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水稻地方品种资源鉴定评价 被引量:7
1
作者 周坤能 夏加发 +7 位作者 张彩娟 王元垒 云鹏 马廷臣 台德卫 张效忠 荣松柏 李泽福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依托“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对安徽省各县、市的水稻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和收集,共收集到水稻资源82份,并对其农艺性状、稻瘟病抗性、品质等特性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地方品种资源中糯稻和有色稻资源丰富,糯... 依托“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对安徽省各县、市的水稻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和收集,共收集到水稻资源82份,并对其农艺性状、稻瘟病抗性、品质等特性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地方品种资源中糯稻和有色稻资源丰富,糯稻占资源总数的56.1%,黑米和红米共占34.2%。通过鉴定筛选出具有大穗、高穗粒数、高结实率、高千粒重等优良性状资源34份、抗稻瘟病资源17份、优质资源6份;进一步通过分子标记鉴定,阐明这些优异资源中所携带的稻瘟病、垩白、香味等基因型。筛选出稻八、夹沟香稻、三粒寸、庄红贡米、庐江小红稻-1和长粒糯稻6份产量、稻瘟病抗性和品质等综合性状优异的资源,为高产、优质、抗病水稻育种提供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地方品种资源 鉴定与评价 优质 抗稻瘟病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坤能 夏加发 +5 位作者 王元垒 云鹏 张彩娟 马廷臣 张爱芳 李泽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098-3106,共9页
【目的】探究安徽省稻瘟病菌优势种群和优势生理小种分布,分析优势生理小种的致病力,为稻瘟病抗性育种和品种推广布局提供参考。【方法】利用7个水稻鉴别品种,采用苗期人工喷雾接种法对2019—2020年收集的安徽省5个稻作区21个市(县、区... 【目的】探究安徽省稻瘟病菌优势种群和优势生理小种分布,分析优势生理小种的致病力,为稻瘟病抗性育种和品种推广布局提供参考。【方法】利用7个水稻鉴别品种,采用苗期人工喷雾接种法对2019—2020年收集的安徽省5个稻作区21个市(县、区)的稻瘟病菌进行鉴定,利用不同优势生理小种对775份水稻资源进行苗瘟抗性鉴定,分析其致病力,筛选抗稻瘟病优异水稻资源。【结果】共鉴定出7群25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优势种群为ZB群,出现频率为58.58%,其次为ZC群,出现频率为22.62%;优势生理小种为ZB13、ZB15和ZC15,出现频率分别为32.43%、17.98%和17.98%。沿淮淮北单季稻作区凤台县优势生理小种为ZB15、ZC15和ZB13,怀远县为ZB13和ZB9,谢家集区为ZB13和ZG1;江淮丘陵单、双季稻过渡区全椒县优势生理小种为ZB15,寿县为ZB13、ZC15和ZB15,肥西县为ZB13和ZB15;沿江双、单季稻作区青阳县优势生理小种为ZC15,无为市为ZB13和ZG1,宣州区为ZB13、ZB15和ZC15,当涂县为ZB13、ZC13和ZC15,贵池区为ZB15和ZC15,南陵县为ZC15、ZB13和ZB15,怀宁县为ZB13;大别山地单、双季稻作区金寨县优势生理小种为ZB13和ZG1,潜山市为ZB13和ZB15,岳西县为ZB13和ZH1;皖南山地单、双季稻作区石台县优势生理小种为ZB15、ZB13和ZC15,休宁县为ZC15、ZG1、ZB15和ZH1,宁国市为ZB13和ZG1,黄山区为ZB13、ZC13和ZC15,歙县为ZC15。优势生理小种致病力分析结果显示,休宁县和金寨县ZB13的致病力分别为59.68%和62.06%,平均为60.87%;休宁县和潜山县ZB15的致病力分别为61.16%和64.84%,平均为63.00%;休宁县和南陵县ZC15的致病力分别为71.29%和66.26%,平均为68.78%。通过筛选获得10份抗苗瘟优异种质资源。【结论】安徽省稻瘟病菌优势种群为ZB和ZC群,优势生理小种为ZB13、ZB15和ZC15。明确了安徽省不同稻作区生理小种的结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菌 优势种群 生理小种 鉴定 致病力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亚62个籼型水稻亲本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从夕汉 施伏芝 +2 位作者 阮新民 张效忠 罗志祥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59-868,共10页
为探讨东南亚水稻亲本间的遗传多样性,以东南亚62份籼型水稻亲本为材料,选择29对水稻功能基因标记以及平均分布于12条染色体、多态性较高和条带清晰的72对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2对多态性引物在62份水稻材料中检... 为探讨东南亚水稻亲本间的遗传多样性,以东南亚62份籼型水稻亲本为材料,选择29对水稻功能基因标记以及平均分布于12条染色体、多态性较高和条带清晰的72对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2对多态性引物在62份水稻材料中检测到201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Na)变异范围为2-12,平均为6.281;有效等位基因数(Ne)变异范围为1.067-5.399,平均为2.867;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异范围为0.061-0.789,平均为0.515;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1.176,变幅为0.143-1.908;观察杂合度(Ho)为0.977,范围为0.936-1.000;期望杂合度(He)为0.439,范围为0.179-0.937;固定指数(Fis)的范围为0.882-1.000;基因流(Nm)的范围为0-0.0157。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05处,东南亚水稻亲本被分为6大类,同一国家大多数品种聚为一类。相对于普通分子标记,功能基因标记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不高,其遗传多样性参数也低于普通分子标记,东南亚各国水稻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多样性程度较低。研究结果为水稻育种亲本选配、新种质资源的创制以及杂种优势利用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功能基因 遗传多样性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恢复系M630稻瘟病抗性改良及其代谢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坤能 夏加发 +4 位作者 王元垒 云鹏 马廷臣 张彩娟 李泽福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7-437,共11页
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改良水稻稻瘟病抗性对水稻生产、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携带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材料9311-Pi9为供体,水稻优良恢复系M630为受体,将杂交、回交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背景筛选相结合,获得改良恢复系M630-... 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改良水稻稻瘟病抗性对水稻生产、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携带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材料9311-Pi9为供体,水稻优良恢复系M630为受体,将杂交、回交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背景筛选相结合,获得改良恢复系M630-Pi9。主要农艺性状和稻米品质分析显示改良后的M630-Pi9及其杂交组合徽两优630-Pi9与M630和徽两优630相比无明显差异。进一步利用安徽省优势混合生理小种进行苗期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改良后的M630-Pi9相对于M630抗性明显增强;稻瘟病抗性自然病圃鉴定结果发现改良后的恢复系及其杂交组合抗性明显增加。为了更好地了解稻瘟病抗性基因对植株发育的代谢机制,对M630-Pi9和M630受稻瘟病病原菌侵染后的植株进行代谢组分析,结果显示与M630相比,M630-Pi9中有212种代谢物合成受到调控,其中155种含量降低,57种含量增加;与细胞壁有关的物质含量明显增加,对生物体具有毒害和免疫作用的生物碱类代谢物含量显著降低,与生物胁迫相关的黄酮类物质受到不同程度的调控。这些数据表明稻瘟病抗性基因Pi9可能通过调控植物体中代谢物质的变化进而抵御病原体的侵害。创制的新恢复系稻瘟病抗性显著提高,对稻瘟病抗性机制研究提供依据,为水稻抗病、高产育种提供新的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恢复系 稻瘟病 Pi9基因 抗性改良 代谢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胁迫下水稻根系核仁小分子RNA转录本变化的全基因组表达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马廷臣 陈荣军 +2 位作者 余蓉蓉 曾汉来 张端品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20,共5页
利用Affymetrix水稻60k芯片研究了聚乙二醇6000(PEG)模拟干旱时,水稻根系核仁小分子RNA(snoRNA)转录本的表达活性变化。在模拟干旱胁迫下,水稻根系snoRNA转录本表达有很强的品种特异性,干旱敏感品种爱华5号中共有23个snoRNA转录本活性... 利用Affymetrix水稻60k芯片研究了聚乙二醇6000(PEG)模拟干旱时,水稻根系核仁小分子RNA(snoRNA)转录本的表达活性变化。在模拟干旱胁迫下,水稻根系snoRNA转录本表达有很强的品种特异性,干旱敏感品种爱华5号中共有23个snoRNA转录本活性发生变化且均表现为上调表达,而耐旱品种湘丰早119中仅有2个snoRNA转录本表达活性发生变化,也都为上调表达;转录活性发生变化的snoRNA转录本都为C/D框型,且在染色体上存在5处snoRNA簇;爱华5号和湘丰早119在模拟干旱胁迫下表达发生变化的snoRNA转录本有1个转录本重叠,且此转录本在爱华5号中表达活性是湘丰早119中的17.5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水稻 根系 核仁小分子RNA 转录本 干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高效水稻品种开花期一些生理生化特性与氮肥利用率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阮新民 施伏芝 罗志祥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30-1835,共6页
选用氮高效水稻Dasanbyeo与氮低效水稻Lemont,采用土培方法,在4个施氮量(0、1.04、1.55、2.07g盆-1)处理下,主要研究了开花期不同氮素利用率水稻品种的碳氮代谢生化特性及与氮肥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开花期的氮高效品种Dasanbyeo... 选用氮高效水稻Dasanbyeo与氮低效水稻Lemont,采用土培方法,在4个施氮量(0、1.04、1.55、2.07g盆-1)处理下,主要研究了开花期不同氮素利用率水稻品种的碳氮代谢生化特性及与氮肥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开花期的氮高效品种Dasanbyeo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PCase)、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硝酸还原酶(NR)及蛋白质(Pro)含量均明显高于氮低效品种Lemont;且在中、低氮(1.03~2.07 g盆-1)水平时品种间差异显著。2种不同氮效率水稻碳氮代谢调节酶RuBPCase、SPS、NR活性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呈抛物线增加。氮高效品种PEPCase酶活性与Pro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品种间净光合速率(Pn)在不同氮素水平差异不显著。回归分析表明,NR、PEPCase活性与Pro含量是导致氮肥利用率(NUE)品种间差异的主要生理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开花期 生理生化性状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晚粳W328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守年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5-96,共2页
晚粳W328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与安徽华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分子和常规育种等技术手段,聚合优质、抗病、抗逆基因,合作育成的优质、抗病、抗逆,且综合性状优良的晚粳水稻新品种,于2016年6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晚粳W328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与安徽华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分子和常规育种等技术手段,聚合优质、抗病、抗逆基因,合作育成的优质、抗病、抗逆,且综合性状优良的晚粳水稻新品种,于2016年6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晚粳W328的选育过程、品种表现、应用前景及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晚粳W328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感水稻6173内生真菌发酵产物对水稻和稗草苗期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陈颐辉 滕斌 +4 位作者 罗志祥 杜士云 李阳生 张琛 张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46-953,共8页
为了考察化感水稻品系6173内生真菌的生物学功能,采用6173分离出的12株内生真菌对非化感水稻93067和稗草进行种子萌发和生长试验,以常规萌发生长的水稻及稗草幼苗为对照,研究真菌发酵产物对两者萌发率、茎长、鲜重和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 为了考察化感水稻品系6173内生真菌的生物学功能,采用6173分离出的12株内生真菌对非化感水稻93067和稗草进行种子萌发和生长试验,以常规萌发生长的水稻及稗草幼苗为对照,研究真菌发酵产物对两者萌发率、茎长、鲜重和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2株内生真菌中,7株真菌的发酵产物对水稻萌发起促进作用,11株真菌的发酵产物可促进水稻幼苗生长,其中塔宾曲霉和粘红酵母发酵液效果极显著。然而11株真菌的发酵产物对稗草萌发具有抑制作用,燕麦镰刀菌发酵液抑制效果极显著;试验组中塔宾曲霉、粘红酵母发酵产物均显著抑制了稗草的生长。初步筛选促水稻生长和抑制稗草作用明显的燕麦镰刀菌、塔宾曲霉和粘红酵母,其发酵产物都能显著降低稗草种子的脂肪酶活性。与对照相比,萌发24 h时,粘红酵母处理稗草种子可使脂肪酶活性下降82.61%;萌发96 h时,燕麦镰刀菌和粘红酵母菌处理稗草种子可使脂肪酶活性下降30.88%和36.50%。此外,塔宾曲霉和燕麦镰刀菌发酵产物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水稻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燕麦镰刀菌能降低稗草幼苗的SOD、POD活性;同时塔宾曲霉能显著降低稗草幼苗POD活性。综上,化感水稻6173中分离出的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对普通水稻品种促生长和抑制作用并存,但对稗草主要是抑制作用,其作用可能主要通过抑制脂肪酶活性和抗氧化途径实现。本研究结果为农业生产中生物农药和微生物肥料的研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化感水稻 稗草 脂肪酶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降低协优57的直链淀粉含量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圣 倪大虎 +8 位作者 陆徐忠 宋丰顺 张士陆 王宗阳 蔡秀玲 李泽福 汪秀锋 李莉 杨剑波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97-602,共6页
为克服产量高、适应性广的中籼组合协优57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蒸煮食味品质较差的缺点,对其父母本较高的直链淀粉含量特性进行了改良。先前利用PCR-Acc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其父本057进行改良,育成了直链淀粉含量改良型057,简称057(TT... 为克服产量高、适应性广的中籼组合协优57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蒸煮食味品质较差的缺点,对其父母本较高的直链淀粉含量特性进行了改良。先前利用PCR-Acc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其父本057进行改良,育成了直链淀粉含量改良型057,简称057(TT)。本研究以ND42为优质基因的供体,利用PCR-AccⅠ分子标记对协青早B[母本协青早A的保持系,简称协青早B(GG)]进行改良,得到直链淀粉含量改良型协青早B,简称协青早B(TT)。然后用改良前、后的各亲本分别配组,分析各组合的基因型(GG、GT、TT)和食味品质。结果表明,改良单亲的GT型组合协青早B(GG)/057(TT)、协青早B(TT)/057(GG)杂交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由原组合协青早B(GG)/057(GG)的26.1%分别降到19.3%和19.2%,但均一性较差。改良双亲的TT纯合型组合协青早B(TT)/057(TT)的杂交稻米,不仅直链淀粉含量降到中等偏低水平(12.5%)、胶稠度变得更软,而且直链淀粉含量的均一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杂交水稻 稻米品质 直链淀粉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中籼稻两优289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效忠 王守海 +3 位作者 台德卫 梅德勇 丁美顺 刘会义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8-759,764,共3页
两优289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湖北谷神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高产稳产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全生育期135 d,株高110 cm,株型紧凑,耐肥抗倒,稳产高产。重点介绍了两优289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育秧技术、机插技术、机插秧大田... 两优289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湖北谷神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高产稳产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全生育期135 d,株高110 cm,株型紧凑,耐肥抗倒,稳产高产。重点介绍了两优289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育秧技术、机插技术、机插秧大田管理技术,以达到省工节本、增收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两优289 机插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环境对不同Wx基因型稻米RVA谱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滕斌 周俊峰 +4 位作者 陈颐辉 杜士云 吴敬德 张瑛 张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58-2064,共7页
为了解种植环境对不同Wx基因型稻米淀粉黏滞性谱(RVA谱)的影响,选择5个携带有5类不同Wx等位基因的水稻单片段代换系,分别在4个生长环境下种植,对其稻米RVA谱进行测定分析,研究环境及环境与Wx基因型间互作对RVA特征值的效应。结果显示,不... 为了解种植环境对不同Wx基因型稻米淀粉黏滞性谱(RVA谱)的影响,选择5个携带有5类不同Wx等位基因的水稻单片段代换系,分别在4个生长环境下种植,对其稻米RVA谱进行测定分析,研究环境及环境与Wx基因型间互作对RVA特征值的效应。结果显示,不同Wx基因型水稻材料RVA特征值在不同种植环境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消减值、崩解值、最高黏度和热浆黏度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达到45.53%、29.75%、26.68%和26.17%;起浆温度和峰值时间变异系数较小,只有2.50%和2.96%。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RVA谱特征参数的主要变异来源为Wx基因型变异,环境及环境与Wx基因型间互作对稻米RVA特征值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峰值时间以Wx基因型间变异最大,占总变异的97.01%;最高黏度的Wx基因型间变异最小,占总变异的57.51%。环境效应对RVA特征值影响方面,峰值时间、消减值和起浆温度受环境的影响较小,而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则比较容易到环境影响。Wx基因与环境互作对崩解值、消减值和最高黏度影响较大,而对峰值时间和起浆温度影响较小。本研究结果可为优质水稻品种选育与栽培过程中选择适合的Wx基因型材料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植环境 Wx基因型 淀粉RVA谱 单片段代换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粳W328的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12
作者 周守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5期26-27,31,共3页
晚粳W328为优质、抗病且综合性状优良的水稻新品种,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与安徽华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育成。为在安徽省及其适宜区域推广栽种,充分发挥其优质高产特性,根据试验示范结果特制定晚粳W328的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规... 晚粳W328为优质、抗病且综合性状优良的水稻新品种,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与安徽华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育成。为在安徽省及其适宜区域推广栽种,充分发挥其优质高产特性,根据试验示范结果特制定晚粳W328的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规范其田间管理和栽培技术,以达到其高产和优质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技术 规程 晚粳W3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粳稻稻瘟病基因型与苗瘟抗性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坤能 张彩娟 +5 位作者 夏加发 王元垒 云鹏 马廷臣 吴德祥 李泽福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20-1928,共9页
稻瘟病是对水稻威胁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明确抗性基因与稻瘟病抗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对153份粳稻审定品种或试验品系中的12个稻瘟病抗性基因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Pib基因在供试材料中占比最高,达到77.12%,其次为Pita、Pi54和Pb1,分别达... 稻瘟病是对水稻威胁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明确抗性基因与稻瘟病抗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对153份粳稻审定品种或试验品系中的12个稻瘟病抗性基因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Pib基因在供试材料中占比最高,达到77.12%,其次为Pita、Pi54和Pb1,分别达到41.83%、36.6%和36.6%,Pikm、Pik、Pia、Pid3、Pi5、Pid2和Pizt基因的出现频率在11.76%~24.18%之间,供试材料中未发现Pi25基因分布。利用安徽省不同生态区的稻瘟病优势生理小种混合菌株对153份供试材料进行苗期人工接种鉴定,结果显示,抗病(0<B≤2级)材料6份,占3.92%;中抗(2<B≤4级)材料32份,占20.92%。关联分析鉴定携带的抗病基因数目与苗瘟抗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通过分析抗病等级与抗性基因之间的关系发现,Pi5和Pia基因对苗瘟抗性贡献较显著,“Pi5+Pia”基因组合效应增强,携带“Pi5+Pia+Pik+Pikm”基因组合的材料,抗性更强;此外,“Pita+Pik+Pikm+Pb1”基因组合亦表现出较好的苗瘟抗性。这些结果表明,“Pia+Pi5”、“Pia+Pi5+Pik+Pikm”和“Pita+Pik+Pikm+Pb1”基因组合对改良安徽粳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对水稻抗性育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苗瘟 抗性基因 资源筛选 育种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