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菌藻共生技术在工业废水零排放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3
1
作者 郑梦启 王成业 +6 位作者 汪炎 王伟 袁守军 胡真虎 何春华 王杰 梅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424-4431,共8页
工业废水含有大量的毒性有机物与氮磷营养盐,是导致黑臭水体和富营养化水体的关键源头,因而工业废水零排放成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菌藻共生技术同时具备有机物降解和碳氮磷固定的优势,日益成为废水零排放战略的研究热点。本文... 工业废水含有大量的毒性有机物与氮磷营养盐,是导致黑臭水体和富营养化水体的关键源头,因而工业废水零排放成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菌藻共生技术同时具备有机物降解和碳氮磷固定的优势,日益成为废水零排放战略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菌藻共生技术去除工业废水中有机物与氮磷的作用机制以及关键影响因素,并就典型工业废水——印染废水、制药废水和石化废水,阐述了菌藻共生技术处理不同废水的特性与难点。此外,环境因子中过度的温度、光照和工业废水中高浓度毒性有机物胁迫微藻营养方式转变,并诱导微生物的强烈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抑制菌藻的生长代谢,降低废水处理效能。因此,本文对菌藻共生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展望,需要从预处理工艺和菌藻共生工艺优化着手,削减环境氧化胁迫和增强菌藻生物代谢优势的偶联,并且可通过探索环境因子调控策略实现生物质的定向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水 菌藻共生 零排放 氧化胁迫 生物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营养脱氮在低C/N工业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鄢子鹏 郑梦启 +4 位作者 王成业 陈国炜 王伟 袁守军 苏馈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567-6575,共9页
富氮工业废水中难降解的氮杂环化合物加剧了碳氮比失衡,抑制了生物脱氮工艺中硝化反硝化过程,因而探究新型处理工艺是高效处理低C/N工业废水的必由之路。混合营养脱氮技术结合异养脱氮和自养脱氮的代谢路径,优化低C/N工业废水脱氮性能,... 富氮工业废水中难降解的氮杂环化合物加剧了碳氮比失衡,抑制了生物脱氮工艺中硝化反硝化过程,因而探究新型处理工艺是高效处理低C/N工业废水的必由之路。混合营养脱氮技术结合异养脱氮和自养脱氮的代谢路径,优化低C/N工业废水脱氮性能,进而实现低C/N工业废水处理提质增效。本文综述了混合营养脱氮工艺中铁介导生物脱氮、硫介导生物脱氮和菌藻共生脱氮工艺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与影响因素,阐述了三种工艺特点及不同类型低C/N工业废水的适用性,并就三种混合营养脱氮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研究方向,从优化电子供受体和代谢路径的角度提出增大电子容量、提高电子转移速率,结合电化学体系与Fe-S耦合增强协同代谢从而提升污染物代谢性能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C/N 工业废水 氮杂环化合物 混合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对生物膜性能及煤气化废水处理效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力杨 谈龙方 +3 位作者 王伟 袁守军 胡真虎 苏馈足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66,共11页
以弹性立体填料为载体、连续流进水方式运行两组生物膜反应器。通过不断提高进水负荷、降低C/N的方式驯化生物膜,探究投加20 mg/L聚合氯化铝(PAC)对生物膜性能及低C/N煤气化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污染物去除效能监测发现,未投加PAC... 以弹性立体填料为载体、连续流进水方式运行两组生物膜反应器。通过不断提高进水负荷、降低C/N的方式驯化生物膜,探究投加20 mg/L聚合氯化铝(PAC)对生物膜性能及低C/N煤气化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污染物去除效能监测发现,未投加PAC的R1组和投加PAC的R2组两组生物膜耐冲击负荷能力良好,有机物去除效果稳定;后期稳定运行时R2组和R1组TN去除率分别达84%、79.4%以上,脱氮性能良好,且PAC的投加使除磷率达98%以上。由数据分析可知,20 mg/L PAC的投加有利于提高生物膜生物量、促进胞外聚合物(EPS)中蛋白、多糖的分泌;SEM及菌群分析发现PAC的投加改变了微生物种群结构、驯化了脱氮除磷优势菌种。通过合适的驯化培养,可以实现PAC耦合生物膜法对低C/N工业煤气化废水较好的处理效果,具有实际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低碳氮比 煤气化废水 脱氮除磷 P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颗粒活性炭折板工艺处理丁辛醇废水效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申凯宇 郑梦启 +3 位作者 何春华 胡真虎 汪炎 王伟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4-121,共8页
丁辛醇废水(BOW)是一种新型煤化工废水,含有高浓度的难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萃取法、焚烧法、空气催化氧化法等物化法可用于丁辛醇废水的处理,但成本较高、流程复杂。厌氧消化是丁辛醇废水的绿色、高效处... 丁辛醇废水(BOW)是一种新型煤化工废水,含有高浓度的难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萃取法、焚烧法、空气催化氧化法等物化法可用于丁辛醇废水的处理,但成本较高、流程复杂。厌氧消化是丁辛醇废水的绿色、高效处理技术之一,然而传统的厌氧工艺易受有毒污染物、高盐等因素影响。对高盐条件下厌氧颗粒活性炭折板工艺(GAC-ABR)处理丁辛醇废水的启动、盐冲击与恢复过程及其微生物菌群变化进行探索。结果表明,与厌氧折板反应器(ABR)工艺相比,GAC-ABR工艺可提高丁辛醇废水厌氧处理的甲烷产量并缓解酸化现象。在GAC-ABR工艺中,污泥的嗜乙酸产甲烷活性提高了1.94-2.27倍,且污泥的电子传递系统活性提高了13.1%-16.4%。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GAC-ABR工艺中富集的电活性互营微生物Syntrophomonas和Methanosarcina是提高丁辛醇废水处理效果的关键;其中,Syntrophomonas表现出良好的耐盐性,而Methanosarcina的耐盐性弱于Methanosphaera和Methanobact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丁辛醇废水 煤化工废水 盐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泥超临界水气化处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冯爱欣 王林露 +2 位作者 王梦奇 胡金祥 龚淼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2-47,53,共7页
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城市污泥数量庞大、成分复杂,超临界水气化技术处理城市污泥可以产生H_(2)。介绍了超临界水的特点和超临界水气化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重点对污泥超临界水气化制氢的影响因素以及产物的安全性进行了综述。此外,针对该... 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城市污泥数量庞大、成分复杂,超临界水气化技术处理城市污泥可以产生H_(2)。介绍了超临界水的特点和超临界水气化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重点对污泥超临界水气化制氢的影响因素以及产物的安全性进行了综述。此外,针对该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超临界水 气化 氢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氮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林露 冯爱欣 +2 位作者 王梦奇 胡金祥 龚淼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5-20,共6页
废弃生物质的超临界水气化制氢备受关注,而大多数废弃生物质均含氮元素,其残留在液固相产物中会显著影响后续处理。综述了几种典型含氮生物质(污泥、蓝藻等)的超临界水气化研究现状;总结了氮元素在超临界水气化过程中的分布与转化研究进... 废弃生物质的超临界水气化制氢备受关注,而大多数废弃生物质均含氮元素,其残留在液固相产物中会显著影响后续处理。综述了几种典型含氮生物质(污泥、蓝藻等)的超临界水气化研究现状;总结了氮元素在超临界水气化过程中的分布与转化研究进展;最后对其研究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未来可对超临界水气化过程中的氮元素进行更加精确的靶向调控,进一步对含氮生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氮生物质 超临界水 气化 氮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性有机质与铅、砷相互作用研究
7
作者 何茜 程乔 +6 位作者 欧阳文娟 冯艾荣 胡艳云 冯景伟 张浏 尹浩 郑刘根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04,共11页
为研究天然水体中有机质与砷(As)、铅(Pb)相互作用,文章以标准溶解性有机质(标准DOM)为研究对象,利用光谱、超高分辨率质谱分析、平行因子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与类富里酸和腐殖质相比,类蛋白质酪氨酸类与As、Pb表现出更... 为研究天然水体中有机质与砷(As)、铅(Pb)相互作用,文章以标准溶解性有机质(标准DOM)为研究对象,利用光谱、超高分辨率质谱分析、平行因子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与类富里酸和腐殖质相比,类蛋白质酪氨酸类与As、Pb表现出更高结合能力。(2)超高分辨率质谱检测结果显示,重金属能够改变标准DOM原有特性,使得有机质发生转变,如氨基糖类组分减少,类单宁组分增加,CHO相对丰度减少,其他杂原子相对丰度增加。(3)DOM-As显示紫外特征参数a254和荧光特征参数HIX具有强正相关性,通过超高分辨质谱仪获得的氨基糖组分、CHO与紫外特征参数a254、a260、a280、荧光特征参数HIX均具有正相关性,荧光组分C1和质谱获得的不饱和烃类组分具有正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定量评估水体中有机质-重金属相互作用机理提供理论支撑,从而减少重金属等各种污染物的环境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重金属 平行因子分析 超高分辨率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厨发酵液强化喹啉降解和反硝化脱氮 被引量:4
8
作者 林惟实 何春华 +3 位作者 王传亚 郑晓浩 胡真虎 王伟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4-99,共6页
工业废水中的喹啉类化合物会严重抑制反硝化细菌的活性,阻碍废水生物脱氮过程。将餐厨发酵液作为碳源,应用于喹啉降解和反硝化脱氮过程。设置乙酸钠(A)和餐厨发酵液(B)两组反应器,在喹啉质量浓度为200mg/L、COD/NO3--N为7的条件下,A、B... 工业废水中的喹啉类化合物会严重抑制反硝化细菌的活性,阻碍废水生物脱氮过程。将餐厨发酵液作为碳源,应用于喹啉降解和反硝化脱氮过程。设置乙酸钠(A)和餐厨发酵液(B)两组反应器,在喹啉质量浓度为200mg/L、COD/NO3--N为7的条件下,A、B两组的出水中未检测出喹啉,COD去除率分别为83.2%±0.4%和87.6%±1.1%,TN去除率分别为90.9%±3.5%和95.8%±1.5%。餐厨发酵液会促进污泥中Trichococcus菌丰度增加,加速喹啉降解,提升系统的脱氮效率。同时,餐厨发酵液会增大污泥粒径,提高污泥沉降性,增加污泥微生物多样性,提升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啉 餐厨垃圾 反硝化 污泥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