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产养殖中嗜水气单胞菌拮抗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静 陈红莲 +2 位作者 鲍俊杰 汪翔 王永杰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7期21-33,共13页
水产养殖密度的增加,加大了疾病暴发的风险。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宿主多种多样,毒力因子复杂,为疾病的治疗和防控带来困难。目前水产上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防控主要依赖抗生素、化学药物等,容易导致环境中药物残留、病原菌耐药性增加等问题... 水产养殖密度的增加,加大了疾病暴发的风险。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宿主多种多样,毒力因子复杂,为疾病的治疗和防控带来困难。目前水产上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防控主要依赖抗生素、化学药物等,容易导致环境中药物残留、病原菌耐药性增加等问题。本文着重对水产养殖中嗜水气单胞菌及其拮抗菌的体外筛选方法、拮抗作用研究方法和拮抗机制(产生抑菌物质、竞争性黏附、群体感应猝灭、竞争营养物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进行重点归纳阐述,并对拮抗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和安全性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概述,旨在为嗜水气单胞菌拮抗菌的研发以及水产动物的疾病防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菌 嗜水气单胞菌 拮抗机制 疾病防控 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浮床对养殖池塘水质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蒋阳阳 荣朝振 +7 位作者 吴明林 崔凯 周蓓蓓 汪翔 孙永旭 马仁胜 阮守云 李海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2期96-100,104,共6页
为研究水稻对养殖池塘水质净化效果及对鱼类产量的影响,设计2个处理,分别为水稻浮床组(试验组)和常规养殖组(对照组)。试验期间,定期检测2个试验池塘水质理化指标,试验结束后统计养殖鱼类产量、成活率及水稻产量。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 为研究水稻对养殖池塘水质净化效果及对鱼类产量的影响,设计2个处理,分别为水稻浮床组(试验组)和常规养殖组(对照组)。试验期间,定期检测2个试验池塘水质理化指标,试验结束后统计养殖鱼类产量、成活率及水稻产量。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水温略低于对照组,透明度(SD)高于对照组;试验初期,试验组溶解氧(DO)含量高于对照组,中后期DO含量低于对照组。水稻浮床对养殖池塘水体总磷(TP)、总氮(TN)、氨氮(NH_(4)^(+)-N)、亚硝酸盐氮(NO_(2)^(-)-N)、化学耗氧量(COD_(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0.6%、29.6%、27.9%、21.0%和15.6%。试验组不同养殖鱼类成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养殖鱼类产量22557.15 kg/hm^(2),浮床水稻产量5234.57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养殖 浮床种稻 水质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两水系黄颡鱼的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胡玉婷 江河 +3 位作者 段国庆 周华兴 凌俊 汪焕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3-41,共9页
为了解安徽省内长江和淮河水系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选用10个微卫星标记对9个自然群体共254尾黄颡鱼进行了遗传分析。共检测到等位基因数(Na)245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9.75个。各群体的平均Na为5.2... 为了解安徽省内长江和淮河水系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选用10个微卫星标记对9个自然群体共254尾黄颡鱼进行了遗传分析。共检测到等位基因数(Na)245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9.75个。各群体的平均Na为5.20~14.80,平均Ne为2.64~8.93;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496~0.671,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57~0.81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00~0.790。AMOVA分析显示仅8.15%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各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06~0.236。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UPGMA系统树和利用Structure软件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均显示,9个群体可被划分4或5个谱系,其中石台(秋浦河水系)、麻川河(青弋江支流)、阜南(淮河水系)3个群体的个体遗传结构均比较独立,与其他群体亲缘关系较远;其他6个群体(长江水系的望江、无为、龙窝湖、泾县群体和淮河水系的凤台、瓦埠湖)的较为复杂,可能存在谱系间的混杂。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黄颡鱼野生资源遗传多样性较高,地理群体间存在遗传分化且部分群体可能经历了瓶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水质调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蒋阳阳 李海洋 +5 位作者 崔凯 吴明林 汪翔 魏泽能 叶晓明 王林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1-138,共8页
在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内采用种草移螺、设置生态基及移动式太阳能水质调控机等水质调控技术,在养殖季节5—9月份,每周检测试验池塘水体水温、溶氧量(DO)、pH值、透明度(SD)、总磷(TP)含量、总氮(TN)含量、氨氮(NH4^(+)-N)含量、... 在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内采用种草移螺、设置生态基及移动式太阳能水质调控机等水质调控技术,在养殖季节5—9月份,每周检测试验池塘水体水温、溶氧量(DO)、pH值、透明度(SD)、总磷(TP)含量、总氮(TN)含量、氨氮(NH4^(+)-N)含量、亚硝酸盐氮(NO2^(-)-N)含量、重铬酸钾指数(COD_(Cr))等理化指标,分析水质状况。结果显示:DO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pH值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TP质量浓度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达到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一级标准;TN质量浓度分别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一级标准;NH4^(+)-N质量浓度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NO2^(-)-N质量浓度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Ⅰ类标准;COD_(Cr)质量浓度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研究表明:在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使用水质生物及物理调控技术,可以使整个池塘养殖水体循环利用或者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 水质理化指标 水质调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基圆桶养殖大口黑鲈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汪焕 段国庆 +4 位作者 周华兴 胡玉婷 李彤 叶胜佳 胡光秀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8期47-51,共5页
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产养殖模式,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大口黑鲈的经济效益,为促进该养殖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本文调查了安徽省3个县区的陆基圆桶大口黑鲈养殖企业,并对其大口黑鲈养殖的投... 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产养殖模式,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大口黑鲈的经济效益,为促进该养殖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本文调查了安徽省3个县区的陆基圆桶大口黑鲈养殖企业,并对其大口黑鲈养殖的投入、产量、产值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投饲成本是养殖成本的第一大投入要素;通过成本与收益比较分析,投放密度、苗种来源、固定资产投入和销售时间均是影响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生产上建议养殖企业开展养殖技术研发,调整养殖模式,充分发挥陆基圆桶养殖潜力,适当延长养殖周期,提高商品鱼规格,错开销售高峰期等方式,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陆基圆桶 经济效益 养殖成本 投放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4个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胡玉婷 凌俊 +3 位作者 江河 汪焕 潘庭双 周华兴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54-59,共6页
分析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可为中华绒螯蟹的遗传改良及新品种培育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采用微卫星标记对偶数年江苏、安徽4个主要养殖群体的遗传特征进行分析。10个微卫星位点在4个群体中均表现出高度的遗传多样性,... 分析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可为中华绒螯蟹的遗传改良及新品种培育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采用微卫星标记对偶数年江苏、安徽4个主要养殖群体的遗传特征进行分析。10个微卫星位点在4个群体中均表现出高度的遗传多样性,有效等位基因数(N_(e))为9.810~11.660、预期杂合度(H_(e))为0.904~0.918、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874~0.891。综合遗传多样性大小为无为群体>张家港群体>高淳群体>宜兴群体;成对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较小(<0.3)、遗传分化指数(<0.05)均较低,分子变异分析中高达99.58%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结构分析显示,所有个体可分为4个遗传组,但每个养殖群体中均包含4个遗传组。群体系统进化树显示,高淳和张家港群体最先聚类为一支,互为姊妹群,然后依次与无为群体、宜兴群体聚类。中华绒螯蟹4个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高,群体间无显著遗传分化,群体间可能存在种质混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 养殖群体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鱼配合饲料养殖经济效益分析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4
7
作者 蒋阳阳 汪翔 +4 位作者 吴明林 李海洋 周蓓蓓 王斌 崔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2期72-75,共4页
近年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鳜鱼技术已有所突破,成为特色淡水鱼养殖业关注的热点。安徽省池州市、安庆市、芜湖市、合肥市等地都在摸索或尝试引入鳜鱼饲料养殖新技术,突破传统活饵料鱼养殖鳜鱼存在的弊端。以池州市为例,统计分析了鳜鱼... 近年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鳜鱼技术已有所突破,成为特色淡水鱼养殖业关注的热点。安徽省池州市、安庆市、芜湖市、合肥市等地都在摸索或尝试引入鳜鱼饲料养殖新技术,突破传统活饵料鱼养殖鳜鱼存在的弊端。以池州市为例,统计分析了鳜鱼配合饲料养殖模式经济效益,指出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安徽地区鳜鱼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鱼 配合饲料 经济效益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鱼池塘精养与虾鳜共作两种养殖模式技术要点
8
作者 赵来兵 蒋阳阳 +3 位作者 崔凯 吴明林 李海洋 周蓓蓓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7期179-181,190,共4页
鳜鱼是在长三角地区养殖的高档水产品,对水质要求较高,相比其他养殖鱼类对溶氧要求更高,鱼塘水质应常年保持“肥、活、嫩、爽”的标准。本文总结了池州地区池塘精养及虾鳜共作两种鳜鱼养殖模式技术要点,包括放养前准备、苗种放养规格及... 鳜鱼是在长三角地区养殖的高档水产品,对水质要求较高,相比其他养殖鱼类对溶氧要求更高,鱼塘水质应常年保持“肥、活、嫩、爽”的标准。本文总结了池州地区池塘精养及虾鳜共作两种鳜鱼养殖模式技术要点,包括放养前准备、苗种放养规格及密度、日常管理措施、病害防控等,并针对性提出两种养殖模式下水质调控建议,以期为安徽地区广大鳜鱼养殖户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鱼 池塘精养 虾鳜轮作 技术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形态性状、体质量与怀卵量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静 何吉祥 +5 位作者 黄龙 吴本丽 陈夏君 吴仓仓 汪翔 武松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期232-235,242,共5页
为了确定影响克氏原螯虾怀卵量的主要数量性状,随机选取60尾性成熟雌虾,测量其体长(X_(1))、螯长(X_(2))、额剑长(X_(3))、头胸甲长(X_(4))、头胸甲宽(X_(5))、头胸甲高(X_(6))、腹部宽(X_(7))、腹部长(X_(8))、尾节长(X_(9))、尾扇长(X... 为了确定影响克氏原螯虾怀卵量的主要数量性状,随机选取60尾性成熟雌虾,测量其体长(X_(1))、螯长(X_(2))、额剑长(X_(3))、头胸甲长(X_(4))、头胸甲宽(X_(5))、头胸甲高(X_(6))、腹部宽(X_(7))、腹部长(X_(8))、尾节长(X_(9))、尾扇长(X_(10))、体质量(X_(11))等11个数量性状,统计怀卵量(Y_(1)),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主要数量性状对怀卵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怀卵量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克氏原螯虾的各数量性状之间及其数量性状与怀卵量的相关性均为正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各数量性状对怀卵量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1=-482.024+11.492 X_(11)-26.305 X_(10)+42.426 X_(5),R^(2)=0.854;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分析表明,头胸甲宽、体质量和尾扇长是影响克氏原螯虾怀卵量的主要性状。结果可为克氏原螯虾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测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形态性状 体质量 怀卵量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再生稻—小龙虾稻田综合种养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静 何吉祥 +5 位作者 黄龙 吴本丽 陈夏君 吴仓仓 汪翔 武松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期139-144,共6页
为充分利用光温资源,在稻—小龙虾种养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稻虾综合种养,与再生稻种植相结合,开展稻—再生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研究。设置4种种养模式,分别是种植中稻(MR)、种植再生稻(RR)、中稻—小龙虾综合种养(MRC)和稻—再生... 为充分利用光温资源,在稻—小龙虾种养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稻虾综合种养,与再生稻种植相结合,开展稻—再生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研究。设置4种种养模式,分别是种植中稻(MR)、种植再生稻(RR)、中稻—小龙虾综合种养(MRC)和稻—再生稻—小龙虾综合种养(RRC),分析不同种养模式对稻虾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RR的全年水稻产量均高于MR产量,再生季稻的产量约为头季稻产量的1/4,RRC模式水稻产量最高。(2)MRC和RRC模式养虾田水稻产量的提高主要通过较高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来实现。(3)稻—再生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模式的产值、利润和产投比均最高,分别为102754元//hm^(2)、64704元//hm^(2)和2.70。综合来看,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与再生稻模式相结合,能提高稻谷总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是一种资源高效型、环境友好型的种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小龙虾 稻田养虾 农业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藕鳖共作生态种养技术
11
作者 蒋阳阳 吴明林 +4 位作者 周蓓蓓 李海洋 马仁胜 耿骏 胡春生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217-220,共4页
莲藕与中华鳖共作模式是将水生植物种植和水产动物养殖有机结合的一种绿色种养模式,该模式具有“一水多用、一田双收”等特点,能实现节水减排、提质增效,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显著。本文在肥西县丰乐镇藕鳖共作试验示范的基础上,从莲藕... 莲藕与中华鳖共作模式是将水生植物种植和水产动物养殖有机结合的一种绿色种养模式,该模式具有“一水多用、一田双收”等特点,能实现节水减排、提质增效,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显著。本文在肥西县丰乐镇藕鳖共作试验示范的基础上,从莲藕田选择与改造、莲藕栽培、鳖种放养、种养综合管控、产品收获等方面总结了莲藕与中华鳖共作生态种养技术,以期为安徽地区藕鳖种养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藕 中华鳖 生态 共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河上游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水质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录生 梁阳阳 +1 位作者 张国庆 卢文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2期71-74,79,共5页
为了解长江河流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评价水生态环境质量,于2021年9月对长江河上游典型区段15个采样站点的水体理化性质和浮游生物群落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并开展流域水质状况评价。结果表明,长江河上游监测到浮游植... 为了解长江河流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评价水生态环境质量,于2021年9月对长江河上游典型区段15个采样站点的水体理化性质和浮游生物群落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并开展流域水质状况评价。结果表明,长江河上游监测到浮游植物共68种,隶属于6门43属;浮游动物共15种,其中轮虫类12种、枝角类2种、桡足类1种。基于水体理化参数与浮游生物学评价表明,长江河上游整体水质处于Ⅱ~Ⅲ类,为中污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生物 群落结构 水质 长江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鳖投放密度对稻鳖共生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静 何吉祥 +2 位作者 吴本丽 黄龙 张烨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650-2661,共12页
【目的】明确稻鳖共生模式下稻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菌群结构组成的变化特征,为推广稻鳖共生模式及开展稻田土壤微生物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水稻移栽25 d后投放中华鳖,于8月10日、9月19日和10月10日采用五点法分别在水稻根部... 【目的】明确稻鳖共生模式下稻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菌群结构组成的变化特征,为推广稻鳖共生模式及开展稻田土壤微生物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水稻移栽25 d后投放中华鳖,于8月10日、9月19日和10月10日采用五点法分别在水稻根部周围和鳖池水底采集0~5 cm表层土,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稻田表层土壤和鳖池底泥的菌群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并以冗余分析(RDA)识别稻鳖共生田土壤菌群结构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放养中华鳖后稻鳖共生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均发生明显变化。从24份样品中测序获得145239个OTUs,涵盖的菌群涉及到74门184纲294目301科373属。各样品均具有较高的丰度和多样性,Chao1指数范围为7817.78~17453.39,Shannon指数范围为8.64~11.29,且中华鳖投放密度低的稻鳖共生田土壤菌群多样性相对较高。在稻田表层土壤和鳖池底泥菌群结构中,相对丰度大于1.00%的门共有10个,分别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厚壁菌门(Firmicutes)、Ignavibacteriae、螺旋体门(Spirochaetes)、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以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最高,达28.96%~64.76%;丰度大于1.00%的属有16个,相对丰度排名前10的属包括f_Anaerolineaceae、地杆菌属(Geobacter)、厌氧粘细菌属(Anaeromyxobacter)、f_Acidobacteriaceae_[Subgroup_1]、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Sideroxydans、c_SBR2076、f_Nitrosomonadaceae、c_Bacteroidetes_vadinHA17和f_FW13。RDA分析结果表明,与稻鳖共生田土壤菌群结构分布极显著(P<0.01)相关的环境因子有pH、总氮(TN)含量和有机质(OM)含量,其中pH对稻鳖共生田土壤菌群结构分布影响最大。【结论】稻鳖共生模式能促进稻田土壤中氮、磷、钾的累积,有效提高土壤养分,且中华鳖投放密度低的稻田土壤菌群多样性相对较高。pH、TN含量和OM含量对稻鳖共生田土壤菌群结构的变化产生极显著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中华鳖投放密度的确定除了要结合水稻和中华鳖的生产性能外,还应考虑稻鳖共生模式中饲料化肥的环境释放特点、营养物质循环特征及微生物结构组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鳖共生 稻田土壤 群落结构 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虾综合种养田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光同 王芬 +7 位作者 蒋业林 陈祝 徐笑娜 麻嘉浩 周翔 王佳佳 徐彬 朱士明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101-106,112,共7页
为探究稻虾综合种养田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周年动态变化特征,定期采集浮游生物样本,检测并分析了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种类和数量变化。结果表明,①虾沟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125种,显著高于田面;虾沟共检出浮游动物4类57种,与田面... 为探究稻虾综合种养田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周年动态变化特征,定期采集浮游生物样本,检测并分析了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种类和数量变化。结果表明,①虾沟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125种,显著高于田面;虾沟共检出浮游动物4类57种,与田面差异不显著;绿藻门和原生动物种类数占绝对优势。②虾沟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年均值分别为1.944、2.435和0.540;其中多样性指数12月最低,9月最高;虾沟和田面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虾沟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年均值分别为1.726、1.865、0.654,其中多样性指数4月最低,8月最高。③10月至翌年3—4月单生卵囊藻均为优势种,5—9月普通黄丝藻均为优势种,6—10月四尾栅藻均为优势种。12月和2月优势种为桡足幼体,田面3月和4月无节幼体均为优势种,虾沟4月浮游动物优势种为拟铃壳虫,5—8月池沼多核变形虫均为优势种,9—11月近亲裸腹溞均为优势种。④稻虾种养生态系统虾沟浮游植物年均密度为1403858 ind/L,其中3月密度最大,2月最小;年均生物量为0.15537 mg/L,其中5月生物量最大,10月最小;虾沟浮游植物生物密度和生物量高于田面。田面浮游动物年均密度为4248 ind/L,其中密度4月最大,2月最小;年均生物量为9.28 mg/L,其中生物量12月最大,2月最小;田面浮游动物生物密度和生物量高于虾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稻虾种养 浮游生物 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鳖共作中华鳖放养密度对稻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静 何吉祥 +9 位作者 方燚 黄龙 吴本丽 赵其瑞 张烨 薛业静 陈夏君 吴仓仓 汪翔 武松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第8期123-125,164,共4页
设置4个中华鳖放养密度375(RT1)、437.5(RT2)、500(RT3)、562.5kg/hm^(2)(RT4)的稻鳖共作田和1个常规种植稻田(RM),研究稻鳖共作中华鳖放养密度对稻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水稻种植模式相比,稻鳖共作田水稻产量略有下... 设置4个中华鳖放养密度375(RT1)、437.5(RT2)、500(RT3)、562.5kg/hm^(2)(RT4)的稻鳖共作田和1个常规种植稻田(RM),研究稻鳖共作中华鳖放养密度对稻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水稻种植模式相比,稻鳖共作田水稻产量略有下降,但由于价格较高,水稻产值高于常规水稻种植模式的;中华鳖放养密度越大,产出的中华鳖总重量越大,而中华鳖个体的平均增重越小;稻鳖共作模式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常规种植稻田,是常规种植稻田的8~10倍;投放鳖苗在0.37kg左右时,密度为437.5kg/hm^(2)的经济效益和产投比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鳖共作 放养密度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水稻品种在稻鳖共生模式中的产量和效益比较试验
16
作者 吴仓仓 何吉祥 +9 位作者 方燚 黄龙 吴本丽 赵其瑞 陈静 张烨 薛业静 陈夏君 汪翔 武松 《南方农业》 2022年第13期89-91,98,共4页
于2019年在安徽省怀宁县石牌镇选择隆两优华占、南粳5055两个水稻品种,应用到稻鳖综合种养模式中,比较产量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稻鳖共生中的隆两优华占和南粳5055产量均高于相应的水稻单作组,并且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结实率... 于2019年在安徽省怀宁县石牌镇选择隆两优华占、南粳5055两个水稻品种,应用到稻鳖综合种养模式中,比较产量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稻鳖共生中的隆两优华占和南粳5055产量均高于相应的水稻单作组,并且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等产量性状也都高于相应的对照组;两种稻鳖共作组的总收益和投入产出比均显著高于试验对照组和常规对照组。因此认为,隆两优华占和南粳5055皆可用来作为大别山区稻鳖共生模式的水稻品种,其中隆两优华占在产量上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鳖共生 水稻品种 中华鳖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