 周守年 刘金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0年第3期224-228,共5页
据分析102个栽培大豆品种和48份野生大豆材料,在地跨29-35°N之间的安徽省,栽培大豆蛋白质含量和品种原产地的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9838.野生大豆蛋白含量与原产地纬度相关不明显,呈马鞍形分布,峰值出现在32°N地区... 据分析102个栽培大豆品种和48份野生大豆材料,在地跨29-35°N之间的安徽省,栽培大豆蛋白质含量和品种原产地的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9838.野生大豆蛋白含量与原产地纬度相关不明显,呈马鞍形分布,峰值出现在32°N地区.这个结果为栽培大豆起源于黄淮流域的论点提供了某些旁证,也给我们创造了有利条件来提高大豆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但我省大豆品种资源的含硫氨基酸含量较低,可能与蛋白质含量高有关.因此,欲提高安徽省高蛋白大豆品种中含硫氨基酸在氨基酸总量中的比值,拟需引进新种质加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蛋白 种质资源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大豆主产区品种资源的鉴定及利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刘金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8年第2期114-114,113,共2页
对安徽省大豆主产区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搜集、整理及鉴定,筛选出一批优异大豆资源,是大豆育种的宝贵基因库。同时对大豆资源的利用及评价作了阐述。
关键词 大豆 品种资源 鉴定 利用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淮北地区优质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汪芝寿 曹承富 孔令聪 《安徽农学通报》 1999年第4期16-17,共2页
淮北优质小麦单产6000- 7500 公斤/公顷栽培关键技术为选用适用于早播优质高产的优质小麦新品种(系),抢墒播种早茬麦、培育壮苗,合理调节播量,控制群体,增施有机肥,N、P、K 平衡施肥,科学灌水,确保丰收,病虫草... 淮北优质小麦单产6000- 7500 公斤/公顷栽培关键技术为选用适用于早播优质高产的优质小麦新品种(系),抢墒播种早茬麦、培育壮苗,合理调节播量,控制群体,增施有机肥,N、P、K 平衡施肥,科学灌水,确保丰收,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这些关键技术也适用于黄淮南片生态条件相同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硫 优质小麦 优质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淮北地区小麦亩产300-400公斤综合栽培技术规程 被引量:1
6
作者 汪芝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1年第3期204-206,共3页
本规程是在淮北地区(包括沿淮) 500多万亩麦田上推广应用"安徽省小麦高产、优质、低耗栽培技术体系研究"课题成果的基础上制订的.适用于我省淮北地区中高产小麦栽培.按本规程实施,亩产可达300-400公斤.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安徽 栽培 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4~1998年安徽省玉米生产及品种特性比较分析
7
作者 童有才 张会南 左晓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9年第2期119-120,共2页
通过对安徽省1974~1998年间玉米区试结果的对比分析,了解不同时期玉米品种特性及玉米生产情况,弄清当前生产上推广品种的优缺点,为今后的玉米育种和推广提供指导。
关键词 玉米 区域试验 品种更换 品种特点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小麦秋种关键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汪芝寿 《安徽农学通报》 2001年第4期31-32,共2页
安徽省小麦秋种的指导思想是以抓好早茬麦为龙头 ,带动中晚麦茬生产 ,夺取小麦均衡增产。关键栽培技术是调整品种布局 ,选用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品种 ,适时早播 ,培育壮苗 ,合理调节播量 ,控制群体 ,增施有机肥 ,平衡施肥 。
关键词 安徽 小麦 秋种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食用豆类品种资源的研究
9
作者 冯庆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1年第2期142-146,共5页
文章报道了我省5种豆类318份食用豆品种资源农艺性状的鉴定结果.对主要性状及其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和分析,还进行了主要性状与单株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揭示了单株荚数是产量结构中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食用豆类 品种资源 农艺性状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淮北地区引种美国玉米的初步评估
10
作者 左晓龙 张会南 +3 位作者 童有才 刘玉恒 荣学良 刘恒 《安徽农学通报》 1998年第3期32-33,共2页
玉米是高产粮饲作物,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省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1996年全省面积达到60.48万ha,其中淮北地区占70%左右。从近年玉米生产上来看,玉米杂交种存在诸多问题,迫切需要培育和引进新的玉米杂交种,为此,... 玉米是高产粮饲作物,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省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1996年全省面积达到60.48万ha,其中淮北地区占70%左右。从近年玉米生产上来看,玉米杂交种存在诸多问题,迫切需要培育和引进新的玉米杂交种,为此,作者采用从美国迪卡公司引进的10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引种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荞麦品种资源研究初报 被引量:1
11
作者 凌发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89年第4期40-41,共2页
荞麦原产我国,在本省种植历史悠久,分布面广,是老百姓喜爱的食用作物之一。由于长期被视为低产作物,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科研及生产方面都处于落后状态。目前从国内外的荞麦动态看,科研工作已开始起步,在提高产量、改进品质上都获得较... 荞麦原产我国,在本省种植历史悠久,分布面广,是老百姓喜爱的食用作物之一。由于长期被视为低产作物,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科研及生产方面都处于落后状态。目前从国内外的荞麦动态看,科研工作已开始起步,在提高产量、改进品质上都获得较好的成果。荞麦还是药用和保健作物。除含有人体所需要的19种氨基酸外,还含有抗癌特效的芦丁(芳香甙)和其他微量元素成份,为任何食用作物所不及。目前在我国已开始研究开发养麦药用价值,效果显著,并有部份保健产品投放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荞麦将以新的姿态出现在市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荞麦 品种 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推进安徽省农村商品流通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管叔琪 《安徽农学通报》 2006年第2期8-8,54,共2页
阐述了推进安徽省农业商品流通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
关键词 商品流通 安徽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8
13
作者 汪芝寿 曹承富 孔令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5年第3期240-242,共3页
13年砂姜黑土定位监测结果表明: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能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改善和提高品质。长期单施N、P化肥,导致钾素养分含量下降,物理性状变劣和产量不稳。长期单施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但... 13年砂姜黑土定位监测结果表明: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能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改善和提高品质。长期单施N、P化肥,导致钾素养分含量下降,物理性状变劣和产量不稳。长期单施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但产量只能维持在一定水平,很难高产。小麦、玉米连作年亩产961.3kg籽粒,平均亩投入氮素35kg、磷素(P2O5)13.79kg、钾素(K2O)11.85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无机肥 产量 品质 配合施肥 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大豆高蛋白育种及其栽培技术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志平 戴瓯和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4-167,共4页
安徽是我国大豆主产区之一,具有形成大豆高蛋白的最佳气候条件,近二十年通过亲本拓宽、人工诱变、相关选择及异地生态筛选等方法,育成了十多个高蛋白高产大豆新品种;提出了适时早播和鼓粒期灌水等栽培措施,可获蛋白质性状稳定的优... 安徽是我国大豆主产区之一,具有形成大豆高蛋白的最佳气候条件,近二十年通过亲本拓宽、人工诱变、相关选择及异地生态筛选等方法,育成了十多个高蛋白高产大豆新品种;提出了适时早播和鼓粒期灌水等栽培措施,可获蛋白质性状稳定的优质大豆籽粒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高蛋白育种 栽培 育种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淮地区粮食作物生产因素灰色关联动态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光宇 胡永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7年第4期301-303,共3页
分析影响沿淮地区粮食作物生产的7个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和农机总动力是影响的最主要因素;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和播种指数也是影响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沿淮地区 粮食作物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沿淮地区稻茬小麦生产现状及技术对策 被引量:9
16
作者 曹承富 汪芝寿 +1 位作者 孔令聪 汪建来 《安徽农学通报》 2001年第5期30-37,共8页
本文在分析沿淮地区稻茬麦产量低而不稳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 ;调整品种布局 ;增施有机肥 ,科学施用氮磷钾化肥 ;提高整地质量 ,推广机条播 ;防涝除渍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
关键词 稻茬麦 现状 品种布局 配方施肥 免耕 病虫草害防治 安徽 沿淮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难点与对策 被引量:10
17
作者 管叔琪 汪建来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第3期21-22,共2页
焚烧农作物秸秆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分析秸秆综合利用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确立安徽省秸秆综合利用战略、提高装配工艺配套和技术集成水平、调整种养产业结构和作物育种目标、建立并完善秸秆收集物流体系及秸... 焚烧农作物秸秆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分析秸秆综合利用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确立安徽省秸秆综合利用战略、提高装配工艺配套和技术集成水平、调整种养产业结构和作物育种目标、建立并完善秸秆收集物流体系及秸秆综合利用法律保障等思路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综合利用 思路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营养小麦安徽13主要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18
作者 王瑞 季昌好 +1 位作者 吴根娣 王腾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7年第3期230-230,233,共2页
安徽13小麦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春性,单产5250kg/hm2,适宜淮北中、南部及淮南麦区中等以上肥力田块种植。株高95cm左右,茎秆弹性好,抗倒伏。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 安徽13小麦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春性,单产5250kg/hm2,适宜淮北中、南部及淮南麦区中等以上肥力田块种植。株高95cm左右,茎秆弹性好,抗倒伏。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千粒重45~50g。粗蛋白质含量17.3%,湿面筋含量48%,面条评分92分,色泽9分。高抗白粉病和条、叶锈病,中抗赤霉病,根系发达,落黄好,熟期适中。适宜播期10月20日~11月10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 小麦 特征特性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秸杆饲料利用方式及其前景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志平 《饲料博览》 1999年第4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农作物 秸秆饲料 利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淮行蓄洪区救灾作物品种的筛选与利用
20
作者 冯庆平 王献志 方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7年第2期145-146,176,共3页
历经5a(1992~1996)的试验研究,筛选出适宜沿淮行蓄洪区灾后迟播的早熟作物豇豆I1293、绿豆C03408、C03052、C02079、小豆B0034、玉米皖黄早、皖白早和甘薯559。并探讨了配套栽培技术。
关键词 选种 作物品种 洪区 豇豆 绿豆 小豆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