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生态农业谈茶叶生产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汪春园
-
机构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祁门茶叶研究所
-
出处
《中国茶叶》
1995年第4期28-29,共2页
-
文摘
回顾我国茶叶生产所走过的道路,虽然茶叶总产量随面积扩大而有较大提高.但茶叶的天然品质却呈下降趋势,茶园单产与经济效益仍处于较低水平.在制约茶业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茶区生态环境失衡和茶叶生产单位的单一经营,已成为茶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障碍.而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生态茶业,不仅可以改善茶园和茶区生态环境,充分挖掘物质能量的生产潜力,而且可以促进优质高效茶业发展,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
关键词
茶树
栽培
生态农业
对策
-
分类号
S571.10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茶渣饲养肉用鸡效果研究
被引量:24
- 2
-
-
作者
舒庆龄
赵和涛
-
机构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祁门茶叶研究所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5年第4期355-356,共2页
-
基金
省重点项目
-
文摘
从茶叶及其副产品中提取茶多酚等有效成分后剩余的茶渣,经分析富含营养物质,可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养家禽家畜。添加2%经糖化处理的茶渣,饲养肉用鸡,圈养30天后,比对照鸡增重8%,效果明显。
-
关键词
茶渣
饲料
饲料添加剂
肉用鸡
增重
-
分类号
S831.5
[农业科学—畜牧学]
-
-
题名我国茶园土壤物理性质研究概况与展望
被引量:13
- 3
-
-
作者
廖万有
-
机构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祁门茶叶研究所
-
出处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21-124,136,共5页
-
文摘
回顾了我国茶园土壤物理性质的研究概况,将所取得的结果归纳为4个方面:(1)初步探明茶园土壤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2)提出了高产茶园适宜的土壤物理指标;(3)初步探明低丘红壤茶园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和特性;(4)针对茶园密植.研究了密植免耕茶园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为密植速成茶园集约化管理提供了依据。同时,还分析了过去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报出了当前我国茶园土壤物理性质研究应重视的4个方面:(1)茶园土壤物理性状与施肥效果;(2)茶园土壤溶质移动与土壤酸化;(3)坡地茶园土壤水分动力学与土壤侵蚀;(4)低产茶园土壤物理障碍与肥力调节。
-
关键词
茶园
土壤物理性质
-
分类号
S571.106.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S152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祁门红茶香气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2
- 4
-
-
作者
汪德滋
-
机构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祁门茶叶研究所
-
出处
《中国茶叶》
1994年第5期16-17,共2页
-
文摘
祁门红茶自1875年问世以来,以其优异的品质风格和独特的“祁门香”而在国内外声誉鹊起,被公认为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1915年曾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1987年荣获第26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金质奖.祁门红茶向以其清鲜持久、似花似果似蜜的独特香味——“祁门香”而称誉国际茶叶市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研究揭示“祁门香” 的奥妙,将有助于保持和提高其传统的优异品质风格.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
-
关键词
祁门红茶
香气
分析
-
分类号
TS272.5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岳西茶叶的质量优势及建设“三高”茶园的途径
- 5
-
-
作者
汪春园
-
机构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祁门茶叶研究所
-
出处
《中国茶叶》
1993年第5期28-29,共2页
-
文摘
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属江北茶区,是安徽省的重点产茶县和名优茶主要产区之一。该县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所产的岳西翠兰、岳西翠春、兰花茶和石佛炒青等名优绿茶,品质超群,闻名遐迩,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茶园基础薄弱和粗放经营,制约了茶园单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现在岳西县已将以名优茶开发为龙头的茶叶产业列为全县发展山区经济和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为了充分发挥茶叶质量上的优势,尽快改变茶园低产低效的状况,必须在改造低产茶园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思路,因地制宜地建设起多种类型的高产优质高效茶园。
-
关键词
茶叶
质量
茶园
-
分类号
S571.10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茶树益微对茶籽育苗效应的研究
- 6
-
-
作者
程鸣珂
-
机构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祁门茶叶研究所
-
出处
《中国茶叶》
1995年第3期11-12,共2页
-
文摘
增产茵〔yield incresing bacteria(YIB)〕系植物保健益菌,是北京农业大学已故教授陈延熙先生和植物生态工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研制出来的植物微生态制剂,1990年梅汝鸿教授等进而又研制成由多种有益菌株组成的新一代有益微生态制剂,简称“益微”,从茶树枝条上分离出多种有益菌株加工成的微生态制剂,称“茶树益微”。茶树益微在采叶茶园应用试验表明,有促进茶树不定芽萌发生长和增强芽叶持嫩性的作用,可使茶叶增产、提质,尤其是对名优茶生产,更可显著地提高经济效益;在重修剪茶树上试验结果,有促进茶树抽发新枝,加快分枝健壮生长的作用,可使树冠快速复壮。本试验是对已经浸种催芽的茶籽,用茶树益微拌种,进行沙培育苗,探讨茶树益微对茶籽育苗的效应。
-
关键词
茶树
茶籽
育苗
效应
-
分类号
S571.104.3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中低档绿茶中茶多糖的提取及降血糖作用
被引量:95
- 7
-
-
作者
李布青
张慧玲
舒庆龄
张部昌
葛盛芳
-
机构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
-
出处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6年第1期67-72,共6页
-
基金
安徽省科委重点研究项目
-
文摘
从中低档绿茶中提取茶多糖,分离提取和精制纯化的方法对其含量及生理活性有一定影响。理化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茶多糖是一类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酸性多糖或一种酸性糖蛋白,以丙酮为溶剂沉淀分离得到的茶多糖生理活性最高,降血糖作用最佳,而且方法操作简便,易于工业化生产。茶多糖对正常和实验性高血糖模型小白鼠的血糖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茶多糖在降低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血糖浓度的同时,使肝糖原大量增加,表明茶多糖在对糖代谢方面具有与胰岛素相类似的作用。
-
关键词
绿茶
多糖
提取
生理活性
降血糖
-
Keywords
Green tea Polysaccharide Extracting method Biological activity Blood-Eglucose depressing
-
分类号
TS272.5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浅析无性系良种建园及幼年期管理技术
被引量:3
- 8
-
-
作者
汪春园
-
机构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祁门茶叶研究所
-
出处
《中国茶叶》
1996年第2期10-11,共2页
-
文摘
为适应茶叶市场对名优茶需求的不断增长,近年各产茶区都在大力推广应用早生优质高产的无性系良种,发展新茶园或进行老茶园的换种改植,加快了茶树良种化的进程,促进了茶叶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从一些地方的实践看,在无性系良种国的垦殖和良种幼年期管理技术上,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又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就此作一浅析.一、无性系良种园的建立茶树是多年生经济作物,建园基础好是实现早投产以及今后优质高产高效的关键,特别是对无性系良种来说,虽然其综合性状或某一性状如物候期、品质、产量、抗性等比有性系群体种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对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的要求也相对比较严格,因此,首先必须提高建国质量,掌握好引种与栽植技术.
-
关键词
茶树
无性系良种
幼年期
管理
-
分类号
S571.10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糖岭茶场名优茶开发技术与经营策略
- 9
-
-
作者
汪春园
徐长安
-
机构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祁门茶叶研究所
-
出处
《中国茶叶》
1994年第1期16-18,共3页
-
文摘
地处大别山东南丘陵地区的安徽省潜山县糖岭茶场,自1981年实行承包责任制以来,推广应用茶叶科学技术,增加生产资金投入,大力开发顺应市场需求的名优茶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2年来,全场平均亩产由30多kg提高到105kg,亩产值由100多元提高到1133元,亩纯收入由30多元提高到431元,其中三园(丰产茶园、良种茶园和密植茶园)亩产值达2000~3000元,亩纯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其效益不仅在全县国营与集体茶场中名列前矛,而且已跻身于全省茶场的先进行列。1992年在潜山县召开的省茶叶学会与会代表参观该场后,充分肯定了他们坚持科技办场,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与效益为核心进行名优茶系列开发的经营路子。
-
关键词
茶叶
名优茶
开发
栽培
经营
-
分类号
S571.10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大别山区茶树品种资源的调查和利用
- 10
-
-
作者
查道辛
汪士杰
-
机构
安徽省安庆市农业局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祁门茶叶研究所
-
出处
《中国茶叶》
1993年第5期27-27,共1页
-
文摘
大别山区茶叶品质优异,名优茶品类繁多,茶树品种资源丰富。为了加快大别山区茶树地方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祁门茶叶研究所与安庆市农业局等有关单位合作,对大别山腹地岳西县的茶树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文仅对岳西县优良类型茶树品种的特点及其利用作一初步分析。一、品种资源调查岳西县是皖西重点产茶县,具有悠久的茶树栽培历史,主产区属《茶经》中所载的“寿州”和“舒州”。
-
关键词
茶树
品种资源
利用
-
分类号
S571.10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浅述无性系良种早成园高效益的栽培技术
- 11
-
-
作者
黄秋转
-
机构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祁门茶叶研究所
-
出处
《中国茶叶》
1994年第5期18-19,共2页
-
文摘
茶树良种是实现茶叶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的基础.发展无性系良种,必须有相应的技术措施予以配套,才能发挥出潜在优势.近年来笔者就此方面问题开展了试验,在5000余亩无性系良种茶园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根据试验的结果.试就无性系茶苗的移栽、修剪、施肥、采摘等实用栽培技术问题作一浅述.(一)打好基础.适时浅沟栽植无性系茶苗无明显主根,侧根多呈横向生长,入土浅,根冠比小,吸收同化面积小,积累有机质能力弱,一旦遇到不良生态条件或管理不善.生育就会受到影响,严重者甚至枯死,而且在发生缺株后,即使予以补救,也不能在短期内补回损失,为利于根系向土壤深层扩展.
-
关键词
茶树
无性系
栽培
效益
-
分类号
S571.10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英国早期的饮茶史料——英国人饮茶始于何时?
被引量:6
- 12
-
-
作者
邹瑚
-
机构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祁门茶叶研究所
-
出处
《农业考古》
1992年第2期243-244,共2页
-
文摘
英国人是世界上最喜爱饮茶的民族,已有三个多世纪的饮茶历史。英国人饮茶究竟始于何时?众说纷纭。笔者试以下列史料来探求英国早期的饮茶史实。英国早在1600年设东印度公司后开始向亚洲扩张;1601年该公司的航海船只行驶于南洋群岛与英国之间;1603年英国在万丹设公司,这些旅居于万丹及亚洲其他地方的英国人以及航海船员,受中国人、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的影响,开始学习饮用中国茶叶并将购得的茶叶带回本国馈赠亲友,饮茶由此而传播到英国。 1607年,荷兰的海船首次自爪哇来我国澳门贩运茶叶并转销欧洲。此时。
-
关键词
饮茶习俗
茶叶贸易
英国人
东印度公司
史料
中国茶叶
早期
葡萄牙人
饮料
伦敦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