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音频控制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肖青青 王甦 段劲生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期40-43,共4页
介绍了音频(音乐和声频)控制技术的起源、发展,总结了音频控制技术对农作物的影响,包括促进农作物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阐述了音频控制技术对植物影响的机制,包括调节生长激素、刺激细... 介绍了音频(音乐和声频)控制技术的起源、发展,总结了音频控制技术对农作物的影响,包括促进农作物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阐述了音频控制技术对植物影响的机制,包括调节生长激素、刺激细胞分裂、促进光合作用、诱导基因的转录、改变植物体内氧化还原平衡及抗氧化能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频控制技术 物理农业 植物声频技术 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呋虫胺在水稻中的残留消解及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26
2
作者 孙明娜 董旭 +5 位作者 王梅 肖青青 刘艳萍 孙海滨 段劲生 高同春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6-92,共7页
为评价呋虫胺在水稻中的残留消解行为和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分别于2012和2013年在安徽、重庆和广西进行了规范残留试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检测呋虫胺在水稻糙米、稻壳和植株中残留的分析方法,并对我国不同人群... 为评价呋虫胺在水稻中的残留消解行为和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分别于2012和2013年在安徽、重庆和广西进行了规范残留试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检测呋虫胺在水稻糙米、稻壳和植株中残留的分析方法,并对我国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样品经乙腈提取、Florisil柱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呋虫胺在糙米、稻壳和植株中的定量限(LOQ)均为0.05 mg/kg。在0.05~2 mg/kg添加水平下,呋虫胺的平均回收率在70%~1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5%~6.5%之间。呋虫胺在水稻植株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2.3~4.8 d,距末次施药后7 d糙米中的最大残留量为0.53 mg/kg,低于日本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2和8 mg/kg。膳食摄入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各类人群的呋虫胺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NEDI)为0.438~1.087μg/(kg bw·d),风险商值(RQ)为0.002~0.005,表明呋虫胺在糙米中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虫胺 水稻 高效液相色谱 残留 消解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蔬菜基地土壤和灌溉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残留状况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梅 褚玥 +5 位作者 段劲生 董旭 孙明娜 肖青青 杨通 高同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期149-151,共3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蔬菜基地土壤和灌溉水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残留状况,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合肥、滁州和马鞍山地区12个代表性蔬菜基地的土壤和灌溉水进行调查采样,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技术... [目的]了解安徽省蔬菜基地土壤和灌溉水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残留状况,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合肥、滁州和马鞍山地区12个代表性蔬菜基地的土壤和灌溉水进行调查采样,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技术(GCMS),分析了土壤和灌溉水中18种PAEs化合物的含量。[结果]土壤样品中检出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其总含量为0.204 3~0.483 8 mg/kg,以滁州基地最高;灌溉水样品中18种PAES均未检出。土壤中PAEs以DBP和DEHP为主,DBP含量已超过美国土壤控制标准。[结论]安徽省蔬菜基地土壤已受到一定程度的PAEs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PAEs) 蔬菜基地 土壤 灌溉水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呋酰胺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段劲生 褚玥 +6 位作者 孙海滨 王梅 董旭 孙明娜 肖青青 刘艳萍 高同春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7年第3期38-44,共7页
为评价噻呋酰胺在水稻和环境中的安全性,建立了噻呋酰胺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田水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开展噻呋酰胺在水稻和稻田环境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研究。进行两年三地田间试验。消解动态试验按噻呋酰胺植株中162 g a.i./hm^2施药1... 为评价噻呋酰胺在水稻和环境中的安全性,建立了噻呋酰胺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田水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开展噻呋酰胺在水稻和稻田环境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研究。进行两年三地田间试验。消解动态试验按噻呋酰胺植株中162 g a.i./hm^2施药1次,土壤中216 g a.i./hm^2施药1次;最终残留试验按162 g a.i./hm^2(高剂量)和108 g a.i./hm^2(低剂量)分别施药2次和3次,水稻收获期采样。噻呋酰胺在田水、土壤和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8~5.0 d、1.8~5.2 d、2.1~9.1d。噻呋酰胺在土壤、植株、谷壳和糙米中的最高残留量分别为0.322 0、2.305 2、2.142 7、0.199 7mg/kg。糙米最终残留量低于中国规定的糙米中噻呋酰胺最大残留限量(MRL)5.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呋酰胺 残留 水稻 稻田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三唑类杀菌剂四氟醚唑、戊唑醇和己唑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杨莎莎 段劲生 +4 位作者 王梅 董旭 孙明娜 操海群 高同春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7年第4期31-38,共8页
对手性三唑类杀菌剂四氟醚唑、戊唑醇、己唑醇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从手性农药的研究意义,以上3种手性杀菌剂环境行为的研究现状(自然水体、土壤中、植物体内与其他方面)、以及其生物毒性、立体选择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四氟醚唑、戊唑... 对手性三唑类杀菌剂四氟醚唑、戊唑醇、己唑醇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从手性农药的研究意义,以上3种手性杀菌剂环境行为的研究现状(自然水体、土壤中、植物体内与其他方面)、以及其生物毒性、立体选择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四氟醚唑、戊唑醇、己唑醇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三唑类杀菌剂 对映异构体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虫苯甲酰胺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动态 被引量:22
6
作者 段劲生 王梅 +6 位作者 董旭 孙明娜 肖青青 朱玉杰 孙海滨 刘艳萍 高同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3-98,共6页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在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在水稻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稻田水和土壤样品采用丙酮提取,水稻样品用乙腈溶液浸泡提取,经玻璃层析柱净化,HPLC紫外分析测定。结果表明...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在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在水稻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稻田水和土壤样品采用丙酮提取,水稻样品用乙腈溶液浸泡提取,经玻璃层析柱净化,HPLC紫外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稻田水、土壤、水稻植株、谷壳、糙米中氯虫苯甲酰胺添加浓度为0.005~1.0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85.06%~95.83%,变异系数在2.08%~5.77%之间。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为:稻田水0.005mg/kg,土壤0.01mg/kg,水稻植株0.02mg/kg,谷壳0.02mg/kg,糙米0.01mg/kg。氯虫苯甲酰胺在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3.1~5.0d、6.6~9.0d、8.0~9.9d。以33.86g/hm2和50.80g/hm2间隔14d施用氯虫苯甲酰胺2次和3次,末次施药21d后氯虫苯甲酰胺的最高残留量为:土壤0.217mg/kg,水稻植株0.879mg/kg,谷壳0.389mg/kg,糙米0.018mg/kg。氯虫苯甲酰胺在糙米中的残留量低于我国和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及欧盟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虫苯甲酰胺 残留 水稻 稻田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分散固相-液质联用法检测稻田水和土壤中氰氟草酯和双草醚残留 被引量:9
7
作者 孙明娜 王梅 +7 位作者 余璐 朱玉杰 董旭 肖青青 刘艳萍 孙海滨 段劲生 高同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91-694,共4页
建立了基质分散固相-液质联用法检测氰氟草酯和双草醚在稻田水和土壤中残留量的方法,并采用所建立方法分析了安徽、广西和湖北三地稻田水中氰氟草酯和双草醚的消解动态.稻田水样经过滤后直接分析;土壤用乙腈-水提取,提取液经分散固相净... 建立了基质分散固相-液质联用法检测氰氟草酯和双草醚在稻田水和土壤中残留量的方法,并采用所建立方法分析了安徽、广西和湖北三地稻田水中氰氟草酯和双草醚的消解动态.稻田水样经过滤后直接分析;土壤用乙腈-水提取,提取液经分散固相净化,液质联用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氰氟草酯、代谢物氰氟草酸和双草醚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LOQ)田水中分别为0.02、0.01、0.001 mg·L^(-1),土壤中分别为0.01、0.001、0.001 mg·kg^(-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8%—91%、79%—95%,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4.4%—14.6%、2.4%—6.1%;氰氟草酯和双草醚在稻田水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3.5—4.3 d、1.6—4.3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氟草酯 双草醚 稻田 液质联用 消解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纤维素酶提取山核桃蒲多酚类物质 被引量:10
8
作者 董旭 杜先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9-113,共5页
利用纤维素酶法提取山核桃蒲多酚,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SAS统计分析软件,运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设计方法,建立纤维素酶法提取山核桃蒲多酚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以提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最优浸提条件为pH6、浸提温度70... 利用纤维素酶法提取山核桃蒲多酚,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SAS统计分析软件,运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设计方法,建立纤维素酶法提取山核桃蒲多酚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以提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最优浸提条件为pH6、浸提温度70℃、加酶量4U/g底物、浸提时间70min,此时的提取率预测值为63.43%,实际重复得出该条件下提取率为61.72%,相对偏差为2.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蒲 纤维素酶 多酚 提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双氟磺草胺和氯氟吡氧乙酸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被引量:11
9
作者 金涛 段劲生 高同春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8-476,共9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小麦及其土壤中双氟磺草胺和氯氟吡氧乙酸残留的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并采用该方法研究了低温冷藏条件下双氟磺草胺和氯氟吡氧乙酸在小麦上的储藏稳定性以及15%双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悬乳剂在小... 建立了同时测定小麦及其土壤中双氟磺草胺和氯氟吡氧乙酸残留的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并采用该方法研究了低温冷藏条件下双氟磺草胺和氯氟吡氧乙酸在小麦上的储藏稳定性以及15%双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悬乳剂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表明:在添加水平为0.005~1 mg/kg范围内,双氟磺草胺和氯氟吡氧乙酸在小麦及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2%~10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41%~11%之间(n=5),均能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在–20℃下储藏365 d后,麦粒中双氟磺草胺和氯氟吡氧乙酸的残留量变化小于30%,符合植源性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储藏稳定性试验准则要求,储藏稳定。双氟磺草胺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4.4~8.1 d和2.4~9.3 d;氯氟吡氧乙酸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7.9~10.6 d和11.8~24.8 d,即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双氟磺草胺在植株和土壤中消解速率快于氯氟吡氧乙酸的。采用推荐剂量有效成分180 g/hm^2和推荐高剂量有效成分270 g/hm^2的15%双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悬乳剂于小麦田施药1次,在小麦收获期的麦粒中均未检出双氟磺草胺和氯氟吡氧乙酸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双氟磺草胺 氯氟吡氧乙酸 小麦 土壤 残留 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